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2: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构件 混凝土 支撑 模板 施工


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模板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模板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分阶段类方法,按照形状分为平面模板和曲面模板两种;按受力条件分为承重和非承重模板。
3.在实际施工时,需要使用支撑系统对混凝土构件模板进行支撑,然而当前所使用的支撑系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有支撑系统大多为固定式结构,无法根据待支撑混凝土构件模板的实际尺寸进行调节支撑系统的支撑角度、支撑高度与支撑长度,实用性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底板的两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与角度调节机构配合使用的加固机构,所述底板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有长度调节机构,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上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侧设有支撑机构。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丝杆,所述丝杆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且丝杆上螺纹套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滑动卡设在第一安装槽内,且移动块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竖块,所述竖块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安装槽的外侧并在其末端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环。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连接块与转轴,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对称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与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相连通,所述连接块设置有两组,且滑动卡设在通槽内,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设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滑动卡设在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转轴设置有两组,且转动插设在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驱动齿条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上一体成型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固块,所述底板的底端一侧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弧型槽,所述加固块活动卡设在弧型槽内,且加固块上贯穿开设有加固孔。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包括收纳套筒,所述第一套环固定套接在收纳套筒上,所述收纳套筒的一端与第一转动件固定连接,且收纳套筒的另
一端转动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螺纹插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能够活动插设在收纳套筒内。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连接板与第二套环,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转动件固定连接,且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两端设有镜像分布的导向杆,所述第二套环固定套设在收纳套筒上,且第二套环上设有对称分布的侧块,所述侧块上贯穿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滑动插设在导向孔内。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能够与侧块相接触。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中部与第二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端与底端的两侧均滑动卡设有对称设置的滑板,相邻所述滑板的一端设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能够与支撑板相接触,所述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支撑板顶端与底端的中部均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能够与对应第一磁铁相吸附。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板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卡设在限位槽内。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杆的一端贯穿底板并在其末端设有转轮,所述转轮上转动安装有摇杆。
14.一种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使用者可将支撑系统移至合适位置,并将四组第一定位销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并插设在地面,从而对底板进行初步定位;步骤二,使用者可转动摇杆,从而通过转轮带动丝杆转动,进而通过移动块带动竖块向靠近转轮的一侧移动,此时驱动杆将随移动块同步移动,且在移动的同时将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一套环带动收纳套筒转动,进而能够将长度调节机构转至合适角度,从而便于对不同高度混凝土构件模板进行支撑,实用性较高;步骤三,在移动块移动的同时,将通过连接块带动驱动齿条向靠近转轮的一侧移动,从而配合转轴的使用,能够通过驱动齿轮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带动加固块转动,进而使加固块沿着弧型槽移至底板外侧,当调节结束后,使用者可将两组第二定位销依次穿过对应加固孔并插设在地面,从而实现了根据不同支撑角度进行加固底板的目的,进而有效提高了底板安装的牢固性,且为支撑系统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步骤四,使用者可转动转动盘,从而配合导向杆与导向孔的使用,能够使螺纹杆向收纳套筒外侧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机构向远离收纳套筒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将长度调节机构的长度调至与待支撑混凝土构件模板相匹配,进一步便于对不同高度混凝土构件模板进行支撑,且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系统的实用性;步骤五,使用者可同时向两侧拉动两组侧板,从而使两组侧板做背向运动,直至两组侧板与待支撑混凝土构件模板相匹配时停止拉动并通过连接孔将两组侧板与对应待支撑混凝土构件模板相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同尺寸混凝土构件模板的稳固支撑,进而有效提高了支撑系统的支撑稳定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者可转动摇杆,从而通过转轮带动丝杆转动,进而通过移动块带动竖块向
靠近转轮的一侧移动,此时驱动杆将随移动块同步移动,且在移动的同时将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一套环带动收纳套筒转动,进而能够将长度调节机构转至合适角度,从而便于对不同高度混凝土构件模板进行支撑,实用性较高。
16.2.在移动块移动的同时,将通过连接块带动驱动齿条向靠近转轮的一侧移动,从而配合转轴的使用,能够通过驱动齿轮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带动加固块转动,进而使加固块沿着弧型槽移至底板外侧,当调节结束后,使用者可将两组第二定位销依次穿过对应加固孔并插设在地面,从而实现了根据不同支撑角度进行加固底板的目的,进而有效提高了底板安装的牢固性,且为支撑系统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
17.3.使用者可转动转动盘,从而配合导向杆与导向孔的使用,能够使螺纹杆向收纳套筒外侧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机构向远离收纳套筒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将长度调节机构的长度调至与待支撑混凝土构件模板相匹配,进一步便于对不同高度混凝土构件模板进行支撑,且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系统的实用性。
18.4.使用者可同时向两侧拉动两组侧板,从而使两组侧板做背向运动,直至两组侧板与待支撑混凝土构件模板相匹配时停止拉动并通过连接孔将两组侧板与对应待支撑混凝土构件模板相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同尺寸混凝土构件模板的稳固支撑,进而有效提高了支撑系统的支撑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长度调节机构与导向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图5中b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11、第一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3、通槽;14、弧型槽;2、角度调节机构;21、丝杆;22、移动块;23、竖块;24、驱动杆;25、第一套环;26、转轮;27、摇杆;3、加固机构;31、连接块;32、转轴;33、驱动齿条;34、驱动齿轮;35、转动板;36、加固块;37、加固孔;4、第一转动件;5、长度调节机构;51、收纳套筒;52、转动盘;53、螺纹杆;6、导向机构;61、连接板;62、第二套环;63、导向杆;64、侧块;65、导向孔;66、限位板;7、第二转动件;8、支撑机构;81、支撑板;82、滑板;83、侧板;84、第一磁铁;85、横杆;86、第二磁铁;87、限位块;8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包括底
板1,底板1的一端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底板1的一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定位孔,从而通过第一定位销、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配合使用将底板1进行固定,底板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第一安装槽11内设有角度调节机构2,底板1的两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2内设有与角度调节机构2配合使用的加固机构3,底板1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件4,第一转动件4上设有长度调节机构5,长度调节机构5上设有导向机构6,导向机构6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件7,第二转动件7的一侧设有支撑机构8。
23.角度调节机构2包括丝杆21,丝杆21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内,且丝杆21上螺纹套接有移动块22,移动块22滑动卡设在第一安装槽11内,且移动块22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竖块23,竖块2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安装槽11的外侧并在其末端设有驱动杆24,驱动杆24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环25,驱动杆24能够带动长度调节机构5转动,从而实现长度调节机构5的角度调节。
24.加固机构3包括连接块31与转轴32,底板1的内部开设有对称设置的通槽13,通槽13与第一安装槽11与第二安装槽12相连通,连接块31设置有两组,且滑动卡设在通槽13内,连接块31的一端与移动块22固定连接,连接块31的另一端设有驱动齿条33,驱动齿条33滑动卡设在第二安装槽12内,转轴32设置有两组,且转动插设在第二安装槽12内,转轴3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驱动齿轮34,驱动齿轮34与驱动齿条33相啮合,驱动齿轮34上一体成型有转动板35,转动板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固块36,底板1的底端一侧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弧型槽14,加固块36活动卡设在弧型槽14内,且加固块36上贯穿开设有加固孔37,从而通过第二定位销与加固孔37的配合使用,能够进一步加固底板1。
25.长度调节机构5包括收纳套筒51,第一套环25固定套接在收纳套筒51上,收纳套筒51的一端与第一转动件4固定连接,且收纳套筒51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转动盘52,转动盘52上螺纹插设有螺纹杆53,螺纹杆53能够活动插设在收纳套筒51内,使用者可通过转动转动盘52,从而带动螺纹杆53与收纳套筒51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实现长度调节。
26.导向机构6包括连接板61与第二套环62,连接板61的一端与第二转动件7固定连接,且连接板61的另一端与螺纹杆53固定连接,连接板61的一侧两端设有镜像分布的导向杆63,第二套环62固定套设在收纳套筒51上,且第二套环62上设有对称分布的侧块64,侧块64上贯穿开设有导向孔65,导向杆63滑动插设在导向孔65内,通过导向杆63与导向孔65的配合使用,对螺纹杆53起到了限位作用,从而确保长度调节机构5的正常使用。
27.导向杆6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板66,限位板66的一侧能够与侧块64相接触。
28.支撑机构8包括支撑板81,支撑板81的一侧中部与第二转动件7固定连接,支撑板81顶端与底端的两侧均滑动卡设有对称设置的滑板82,相邻滑板82的一端设有侧板83,侧板83上开设有阵列分布的连接孔,侧板83的一端能够与支撑板81相接触,滑板8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84,支撑板81顶端与底端的中部均设有横杆85,横杆85的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磁铁86,第二磁铁86能够与对应第一磁铁84相吸附,从而将侧板83进行固定。
29.滑板82的一端设有限位块87,支撑板81上开设有与限位块87配合使用的限位槽88,限位块87滑动卡设在限位槽88内,通过限位块87与限位槽88的配合使用,对侧板83的移动起到了限位及导向作用。
30.丝杆21的一端贯穿底板1并在其末端设有转轮26,转轮26上转动安装有摇杆27,使
用者可转动摇杆27,从而通过转轮26带动丝杆21转动。
31.一种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使用者可将支撑系统移至合适位置,并将四组第一定位销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并插设在地面,从而对底板1进行初步定位;步骤二,使用者可转动摇杆27,从而通过转轮26带动丝杆21转动,进而通过移动块22带动竖块23向靠近转轮26的一侧移动,此时驱动杆24将随移动块22同步移动,且在移动的同时将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一套环25带动收纳套筒51转动,进而能够将长度调节机构5转至合适角度,从而便于对不同高度混凝土构件模板进行支撑,实用性较高;步骤三,在移动块22移动的同时,将通过连接块31带动驱动齿条33向靠近转轮26的一侧移动,从而配合转轴32的使用,能够通过驱动齿轮34带动转动板35转动,从而带动加固块36转动,进而使加固块36沿着弧型槽14移至底板1外侧,当调节结束后,使用者可将两组第二定位销依次穿过对应加固孔37并插设在地面,从而实现了根据不同支撑角度进行加固底板1的目的,进而有效提高了底板1安装的牢固性,且为支撑系统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步骤四,使用者可转动转动盘52,从而配合导向杆63与导向孔65的使用,能够使螺纹杆53向收纳套筒51外侧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机构8向远离收纳套筒51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将长度调节机构5的长度调至与待支撑混凝土构件模板相匹配,进一步便于对不同高度混凝土构件模板进行支撑,且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系统的实用性;步骤五,使用者可同时向两侧拉动两组侧板83,从而使两组侧板83做背向运动,直至两组侧板83与待支撑混凝土构件模板相匹配时停止拉动并通过连接孔将两组侧板83与对应待支撑混凝土构件模板相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同尺寸混凝土构件模板的稳固支撑,进而有效提高了支撑系统的支撑稳定性。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