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业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1: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播种机 农业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播种机。


背景技术:

2.任何国家农业的生产都与一系列的大型机械密切相关,过去人们靠人力去完成一系列的生产活动,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最终农作物的产量也不高,现如今人们依靠全套的大型农业机械进行着以上的生产方式,不仅推动了发展进程,而且加快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3.现有的一部分播种机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进行播种的时候播种机只能播种一种农作物的种子,而且还存在播种不均匀的现象发生,一部分播种机针对不同农作物播种的时候播种的深度是固定的,不能够调节播种的深度,这样就造成了农作物的发芽率以及成活率大大降低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重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农业播种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业播种机,解决了只能播种一种农作物以及不能控制播种深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播种机,包括播种机本体,所述播种机本体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蓄电源、电机和第一固定壳体,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正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延伸至第一固定壳体的背面,所述靠近转动轴的背面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帽,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卡块,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播种辊,所述播种辊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且卡块卡接于卡槽的内部,所述播种辊的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多个播种槽,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内侧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漏斗,所述导向漏斗的底部放置有播种壳体,且导向漏斗位于播种壳体的上端口的内部,所述播种壳体的左侧面从上至下开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播种机本体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壳体,且第二固定壳体于第一固定壳体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的左侧面螺纹连接有与固定槽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的右侧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螺纹杆,且两个第二螺纹杆的左侧面紧贴于播种壳体的右侧面。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播种机本体的右侧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两个推动杆,每个所述推动杆的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在进行播种的时候可以对播种机进行扶持,防止播种机播种时播种路线发生偏移。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播种机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架,且两个固定架关于播种机本体的中心线对称,每个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轮,可以通过转动轮使播种机进行移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
述播种壳体的底面固定连通有翻土导向管,把播种的种子通过进料口放入到第一固定壳体中进行播种,以及通过翻土导向管进行对土地翻土使种子落入土地中。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拨土块,把翻土导向管翻起的土地进行拨动,使土覆盖在种子的上。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轴的端面以及靠近播种机本体右端面的转动轮的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且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对播种机的运转提供动力,利用电机的旋转带动播种机进行运动,大大节省了人力劳作。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左右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毛刷,且两个毛刷关于转动轴的轴线呈对角分布,通过毛刷进行引导种子进入播种槽中,可以达到防止种子表皮被破坏的有益效果。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以及播种辊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能够使在转动轴转动的过程中使播种辊也能进行转动,达到了播种辊与转动轴同步转动以及便于播种辊更换的有益效果,通过波总辊的外表面开设有播种槽能够使种子进进入播种槽后通过播种辊的旋转带动种子旋转进入导向漏斗中,从而达到了可以控制种子播种的均匀程度,通过在播种壳体的左侧面开设有固定槽以及在第二固定壳体的左侧面螺纹连接有与固定槽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杆能够使播种壳体进行固定住,防止因为播种壳体的晃动而影响播种。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播种机本体的右侧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两个推动杆,每个所述推动杆的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在进行播种的时候可以对播种机进行扶持,防止播种机播种时播种路线发生偏移,通过第二固定壳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拨土块,把翻土导向管翻起的土地进行拨动,使土还覆盖在种子的上,通过第一固定壳体的左右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毛刷,且两个毛刷关于转动轴的轴线呈对角分布,通过毛刷进行引导种子进入播种槽中,可以达到防止种子表皮被破坏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机本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机本体正视图的截面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机本体左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土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

播种机本体;2

连接轴;3

推动杆;4

第二螺纹杆;5

第二固定壳体;6

第一固定壳体;7

进料口;8

电机;9

蓄电源;10

皮带轮;11

第一螺纹杆;12

翻土导向管;13

固定杆;14

拨土块;15

固定架;16

转动轮;17

固定槽;18

导向漏斗;19

播种辊;20

转动轴;21

播种壳体;22

紧固螺帽;23

卡槽;24

播种槽;25

毛刷;26

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播种机,包括播种机本体1,播种机本体1的右侧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两个推动杆3,每个推动杆3的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在进行播种的时候可以对播种机进行扶持,防止播种机播种时播种路线发生偏移,播种机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架15,且两个固定架15关于播种机本体1的中心线对称,每个固定架15的内侧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轮16,可以通过转动轮16使播种机进行移动,播种机本体1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蓄电源9、电机8和第一固定壳体6,第一固定壳体6的正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0,且转动轴20延伸至第一固定壳体6的背面,电机8的输出端、转动轴20的端面以及靠近播种机本体1右端面的转动轮16的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10,且皮带轮10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对播种机的运转提供动力,利用电机8的旋转带动播种机进行运动,大大节省了人力劳作,靠近转动轴20的背面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帽22,转动轴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卡块26,转动轴20的外表面套接有播种辊19,播种辊19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卡块26相适配的卡槽23,且卡块26卡接于卡槽23的内部,播种辊19的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多个播种槽24,第一固定壳体6的左右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毛刷25,且两个毛刷25关于转动轴20的轴线呈对角分布,通过毛刷25进行引导种子进入播种槽24中,可以达到防止种子表皮被破坏的有益效果,第一固定壳体6的内侧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漏斗18,导向漏斗18的底部放置有播种壳体21,且导向漏斗18位于播种壳体21的上端口的内部,第一固定壳体6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7,播种壳体21的底面固定连通有翻土导向管12,把播种的种子通过进料口7放入到第一固定壳体6中进行播种,以及通过翻土导向管12进行对土地翻土使种子落入土地中,播种壳体21的左侧面从上至下开设有多个固定槽17,播种机本体1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壳体5,且第二固定壳体5于第一固定壳体6固定连通,第二固定壳体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13,每个固定杆13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拨土块14,把翻土导向管12翻起的土地进行拨动,使土覆盖在种子的上,第二固定壳体5的左侧面螺纹连接有与固定槽17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杆11,第二固定壳体5的右侧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螺纹杆4,且两个第二螺纹杆4的左侧面紧贴于播种壳体21的右侧面。
22.工作原理:在使用的时候,首先把种子通过进料口7倒入第一固定壳体6中,让然后再启动电机8,人用手扶持着连接轴2通过电机8转动带动皮带轮10转动从而使转动轮16转动使播种机移动,电机8的转动带动卡块26转动,进而卡接与卡块26的播种辊19转动,播种辊19的转动使掉入播种槽24中的种子进行旋转,使种子落入导向漏斗18总,从而通过播种壳体21和固定杆13的导向使种子落入土壤中,被翻土导向管12翻起的土壤通过拨土块14的拨动重新覆盖到种子的上表面,然后通过转动轮16的碾压完成对种子的种植,当需要调节种植深度时,转动第一螺纹杆11解除对播种壳体21的卡死,通过调节播种壳体21达到合适的高度再转动第一螺纹杆11对播种壳体21锁死紧固,完成种植高度的调节,当需要播种不同密度以及不同种子的时候,需要转动紧固螺帽22解除对播种辊19的锁死,抽出播种辊19
然后换上合适的播种辊19重新使播种辊19与转动轴20卡紧固定,再次转动紧固螺帽22对播种辊19进行紧固,完成对种植不同密度和不同种子的调节。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