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防护栏 建筑施工


1.本技术涉及防护栏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栏。


背景技术:

2.防护栏主要作为分隔、隔开或暂作事故处理时作隔离物使用,可广泛在交通安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事故现场等地方使用。在建筑施工工地,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在工地四周设置防护栏。
3.授权公告号为cn21059841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安全防护栏,包括防护支柱和防护架,防护支柱包括固定基座和用于安装防护架的固定立柱,所述固定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固定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连接螺纹柱的第一螺纹孔,所述防护架包括上护栏杆和下护栏杆,所述上护栏杆和下护栏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连接杆,相邻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防护网,所述上护栏杆和下护栏杆的两端均设有卡块,两个所述固定立柱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座,所述卡接座上开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接座的一侧面开设有与卡槽相导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有用于顶住卡块的蝶形螺栓。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建筑施工现场扩大施工范围时,需要通过增加防护支柱与防护架来增大防护栏围成的范围,防护支柱与防护架在组装过程中需要保证相邻的两个防护支柱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但是当施工现场地面不平时,需要将施工现场地面填平后对防护支柱与防护架进行组装,增大施工人员的劳动量,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小施工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栏。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栏,包括多个支撑装置,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装置间均设置有防护板,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基座和用于安装防护板的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8.所述立柱与所述防护板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防护板和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机构沿竖直方向相对运动;
9.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基座水平高度的调整装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支撑装置放置于施工现场地面上,通过连接机构将支撑装置与防护板进行组装。防护板与立柱通过连接机构连接,防护板与立柱能沿任意方向相对运动;即使相邻两个立柱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仍能完成对防护板和立柱的组装;增设调整装置,调整装置能调整基座的水平高度进而缩小两个相邻立柱之间的水平高度差,从而增大使用范围;施工人员无需填平地面,减少施工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施工效率。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立柱上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12.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连接轴同轴转动连接的连接套
管;所述连接套管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套管垂直设置;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轴线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板垂直设置;
13.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的弹性卡箍,所述弹性卡箍一端开口,所述弹性卡箍套设并卡接于所述连接杆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和立柱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既能沿竖直方向上相对转动又能沿水平方向上相对转动;既解决了两个相邻立柱不在同一水平高度时防护板安装困难的问题;又实现与防护板一端固定的立柱的位置固定后,增设在防护板另一端的立柱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范围增大,防护栏所围成的范围与施工现场的施工范围更加匹配,从而减少立柱与防护板的使用量,既降低成本又减少施工人员的劳动量。
15.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的卡固件;
16.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的卡固套件;
17.所述卡固件与所述卡固套件配合作用,所述卡固件与所述卡固套件配合作用的一端为圆球部,所述卡固套件与所述卡固件配合作用的一端为容置圆球部的圆形腔体,所述圆形腔体为弹性件;
18.所述圆球部卡接于所述圆形腔体内,并且所述圆球部与所述圆形腔体相对转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与立柱通过连接机构能沿任意方向相对转动,便于施工人员组装防护板与立柱,提高施工效率。
20.优选的,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内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轴线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21.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块配合作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轨道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导向块沿所述导向槽内往复移动;
22.所述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地面始终保持紧密接触。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杆,支撑板始终与地面保持紧密接触,移动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移动板上的导向块卡接于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内往复移动,移动板相对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基座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进而改变基座的水平高度。
24.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地面固定的固定装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与地面紧密接触,通过固定装置将支撑板与地面固定,提高防护栏的稳定性。
26.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轴线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27.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钉,所述螺钉朝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尖头。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与地面紧密接触,转动螺钉,螺钉朝向地面方向运动,螺钉上设置有锥形尖头,便于螺钉插入地面内。
29.优选的,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万向轮。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施工人员移动和运输防护栏,提高施工效率。
31.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可视网格。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无关人员观察到防护栏内为施工现场,及时提示无关人员远离。
3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4.1.将多个支撑装置放置于施工现场地面上,通过连接机构将支撑装置与防护板进行组装。防护板与立柱通过连接机构连接,防护板与立柱能沿任意方向相对运动;即使相邻两个立柱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仍能完成对防护板和立柱的组装;增设调整装置,调整装置能调整基座的水平高度进而缩小两个相邻立柱之间的水平高度差,从而增大使用范围;施工人员无需填平地面,减少施工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施工效率;
35.2.防护板和立柱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既能沿竖直方向上相对转动又能沿水平方向上相对转动;既解决了两个相邻立柱不在同一水平高度时防护板安装困难的问题;又实现与防护板一端固定的立柱的位置固定后,增设在防护板另一端的立柱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范围增大,防护栏所围成的范围与施工现场的施工范围更加匹配,从而减少立柱与防护板的使用量,既降低成本又减少施工人员的劳动量;
36.3.防护板与立柱通过连接机构能沿任意方向相对转动,便于施工人员组装防护板与立柱,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调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显示连接机构、立柱、防护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1.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2.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装置;11、基座;111、支撑盒体;1111、连接孔;1112、通孔;1113、导向槽;112、底板;1121、让位孔;12、立柱;121、容置槽;2、调整装置;21、螺纹杆;22、限位组件;221、第一限位块;222、第二限位块;23、转动机构;231、从动齿轮;232、主动齿轮;233、转动杆;234、手轮;24、移动板;241、导向块;25、支撑管;26、支撑板;3、固定机构;31、螺纹孔;32、螺钉;4、防护板;5、连接机构;51、连接轴;52、连接件;521、连接套管;522、连接板;523、连接支耳;524、连接杆;53、支撑杆;54、弹性卡箍;55、卡固件;551、圆杆部;552、圆球部;56、卡固套件;561、过度杆;562、圆形腔体;5621、弹性弧形片;6、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栏。
45.实施例一
46.结合图1和图2,包括多个支撑装置1,支撑装置1包括基座11和立柱12,基座11与立柱12固定连接。基座11包括支撑盒体111和底板112,支撑盒体111为一端开口的矩形盒体,支撑盒体111开口端与底板112固定连接,底板112下端面四个端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6支撑盒体111未开口的一端与立柱12固定连接,立柱12与支撑盒体111连接的一端开设有
容置槽121,支撑盒体111与容置槽12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1111。
47.支撑装置1内设置有调整装置2,调整装置2包括穿设于连接孔1111内的螺纹杆21,螺纹杆21靠近连接孔1111的一段为光杆,螺纹杆21背离连接孔1111的一段设置有外螺纹;
48.螺纹杆21上设置有限位组件22,限位组件22包括固定于螺纹杆21顶部的第一限位块221,第一限位块221位于容置槽121内;限位组件22包括与螺纹杆21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块222,第二限位块222位于支撑盒体111内,第一限位块221与第二限位块222共同作用下限制螺纹杆21沿竖直方向移动。
49.螺纹杆21上设置有带动螺纹杆21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转动机构23,转动机构23包括与螺纹杆21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231,从动齿轮231位于支撑盒体111内。支撑盒体111侧壁上与从动齿轮23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112,通孔1112轴线垂直于螺纹杆21轴线设置,通孔1112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33,转动杆233贯穿支撑盒体111的侧壁;转动杆233位于支撑盒体111内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231啮合作用的主动齿轮232,转动杆233背离主动齿轮2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234。
50.螺纹杆21上设置有外螺纹的一段螺纹连接有移动板24,移动板24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41;支撑盒体111两个内侧壁上与两个导向块241分别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导向槽1113,导向槽1113轨道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51.底板112上开设有让位孔1121,让位孔1121轴线沿螺纹杆21轴线方向设置,让为孔直径大于螺纹杆21的最大外径;移动板24朝向底板1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管25,支撑管25内径大于螺纹杆21的最大外径,支撑管25的外径等于让位孔1121的直径,螺纹杆21穿设于支撑管25内。
52.支撑管25贯穿底板112,支撑管25背离移动板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6,支撑板26与底板112平行设置,支撑板26与地面紧密接触。支撑板26上设置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用于加强支撑板26与地面之间的稳定性。固定机构3包括开设于支撑板26上螺纹孔31,螺纹孔31内螺纹连接有螺钉32,螺钉32底端设置有锥形尖头。转动螺钉32,螺钉32超向地面运动,螺钉32底端设置有锥形尖头,便于螺钉32插入地面,从而提高支撑板26与地面之间的稳定性。
53.结合图1和图3,相邻两个立柱12间均设置有防护板4,防护板4表面开设有可视网格,便于无关人员观察到防护栏内为施工现场,及时提示无关人员远离。防护板4两端均间隔设置有两组连接机构5,连接机构5用于防护板4与立柱12之间的连接。连接机构5包括与立柱12固定连接的连接轴51,连接轴51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54.连接机构5包括连接件52,连接件52包括与连接轴51同轴转动连接的连接套管521,连接套管521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22,连接板522与连接套管521垂直设置;连接板522背离连接套管521的一端间隔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支耳523,两个连接支耳52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24,连接杆524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且连接杆524与连接板522垂直设置;
55.连接机构5包括与防护板4固定连接的支撑杆53,支撑杆53背离防护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卡箍54,弹性卡箍54背离支撑杆53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弹性卡箍54卡接套设于连接杆524上,并且弹性卡箍54与连接杆524绕连接杆524轴线相对转动。
56.立柱12与防护板4通过连接机构5连接,既能沿水平方向上相对转动又能沿竖直方
向上相对转动。
57.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58.将多个支撑装置1放置于施工现场地面上,通过连接机构5将支撑装置1与防护板4进行组装。防护板4与立柱12通过连接机构5连接,防护板4与立柱12能沿任意方向相对运动;即使相邻两个立柱12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仍能完成对防护板4和立柱12的组装,施工人员无需填平地面,减少施工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施工效率。
59.当相邻的两个立柱12水平高度差较大,防护板4与立柱12相对运动到最大限度后仍不能对防护板4与立柱12进行组装时;通过调整调整装置2减小两个立柱12之间的水平高度差,直到便于进行防护板4与立柱12的组装。
60.使用调整装置2时,转动手轮234后,手轮234带动转动杆233转动,转动杆233与主动齿轮232同轴固定连接,主动齿轮232绕转动杆233轴线方向转动,主动齿轮232与从动齿轮231互相啮合,从动齿轮231与螺纹杆21同轴固定连接,主动齿轮232带动从动齿轮231与螺纹杆21绕螺纹杆21轴线方向运动;
61.移动板24与螺纹杆21转动连接,移动板24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41,支撑盒体111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导向块241配合作用的导向槽1113;螺纹杆21转动,移动板24在导向块241与导向槽1113的配合作用下沿螺纹杆21轴线方向与螺纹杆21发生相对运动。
62.移动板24与支撑板26固定连接,支撑板26与地面紧密接触,移动板24沿螺纹杆21轴线方向与螺纹杆21相对运动的同时,基座11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进而改变立柱12的水平高度,从而减小相邻两个立柱12之间的水平高度差。
63.实施例二
64.参照图4和图5,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栏,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机构5包括与立柱12固定连接的卡固件55,卡固件55一端为圆杆部551,卡固件55另一端为圆球部552;圆杆部551与立柱12固定连接,圆球部552朝向防护板4设置;
65.连接机构5还包括与卡固件55配合作用的卡固套件56,卡固套件56包括与防护板4固定连接的过度杆561,过度杆561背离防护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弧形片5621,多个弹性弧形片5621环绕组成圆形腔体562,圆形腔体562背离过度杆56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
66.圆球部552卡接于圆形腔体562内,圆球部552于圆形腔体562沿任意方向转动,多个弹性弧形片5621共同作用限制圆球部552脱离圆形腔体562。
6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