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保护膜模切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1: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保护膜 模切机 模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膜模切机。


背景技术:

2.模切机又叫啤机、裁切机、数控冲压机,是利用钢刀、五金模具、钢线,通过压印版施加一定的压力,将印品或纸板轧切成一定形状,在电子等制造行业广泛应用。其中,保护膜模切机就是根据预定的形状,通过模具在原膜上切割,以形成可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保护膜。
3.原膜包括胶膜及离型膜,一般地,在保护膜的模切生产过程中,模切后的胶膜废料通常设置收料轴进行收卷,然而,对于某些原膜,由于胶膜与离型膜之间的粘性较大,存在着难以分离的问题,在收卷胶膜废料时容易将保护膜带起,目前还是比较缺乏实现此种保护膜自动化模切生产的保护膜模切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膜模切机,该保护膜模切机可以实现胶膜与离型膜粘性较大的保护膜的自动化模切生产,以便更好的满足此种保护膜的模切需求。
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膜模切机,保护膜模切机包括供膜机构、模切机构、收料机构、分离机构以及切断机构,所述供膜机构用于提供原膜,所述模切机构用于在原膜上进行模切,以形成特定形状的切缝,所述收料机构用于收卷模切后的胶膜废料,所述分离机构位于所述模切机构与所述收料机构之间,所述分离机构用于压紧模切后的原膜,以分离出胶膜废料,所述切断机构用于在预设位置切断模切后的原膜,以形成保护膜,所述供膜机构、所述模切机构、所述分离机构、所述切断机构依次设置在原膜的传送路径上。
6.可选地,所述分离机构包括拨刀,所述拨刀具有相连接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供模切后的原膜传送,所述第二面用于供胶膜废料传送。
7.可选地,所述第二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一面为倾斜面,且所述第一面沿与原膜的传送方向相同的方向向远离所述收料机构的方向倾斜。
8.可选地,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高度调节滚轮,所述高度调节滚轮位于所述模切机构与所述拨刀之间,并用于将模切后的原膜的高度升高。
9.可选地,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至少两组压轮组件,所述高度调节滚轮与所述拨刀位于两组所述压轮组件之间,且两组所述压轮组件用于将模切后的原膜的两端压紧。
10.可选地,所述收料机构包括收料电机及收料轴,所述收料电机与所述收料轴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收料轴转动以收卷胶膜废料。
11.可选地,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切刀,且所述切断机构通过所述切刀在原膜每移动预设距离后进行切断;
12.所述切断机构还包括传感器,且所述传感器用于对切断位置进行检测。
13.可选地,所述模切机构包括模切平台及模切组件,所述模切平台设置在原膜的传送路径上,所述模切组件位于所述模切平台的上方,并能够朝向所述模切平台移动,以在原膜上进行模切;
14.所述模切机构还包括顶针组件,且所述顶针组件用于将模切后的部分废料顶出。
15.可选地,所述供膜机构包括供膜部及覆膜部,所述供膜部包括供膜轴及供纸轴,所述供膜轴用于套设胶膜卷,所述供纸轴用于套设离型膜卷,所述覆膜部用于将胶膜粘覆在离型膜上,以形成原膜。
16.可选地,所述覆膜部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覆膜辊,且两个所述覆膜辊之间设有供胶膜及离型膜传送的通道。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上述保护膜模切机,模切时,供膜机构提供的原膜沿着既定的路径传送,当原膜传送至模切机构时,模切机构在原膜上进行模切,以形成特定形状的切缝,然后继续传送至切断机构并在预设位置进行切断,从而形成保护膜,同时收料机构对胶膜废料进行收卷,完成保护膜的模切生产。该保护膜模切机通过设置供膜机构、模切机构、收料机构以及切断机构,可以自动放卷、收卷,且在原膜的传送过程中可以自动在原膜上模切形成特定形状的切缝,然后可以自动在预设位置切断得到所需要的保护膜,而且,该保护膜模切机还通过设置分离机构,以将模切后的原膜压紧,避免收料机构收卷胶膜废料时将模切后的原膜带起,从而便于对胶膜与离型膜粘性较大的保护膜实现与胶膜废料的分离,更好的满足此种保护膜的自动化模切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模切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1.10、供膜机构;11、供膜部;111、供膜轴;112、供纸轴;12、覆膜部;121、覆膜辊;
22.20、模切机构;21、模切平台;22、模切组件;23、顶针组件;
23.30、收料机构;31、收料轴;
24.40、分离机构;41、拨刀;411、第一面;412、第二面;42、高度调节滚轮;43、压轮组件;
25.50、切断机构;51、切刀;52、传感器;53、切断平台;
26.60、驱动轴;
27.70、机架;
28.80、下极限感应器;
29.90、控制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
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胶膜与离型膜粘性较大的保护膜的自动化模切生产,以便更好的满足此种保护膜的模切需求的保护膜模切机。如图1所示,保护膜模切机包括供膜机构10、模切机构20、收料机构30、分离机构40以及切断机构50,供膜机构10用于提供原膜,模切机构20用于在原膜上进行模切,以形成特定形状的切缝,收料机构30用于收卷模切后的胶膜废料,分离机构40位于模切机构20与收料机构30之间,分离机构40用于压紧模切后的原膜,以分离出胶膜废料,切断机构50用于在预设位置切断模切后的原膜,以形成保护膜,供膜机构10、模切机构20、分离机构40、切断机构50依次设置在原膜的传送路径上。
34.上述保护膜模切机,模切时,供膜机构10提供的原膜沿着既定的路径传送,当原膜传送至模切机构20时,模切机构20在原膜上进行模切,以形成特定形状的切缝,然后继续传送至切断机构50并在预设位置进行切断,从而形成保护膜,同时收料机构30对胶膜废料进行收卷,完成保护膜的模切生产。该保护膜模切机通过设置供膜机构10、模切机构20、收料机构30以及切断机构50,可以自动放卷、收卷,且在原膜的传送过程中可以自动在原膜上模切形成特定形状的切缝,然后可以自动在预设位置切断得到所需要的保护膜,而且,该保护膜模切机还通过设置分离机构40,以将模切后的原膜压紧,避免收料机构30收卷胶膜废料时将模切后的原膜带起,从而便于对胶膜与离型膜粘性较大的保护膜实现与胶膜废料的分离,更好的满足此种保护膜的自动化模切生产需求。
35.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机构40包括拨刀41,拨刀41具有相连接的第一面411及第二面412,第一面411用于供模切后的原膜传送,第二面412用于供胶膜废料传送。模切时,原膜从供膜机构10传送至模切机构20进行模切,然后,模切后的原膜可沿着第一面411继续传送至切断机构50并在预设位置进行切断,胶膜废料可沿着第二面412继续传送后卷绕在收料机构30上。通过设置拨刀41,可以在收料机构30收卷胶膜废料时压紧模切后的原膜,以增加模切后的原膜的张力,避免被胶膜废料带起,从而便于胶膜废料与保护膜的分离,保证模切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模切效率。
3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面412为水平面,第一面411为倾斜面,且第一面411沿与原膜的传送方向相同的方向向远离收料机构30的方向倾斜。即在本实施例中,拨刀41采用斜角式设置,保证压紧模切后的原膜,进一步便于胶膜废料与保护膜实现分离,有效提
高模切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第一面411及第二面412不作具体限定。
37.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机构40还包括高度调节滚轮42,高度调节滚轮42位于模切机构20与拨刀41之间,并用于将模切后的原膜的高度升高。在采用拨刀41压紧模切后的原膜以使其与胶膜废料分离前,先设置高度调节滚轮42,使得原膜经过模切机构20模切后被抬高,然后再设置上述拨刀41,使模切后的原膜可顺着呈倾斜面的第一面411继续传送至切断机构50进行切断,胶膜废料可顺着呈水平面的第二面412继续传送后卷绕在收料机构30上,如此,便于设置拨刀41,以有效对胶膜与离型膜粘性较大的原膜进行胶膜废料与保护膜的分离,并且原膜在模切后继续向前顺利传送至切断机构50。
38.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机构40还包括两组压轮组件43,高度调节滚轮42与拨刀41位于两组压轮组件43之间,且两组压轮组件43用于将模切后的原膜的两端压紧。通过设置两组压轮组件43,以分别在高度调节滚轮42升高模切后的原膜前及拨刀41分离出胶膜废料后将模切后的原膜压紧,从而实现张紧模切后的原膜的效果,便于整个模切过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模切机构20与高度调节滚轮42前的一压轮组件43之间还设置有一压轮组件43,以通过两个压轮组件43在模切机构20至分离机构40之间的传送路径上实现压紧模切后的原膜的效果。
39.在本实施例中,收料机构30包括收料电机及收料轴31,收料电机与收料轴31连接,并能够驱动收料轴31转动以收卷胶膜废料。模切时,开启收料电机,收料电机驱动收料轴31转动以自动对胶膜废料进行收卷,从而便于对胶膜废料进行收集和集中清理。
40.在本实施例中,切断机构50包括切刀51,且切断机构50通过切刀51在原膜每移动预设距离后进行切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切断机构50还包括切断平台53,切刀51位于切断平台53的上方,并能够朝向切断平台53移动,以在原膜每移动预设距离后进行切断。切断机构50还包括传感器52,且传感器52用于对切断位置进行检测,传感器52为光传感器。通过设置传感器52,可准确检测切割位置,并在模切后的原膜传送至切割位置时控制切刀51朝向切断平台53移动以将其切断,从而可实现准确切割。
41.在本实施例中,模切机构20包括模切平台21及模切组件22,模切平台21设置在原膜的传送路径上,模切组件22位于模切平台21的上方,并能够朝向模切平台21移动,以在原膜上进行模切,模切机构20还包括顶针组件23,且顶针组件23用于将模切后的部分废料顶出。模切时,原膜从供膜机构10传送至模切平台21,模切平台21上方的模切组件22朝向模切平台21反复移动,以通过模切组件22上的切割模具在原膜上模切形成特定形状的切缝,然后顶针组件23将中间部位的废料顶出,以便排出其中部分废料,该模切机构20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42.在本实施例中,供膜机构10包括供膜部11及覆膜部12,供膜部11包括供膜轴111及供纸轴112,供膜轴111用于套设胶膜卷,供纸轴112用于套设离型膜卷,覆膜部12用于将胶膜粘覆在离型膜上,以形成原膜。模切时,可将胶膜卷套设在供膜轴111上,离型膜卷套设在供纸轴112上,分别拉出胶膜卷的头部及离型膜卷的头部使胶膜及离型膜分别沿着既定的路径传送至覆膜部12进行覆膜,覆膜形成原膜后再继续向前传送。通过设置供膜轴111及供纸轴112,便于分别套设胶膜卷及离型膜卷,并且可分别通过供膜轴111及供纸轴112的转动将供膜部11的胶膜及离型膜向前传送以进行覆膜及模切,而且,还通过设置覆膜部12,可将胶膜粘覆在离型膜上,从而形成原膜,整个过程自动化,可以自动放卷、覆膜,效率高。此外,
在本实施例中,供膜部11包括两个供纸轴112,两个供纸轴112分别用于套设两卷离型膜卷,两卷离型膜并排传送并粘覆在胶膜上形成原膜。
4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覆膜部12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覆膜辊121,且两个覆膜辊121之间设有供胶膜及离型膜传送的通道。当胶膜及离型膜分别沿着既定的路径传送至通道位置时,通过两个覆膜辊121将胶膜与两卷离型膜上下粘覆在一起形成原膜,然后原膜被传送至模切机构20进行模切。
44.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模切机还包括驱动轴60、驱动轮及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驱动轴60连接,并能够驱动驱动轴60转动,驱动轮与驱动轴60同步转动传送原膜,从而为整个保护膜的传送提供驱动力。
45.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模切机还包括机架70,供膜机构10、模切机构20、分离机构40、收料机构30及切断机构50安装在机架7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供膜机构10设置一机架70,对应模切机构20设置一机架70,对应分离机构40及收料机构30设置一机架70,对应收料机构30设置一机架70,便于分别安装供膜机构10、模切机构20、分离机构40、收料机构30及切断机构50,进而便于各机构的组合以成保护膜模切机。而且,供膜机构10提供的原膜向前传送至模切机构20进行模切,然后通过分离机构40再向前传送至切断机构50切断形成保护膜,整体空间布局上更加合理。
46.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供膜机构10、模切机构20、分离机构40、切断机构50各机架70之间均设置有下极限感应器80,当原膜收到较小的拉扯力到达下极限感应器80位置时,下极限感应器80报警提示,此时需要对整个保护膜模切机进行停机检查。
47.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模切机还包括控制主机90,控制主机90设有多个,以便分别对各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操控,从而对整个保护膜模切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操控,模切时,可通过多个控制主机90进行控制,保证保护膜自动化模切生产的顺利进行。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