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暗室消防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7-06 20: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暗室 救援 消防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暗室消防系统。


背景技术:

2.暗室是采用吸波材料组建的特殊建筑物,通常用来对无线通讯产品和电子产品的测试。针对暗室的消防设计,传统的设计方法主要采用在暗室门口放置消防栓,此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针对空间平面尺寸较大的暗室,存在消防栓的保护盲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暗室消防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平面内存在消防保护盲区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暗室消防系统包括暗室主体和救援组件;所述救援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救援窗和消防栓;所述暗室主体的每个侧壁上均设有救援组件,以使多个所述侧壁上的所述消防栓的水平消防范围能够覆盖所述暗室主体的底面。
5.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救援组件,以使多个所述消防栓的竖向消防范围能够覆盖所述暗室主体的侧面。
6.进一步地,所述暗室主体的底部设有辅助消防栓箱,所述辅助消防栓箱外涂覆有吸波材料。
7.进一步地,所述暗室主体外围设有马道;所述马道为由多个横向架和多个竖向架组成的架体结构;所述马道用于供救援人员通行。
8.进一步地,所述救援窗的内表面上设有吸波材料。
9.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消防栓箱内设有密闭型地漏。
1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消防栓箱包括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所述消火栓、所述水枪和所述水带上均涂有防腐材料。
11.进一步地,所述水带的内壁和外壁涂有胶水。
12.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消防栓箱上设有盖板。
13.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涂有吸波材料。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暗室消防系统,暗室主体的每个侧壁上均设有救援窗和消防栓,虽然每个消防栓具有一定的消防范围,但是多个侧壁上的多个消防栓组成的整体的消防范围能够将暗室主体的底面覆盖,在平面内不存在消防栓的保护盲区,尤其适用于空间平面尺寸较大的暗室。每个侧壁上由上至下设置多个消防栓,使得每个侧壁上在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消防栓组成的整体的消防范围能够覆盖暗室主体的侧面,在高度方向上也不存在保护盲区,尤其适用于较高的暗室。本实用新型还避免了在暗室内设置大量喷头和管路,可以有效保证暗室内有足够的工作空间,相较于增设气体灭火系统,可有效避免全淹
没气体可能造成的人员误伤,更为安全。本实用新型未增设新的消防系统,消防栓系统管路简单,相较于设置自动水灭火系统,一次消防用水量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暗室消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暗室消防系统中暗室主体和马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暗室消防系统中救援窗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0021]1‑
暗室主体;2

顶壁;3

侧壁;
[0022]4‑
救援组件;5

消防栓;6

救援窗;
[0023]7‑
暗室门;8

马道;9

外窗框;
[0024]
10

内窗框;11

钢化玻璃;12

电磁铁;
[0025]
13

磁块;14

支撑台;15

引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3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暗室消防系统包括暗室主体1和救援组件4;救援组件4包括间隔设置的救援窗6和消防栓5;暗室主体1的每个侧壁3上均设有救援组件4,以使多个侧壁3上的消防栓5的水平消防范围能够覆盖暗室主体1的底面。
[0031]
本实施例提供的暗室消防系统,每个消防栓5具有固定的消防范围,即每个消防栓5只能在消防半径内进行灭火,本实施例中暗室主体1的每个侧壁3上均设有救援窗6和消防
栓5,虽然每个消防栓5具有一定的消防范围,但是多个侧壁3上的多个消防栓5组成的整体的消防范围能够将暗室主体1的底面覆盖,也即,多个侧壁3上的多个消防栓5组成的整体能够对暗室主体1在平面上的任何角落进行灭火,在平面内不存在消防栓5的保护盲区,尤其适用于空间平面尺寸较大的暗室。本实用新型还避免了在暗室内设置大量喷头和管路,可以有效保证暗室内有足够的工作空间,相较于增设气体灭火系统,可有效避免全淹没气体可能造成的人员误伤,更为安全。本实用新型未增设新的消防系统,消防栓系统管路简单,相较于设置自动水灭火系统,一次消防用水量小,成本低。
[0032]
其中,消防栓5根据供水压力选择室内单栓消防栓或减压稳压型消防栓。
[003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每个侧壁3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救援组件4,以使多个消防栓5的竖向消防范围能够覆盖暗室主体1的侧面。
[0034]
本实施例中,每个侧壁3上由上至下设置多个消防栓5,使得每个侧壁3上在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消防栓5组成的整体的消防范围能够覆盖暗室主体1的侧面,救援组件4分层设置,也即,每个侧壁3上在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消防栓5组成的整体能够对暗室主体1在高度方向上的任何位置进行灭火,在高度方向上也不存在保护盲区,尤其适用于较高的暗室。
[0035]
其中,每个侧壁3上可只竖向设一列救援组件4,也可设置多列救援组件4。
[003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暗室主体1的底部设有辅助消防栓箱,辅助消防栓箱外涂覆有吸波材料。本实施例中,辅助消防栓箱同样可以在平面范围内进行灭火,对暗室消防系统在平面范围的灭火起到辅助作用,适用于平面尺寸超大的暗室。
[0037]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暗室主体1外围设有马道8;马道8为由多个横向架和多个竖向架组成的架体结构;马道8用于供救援人员通行。本实施例中,救援人员或者工作人员可通过马道8到达不同位置处的救援窗6,便于展开救援工作,同时也可用于暗室的日常维护,且不影响平时建筑功能。
[0038]
优选地,当暗室主体1高度小于或等于12m时,在暗室的每个侧壁3设一层救援组件4,可不设马道。救援窗6底部距地面高度为1.5m,救援窗6附近设置消防栓5,救援窗6位置应保证暗室内任何区域同时有两股水柱到达。
[0039]
当暗室主体1高度大于12m且小于等于24m时,在暗室侧壁3设两层救援组件4,并在暗室外围设置马道,救援窗6底部距地面高度分别为1.5m和13.5m,救援窗6附近设置消防栓5,救援窗6位置应保证暗室内任何区域同时有两股水柱到达。
[0040]
当暗室主体1高度大于24m且小于等于36m时,在暗室侧壁3设三层救援组件4,并在暗室外围设置马道,救援窗6底部距地面高度分别为1.5m、13.5m、25.5m,救援窗6附近设置消防栓5,救援窗6位置应保证暗室内任何区域同时有两股水柱到达。
[0041]
其中,位于正面的侧壁3上设有暗室门7。
[0042]
当暗室主体1高度大于36m且小于等于48m时,在暗室外墙设三层救援窗6,并在暗室外围设置马道,救援窗6底部距地面高度分别为1.5m、13.5m、25.5m、37.5m,救援窗6附近设置消防栓5,救援窗6位置应保证暗室内任何区域同时有两股水柱到达。
[0043]
当暗室主体1高度大于48m时,可根据上述方法分层设置方法合理设置救援窗6和消防栓5。
[004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救援窗6的内壁上设有吸波材料,从而保证屏
蔽效能达到相关要求。救援窗6相关的窗框,铰链以及五金配件保证5年内不变形,弹簧片不移位脱落,保证救援窗6的使用安全。
[004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辅助消防栓箱内设有密闭型地漏。
[0046]
进一步地,辅助消防栓箱包括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消火栓、水枪和水带上均涂有防腐材料,从而防止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易腐蚀。优选地,辅助消防栓箱的其他附件也涂防腐材料。
[0047]
进一步地,水带的内壁和外壁涂有胶水。
[0048]
进一步地,辅助消防栓箱上设有盖板,盖板上涂有吸波材料。优选地,盖板采用铸铁型盖板,保证暗室正常使用。
[0049]
如图3所示,具体地,救援窗6包括外窗框9、内窗框10和钢化玻璃11;钢化玻璃11固定在内窗框10内;内窗框10的一侧铰接在外窗框9内;内窗框10的内壁设有把手;外窗框9的上部设有电磁铁12;电磁铁12的下面吸附有磁块13;磁块13上半部分覆盖外窗框9,下半部分覆盖内窗框10,从而阻挡内窗框10朝向外窗框9的外侧旋转;内窗框10的外表面设有支撑台14;支撑台14位于磁块13的下方。
[0050]
本实施例中,暗室的消火系统不使用时,电磁铁12处于通电状态,电磁铁12通电后与磁块13吸附固定,由于磁块13一部分覆盖外框架,一部分覆盖内框架,即磁块13阻挡在内框架和外框架一侧,此时,内框架不能朝向外面旋转从而不能打开救援窗6。当发生火灾时,电磁铁12断电,电磁铁12的磁性消失,磁块13失去电磁铁12的吸附作用后向下掉落至支撑台14上,此时,通过把手将内窗框10向外旋转从而打开救援窗6。此种救援窗6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且支撑台14便于磁块13的收纳。
[0051]
如图3所示,优选地,支撑台14上倾斜设置有引导板15,引导板15用于引导磁块13沿引导板15掉落至支撑台14上。当磁块13向下掉落至,磁块13先掉落至引导板15上,由于引导板15倾斜设置,磁块13能够在引导板15上向下滑落至支撑台14上。引导板15对磁块13的掉落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支撑台14受磁块13的重击受损。
[0052]
优选地,支撑台14的上表面设有缓冲层,缓冲层可进一步缓冲支撑台14受到的磁块13的重击力度,进一步保护支撑台14,延长支撑台14使用寿命。其中,缓冲层为弹性材质即可。
[0053]
优选地,把手与内窗框10转动连接;把手的一端连接有锁舌;外窗框9的内壁上设有锁洞;把手能够带动锁舌滑入和滑出锁洞。本实施例中,当锁舌位于锁洞内时,锁舌与锁洞的配合使得内窗框10不能相对外窗框9转动,当旋转把手使得锁舌从锁洞内转出后,内窗框10能够相对外窗框9转动从而打开救援窗6。其中,把手、锁舌和锁洞的结构可以为常见的门把手结构,此为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005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