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2: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废气 环境保护 可再生 动力 系统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废气收集子系统、无动力吸附子系统和流动循环再生子系统;所述无动力吸附子系统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的废气进气口、呼吸阀、阻火器、第一切断阀、活性炭吸附设备和排气筒;所述废气收集子系统通过所述废气进气口与所述无动力吸附子系统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为箱型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解吸气进口和解吸气出口,并均与所述流动循环再生系统相连,进行解析再生;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内部设有布气区、吸附区和排气区;所述布气区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进气口、布气腔、除雾装置和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一侧面箱体连接,将所述布气区与所述吸附区和排气区隔开;与所述一侧面箱体平行的另一侧面箱体上设有多个检修口;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另一端与设有多个检修口的箱体面形成条形布气孔,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条形布气孔用于将经过所述布气区的气体引导进入所述吸附区;所述吸附区包括多个插入通道和插设于插入通道内的活性炭滤芯;每个活性炭滤芯均为同心圆筒式结构,均包括抽插式开关、外圆圆钢骨架、内圆圆钢骨架、不锈钢滤网和活性炭颗粒;所述内圆圆钢骨架内为排气通道;所述外圆圆钢骨架和内圆圆钢骨架之间为吸附层,所述活性炭颗粒设置于所述外圆圆钢骨架和内圆圆钢骨架之间;所述不锈钢滤网敷设于所述外圆圆钢骨架外表面,作为活性炭滤芯的外壁;所述每个活性炭滤芯的靠近所述多个检修口的一端为盲板密封端,另一端为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所述抽插式开关设置于所述盲板密封端;所述排气区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排气区通道、排气腔和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出气口;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将除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部分的吸附区与所述排气区隔开,并形成所述排气区通道和排气腔;所述排气区通道与所述排气腔和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出气口依次连通,同时,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多个出口支架管,用于固定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并将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排气区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吸附子系统还包括第二切断阀;所述第二切断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呼吸阀和所述阻火器之间的管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排气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底部、所述排气筒的底部以及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与所述排气筒连接的管线上均连接有冷凝液输出管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腔分为前圆后方结构,靠近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进气口的部分为圆台结构,靠近所述除雾装置的部分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圆台结构的圆面面积较小的一侧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圆台结构的圆面面积较大的一侧与所述长方体结构连接;所述除雾装置为丝网除雾器或干式过滤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区还包括第三隔板、入口支架和滑动导轨;所述第三隔板上设有与所述多个插入通道对应的插入孔,用于将所述多个活性炭滤芯插设于所述多个插入通道内;所述入口支架设置于所述插入孔朝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用于固定所述活性炭滤芯的外壁;所述滑动导轨呈圆周状布置
于所述多个插入通道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入口支架的朝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和第一隔板,用于定位所述多个活性炭滤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插入通道内的所述滑动导轨的数量为2

4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的截面圆直径在50

200mm之间;所述吸附层的厚度为100

200mm;所述不锈钢滤网的网眼直径小于所述活性炭颗粒的粒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滤网的网眼直径为1

3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一侧面箱体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靠近与所述一侧面箱体连接的一端连接,形成所述排气区通道;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设有多个检修口的箱体面连接,形成所述排气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循环再生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自动阀、风冷换热器、引风机和催化燃烧装置;所述解吸气出口与所述第一自动阀连接;所述催化燃烧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解吸气进口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有进气区、电加热区、第一过流孔、催化燃烧区、第一换热区、第二过流孔、第二换热区和排气区;所述进气区与所述电加热区平行设置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的上部和下部,且所述进气区仅与所述电加热区连通;所述电加热区、第一过流孔、催化燃烧区、第一换热区、第二过流孔、第二换热区和排气区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第二过流孔和第二换热区通过设置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内的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形成,使从所述催化燃烧区流出的气体产生折流,进而与从所述进气区流向所述电加热区的气体进行两次换热;所述电加热区内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催化燃烧区内装填有催化剂。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区通过换热列管与所述电加热区连通。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循环再生子系统还包括压力变送器、第二自动阀和温度计,所述压力变送器设置于所述解吸气出口与所述第一自动阀的连接管线上;所述第二自动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自动阀与所述风冷换热器的连接管线上;所述温度计设置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内的温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废气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废气收集子系统、无动力吸附子系统和流动循环再生子系统;所述无动力吸附子系统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的废气进气口、呼吸阀、阻火器、第一切断阀、活性炭吸附设备和排气筒;所述废气收集子系统通过所述废气进气口与所述无动力吸附子系统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为箱型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解吸气进口和解吸气出口,并均与所述流动循环再生系统相连,进行解析再生。本实用新型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对密闭性能良好的物料池(罐)产生的废气进行达标处理,不设引风机,运行过程无需耗电。运行过程无需耗电。运行过程无需耗电。


技术研发人员:段树龙 李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山诺水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8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