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学生用智能笔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笔,具体涉及一种学生用智能笔,属于文具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笔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文具,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在纸张或其他基体表面绘制文字、符号或图画。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笔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铅笔、毛笔、钢笔、便签笔、荧光笔、圆珠笔、勾线笔、蜡笔、水笔、触摸笔等,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户外科考和业务演示等领域。
3.传统的用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书写笔具,有各种铅笔、圆珠笔、中性水笔等,上述所有的笔具都只是具有单一的书写功能,但学生书写时的姿势很容易导致近视或其它视力障碍,因长期书写的姿势不正确,极易引起学生脊椎弯曲变形出现驼背现象。
4.申请号为201020670825.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笔,包括笔头和笔体,笔头上设有扫描和书写控制开关,笔体中部设有微型触摸显示器和微型键盘;笔体末端安装有微型电池、记忆芯片和数据输出口;开关、微型触摸显示器、微型键盘、微型电池、记忆芯片和数据输出口通过导线连接。该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携带,不仅具有书写功能,而且具有扫描输入功能,使用方便,采用该实用新型不仅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录入需要记录的段落,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提笔忘字的困扰。但该实用新型不具备矫正使用者使用姿势的功能,同时对书写时使用感的改进也没有作具体介绍,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生用智能笔。
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学生用智能笔,包括笔身和笔盖,所述笔盖套接在笔身上,所述笔盖上设置有监测装置、信号收发装置和活动支撑装置,所述笔身包括笔身本体、设置在笔身本体末端的语音播报器、设置在笔身本体中端的握笔部和设置在握笔部前端的笔尖;所述监测装置与语音播报器均与信号收发装置信号连接。
8.优选地,前述活动支撑装置为设置在笔盖上的调节笔夹,所述监测装置为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中的一种,可以通过监测装置实时检测使用者在使用时的状态,之后将监测信息反馈到后端平台。
9.优选地,前述调节笔夹包括与笔盖连接的固定部和远离笔盖的活动支撑部,所述固定部与活动支撑部过铰链进行连接,所述活动支撑部的末端设置有支撑脚,活动支撑部通过铰链连接可以实现支撑状态的调节,从而控制笔盖前端监测装置的监测角度,使得监测的效果更好。
10.优选地,前述笔盖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口和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信号收发装置信息连接,通过充电接口为智能笔进行供电,显示器可以进行信息反馈与时间显示。
11.更优选地,前述笔身本体和语音播报器、笔身本体与握笔部和握笔部与笔尖之间均通过螺纹活动连接,使得各个部位可以灵活拆卸,所述笔身内部形成有容纳替换笔芯的腔体,替换笔芯安装在腔体内,为智能笔提供墨水。
12.再优选地,前述握笔部两侧对应的位置向内凹陷,凹陷位置贴附有橡胶层,可以使使用者在书写的过程中更加的舒适。
13.进一步优选地,前述橡胶层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信号收发装置信息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使用者的握笔姿势,之后将感应到的信息通过信号收发装置进行传输,所述橡胶层的外表面还设置为凹凸的摩擦层,增强使用者的使用手感。
14.更进一步优选地,前述笔身本体上还设置有一透明观察窗,通过透明观察窗观察笔身本体内部的替换笔芯的用量,所述替换笔芯与笔尖活动连接。
15.再进一步优选地,前述智能笔还包括有一后端平台,所述后端平台与所述信号收发装置进行无线信号传输,用来接收信号收发装置所传递的信号。
16.且,前述后端平台为智能手机或pad,所述无线信号传输方式为wifi。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8.(1)本实用新型的学生用智能笔,其监测装置设置在笔盖上,使得监测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调整,同时笔盖上的调节笔夹可以调整监测装置的监测角度,从而使得监测装置的监测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19.(2)本实用新型的学生用智能笔,握笔部向内凹陷,同时贴附有表面凹凸设置的橡胶层,可以让使用者在书写的过程中更加的舒适,橡胶层下方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感应使用者的握笔姿势,从而将获取的握笔姿势收集传输到后端平台;
20.(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学生用智能笔,通过监测装置检测使用者人体头部到桌面的距离,压力传感器感应到使用者的握笔姿势,二者将检测到的数据通过信号收发装置传输到后端平台,之后后端平台将信息反馈给显示器和语音播报器,通过二者将信息反馈给使用者,提醒使用者矫正姿势,避免使用者因书写姿势不正确对身体与视力造成不好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笔盖支撑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笔身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笔身爆炸图。
25.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0026]1‑
笔盖,2

笔身本体,1
‑1‑
显示器,1
‑2‑
充电接口,1
‑3‑
摄像头,1
‑4‑
活动支撑部,1
‑5‑
铰链,1
‑6‑
固定部,1
‑7‑
支撑脚,2
‑1‑
透明观察窗,2
‑2‑
语音播报器,2
‑3‑
握笔部,2
‑4‑
橡胶层,2
‑5‑
笔尖。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
本实施例的一种学生用智能笔,结合图1至图4所示,其由笔身和笔盖1组成。其中,笔盖1套接在笔身上,该笔盖1上设置有监测装置、信号收发装置和活动支撑装置。笔身包括笔身本体2、设置在笔身本体2末端的语音播报器2

2、设置在笔身本体2中端的握笔部2

3和设置在握笔部2

3前端的笔尖2

5,监测装置与语音播报器2

2均与信号收发装置信号连接。
[0030]
为了使智能笔的监测角度可调,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笔盖1上的活动支撑装置为设置在笔盖1上的调节笔夹,监测装置为摄像头1

3,可以通过摄像头1

3实时监测使用者在使用时的状态,之后将监测信息反馈到后端平台(手机或者pad等),再通过信号收发装置下发到显示器1

1和语音播报器2

2中,对使用者进行提醒。
[0031]
与笔盖1连接的调节笔夹包括与笔盖1连接的固定部1

6和远离笔盖1的活动支撑部1

4,固定部1

6与活动支撑部1

4过铰链1

5进行连接。且,活动支撑部1

4的末端设置有支撑脚1

7,活动支撑部1

4通过铰链1

5连接可以实现支撑状态的调节,从而控制笔盖1前端监测装置的监测角度,使得监测的效果更好。为了智能笔提供电力,本实施例的笔盖1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口1

2。该充电接口1

2的下方还设置有显示器1

1,该显示器1

1与信号收发装置信息连接,显示器1

1可以进行信息反馈与时间显示。
[003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笔身本体2和语音播报器2

2、笔身本体2与握笔部2

3和握笔部2

3与笔尖2

5之间均通过螺纹活动连接,使得各个部位可以灵活拆卸,笔身内部形成有容纳替换笔芯的腔体,替换笔芯安装在腔体内,为智能笔提供墨水。握笔部2

3两侧对应的位置向内凹陷,凹陷位置贴附有橡胶层2

4,可以使使用者在书写的过程中更加的舒适。橡胶层2

4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信号收发装置信息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使用者的握笔姿势,之后将感应到的信息通过信号收发装置进行传输,橡胶层2

4的外表面还设置为凹凸的摩擦层,增强使用者的使用手感。笔身本体2上还设置有一透明观察窗2

1,通过透明观察窗2

1观察笔身本体2内部的替换笔芯的用量,替换笔芯与笔尖2

5活动连接。
[0033]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学生用智能笔,通过调节笔夹调整监测装置的监测角度,从而使得监测的效果更好。同时,监测装置检测的是使用者人体头部到桌面的距离,压力传感器感应到使用者的握笔姿势,二者将检测到的数据通过信号收发装置传输到后端平台,后端平台再将信息反馈给显示器1

1和语音播报器2

2,提醒使用者矫正姿势,避免使用者因书写姿势不正确对身体与视力造成不好的影响。
[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