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稻作物用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0-20 00: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杀虫剂 地说 水稻 作物 制备方法


1.本技术涉及杀虫剂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稻作物用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水稻稻纵卷叶螟和水稻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主要虫害之一,其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有时为害小麦、甘蔗、粟、禾本科杂草。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
3.目前,常采用20%抑食肼可湿粉剂作为杀虫剂,抑食肼,又名虫死净,主要通过降低或抑制幼虫和成虫取食能力,加速昆虫蜕皮,减少产卵阻碍繁殖达到杀虫目的,对害虫具有胃毒作用,使用时将20%抑食肼可湿粉剂兑水均匀喷雾,在害虫卵孵高峰期用药。发明人发现,采用上述抑食肼溶于水稀释后,粒子在液体介质中极易受重力作用向下沉降,先喷出的药剂浓度高,但由于稻叶上存在大量的绒毛,药液喷雾后容易形成小水珠流下,以使得稻叶不易被润湿且受药面少,以致药液无法很好的覆盖靶标,药效发挥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药液的润湿力和悬浮率,以提高杀虫剂药液的靶标覆盖率,改善杀虫剂的药效发挥,本技术提供一种水稻作物用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稻作物用杀虫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水稻作物用杀虫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5%,抑食肼37

44%,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0.5

1%,可溶性淀粉1

3%,分散剂复配物3

9%,纳米纤维素晶体1

2%,十二烷基硫酸钠2

4%,崩解剂12

16%,填料余量;所述分散剂复配物为有机分散剂和无机分散剂的组合;所述填料由水滑石粉、谷壳粉和叶腊石粉组成。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以增强神经质的作用,从而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扰乱神经传导,幼虫在接触后马上停止进食,发生不可逆转的麻痹,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其他许多害虫及螨类的活性极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杀作用,而且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对益虫没有伤害,有利于对害虫的综合防治。
8.抑食肼主要通过降低或抑制幼虫和成虫取食能力,加速昆虫蜕皮,减少产卵阻碍繁殖达到杀虫目的,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9.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抑食肼作为有效成分进行混配,使不同作用机制的两种药剂形成多位点的作用,使靶标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兼具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水稻二化螟等害虫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害虫防治效果好。
10.采用水滑石粉、谷壳粉和叶腊石粉作为填料,填料颗粒细、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以利于各原料组分之间的捏合,同时使得颗粒表面具有良好的孔隙率,以使得水分快速
渗透,快速崩解的同时,形成有效稳定的水悬液。
11.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对有效成分颗粒表面结构进行调整,以利于有效成分在制备过程中各原料组分在有效成分颗粒表面的均匀展着,制成颗粒后,在兑水稀释后的体系中有效扩散和悬浮,协助有效成分在植物表面和害虫体表的黏附及展着力,提高靶标覆盖率;同时缩短药液的润湿时间,提高药液的润湿力,有效促进药效发挥。
12.采用分散剂复配物为有机分散剂和无机分散剂的组合,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各组分的分散均匀程度,在水中分散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与崩解剂协同配合,有助于增强水对其他组分颗粒表面的润湿程度,原料与水充分润湿后使原料具有充分的可塑性,颗粒兑水后,缩短药液在叶面的润湿时间,提高药液中有效成分的悬浮率。
13.纳米纤维素晶体在捏合过程中可改善有效成分与填料分子间的粘结,在颗粒兑水稀释后,与崩解剂协同,提高有效成分的悬浮稳定性,同时对原料中其他组分起到分散稳定作用。
14.优选的,分散剂复配物为木质素磺酸钠、偏硅酸钠和环糊精。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和环糊精的混配物,无机分散剂为偏硅酸钠,采用三者进行混配,以使得颗粒通过水稀释后,亲水基团与疏水基团在水中交错,药液润湿力强,粒子崩解后有效成分的分散性佳且形成的水悬液更加稳定,悬浮时间长,持久提高悬浮率。
16.优选的,所述木质素磺酸钠、偏硅酸钠与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3

0.5):(0.2

0.5)。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木质素磺酸钠、偏硅酸钠和环糊精之间的配比,进一步改善产品的分散性能,与其它原料组分协同使得粒子崩解后形成的水悬液分散性佳。
18.优选的,所述崩解剂选自微粉硅胶、氯化钙或硅酸镁铝中的至少两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崩解剂的选取,在捏合过程中,体系中会加水,此时氯化钙和偏硅酸钠在体系中混合后会形成部分具有一定粘结力的凝胶和氯化钠,凝胶以利于提高各原料组分之间的黏结力,促进原料之间的捏合,此时体系中无需加入其它黏结剂。另一方面,制成颗粒产品在兑水稀释后,凝胶可协助有效成分在植物表面和害虫体表的黏附及展着力,提高药液的靶标覆盖率;而生成的氯化钠又可改善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分散性能,减少纳米纤维素晶体之间的团聚现象,纳米纤维素晶体可协助缩短颗粒的崩解时间,同时有效的形成连续性亲水网络,提高颗粒的崩解性能,以利于有效成分在体系中形成稳定的水悬液,同时氯化钠与微粉硅胶还可协同促进产品兑水后的崩解性能,形成稳定的水悬液。
20.优选的,所述崩解剂为微粉硅胶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微粉硅胶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1:(0.2

0.6)。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微粉硅胶与氯化钙复配,以使得粒子溶于水后快速形成雾状崩解,进一步提高粒子的崩解性能,以利于有效成分在体系中形成稳定的水悬液。
22.优选的,所述水滑石粉在原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4

6.5%,谷壳粉在原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2

5%,叶腊石粉在原料中补足余量。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填料组分的各原料配比,改善制得的颗粒质量,提高产品颗粒兑水后药液对靶标的覆盖率,从而提高药效发挥。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稻作物用杀虫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5.一种水稻作物用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步骤一、将可溶性淀粉溶于水中形成淀粉溶液,加入水滑石粉并加热至70

85℃,直至将水蒸发完毕,将叶腊石粉和谷壳粉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后进行微波改性,制得改性填料;
27.步骤二、按配方量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抑食肼与改性填料均匀分散在乙醇中,升温至70

85℃,将乙醇蒸发完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进行充分研磨,最后与剩余原料混合均匀,进行超微气流粉碎制成母粉;
28.步骤三、向母粉中加水捏合,母粉团聚成块时停止加水,将捏合好的母粉进行挤压造粒并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通过40目筛进行筛分,粒径大于40目的颗粒即为产品。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滑石粉为亲水的层状结构,通过可溶性淀粉对水滑石粉的层间结构排布进行改性。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叶腊石粉和谷壳粉的表面改性剂,通过微波方法改性以改善叶腊石粉和谷壳粉的表面性能,提高对各原料组分的吸附效果,提高捏合过程中的塑性并使得颗粒具有一定的蓬松度,利于兑水时,水分能够快速渗入以加快颗粒的崩解,形成稳定的水悬液。经过改性的填料具有很小的表面张力和较高的表面有机活性,兼具较大的比表面,利于有效成分的黏附和展着,同时可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减少液滴与叶面之间的接触角,增强药液在植物表面或害虫体表的润湿力,同时改善成品颗粒兑水稀释后在体系中的悬浮率,进一步提高杀虫剂的药效发挥;有效缩短药液的润湿时间,显著提高药液的润湿力。
30.将有效成分与改性填料均匀分散在乙醇中进行处理,预先与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研磨充分,以利于有效成分在填料中的均匀负载和填料在体系中的更好的均匀分布,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可协助有效成分在植物表面和害虫体表的黏附及展着力,提高靶标覆盖率;同时缩短药液的润湿时间,提高药液的润湿力,有效促进药效发挥。
31.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母粉粒径在12μm以下。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母粉的粒径,以利于各原料组分之间捏合,保证后续造粒制成的颗粒产品质量。
33.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干燥温度为45

50℃。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合适的温度干燥,以便于控制颗粒的含水量,保证产品质量。
3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6.1、通过本技术制得的杀虫剂兑水稀释后,产品分散性佳、润湿时间短且有效成分悬浮率高,药液靶标覆盖率高,杀虫防效好。
37.2、在捏合过程中,体系中会加水,此时氯化钙和偏硅酸钠在体系中混合后会形成部分具有一定粘结力的凝胶和氯化钠,以利于提高各原料组分之间的黏结力,促进原料之间的捏合,另一方面,制成颗粒产品在兑水稀释后,凝胶可协助有效成分在植物表面和害虫体表的黏附及展着力,提高药液的靶标覆盖率;而生成的氯化钠又可改善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分散性能,减少纳米纤维素晶体之间的团聚现象,同时氯化钠还能与微粉硅胶协同促进产品兑水后的崩解性能,形成稳定的水悬液。
38.3、经过改性的填料具有很小的表面张力和较高的表面有机活性,兼具较大的比表面,利于有效成分的黏附和展着,在体系中可大大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减少液滴与叶面之间的接触角,增强药液在植物表面或害虫体表的润湿力,同时改善成品颗粒兑水稀释后在体系中的悬浮率,进一步提高杀虫剂的药效发挥;有效缩短药液的润湿时间,显著提高药液的润湿力。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实施例
41.实施例1
42.水稻作物用杀虫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g,抑食肼44g,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1g,可溶性淀粉1g,纳米纤维素晶体2g,十二烷基硫酸钠4g;分散剂复配物为木质素磺酸钠3g、偏硅酸钠1.5g和环糊精1.5g;崩解剂为分子量为2万的微粉硅胶6g和硅酸镁铝6g,填料为水滑石粉6.5g、谷壳粉2g和叶腊石粉20.5g。
43.水稻作物用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4.步骤一、将可溶性淀粉溶于50g水中形成淀粉溶液,加入水滑石粉并加热至70℃,直至将水蒸发完毕;将叶腊石粉和谷壳粉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后在空气相对湿度为80%、温度为40℃的条件下,采用100ghz的电磁波进行改性,制得改性填料;
45.步骤二、按配方量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抑食肼与改性填料均匀分散在100g乙醇中,升温至70℃,将乙醇蒸发完后冷却至室温,然后与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于研磨机中充分研磨,最后与剩余原料混合均匀,进行超微气流粉碎制成12μm以下的母粉;
46.步骤三、向母粉中加水捏合,母粉团聚成块时停止加水,将捏合好的母粉通过挤压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并在烘箱中于45℃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通过40目筛进行筛分,粒径大于40目的颗粒即为产品。
47.实施例2
48.水稻作物用杀虫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g,抑食肼37g,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0.5g,可溶性淀粉2g,纳米纤维素晶体1g,一二烷基硫酸钠2g;分散剂复配物为木质素磺酸钠2g、偏硅酸钠0.6g和环糊精0.4g;崩解剂为微粉硅胶6g和氯化钙10g,填料为水滑石粉4g、谷壳粉5g和叶腊石粉24.5g。
49.水稻作物用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步骤一、将可溶性淀粉溶于50g水中形成淀粉溶液,加入水滑石粉并加热至85℃,直至将水蒸发完毕;将叶腊石粉和谷壳粉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后在空气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50℃的条件下,采用50ghz的电磁波进行改性,制得改性填料;
51.步骤二、按配方量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抑食肼与改性填料均匀分散在100g乙醇中,升温至85℃,将乙醇蒸发完后冷却至室温,然后与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于研磨机中充分研磨,最后与剩余原料混合均匀,进行超微气流粉碎制成12μm以下的母粉;
52.步骤三、向母粉中加水捏合,母粉团聚成块时停止加水,将捏合好的母粉通过挤压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并在烘箱中于50℃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通过40目筛进行筛分,粒径大于40目的颗粒即为产品。
53.实施例3
54.水稻作物用杀虫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g,抑食肼40g,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0.7g,可溶性淀粉3g,纳米纤维素晶体1.6g,一二烷基硫酸钠3g;分散剂复配物为木质素磺酸钠5g和环糊精1.4g;崩解剂为微粉硅胶9g和氯化钙6g,填料为水滑石粉4g、谷壳粉4g和叶腊石粉20.3g。
55.水稻作物用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6.步骤一、将可溶性淀粉溶于50g水中形成淀粉溶液,加入水滑石粉并加热至80℃,直至将水蒸发完毕;将叶腊石粉和谷壳粉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后在空气相对湿度为70%、温度为40℃的条件下,采用120ghz的电磁波进行改性,制得改性填料;
57.步骤二、按配方量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抑食肼与改性填料均匀分散在100g乙醇中,升温至75℃,将乙醇蒸发完后冷却至室温,然后与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于研磨机中充分研磨,最后与剩余原料混合均匀,进行超微气流粉碎制成12μm以下的母粉;
58.步骤三、向母粉中加水捏合,母粉团聚成块时停止加水,将捏合好的母粉通过挤压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并在烘箱中于45℃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通过40目筛进行筛分,粒径大于40目的颗粒即为产品。
59.实施例4
60.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分散剂复配物为木质素磺酸钠4g、偏硅酸钠1.6g和环糊精0.8g,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
61.实施例5
62.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分散剂复配物为木质素磺酸钠3.4g和偏硅酸钠3g,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
63.实施例6
6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分散剂复配物为木质素磺酸钠1g、偏硅酸钠2.4g和环糊精3g,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
65.实施例7
66.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崩解剂为硫酸铵15g,其余均与实施例4相同其余均与实施例4相同。
67.实施例8
68.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崩解剂为微粉硅胶11g和氯化钙4g,其余均与实施例4相同。
69.实施例9
70.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崩解剂为微粉硅胶11g和硅酸镁铝4g,其余均与实施例4相同。
71.实施例10
72.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崩解剂为微粉硅胶10g、氯化钙3g和硅酸镁铝2kg,其余均与实施例4相同。
73.实施例11
74.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崩解剂为氯化钙15g,其余均与实施例4相同。
75.实施例12
76.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填料为水滑石粉5g、谷壳粉3g和叶腊石粉20.3g,其余均与实施例8相同。
77.对比例
78.对比例1
79.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将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替换为等质量的十二烷基磺酸钠,其余均与实施例12相同。
80.对比例2
81.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填料中叶腊石粉的用量为23.3g,其余原料用量与实施例12相同;
82.水稻作物用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3.步骤一、将可溶性淀粉溶于50g水中形成淀粉溶液,加入水滑石粉并加热至80℃,直至将水蒸发完毕,制得改性水滑石粉;
84.步骤二、按配方量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抑食肼与改性水滑石粉、叶腊石粉和谷壳粉均匀分散在100g乙醇中,升温至75℃,将乙醇蒸发完后冷却至室温,然后与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于研磨机中充分研磨,最后与剩余原料混合均匀,进行超微气流粉碎制成12μm以下的母粉;
85.步骤三、向母粉中加水捏合,母粉团聚成块时停止加水,将捏合好的母粉通过挤压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并在烘箱中于45℃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通过40目筛进行筛分,粒径大于40目的颗粒即为产品。
86.对比例3
87.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填料为白炭黑28.3g,其余原料用量均与实施例12相同;
88.水稻作物用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9.步骤一、按配方量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抑食肼与白炭黑均匀分散在100g乙醇中,升温至75℃,将乙醇蒸发完后冷却至室温,然后与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于研磨机中充分研磨,最后与剩余原料混合均匀,进行超微气流粉碎制成12μm以下的母粉;
90.步骤二、向母粉中加水捏合,母粉团聚成块时停止加水,将捏合好的母粉通过挤压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并在烘箱中于45℃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通过40目筛进行筛分,粒径大于40目的颗粒即为产品。
91.对比例4
92.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填料为谷壳粉8g和叶腊石粉20.3g,其余原料用量均与实施例8相同;
93.水稻作物用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4.步骤一、将叶腊石粉和谷壳粉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后在空气相对湿度为70%、温度为40℃的条件下,采用120ghz的电磁波进行改性,制得改性填料;
95.步骤二、按配方量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抑食肼与改性填料均匀分散在100g乙醇中,升温至75℃,将乙醇蒸发完后冷却至室温,然后与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于研磨机中充分研磨,最后与剩余原料混合均匀,进行超微气流粉碎制成12μm以下的母粉;
96.步骤三、向母粉中加水捏合,母粉团聚成块时停止加水,将捏合好的母粉通过挤压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并在烘箱中于45℃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通过40目筛
进行筛分,粒径大于40目的颗粒即为产品。
97.对比例5
98.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分散剂复配物为木质素磺酸钠6.4g,其余均与实施例12相同。
99.对比例6
100.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分散剂复配物为偏硅酸钠6.4g,其余均与实施例12相同。
101.对比例7
102.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03.步骤一、按配方量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抑食肼、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可溶性淀粉、分散剂复配物、纳米纤维素晶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崩解剂和填料进行混合均匀,进行超微气流粉碎制成12μm以下的母粉;
104.步骤二、向母粉中加水捏合,母粉团聚成块时停止加水,将捏合好的母粉通过挤压造粒机进行挤压造粒,并在烘箱中于45℃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通过40目筛进行筛分,粒径大于40目的颗粒即为产品。
105.对比例8
106.采用购自上海亚泰农资有限公司的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07.对比例9
108.采用购自上海亚泰农资有限公司的20%抑食肼。
109.性能检测试验
110.将实施例1

12和对比例1

9制得的杀虫剂产品按照gb/t 32775

2016《农药分散性测定方法》测定分散性,按照gb/t5451

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测定润湿时间,按照gb/t 14825

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分别测定有效成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抑食肼的悬浮率,将实施例1

12的上述结果记录在表1,将实施例12和对比例1

9的结果记录在表2。
111.将实施例12和对比例8

9制得的产品按照gb/t 17980.2

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中的标准进行田效试验,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南粳46;每个试验小区面积20m2,按照每亩用30g的产品兑40公斤水的比例将实施例12和对比例8

9制得的产品进行稀释;于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均匀喷雾施药一次;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药前调查基数,药后3天、7天和14天调查三次,根据相关标准计算对应的杀虫防效以及14天后的保叶效果,结果记录在表3。
112.表1实施例1

12的试验数据
[0113][0114][0115]
表2实施例12和对比例1

9的试验数据
[0116][0117]
表3田效数据
[0118][0119]
结合实施例3

5并结合表1可以看到,分散剂复配物的用量一致,采用木质素磺酸钠、偏硅酸钠和环糊精进行三者复配使用更佳,实施例4制得的产品的分散性、润湿时间和有效成分的悬浮率均明显更佳,而实施例5虽然也采用了三种组分,但是上述组分的用量配比在影响了产品质量,由此可见,对于分散剂复配物来说,不仅选用的组分对产品的综合性能影响较大外,选用组分之间的配比对产品的影响也很大。采用三者进行混配,以使得颗粒通过水稀释后,亲水基团与疏水基团在水中交错,药液润湿力强,粒子崩解后形成的水悬液更加稳定。
[0120]
结合实施例4和实施例7

11并结合表1可以看到,崩解剂的用量一致,调整崩解剂的组分,实施例8中选用微粉硅胶和氯化钙这两者组分在体系中配合使用,以利于有效成分在体系中形成稳定的水悬液。而实施例7中选用等量的常用的硫酸铵这一种物质,产品的润湿力显著降低,润湿时间大幅度延长且有效成分的悬浮率明显下降,实施例11中仅选用氯化钙这一种物质,产品的综合性能同样降低。
[0121]
结合实施例8和实施例12并结合表1可以看到,调整填料中三者的配比,以改善产品的综合性能,使得颗粒表面具有良好的孔隙率,以使得水分快速渗透,快速崩解的同时,形成有效稳定的水悬液,提高药液对靶标的覆盖率,从而提高药效发挥。
[0122]
通过实施例12与对比例1并结合表2可以看到,对比例1中将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替换为本领域常用的十二烷基磺酸钠,对比例1制得的产品于水中的分散性欠佳,润湿时间显著增长,同时有效成分的悬浮率也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采用本技术的组分可有效改善产品的分散性,急剧缩短在植物叶面的润湿时间,润湿力强,同时协助改善有效成分的悬浮率,提高对靶标的覆盖率。
[0123]
通过实施例12和对比例2并结合表2可以看到,对比例2中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同时也不对叶腊石粉和谷壳粉进行微波改性,对比例2制得的产品的综合性能均较差,这是由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叶腊石粉和谷壳粉的表面改性剂,配合微波方法改性可有效改善叶腊石粉和谷壳粉的表面性能,提高对各原料组分的吸附效果,提高捏合过程中的塑性并使得颗粒具有一定的蓬松度,兑水时水分能够快速渗入以加快颗粒的崩解,形成稳定的水悬液。
[0124]
通过实施例12和对比例3

4并结合表2可以看到,即使填料组分用量相同,采用白炭黑作为填料还是只采用叶腊石粉和谷壳粉作为填料,均无法达到本技术的效果。对比例3直接采用白炭黑作为填料,产品在分散性和有效成分的悬浮率方面明显降低,同时润湿时间显著延长,而相比选用叶腊石粉和谷壳粉作为填料并经过对应的改性处理,对比例4制得的产品在润湿时间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由此可见,本技术对填料组分的选取和对填料各组分的改性方式,对产品的润湿力和有效成分的悬浮率方面有显著影响。
[0125]
通过实施例12和对比例5

6并结合表2可以看到,分散剂复配物用量一致,对比例5只采用木质素磺酸钠,对比例6只采用偏硅酸钠,其制得的产品的性能均较差,由此可见,只有本技术的有机分散剂和无机分散剂协同改善产品的分散性能和有效成分的悬浮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润湿力。
[0126]
通过实施例12和对比例7

9并结合表2可以看到,直接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后进行粉碎,对比例7制得的产品的综合性能均比实施例12的欠佳,而对比例8

9采用的是市售普通的杀虫剂,其产品在分散性和有效成分的悬浮率上均欠佳,尤其在润湿力方面,市售产品的润湿时间均很长。
[0127]
通过实施例1

12并结合表1可以看到,本技术制得的杀虫剂颗粒,分散性佳,药液润湿时间极短,有效成分的悬浮率高且稳定,可快速润湿叶面以发挥药效,靶标覆盖率高。再通过实施例12和对比例8

9并结合表2可以看到,本技术的杀虫剂的杀虫防效好,不管是施药后3天、7天还是14天的杀虫防效均在90%以上,产品具有优良的速效性且持效期长,同时具有良好的保叶效果。
[0128]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
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