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路基水土组合堆载预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04 09: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路基水土组合堆载预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路基预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基水土组合堆载预压系统。

背景技术

沉积软土地基具有地域降雨充沛,地表水系发育水网的特点。在现有路基填筑中,一般采用远距离借方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沉积软土地基一般位于湖区,其土资源稀缺,远距离借方堆载成本高,预压卸载二次转运和弃土处治及大面积取土不但会影响生态环境且工程投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路基水土组合堆载预压系统。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路基水土组合堆载预压系统,包括路基以及覆盖在路基顶端表面的堆载预压部,堆载预压部包括沿路基宽度方向分别设置的至少一个土载体和至少一个水载单元,土堆体沿路基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水载单元包括多个水袋,沿路基的长度方向,多个水袋间隔布置在路基上。

可选的,沿路基宽度方向,土载体与水载单元各设有一个。

可选的,沿水载单元至土载体方向,水载单元对应的路基向下倾斜设置。

可选的,路基的顶端开设有排水沟,排水沟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水袋之间。

可选的,路基与水袋之间铺设有护底层。

可选的,护底层上还设有防水层。

可选的,土载体的两侧均设有护坡结构。

可选的,水袋包括袋体以及设置在袋体上的进水口。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袋体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三通且通过三通进行注水。

可选的,袋体上还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位于袋体靠近土载体的一侧,出水口位于袋体远离土载体的一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方案中,土载体首先可以起到基本的堆载预压效果,再通过在土载体上形成的车道,可用作运输车的运输,从而便于对水袋进行快速有效的卸除,使得整体施工效率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俯视图。

其中,1、路基;2、土载体;3、水袋;31、进水口;32、出水口; 33、排气阀;4、排水沟;5、护底层;6、防水层;7、护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路基水土组合堆载预压系统,包括路基1以及覆盖在路基1顶端表面的堆载预压部,堆载预压部包括沿路基1宽度方向分别设置的至少一个土载体2和至少一个水载单元,土堆体沿路基1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水载单元包括多个水袋3,沿路基1的长度方向,多个水袋3间隔布置在路基1上。

在本方案中,首先可在路基1的顶端设置土载体2,土载体2的结构可为梯形结构,首先可实现对路基1有效的堆载预压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方案中还设置了水载单元,水载单元主要由水袋3组成,水袋3间隔分布在路基1上,从而通过水袋3与土载体2之间的组合,完整的覆盖在路基1的表面,以起到对路基1的堆载预压效果。

在具体施工时,首先将土载体2所用到的原材料运输到现场并堆积在路基1的设计位置上,然后对土载体2进行预压以及整平,当土载体2设置完成后,土载体2的表面则可形成车道,通过该车道则可用于后续运输车的运输。

当土载体2预压整平结束后,则需要设置水载单元,水载单元设置在路基1表面除土载体2的部位,为了保证水袋3后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也需要对路基1表面进行整平以及除杂处理,从而避免后期水袋3因为尖锐物而出现损坏的情形。

当对路基1表面进行整平以及除杂处理后,可将水袋3分别装至运输车上再通过上述车道运输至路基1的制定位置或设计位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将水袋3设置于路基1上的情形,但是为了便于水袋3的卸除,运输车一般倒行驶入指定位置,从车尾卸除一个水袋3之后,运输车前进一段距离,再卸除下一个水袋3。上述卸除方式的缺点在于,车辆倒驶的操作难度较高,会给驾驶人员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且车辆一次只能进场一辆,即待运输车卸除完所有水袋3之后,并且离开路基1之后,新的运输车才能驶入,因此水袋3的卸除效率整体较低,无法合理有效的利用时间和车辆。

而在本方案中,通过土载体2形成的车道可用于运输车的行驶,因此通过该车道可同时驶入多辆运输车,多个运输车可分别驶入指定位置,然后进行水袋3的卸除,在上述实施过程中,运输车全程均为正向行驶,且可同时进行多个运输车对水袋3的卸除过程,不但有效减少了驾驶员的压力,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水袋3的卸除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当水袋3卸除完成后,水袋3则间隔布置在路基1 之上,可再由运输车运送水源并对水袋3进行注水操作。

通过上述描述不难发现,土载体2不但可以起到基本的堆载预压效果,通过在土载体2上形成的车道,可用作运输车的运输,从而便于对水袋3进行快速有效的卸除,使得整体施工效率有效提高。

通过对路基1施工过程中埋设的沉降板、测斜管进行观测分析并根据沉降量、沉降速率、水平位移数据来检测路基1预压成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路基1宽度方向,土载体 2与水载单元各设有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土载体2与水载单元结构的具体优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土载体2可沿路基1的一侧边设置,而水载单元的一侧则可紧靠土载体2设置,水载单元的另一侧延伸至路基1的另一侧边,从而使得水载单元和土载体2整体堆载在路基1之上,以确保对路基1的堆载预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水载单元至土载体2方向,水载单元对应的路基1向下倾斜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水袋3注水后具有较大重量,且水袋3本身具有一定的柔性,为了避免其可能出现的相对于路基1滑动而从路基1上脱离的情况,可将水载单元对应的路基1设置一定的坡度,以避免水袋3从路基1上滑脱,而在土载体2的限位作用下,水袋3得以有效的固定在路基1上。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路基1的顶端开设有排水沟4,排水沟4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水袋3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路基1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通过设置排水沟4可实现对积水的有效排放,从而减少积水对路基1的侵蚀。进一步的,排水沟4表面也可设置防水垫层,例如在排水沟4表面铺设防水土工布。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路基1与水袋3之间铺设有护底层5。

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水袋3与路基1之间的连接进行优化,通过设置护底层5可有效保证水袋3不受路基1上尖锐物的影响,最大程度上保证后期水袋3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护底层5上还设有防水层6。

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水袋3与路基1的进一步优化,防水层6 可以为防水土工布或者隔水膜等材料,可以确保水体不浸泡冲刷路基 1。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土载体2的两侧均设有护坡结构7。

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土载体2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本申请中,土载体2不但要起到基本的堆载预压效果,同时还用做对水袋3 以及水源的运输,为了确保其稳定性,可在土载体2两侧设置护坡结构7,具体的,护坡结构7可以为设置在其两侧的预制块,从而起到防止土载体2塌陷的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袋3包括袋体以及设置在袋体上的进水口31。

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水袋3结构的具体公开,通过设置进水口31则便于后期运输车运送水源并对其进行注水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袋体的进水口31之间连接有三通且通过三通进行注水。

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注水操作的进一步优化,在实际注水操作过程中,水源可以是附近的湖泊,也可以通过运输车进行运输,相邻的两个水袋3的进水口31之间连接有三通,三通的另一端则通过管道与水源相接,为了确保注水操作的高效运行,可在水管上设置增压泵和潜水泵。

为了避免水袋3因一次性注入较多水产生较大压力而对地基造成的影响,应采用阶梯式的方式对水袋3进行注水,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三通的目的在于,可实现减少单个水袋3的注水量,同时增加注水的水袋3的数量,使得注水操作更加高效。对应的,根据增压泵的实际功率,可对应设置四通或者五通等连通管道,并不仅仅局限于三通。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水与土载的密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土载所产生的压力计算出注水量,具体表现在,需要根据上述参数计算出水袋3的高度,一般来说,土载体2的高度可控制在1.6m,而水袋3的高度可控制在2m,这样在对水袋3进行注水操作时,可一次性注入0.5m 高度的水量,注水次数则分为四次,每次注水时间间隔为6h,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水袋3压力的均匀递加,从而确保路基1的整体稳定性。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袋体上还设有出水口32,进水口31位于袋体靠近土载体2的一侧,出水口32位于袋体远离土载体2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水袋3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即设置了出水口32以及对进水口31与出水口32的位置进行了优化,通过上述设置,当路基1最终预压完成后,可通过出水口32接入水管并将水袋3 内的水排至路基1边沟或者当地的大型沟渠内。

进一步的袋体的顶部还可设置排气阀33。

本公开中,组合堆载预压中的水载预压主要材料是水、水袋3、土工布、防水薄膜等,节约了大量的环境破坏性材料即土资源。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水资源,施工中仅仅用到增压泵、潜水泵等小型设备,而且预压完成后,水可重新排放至附近河流,不会破坏当地的水资源。

本公开还解决了湖区土资源稀缺的不利因素,避免了传统土载预压方案大规模取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弃土处治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