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1-07-16 19: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挂靠 安全带 移动式 平台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带挂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


背景技术:

2.厂房照明灯具长时间使用容易损坏,更换灯具事常用到人字梯,厂房灯具普遍高度在2.5米至4米之间,根据《电力安全操作规程》要求,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而在人字梯上更换灯具时,安全带没有固定的挂靠点,因此需设计一款,可供安全带挂靠的稳定的挂靠点,结合叉车使用,可方便移动至厂房任一地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人字梯在使用时无稳定的挂靠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包括,
7.承重台和挂杆,所述挂杆固定于所述承重台上方;
8.移动组件,包括连轴和滑动组,所述滑动组设置于所述连轴的两端部;
9.所述承重台下方设置有嵌槽,所述滑动组设置于所述嵌槽中。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组包括转轮、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所述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设置于所述转轮两侧;
11.所述转轮于所述连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与连轴通过轴承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外侧面为六边形。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嵌槽包括中间槽、直槽和折槽,所述直槽和折槽设置于中间槽侧面;
14.所述直槽和折槽相通,所述折槽设置于所述直槽内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折槽截面形状为六边形一半,其尺寸与所述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尺寸配合。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重台底部设置有叉槽,所述承重台上方设置有固定孔;
17.所述承重台两端面设置有插孔。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挂杆包括安装杆、续接杆和端头,所述续接杆连接所述端头和所述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端部设置于所述固定孔中。
1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杆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轴,所述续接杆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轴;
20.所述第一螺纹轴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
2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端头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轴连接。
2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端头一侧设置有挂环。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装置稳定可靠,可以搬运至厂房任意地方进行使用,挂环所处高度可调节,且具有移动组件,可在需要移动的时候,将移动组件装上以移动装置整体。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中展示移动组件在嵌槽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中承重台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中折槽与直槽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中滑动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中展示固定孔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3.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
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34.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35.实施例1
36.参照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包括承重台100和挂杆200,挂杆200固定于承重台100上方;
37.移动组件300,包括连轴301和滑动组302,滑动组302设置于连轴301的两端部;
38.承重台100下方设置有嵌槽101,滑动组302设置于嵌槽101中。
39.滑动组302包括转轮302a、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设置于转轮302a两侧;
40.转轮302a于连轴301固定连接,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与连轴301通过轴承302d连接。
41.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外侧面为六边形。
42.嵌槽101包括中间槽101a、直槽101b和折槽101c,直槽101b和折槽101c设置于中间槽101a侧面;
43.直槽101b和折槽101c相通,折槽101c设置于直槽101b内部。
44.折槽101c截面形状为六边形一半,其尺寸与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尺寸配合。
45.承重台100底部设置有叉槽103,承重台100上方设置有固定孔102;
46.承重台100两端面设置有插孔104。
47.挂杆200包括安装杆201、续接杆202和端头203,续接杆202连接端头203和安装杆201,安装杆201端部设置于固定孔102中。
48.安装杆201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轴201a,续接杆202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02a,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轴202b;
49.第一螺纹轴201a与第一螺纹孔202a配合连接。
50.端头203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03a,第二螺纹孔203a与第二螺纹轴202b连接。
51.端头203一侧设置有挂环203b。
52.在本实施例中,折槽101c截面形状为六边形一半,具体为折槽101c有三个槽面构成,三个槽面与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外侧面的任意三个相连表面配合,即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可以嵌入折槽101c中。
53.折槽101c外侧设置有直槽101b,直槽101b起为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导向的作用。
54.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嵌入折槽101c中时,转轮302a处于中间槽101a中,且转轮302a不与中间槽101a接触,也即中间槽101a不对转轮302a的转动产生阻碍。
55.本装置中承重台100为水泥浇筑实心体,其有一定的重量,挂杆200固定于承重台100上可供安全带悬挂,在使用时移动组件300未装在承重台100上,承重台100底面与地面
接触,承重台100难以被移动。
56.当使用完需要移动时,利用撬棍(可为金属棒或其他长形且硬度高的物体),一端插入承重台100一端的插孔104中,将撬棍向上撬,利用杠杆原理,将承重台100一端撬起一定高度,此时将移动组件300嵌入嵌槽101中,使转轮302a与中间槽101a位置对应,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与直槽101b位置对应,放下承重台100,承重台100下压,使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进入折槽101c中,因折槽101c与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外侧的形状原因,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适用性与折槽101c内部嵌合,再将撬棍插入承重台100另一端的插孔104中,将另一侧的嵌槽101中放入移动组件300,此时承重台100底面不与地面接触,转轮302a与地面接触。
57.装好后,推动或拉动承重台100,因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与折槽101c嵌合,故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无法转动,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与连轴301之间通过轴承302d连接,因此移动过程中,地面与转轮302a接触,转轮302a与连轴301共同相对于第一卡合块302b和第二卡合块302c以及承重台100转动,装置整体移动。
58.较佳的,承重台100上设置有拉绳,方便拖动承重台100移动。
59.实施例2
60.参照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安全带挂靠平台,承重台100,承重台100底部设置有叉槽103,承重台100上方设置有固定孔102;
61.挂杆200,包括安装杆201、续接杆202和端头203,续接杆202连接端头203和安装杆201,安装杆201端部设置于固定孔102中。
62.承重台100主体为水泥浇筑形成,其体积及重量较大,用于承重,由于其重量大,因此具稳定性好,挂杆200固定在承重台100上,工作人员在使用人字梯时,可将安全带固定在挂杆200上。
63.设置于承重台100底部的叉槽103用于使用叉车移动整个承重台,安装杆201用于与承重台100固定,续接杆202可增加其数量以增加整个挂杆200的长度。
64.安装杆201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轴201a,一端设置有辐板201b,辐板201b侧面设置有凸块201c。
65.固定孔102内设置有沉槽102a,固定孔102内侧设置有槽孔102b,槽孔102b沿固定孔102内侧壁均匀分布。
66.沉槽102a顶部设置有止槽102c,止槽102c与槽孔102b数量对应,且与槽孔102b位置错开,且止槽102c也圆周阵列均匀分布。
67.沉槽102a内设置有压板102d和弹簧102e,弹簧102e连接压板102d与沉槽102a底部。
68.止槽102c数量与凸块201c对应,凸块201c设置于止槽102c中。
69.应说明的是,弹簧102e劲度系数较大,其对压板102d有一推力作用,使压板102d始终与沉槽102a顶部接触。
70.沉槽102a和止槽102c尺寸大于凸块201c尺寸。
71.此设置时为了保证凸块201c可穿过沉槽102a,以及可进入止槽102c中,凸块201c在止槽102c中,压板102d在弹簧102e的推力作用下,与沉槽102a顶部接触,是凸块201c始终处于止槽102c中不掉落。
72.使用时先将安装杆201与承重台100安装固定,具体为,将凸块201c与槽孔102b位置对应,向固定孔102中送入辐板201b,使凸块201c穿过槽孔102b至与压板102d接触,继续进入在外力作用下使弹簧102e被压缩,辐板201b整体进入沉槽102a中,此时转懂安装杆201,至凸块201c位置与止槽102c位置对应,安装杆201整体即在弹簧102e作用下被向外推,凸块201c进入止槽102c中,安装杆201被限位固定。
73.安装杆201固定好之后,选取一定数量的续接杆202,至所需长度,将续接杆202与端头203连接好,再将连接好的续接杆202和端头203整体与安装杆202连接固定。
74.续接杆202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02a,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轴202b;
75.第一螺纹轴201a与第一螺纹孔202a配合连接。
76.续接杆202可通过增加其数量,来达到增加挂杆200整体长度的目的。
77.端头203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03a,第二螺纹孔203a与第二螺纹轴202b连接。
78.端头203一侧设置有挂环203b。
79.安全带与固定在挂环203b上与其连接固定。
80.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81.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82.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83.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