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实验用PCR管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实验 生物 pcr

一种生物实验用pcr管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pcr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实验用pcr管。


背景技术:

2.pcr是多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通过dna基因追踪系统,能迅速掌握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其精确度高达纳米级别,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可以精确检测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存在的数量、是否复制、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是否必要服药、肝功能有否异常改变能及时判断病人最适合使用哪类抗病毒药物、判断药物疗效如何、给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检验依据,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会使用到pcr管。
3.现有的pcr管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检测物进行装管,装管后的设备不方便进行放置和分离,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实用性,由于设备内部的密封环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导致设备的密封性差,容易发生溢出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物实验用pcr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实验用pcr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pcr管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检测物进行装管,装管后的设备不方便进行放置和分离,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实用性,由于设备内部的密封环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导致设备的密封性差,容易发生溢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实验用pcr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底端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顶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主体的底端活动套接有防护套,所述主体表面的顶端活动套接有第二卡块,所述主体的顶端活动卡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盖身,所述盖身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表面活动套接有防溢环,所述防溢环的表面开设有收缩槽。
6.优选的,所述主体表面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所述防护套内表面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所述防护套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顶盖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顶盖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7.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表面与防溢环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固定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盖身的直径,所述固定槽与所述防溢环相匹配。
8.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螺纹的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匹配。
9.优选的,所述防护套的剖面形状为梯形,所述防护套的底端开设有弧形。
10.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剖面形状为梯形,所述侧板的数量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侧板呈环形分布在所述顶盖的表面。
11.优选的,所述主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螺纹的直径,所述主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盖身的直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计安装孔、防护套和第二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了方便将主体固定的效果,起到了防止设备容易散落的作用,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利用固定槽、防溢环和收缩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了增加顶盖与主体之间摩擦的效果,起到了防止防溢环发生偏移的作用,增强了装置的密封性,解决了现有设备密封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14.2、通过设计第一螺纹、第二螺纹和密封垫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了方便安装防护套的效果,同时起到了方便从设备底端取样的作用,增强了装置的便捷性,利用侧板和固定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了方便拿取设备和方便安装设备的效果,解决了现有设备不方便取样,操作繁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主体;2、第一卡块;3、安装孔;4、防护套;5、第二卡块;6、顶盖;7、盖身;8、固定槽;9、防溢环;10、收缩槽;11、第一螺纹;12、第二螺纹;13、密封垫;14、侧板;15、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实验用pcr管,包括主体1,主体1底端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卡块2,第一卡块2的顶端开设有安装孔3,主体1的底端活动套接有防护套4,主体1表面的顶端活动套接有第二卡块5,主体1的顶端活动卡接有顶盖6,顶盖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盖身7,盖身7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8,固定槽8的表面活动套接有防溢环9,防溢环9的表面开设有收缩槽10。
23.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将主体1通过安装孔3的表面固定在第一卡块2上,从而达到了对主体1进行初步固定,在利用第二卡块5对主体1的顶端进行二次固定,从而达到了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再将防溢环9固定在固定槽8的表面,利用收缩槽10增加盖身7的摩擦力,将检测物倒入主体1的内部,再将顶盖6卡在主体1的顶端,从而达到了增强装置的密封性。
24.具体的,主体1表面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纹11,防护套4内表面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螺纹12,防护套4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13,顶盖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侧板14,顶盖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
25.本实施方案中,检测结束后,可以通过第一螺纹11和第二螺纹12旋转防护套4,从而达到了方便将防护套4拆卸的效果,同时起到了方便直接从设备的底端进行排出被测物
的作用,起到了简化设备操作步骤的作用。
26.具体的,固定槽8的表面与防溢环9的内表面相贴合,固定槽8的直径小于盖身7的直径,固定槽8与防溢环9相匹配。
27.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盖身7、固定槽8和防溢环9之间的直径差,从而达到了方便将防溢环9固定在固定槽8表面的效果,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28.具体的,第一螺纹11的表面与第二螺纹12的表面相贴合,第一螺纹11与第二螺纹12相匹配。
29.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第一螺纹11和第二螺纹12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了方便将防护套4通过第一螺纹11和第二螺纹12的表面与主体1的底端相连接的效果。
30.具体的,防护套4的剖面形状为梯形,防护套4的底端开设有弧形。
31.本实施方案中,利用防护套4的底端为梯形,从而达到了方便将防护套4固定的效果,利用防护套4底端开设的弧形,从而达到了防止设备发生磕碰的效果,同时起到了防护的作用。
32.具体的,侧板14的剖面形状为梯形,侧板14的数量有若干个,若干个侧板14呈环形分布在顶盖6的表面。
33.本实施方案中,利用多个侧板14,从而达到了方便将多个主体1连接在一起的效果,同时起到了防止设备发生磕碰的作用。
34.具体的,主体1的直径小于第二螺纹12的直径,主体1的直径大于盖身7的直径。
35.本实施方案中,利用主体1、盖身7和第二螺纹12之间的直径差,从而达到了方便将顶盖6和防护套4固定在主体1两端的效果。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