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消防柜的制作方法

2021-06-25 16: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智能
一种智能消防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消防柜。



背景技术:

智能消防系统”是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sm(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高新技术集于一体的智能消防无线报警网络服务系统。它成功地解决了电信、建筑、供电、交通等公共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由于消防指挥中心与用户单位联网,改变了过去传统、落后和被动的报警、接警、处警方式,实现了报警自动化、接警智能化、处警预案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专业化、科技现代化,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出警速度,真正做到了方便、快捷、安全、可靠,使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警员生命的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其中消防柜最为消防设备中重要的一项消防设施,其平时可放置灭火器和消防水带,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只需取出灭火器和消防水带即可进行灭火,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然而因为目前所使用的消防柜大多为嵌入墙壁式,其高度较高,尤其是消防水带的放置位置较高,对于身材相对矮小的人来说,在取出时较为费时费力,不利于消防灭火,同时灭火器的放置较为随意,容易被人们误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消防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便于放置消防水带、便于身材矮小人群取用、且能够避免人们误拿灭火器的智能消防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消防柜包括:外框;平衡板,所述平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框的两侧内壁上;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框顶部的一侧,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平衡板的上方;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平衡板和所述外框的顶部内壁上;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上;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平衡板和所述外框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二螺杆位于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杆上;皮带,所述皮带缠绕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上;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框的两侧内壁上;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限位槽上;背板,所述背板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限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上;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螺纹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上,两个所述滑块均和所述背板固定连接;圆盘,所述圆盘固定安装在所述背板的上;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圆盘的上;水带,所述水带缠绕在所述转轴上;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平衡板的底部;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框的底部内壁上,且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三个灭火器凹槽;三个灭火器,三个所述灭火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三个灭火器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顶部安装有水管接口,所述水管接口与所述水带相接。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一侧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电动推杆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横板,且所述横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个灭火器保护盖,三个所述灭火器保护盖的底部均和所述底板的顶部相接触并分别和三个所述灭火器对应分布。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上。

优选的,所述平衡板上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上。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消防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消防柜,本装置通过后台终端连接的报警装置,在无火情情况下,本报警装置不报警,人为操作时除通过后台终端操作外不可启动电动推杆,在发生火情时,本装置中报警装置检测到火情则自动通过程序启动电动推杆,方可取出灭火器,预防人为误拿,同时本装置通过可升降的背板便于人们缠绕水带,当人的体型较小时也通过下降的方式取出水带,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消防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圆盘与转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框;2、平衡板;3、电机;4、主动轮;5、第一螺杆;6、第一皮带轮;7、第二螺杆;8、第二皮带轮;9、皮带;10、限位槽;11、限位块;12、背板;13、灭火器;14、圆盘;15、转轴;16、水带;17、电动推杆;18、伸缩杆;19、底板;20、横板;2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消防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圆盘与转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智能消防柜包括:外框1;平衡板2,所述平衡板2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框1的两侧内壁上;电机3,所述电机3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框1顶部的一侧,所述电机3位于所述平衡板2的上方;主动轮4,所述主动轮4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上;第一螺杆5,所述第一螺杆5转动安装在所述平衡板2和所述外框1的顶部内壁上;第一皮带轮6,所述第一皮带轮6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5上;第二螺杆7,所述第二螺杆7转动安装在所述平衡板2和所述外框1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二螺杆7位于所述第一螺杆5远离所述电机3的一侧;第二皮带轮8,所述第二皮带轮8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杆7上;皮带9,所述皮带9缠绕在所述主动轮4与所述第一皮带轮6和所述第二皮带轮8上;两个限位槽10,两个所述限位槽1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框1的两侧内壁上;两个限位块11,两个所述限位块11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限位槽10上;背板12,所述背板12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限位块11相互靠近的一侧上;两个滑块21,两个所述滑块21分别螺纹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5与所述第二螺杆7上,两个所述滑块21均和所述背板12固定连接;圆盘14,所述圆盘14固定安装在所述背板12的上;转轴15,所述转轴15转动安装在所述圆盘14的上;水带16,所述水带16缠绕在所述转轴15上;电动推杆17,所述电动推杆17固定安装在所述平衡板2的底部;伸缩杆18,所述伸缩杆18设置所述电动推杆17的底部;底板19,所述底板19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框1的底部内壁上,且所述底板19的顶部开设有三个灭火器凹槽;

三个灭火器13,三个所述灭火器1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19的三个灭火器凹槽中。

所述外框1的顶部安装有水管接口,所述水管接口与所述水带16相接。

所述外框1的一侧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电动推杆17电性连接。

所述伸缩杆1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横板20,且所述横板2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个灭火器保护盖,三个所述灭火器保护盖的底部均和所述底板19的顶部相接触并分别和三个所述灭火器对应分布。

所述外框1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5和所述第二螺杆7上。

所述平衡板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5和所述第二螺杆7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消防柜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装置中报警装置与电动推杆17电性连接并与后台终端连接,在无火情情况下,本报警装置不报警,人为操作时除通过后台终端操作外不可启动电动推杆17,在发生火情时,本装置中报警装置检测到火情则自动通过程序启动电动推杆17,方可取出灭火器13,预防人为误拿,本装置中的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使用本装置操作水带16时,通过启动电机3,电机3带动主动轮4转动,主动轮4通过皮带9带动第一皮带轮6和第二皮带轮8同步转动,此时第一螺杆5和第二螺杆7同步转动并通过两个滑块21带动背板12滑动,此时背板12带动两个限位块11在两个限位槽10内滑动,同时背板12带动圆盘14和转轴15移动,当圆盘14位于高处时便于放置水带16,当圆盘14位于低处时方便取下水带16;

当需要取出灭火器13时启动电动推杆17,此时伸缩杆18回缩带动横板20上升,横板20带动三个灭火器保护壳脱离底板19,当横板20运动最上方时方可取出灭火器13使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消防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消防柜,本装置通过后台终端连接的报警装置,在无火情情况下,本报警装置不报警,人为操作时除通过后台终端操作外不可启动电动推杆17,在发生火情时,本装置中报警装置检测到火情则自动通过程序启动电动推杆17,方可取出灭火器13,预防人为误拿,同时本装置通过可升降的背板12便于人们缠绕水带16,当人的体型较小时也通过下降的方式取出水带16,使用较为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