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长行程高精度数控龙门铣床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8: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铣床 龙门 数控 行程 数控铣床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铣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行程高精度数控龙门铣床。


背景技术:

2.铣床主要指用铣刀对工件多种表面进行加工的机床。通常铣刀以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件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它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
3.龙门铣床是一种具有门式框架和卧式长床身的铣床。龙门铣床上可以用多把铣刀同时加工表面,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都比较高,适用于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加工大型工件的平面和斜面。
4.常规的龙门铣床一般可以实现对多个面的铣削,如公开号为cn10320362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龙门移动式多功能数控钻铣床,该方案能够在x轴、y轴、z轴方向上改变工件与铣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对工件进行三维空间的加工。但现有的铣床的铣削动作均依靠主轴的进刀及退刀过程均由主轴伸出或回退实现,这样,在执行铣削动作时,由于主轴装配的刚度问题,铣头重力会对铣削过程产生扰动,同时,当铣削力度增大时,主轴容易失稳,因此,现有的铣床进刀深度普遍较小,加工耗时。
5.此外,国内现有的数控精密双头铣床加工,都是朝着双头精飞发展,但最后产品存在几项缺陷,第一是型号最小的是加工行程是25mm至350mm,型号最大的加工行程是90mm
‑ꢀ
1400mm,对工件尺寸大小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二是加工高度最高只有300,第三是在工件尺寸大小局限性下,需要不断转换机器,比较耗时。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行程高精度数控龙门铣床,该铣床加工行程长、整体刚度好,且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也明显提高。
7.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行程高精度数控龙门铣床,该铣床包括:
8.床身,床身上配置有工作台;
9.龙门架,包括分别设置于床身两侧的立柱及横跨床身上方并与两立柱固定连接的横梁,所述横梁前端限定有一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硬轨;
10.第一滑台,设置于横梁前端,第一滑台后端的上部及下部向后伸出并抱合于所述硬轨上,且第一滑台可沿硬轨左右滑动;
11.第二滑台,设置于第一滑台上,且可相对第一滑台上下滑动;
12.主轴,垂直于工作台移动方向横向地固定于第二滑台底部,其靠近床身的一端配置有铣头;
13.当所述第一滑台和/或第二滑台滑动时,带动主轴连同铣头同步移动。
14.作为优选,所述铣床包括两个第一滑台及两个第二滑台,两个所述第一滑台于横梁前端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滑台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滑台上。
15.作为优选,两第一滑台的行程之和不小于横梁的长度,且至少一个第一滑台可横
跨工作台的上方,这样,可以通过更换铣头或调整铣头的铣削方向,来分别对工件顶部及一侧部的铣削,从而实现对工件在三维空间内的铣削操作。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滑台底部限定有一第一安装孔,所述主轴固定于该第一安装孔内;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主轴与第二滑台之间的整体性,当主轴驱动铣头进行铣削操作时,主轴自身转动产生的振动及铣头铣削产生的振动均可被第二滑台吸收,从而进一步保证铣削精度。
17.此外,第二滑台的前端面上限定有一与第一安装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主轴的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二滑台的前端,并通过该第二安装孔实现与主轴的连接。
18.作为优选,所述硬轨的上部限定有向上突出的第一突出部,硬轨的下部限定有向下突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限定有前端面、顶部面及后端面,所述第二突出部限定有前端面、底部面及后端面;
19.所述第一滑台后端的上部向后伸出并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抱合臂,该第一抱合臂与第一突出部的前端面、顶部面及后端面贴合,第一滑台后端的下部向后伸出后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抱合臂,该第二抱合臂与第二突出部的前端面、底部面及后端面贴合,这样,当第一滑台沿硬轨左右滑动时,两者之间不会产生垂直于滑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2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限定有一斜面,该斜面的前侧高、后侧低,且与第一抱合臂向后延伸部分的下部贴合,用于提供斜向上的支撑力,以抵消第一滑台对硬轨的牵拉力。
2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前端面与硬轨的前端面齐平,这样,通过增加硬轨前端面的下部与第一滑台的贴合面积,抵消第一滑台对硬轨下部的挤压力。
2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抱合臂包括第一臂体及第一挡板,其中,所述第一臂体自第一滑台后端的上部向后伸出,第一臂体的下部与所述斜面贴合,第一挡板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臂体远离第一滑台一端,并垂直于第一臂体向下延伸,同时,第一挡板的前侧与第一突出部的后侧贴合;
23.所述第二抱合臂包括第二臂体及第二挡板,其中,所述第一臂体自第一滑台后端的下部向后伸出,第二挡板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二臂体远离第一滑台一端,并垂直于第二抱合臂向上延伸。
24.作为优选,所述硬轨的前端面在中部和/或第一滑台后端面的中部限定有第一避让槽,该第一避让槽内配置有与第一滑台连接并用于驱动其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将第一避让槽设置于硬轨和或第一滑台的中部,目的在于缩短硬轨和第一滑台之间贴合面与第一驱动机构的距离,从而降低第一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对上述贴合面的扰度。
2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台前端的左侧限定有向前伸出并向右侧弯折的第三抱合臂;第一滑台前端的右侧限定有向前伸出并向左侧弯折的第四抱合臂,所述第三抱合臂、第四抱合臂及第一滑台的前端面合而围成一限位空间,该限位空间容纳第二滑台并环抱第二滑台的两侧;当第二滑台相对第一滑台上下滑动时,第二滑台始终有一部分限定于该限位空间内,这样,避免两者之间产生垂直于第二滑台滑动方向的相对位移。
2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滑台的两侧边缘分别限定有第三突出部和第四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限定有前端面、左侧面及后端面,所述第四突出部限定有前端面、右侧面及后端面,所述第三突出部和第四突出部均与第二滑台的后端面形成阶梯状结构;
27.所述第三抱合臂的内侧分别与第二滑台的左侧面及第三突出部的前端面、左侧面及后端面贴合;所述第四抱合臂的内侧分别与第二滑台的右侧面及第四突出部的前端面、左侧面及后端面贴合;这样,第二滑台的左、右侧与第一滑台之间分别具有至少四个贴合面;当进行铣削操作时,第二滑台不会因铣头受到的反作用力而发生水平向的位移。
28.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抱合臂包括第三臂体及第三挡板,其中,所述第三臂体自第一滑台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第三臂体的内侧与第二滑台的左侧面、第三突出部的后端面及左侧面贴合,第三挡板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三臂体远离第一滑台一端,且第三挡板垂直于第三臂体向右延伸,同时,第三挡板的后侧与第三突出部的前侧面贴合;
29.所述第四抱合臂包括第四臂体及第四挡板,其中,所述第四臂体自第一滑台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第四臂体的内侧与第二滑台右侧面、第四突出部的后端面及右侧面贴合,第四挡板可拆卸地固定于第四臂体远离第一滑台一端,且第四挡板垂直于第四臂体向左延伸,同时,第四挡板的后侧与第四突出部的前侧面贴合。
3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台的前端面和/或第二滑台的后端面上限定有第二避让槽,该第二避让槽内配置有与第二滑台连接并驱动其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31.作为优选,第一滑台的左侧及右侧分别配置有一液压驱动部件,该液压驱动部件的顶部与第二滑台连接,用于支撑第二滑台的重量,减轻第二驱动机构的负重。
3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台上和/或硬轨、第二滑台的贴合面上限定有油路,所述油路的进油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台与横梁之间的贴合面及第一滑台与第二滑台之间的贴合面上,这样,润滑油自进油口流动至贴合面的油路内,以分别减小硬轨与第一滑台以及第一滑台与第二滑台之间的摩擦力。
33.作为优选,所述油路于贴合面的延伸方向上呈折线或波浪线状分布。
3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台上和/或硬轨、第二滑台的贴合面上贴附有耐磨层,润滑油自进油口进入油路后浸润至耐磨层上,以减小耐磨层的摩擦力。
35.作为优选,所述耐磨层为沿贴合面相对滑动方向延伸的带状结构;
36.所述耐磨层包括以ptfe为基的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
37.作为优选,该铣床还包括设置于床身一侧的校准装置,该校准装置靠近床身的一端限定有与床身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校准面,校准装置远离床身一侧与驱动其向靠近或远离床身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连接;
38.所述校准装置设置于横梁前侧,用于在进行铣削操作前,通过校准面推动工作台上的工件来对工件进行方位校准。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4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台直接通过面与面的贴合配置于横梁上,在消除行程限制的同时,保证了二者的装配刚度;第一滑台前端抱合住第二滑台两侧,可有效避免在驱动主轴移动过程中产生偏离移动方向的位移,保证移动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主轴部分嵌设于第二滑台底部,进刀及退刀过程由第二滑台或第一滑台与第二滑台的移动实现,移动过程中,铣头不会因重力下沉,即主轴部分本身与第二滑台之间不会产生相对位移,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铣削力度,且在铣削过程中,主轴受到的来自于工件的反作用力被分散至第二滑台、第一滑台以及横梁上,由于第二滑台、第一滑台以及横梁均为刚性连接,该反作用力传递的过程中被弱化,从而避免了不必要位移的产生,提高加工精度。
41.此外,由于第一滑台的滑动行程增大,这样,通过更换连接于主轴端部的铣头来改变铣削方向,即可实现对工件的三个维度的铣削,一次性实现多面的精飞,不受行程限制,且不必转换机器,有利于缩短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4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4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行程高精度数控龙门铣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4.图2是图1的前视图;
45.图3是图1的侧视图;
46.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47.图5是图1的俯视图;
48.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4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局部爆炸图之一;
5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局部爆炸图之二;
51.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的侧视图;
5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滑台的侧视图;
53.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滑台的俯视图;
54.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滑台的结构示意图。
55.其中,a、工件;1、床身;2、横梁;3、立柱;4、第一滑台;5、第二滑台;6、主轴; 7、铣头;8、工作台;9、校准装置;
56.21、硬轨;
57.211、第一突出部;212、第二突出部;213、第一避让槽;214、接油盒;
58.2111、斜面;
59.41、第一抱合臂;42、第二抱合臂;43、第三抱合臂;44、第四抱合臂;45、液压驱动部件;46、第一丝杆;
60.451、连接板;
61.411、第一挡板;421、第二挡板;431、第三挡板;441、第四挡板;
62.51、第三突出部;52、第四突出部;53、第二避让槽;54、第一安装孔;55、第二安装孔;
63.61、主轴驱动电机;
64.91、校准面。
具体实施方式
65.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66.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6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8.需要说明,本实施例假定图5中虚线箭头所指方向为前,以实线箭头所指方向为后。
6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长行程高精度数控龙门铣床,如图1及图6所示,该铣床包括:
70.床身1,床身1上配置有工作台8;
71.龙门架,包括分别设置于床身两侧的立柱3及横跨床身上方并与两立柱固定连接的横梁 2,所述横梁2前端限定有一沿横梁2长度方向延伸的硬轨21;
72.第一滑台4,设置于横梁2前端,第一滑台4后端的上部及下部向后伸出并抱合于所述硬轨21上,且第一滑台4可沿硬轨21左右滑动;
73.第二滑台5,设置于第一滑台4上,且可相对第一滑台4上下滑动;
74.主轴6,垂直于工作台8移动方向横向地固定于第二滑台5底部,其靠近床身1的一端配置有铣头7;
75.当所述第一滑台4和/或第二滑台5滑动时,带动主轴6连同铣头7同步移动。将第一滑台4直接配置于横梁2的硬轨21上,可提高两者之间的配合刚度,并为第二滑台4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度。
76.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铣床包括两个第一滑台4及两个第二滑台5,两个所述第一滑台4于横梁2前端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滑台5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滑台4上。
77.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两第一滑台4的行程之和不小于横梁2的长度,且至少一个第一滑台4可横跨工作台8的上方,这样,可以通过更换铣头或调整铣头的铣削方向,来分别对工件a顶部及一侧部的铣削,从而实现对工件a在三维空间内的铣削操作。
78.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12所示,所述第二滑台5底部限定有一第一安装孔54,所述主轴6固定于该第一安装孔54内;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主轴6与第二滑台 5之间的整体性,避免铣头7因自身重力产生的下沉影响到铣削精度;另一方面,当主轴6 驱动铣头7进行铣削操作时,主轴6自身转动产生的振动及铣头铣削产生的振动均可被第二滑台5吸收,从而进一步保证铣削精度。
79.此外,如图1及12所示,第二滑台5的前端面上限定有一与第一安装孔54连通的第二安装孔55,主轴驱动电机61固定于第二滑台5的前端,并通过该第二安装孔55实现与主轴6的连接。
80.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7及图9所示,所述硬轨21的上部限定有向上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11,硬轨21的下部限定有向下突出的第二突出部212;所述第一突出部211限定有前端面、顶部面及后端面,所述第二突出部212限定有前端面、底部面及后端面;
81.所述第一滑台4后端的上部向后伸出并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抱合臂41,该第一抱合臂41 与第一突出部211的前端面、顶部面及后端面贴合,第一滑台4后端的下部向后伸出后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抱合臂42,该第二抱合臂42与第二突出部212的前端面、底部面及后端面贴合,这样,当第一滑台4沿硬轨21左右滑动时,两者之间不会产生垂直于滑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第一滑台4直接通过面与面的贴合配置于横梁2的硬轨21上,在消除行程限制的同
时,保证了二者的装配刚度,从而保证第一滑台4的滑动精度。
82.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突出部211的顶部限定有一斜面2111,该斜面2111的前侧高、后侧低,如图1所示,其与第一抱合臂41向后延伸部分的下部贴合,用于提供斜向上的支撑力,以抵消第一滑台4对硬轨21的牵拉力。
83.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突出部212的前端面与硬轨21的前端面齐平,这样,通过增加硬轨21前端面的下部与第一滑台4的贴合面积,抵消第一滑台4对硬轨21下部的挤压力。
84.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抱合臂41包括第一臂体及第一挡板411,其中,所述第一臂体自第一滑台4后端的上部向后伸出,第一臂体的下部与所述斜面2111贴合,第一挡板411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臂体远离第一滑台4一端,并垂直于第一臂体向下延伸,同时,第一挡板411的前侧与第一突出部211的后侧贴合;
85.所述第二抱合臂42包括第二臂体及第二挡板421,其中,所述第一臂体自第一滑台4 后端的下部向后伸出,第二挡板421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二臂体远离第一滑台4一端,并垂直于第二抱合臂42向上延伸。将第一抱合臂41、第二抱合臂42拆分为相应的臂体及与该臂体可拆卸的连接固定的挡板,这样,在进行整机装配时,可直接将第一滑台4自硬轨21前端放置于硬轨21上,再固定相应的挡板,明显降低装配难度。同理,在其他较优的实施方式中,为便于加工及装配,第一抱合臂41及第二抱合臂42还可由多个板件固定连接构成。
86.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硬轨21的前端面在中部和/或第一滑台4后端面的中部限定有第一避让槽213,该第一避让槽213内配置有与第一滑台4连接并用于驱动其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为硬轨21的前端面在中部和第一滑台4后端面的中部均限定有第一避让槽213,以为第一驱动机构提供足够的空间),将第一避让槽213设置于硬轨21和或第一滑台4的中部,目的在于缩短硬轨21和第一滑台4之间贴合面与第一驱动机构的距离,从而降低第一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对上述贴合面的扰度。优选地,如图1 和图2所示,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46及与该第一丝杆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该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丝杆的转动来驱动第一滑台4沿硬轨21的延伸方向左右滑动;需要说明,采用该种结构驱动滑台/滑块等滑动为本领域内常规技术手段(比如:授权公告日 2010.05.19,公开号cn201470957u,名称

一种龙门立式高速数控铣床的已公开专利文献中具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中还配置有与第一伺服电机连接的第一减速机,该第一减速机用以增大第一驱动机构的牵引力。
87.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6、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第一滑台4前端的左侧限定有向前伸出并向右侧弯折的第三抱合臂43;第一滑台4前端的右侧限定有向前伸出并向左侧弯折的第四抱合臂44,所述第三抱合臂43、第四抱合臂44及第一滑台4的前端面合而围成一限位空间,该限位空间容纳第二滑台5并环抱第二滑台5的两侧;当第二滑台 5相对第一滑台4上下滑动时,第二滑台5始终有一部分限定于该限位空间内,这样,避免两者之间产生垂直于第二滑台5滑动方向的相对位移。
88.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滑台5的两侧边缘分别限定有第三突出部51和第四突出部52,所述第三突出部51限定有前端面、左侧面及后端面,所述第四突出部52限定有前端面、右侧面及后端面,所述第三突出部51和第四突出部52均与第二滑台5的后端面形成阶梯状结构;
89.所述第三抱合臂43的内侧分别与第二滑台5的左侧面及第三突出部51的前端面、左侧面及后端面贴合;所述第四抱合臂44的内侧分别与第二滑台5的右侧面及第四突出部52的前端面、左侧面及后端面贴合;这样,第二滑台5的左、右侧与第一滑台4之间分别具有至少四个贴合面;当进行铣削操作时,第二滑台5不会因铣头8受到的反作用力而发生水平向的位移。
90.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抱合臂43包括第三臂体及第三挡板431,其中,所述第三臂体自第一滑台4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第三臂体的内侧与第二滑台5的左侧面、第三突出部51的后端面及左侧面贴合,第三挡板431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三臂体远离第一滑台4一端,且第三挡板431垂直于第三臂体向右延伸,同时,第三挡板431的后侧与第三突出部51的前侧面贴合;
91.所述第四抱合臂44包括第四臂体及第四挡板441,其中,所述第四臂体441自第一滑台4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第四臂体的内侧与第二滑台5右侧面、第四突出部52的后端面及右侧面贴合,第四挡板441可拆卸地固定于第四臂体远离第一滑台4一端,且第四挡板 441垂直于第四臂体向左延伸,同时,第四挡板441的后侧与第四突出部52的前侧面贴合。以图5所示结构为例,在对工件a的左侧壁进行铣削操作时,当工件a向图5中的实线箭头所指方向移动时,工件a通过铣头7的刀盘给予铣头7一个如虚线箭头所指方向的反作用力,由于铣头7、主轴6、第二滑台5之间均为刚性连接,该反作用力被铣头7、主轴6等传递至第二滑台5,此时,第二滑台5后端面、第二滑台5的第三突出部51与第一滑台4之间的贴合面相抵,由于第一滑台4及第二滑台5均为刚性材质,该反作用力被弱化,进一步的,由于第四突出部52与第二滑台5的后端面形成了阶梯状结构,第二滑台5与第一滑台4的贴合面亦为阶梯状,该反作用力被进一步分散并弱化;当工件a向图5中的虚线箭头所指方向移动时,工件a通过刀盘给予铣头7一个如实线箭头所指方向的反作用力,由于铣头7、主轴6、第二滑台5之间均为刚性连接,该反作用力被铣头7、主轴6等传递至第二滑台5,此时,第二滑台5的第四突出部52与第一滑台4之间的贴合面相抵,由于第一滑台4及第二滑台5均为刚性材质,该反作用力被弱化,进一步的,由于第四突出部52与第二滑台5 的后端面形成了阶梯状结构,第二滑台5与第一滑台4的贴合面亦为阶梯状,该反作用力被进一步分散并弱化;
92.基于此,在第一滑台4不发生位移的前提下,第二滑台5亦不会发生位置移动,主轴6 及铣头7也因而不会发生位置移动,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进行铣削操作时,不会因为工件a的移动或铣削过程中铣头7的振动引起铣头7的轴向位置变化,有效保证操作精度;当工件a进行左侧壁铣削或者当工件a随工作台8反方向行进时,与上述作用过程同理,这里不再赘述。
93.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滑台4的前端面和/或第二滑台5的后端面上限定有第二避让槽53,该第二避让槽53内配置有与第二滑台5连接并驱动其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优选地,第二避让槽53设置于第一滑台4的前端面的中部和/或第二滑台5的后端面的中部,目的在于缩短第一滑台4和第二滑台5之间贴合面与第二驱动机构的距离,从而降低第二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对上述贴合面的扰度,进一步优选地,第二避让槽 53设置于第一滑台4的前端面的中部和第二滑台5的后端面的中部均限定有第二避让槽,以为第二驱动机构提供更多的装配空间。优选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及与该第二丝杆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通过该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第二丝杆的转动来驱动第二滑台5
于容纳空间内上下滑动;需要说明,采用该种结构驱动滑台/滑块等滑动为本领域内常规技术手段 (比如:授权公告日2010.05.19,公开号cn201470957u,名称

一种龙门立式高速数控铣床的已公开专利文献中具有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中还配置有与第二伺服电机连接的第二减速机,该第二减速机用以增大第二驱动机构的牵引力。
94.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8所示,第一滑台4的左侧及右侧分别配置有一液压驱动部件45,该液压驱动部件45的顶部与第二滑台5连接,用于支撑第二滑台5的重量,减轻第二驱动机构的负重。
95.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滑台4上和/或硬轨21、第二滑台5的贴合面上限定有油路(图中未示出),所述油路的进油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台4与横梁2之间的贴合面及第一滑台4与第二滑台5之间的贴合面上,这样,润滑油自进油口流动至贴合面的油路内,以分别减小硬轨与第一滑台以及第一滑台4与第二滑台5之间的摩擦力。
96.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油路于贴合面的延伸方向上呈折线或波浪线状分布。
97.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滑台4上和/或硬轨、第二滑台5的贴合面上贴附有耐磨层(图中未示出),润滑油自进油口进入油路后浸润至耐磨层上,以减小耐磨层的摩擦力。优选地,该耐磨层一般贴附在滑动导轨副的短导轨(动导轨或上导轨)上,具体到第一滑台4和硬轨21这一导轨副中,从节省材料及方便加工的角度考虑,该耐磨层可贴附于第一滑台4的与硬轨21相贴合的面上;具体到第一滑台4与第二滑台5这一导轨副中,该耐磨层优选贴附于第一滑台4的与第二滑台5相贴合的面上。
98.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耐磨层(亦称导轨软带)为沿贴合面相对滑动方向延伸的带状结构;
99.所述耐磨层包括以ptfe为基的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它含有丰富的固体润滑剂微粒,具有较优的摩擦磨损特性。该材料为业内公知,由于其采用纳米超细配方,导轨软带材质均匀致密,有很强的耐磨性,广泛用于各类普通机床和纺织、印刷、造纸、食品、化工、木工机械及其它机械滑动导轨的制造和维修,尤其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各类精密机床、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
100.需要说明,所述的耐磨层优选符合如下性能参数:
101.高耐磨:耐磨性是铸铁导轨的至少10倍,这样,可保持导轨精度;
102.低摩擦:摩擦系数<0.04,仅为铸铁导轨的1/3,大大降低了驱动能耗;
103.无爬行:动、静摩擦系数接近,微动进给定位好,运行平稳;
104.吸震好:可减少噪音和震动,提高加工精度;
105.润滑佳:自润滑性能好,即使润滑系统出现故障也可避免导轨擦伤;
106.维修易:因软带硬度较金低得多,磨损主要发生在耐磨层上,维修只需更换新的耐磨层,同时也彻底避免了导轨副发生中凹。
107.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耐磨层为沿贴合面相对滑动方向延伸的带状结构,其贴附流程优选为:
108.于贴塑面上涂抹超强力专用贴塑胶水,将耐磨层贴附于贴塑面上,之后压上一定重量,期间保证贴塑面各点受力均匀,放置至胶水完全凝固;
109.将贴附好耐磨层的工件(第一滑台)放置于机床上铣削出油路;
110.于贴塑面涂抹红丹粉使两块贴合面充分摩擦,将摩擦产生的高点用人工铲刮平整,使其更好的贴合并保证平整度。
111.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硬轨21下方还设置有与第一驱动机构正对的接油盒214。
112.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铣床还包括设置于床身一侧的校准装置9,该校准装置9靠近床身1的一端限定有与床身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校准面91,校准装置9 远离床身一侧与驱动其向靠近或远离床身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连接;
113.所述校准装置9设置于横梁2的前侧,用于在进行铣削操作前,通过校准面91推动工作台8上的工件a来对工件a进行方位校准。
114.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台直接通过面与面的贴合配置于横梁上,在消除行程限制的同时,保证了二者的装配刚度;第一滑台前端抱合住第二滑台两侧,可有效避免在驱动主轴移动过程中产生偏离移动方向的位移,保证移动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主轴部分嵌设于第二滑台底部,进刀及退刀过程由第二滑台或第一滑台与第二滑台的移动实现,移动过程中,铣头不会因重力下沉,即主轴部分本身与第二滑台之间不会产生相对位移,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铣削力度,且在铣削过程中,主轴受到的来自于工件的反作用力被分散至第二滑台、第一滑台以及横梁上,由于第二滑台、第一滑台以及横梁均为刚性连接,该反作用力传递的过程中被弱化,从而避免了不必要位移的产生,提高加工精度。
11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