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加固 结构 结构设计 建筑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加固是利用碳纤维、粘钢、高压灌浆对建筑进行加强加固。此技术广泛用于设计变更,增加梁、柱、悬挑梁、板等加固和变更工程,是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作用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最佳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板、梁结构调整的钢筋补强预制梁修复植筋,幕墙埋件广告牌锚固,机械设备安装植筋锚固等,岩石砖砌体等锚固,石材干挂幕墙,石材粘接,矿山洞顶、壁部位的锚固支护,铁路铁轨的锚固,水利设施码头公路桥梁隧道地铁等工程的各种锚固,建筑加固是土建施工的一个分支,据统计我国现有一大批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屋因超过了设计基准期而有待加固,全国又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住宅安全储备不足,且城市的住宅结构逐渐进入老龄化,需要加固维修,同时国家限定结构建设投资,从节约成本考虑利用很多老结构、老建筑的情况越来越多,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的项目逐渐增加。
3.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较好的外表面保护,在某些情况物体对支撑柱进行严重的碰撞时,可能导致支撑柱损坏,歪曲,倒塌等现象发生,而支撑柱损坏可能使顶梁断裂随着支撑柱一同倒塌,并且一些的加固顶梁一般都是一跟支撑柱来进行固定支撑的,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解决了以上没有对支撑柱进行保护措施和没有较好的固定支撑顶梁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焊接有第一固定顶块,所述第一固定顶块的顶部安装有顶梁,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焊接有第二固定顶块,所述第一固定顶块和第二固定顶块的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圆块,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圆块,所述第一固定圆块和第二固定圆块的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一v型杆,且第一v型杆的顶端焊接在第一固定板的底面,所述第一v型杆的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顶梁的底部安装有第三固定顶块,所述第三固定顶块的底面焊接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固定顶块和第二固定顶块的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有第三固定圆块,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第四固定圆块,所述第三固定圆块和第四固定圆块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二v型杆,且第二v型杆的顶端焊接在第二固定板的底面,所述第二v型杆的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二支撑杆。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中:方形柱可以固定柱分别在两侧的第一固定套以及第二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和第一固定套可以有效的对顶梁做一个保护以及加固措
施,而底部的圆盘套可以有效的进行支持以及可以有较好的大面积抓取,让支撑柱可以更好的进行支撑,而第一v型杆以及第二v型杆可以有效的进行对顶梁的支撑,而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可以有效的对第一v型杆以及第二v型杆进行支撑。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的底端均焊接有圆盘套。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支撑柱支撑面积提升较多,可以更好有力的支撑。
10.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顶块的顶面焊接有方形柱。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固定住两侧的固定套。
12.进一步,所述方形柱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一固定套。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固定套可以固定并保护顶梁。
14.进一步,所述方形柱的另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二固定套。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固定套,可以有效的保护顶梁以及固定柱顶梁。
16.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的外表面均套设有橡胶套。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套设橡胶套可以有效的防止外部物体碰撞导致支撑柱损坏的问题,可以有效的保护支撑柱。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俯视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第一支撑柱;2、第一固定圆块;3、第一固定顶块;4、顶梁;5、圆盘套;6、第一v型杆;7、第一支撑杆;8、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圆块;10、第二支撑柱;11、第三固定圆块;12、第二v型杆;13、第二支撑杆;14、第四固定圆块;15、第三支撑柱;16、第三固定顶块;17、第二固定板;18、第一固定套;19、第二固定顶块;20、方形柱;21、第二固定套;22、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
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6.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10,第一支撑柱1的顶端焊接有第一固定顶块3,第一固定顶块3的顶部安装有顶梁4,第二支撑柱10的顶端焊接有第二固定顶块19,第一固定顶块3和第二固定顶块19的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一固定板8,第一支撑柱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圆块2,第二支撑柱10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圆块9,第一固定圆块2和第二固定圆块9的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一v型杆6,且第一v型杆6的顶端焊接在第一固定板8的底面,第一v型杆6的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一支撑杆7,顶梁4的底部安装有第三固定顶块16,第三固定顶块16的底面焊接有第三支撑柱15,第三固定顶块16和第二固定顶块19的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二固定板17,第二支撑柱10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有第三固定圆块11,第三支撑柱15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第四固定圆块14,第三固定圆块11和第四固定圆块14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二v型杆12,且第二v型杆12的顶端焊接在第二固定板17的底面,第二v型杆12的相对面之间焊接有第二支撑杆13。
29.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中第一支撑柱1以及第二支撑柱10和第三支撑柱15会进行分担式的支撑顶梁4,而顶梁4的重梁会给予第一固定顶块3和第二固定顶块19以及第三固定顶块16,而三个固定顶块会将重量给予三个支撑柱,并且三个支撑柱会将重量给予底端的圆盘套5使圆盘套5可以大面具支撑可以有效的支撑柱顶梁4,并且第一固定圆块2和第二固定圆块9会分担第一v型杆6带来的重量,而第一支撑杆7可以进行对第一v型杆6进行有效的支撑不让第一v型杆6出现断裂的问题;
30.实施例2,如图1

3所示,在正常使用中: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10以及第三支撑柱15会顶住第一固定顶块3和第二固定顶块19以及第三固定顶块16,而三个顶块会顶住顶梁4并将顶梁4的重量传输与三个支撑柱,而三个支撑柱会将重量传输与低端,安装三个顶块是为了可以传输稍微多一些的重量给三个支撑柱,而第一v型杆6的尖部会分担顶梁4带来的重量,而第一v型杆6分担来的重量会给予第一固定圆块2和第二固定圆块9,并且第一固定圆块2和第二固定圆块9会将重力传输给第一支撑柱1以及第二支撑柱10安装第一v型杆6以及第二v型杆12是为了可以较好的支撑柱顶梁4;
31.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日常使用中: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10以及第三支撑柱15的底端的圆盘套5可以有效的提升占地面积,可以有效的提升支撑力,而顶梁4带来的重量以及压力会有传输与第一固定顶块3以及第二固定顶块19和第三固定顶块16,
当三个固定顶块受到重量以及压力时,会迅速的传输给第一支撑柱1以及第二支撑柱10和第三支撑柱15,并且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17会有效的支撑顶梁4带来的重量以及三个固定顶块带来的小部分的重量,此时第一固定板8会将重量传输与第一v型杆6而第一v型杆6会将此重量传输于第一固定圆块2和第二固定圆块9,而第一固定圆块2和第二固定圆块9会将重量传输与第一支撑柱1以及第二支撑柱10,而第一支撑杆7会有效的支撑第一v型杆6,并且第二v型杆12会将重量传输与第三固定圆块11以及第四固定圆块14,而第三固定圆块11以及第四固定圆块14会将重量传输第二支撑柱10以及第三支撑柱15,而第二支撑杆13会支撑柱第二v型杆12。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