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留胚米色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1: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米色 自动化 留胚米


1.本发明涉及留胚米色选,特别是涉及对留胚米进行自动化色选。


背景技术:

2.留胚米因为保留了胚芽部分,因而相比普通米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但是要想在加工过程中保留这个胚芽,难度很高。
3.留胚米的质量检测是保证留胚米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目前,由人工操作是检测留胚米的留胚率、完整度等参数的主要方式,但是人操作效率相对比较低,精度达不到很高,对检测结果进行实时计算、综合分析很难实现。
4.目前,用流管连通固定于不同平台的各个装置的方式主要是现场配做并刚性连接,这种方式会使各装置间存有一定的刚性内应力;当施工的空间有限时,这种现场配做的方式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的可实施性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流管是刚性连接的,当有对各装置做一定程度相对位置调整的需要时,几乎不能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5.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确保留胚米在装置内、装置间传送过程中胚芽不脱落、降低胚芽损失;留胚米在装置间传送占据的空间更小;提高对留胚米色选、检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操作人员的体力负担;方便更换被检测的样品,检测区处被检测样品的量容易控制,方便清理检测相机;降低在各装置间安装流管的操作难度,流管与装置间没有刚性内应力并相互密封。
7.技术方案:
8.本发明主要目的要实现留胚米色选、检测自动化闭环控制,进而在加工过程中胚芽的损失更小,最终的留胚米在留胚率、完整度等方面的质量更高。
9.本发明包括色选装置、吸气提升装置、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吸气提升装置上设有吸气提升装置进料口、吸气提升装置出料口;色选装置上设有色选装置入料口、色选合格品出料口、色选不合格品出料口;吸气提升装置出料口流出的留胚米从色选装置入料口进入色选装置,检测装置对色选合格品出料口流出的留胚米进行检测;用控制装置通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色选装置的参数、吸气提升装置的参数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留胚米的色选、检测全闭环自动化控制。
10.检测装置上被检测留胚米的量容易控制,且方便更换。检测相机容易清理。
11.吸气提升装置通过能吸收空间距离误差的柔性结构流管与色选装置连通,以满足吸气提升装置与色选装置布置于不同平台或者作一定程度相对位置移动的需要。
12.有益效果:
13.占用空间小,特别是当色选装置、吸气提升装置、集料斗放置于不同建筑平台时,对建筑结构友好。自动化闭环控制色选和检测,效率更高,产品的质量更好。方便更换需要检测的样品,方便清理检测相机。连接流管时允许各装置间在空间距离尺寸上存有一定的
误差,降低装配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14.一件发明名称为“一种新型留胚米色选装置”,其说明书包括8幅附图,这些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15.图1是实施方式一的装配图;
16.图2是检测装置5的装配图;
17.图3是检测装置底座5

2的零件图;
18.图4是实施方式二的装配图;
19.图5是柔性结构流管7的装配图;
20.图6是柔性结构流管上部7

1的零件图;
21.图7是柔性结构流管中部7

2的零件图;
22.图8是柔性结构流管下部7

3的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实现发明内容中的技术方案,以下两个实施方式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24.实施方式一
25.如图1、图2、图3,本实施例包括色选装置1、吸气提升装置2、合格品集料斗3、不合格品集料斗4、检测装置5、流管6。
26.色选装置1上方设有色选装置入料口1

1,下方设有色选合格品出料口 1

2、色选不合格品出料口1

3。吸气提升装置2侧方设有吸气提升装置进料口 2

1,下方设有吸气提升装置出料口2

2。合格品集料斗3上方设有合格品集料斗入料口3

1,下方设有合格品集料斗出料口3

2,内部设有支撑横梁3

3。不合格品集料斗4上方设有不合格品集料斗入料口4

1,下方设有不合格品集料斗出料口4

2。
27.检测装置5包括检测相机5

1、检测装置底座5

2。检测相机5

1上设有导向区5
‑2‑
1、检测区5
‑2‑
2、延长区5
‑2‑
3、导向挡边5
‑2‑
4、留米挡边5
‑2‑
5、管一5
‑2‑
6、连接板一5
‑2‑
7、管二5
‑2‑
8、连接板二5
‑2‑
9。检测区5
‑2‑
2位于连接板二5
‑2‑
9之间,导向区5
‑2‑
1位于检测区5
‑2‑
2的斜上方,延长区5
‑2‑
3 位于检测区5
‑2‑
2的斜下方;导向挡边5
‑2‑
4设于导向区5
‑2‑
1的两侧,留米挡边5
‑2‑
5设于检测区5
‑2‑
2的两侧及延长区5
‑2‑
3的端部;管一5
‑2‑
6的一端设在检测区5
‑2‑
2上,当检测装置底座5

2处于导向区5
‑2‑
1在斜上方、延长区5
‑2‑
3在斜下方的使用状态时,管一5
‑2‑
6靠近此端的一段在此端的相反方向上斜向上布置;连接板一5
‑2‑
7设于延长区5
‑2‑
3的下端,其上设有管二 5
‑2‑
8,管二5
‑2‑
8的一端对着延长区5
‑2‑
3。检测相机5

1固定于连接板二5
‑2‑
9 上,检测相机5

1的镜头正对于检测区5
‑2‑
2。
28.吸气提升装置出料口2

2通过流管6与色选装置入料口1

1相连通,色选合格品出料口1

2通过流管6与合格品集料斗入料口3

1相连通,色选不合格品出料口1

3通过流管6与不合格品集料斗入料口4

1相连通,检测装置5 安装于支撑横梁3

3上。检测装置5为倾斜状态,导向区5
‑2‑
1处在斜上方,延长区5
‑2‑
3处在斜下方,导向区5
‑2‑
1的上端处于合格品集料斗入料口3

1 竖直方向的范围内。
29.本实施方式加料、色选、检测的自动化工作过程如下:
30.吸气提升装置进料口2

1将需要色选、检测的留胚米吸入吸气提升装置2内,由吸气提升装置出料口2

2经流管6从色选装置入料口1

1加入色选装置1内。
31.色选合格的留胚米由色选合格品出料口1

2经流管6从合格品集料斗入料口3

1进入合格品集料斗3内;在此过程中部分留胚米落到导向区5
‑2‑
1 上,在导向挡边5
‑2‑
4的协同作用下,留胚米向检测区5
‑2‑
2、延长区5
‑2‑
3滑动,在留米挡边5
‑2‑
5的阻挡作用下,部分留胚米停留在导向区5
‑2‑
1、检测区 5
‑2‑
2、延长区5
‑2‑
3上,过量的留胚米从留米挡边5
‑2‑
5的上端滑出,确保检测区5
‑2‑
2上的留胚米与检测相机5

1的距离恒定,益于检测;由于在此使用状态下管一5
‑2‑
6靠近检测区5
‑2‑
2一端的一段在此端的相反方向上斜向上布置,将仅有部分留胚米停留在管一5
‑2‑
6的端部,留胚米不会继续向管一5
‑2‑
6 内流动。管二5
‑2‑
8接通气源,可将延长区5
‑2‑
3上的留胚米吹出,处在导向区5
‑2‑
1、检测区5
‑2‑
2的留胚米相继向延长区5
‑2‑
3滑动,进而实现对留胚米检测批次的更换,以此方式,检测装置5对留胚米的留胚率、完整度等质量参数进行动态或静态检测。当需要对检测相机5

1的镜头清理时,将管一5
‑2‑
6 接通气源,处于管一5
‑2‑
6端部的留胚米被吹出后,管一5
‑2‑
6吹出的气体对检测相机5

1的镜头进行清理。
32.合格品集料斗3内色选合格的留胚米由合格品集料斗出料口3

2进入合格品工序。不合格品集料斗4内色选未合格的留胚米由不合格品集料斗出料口4

2进入不合格品工序或者通过吸气提升装置2再次进入色选工序。
33.控制装置7通过检测装置5的检测结果对色选装置1的参数、吸气提升装置2的参数进行自动化控制,进而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对留胚米的色选、检测全闭环控制。
34.实施方式二
35.如图4、图5、图6、图7、图8,在实施方式二中,将实施方式一中的流管6替换为柔性结构流管8,其余部分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36.柔性结构流管8包括柔性结构流管上部8

1、柔性结构流管中部8

2、柔性结构流管下部8

3、密封圈一8

4、密封圈二8

5、螺母8

6。
37.柔性结构流管上部8

1上设有柔性结构流管上部流管8
‑1‑
1、柔性结构流管上部平板8
‑1‑
2、螺柱8
‑1‑
3。柔性结构流管上部平板8
‑1‑
2与柔性结构流管上部流管8
‑1‑
1相交,螺柱8
‑1‑
3设置于柔性结构流管上部平板8
‑1‑
2下面。
38.柔性结构流管中部8

2上设有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平板8
‑2‑
1、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圆孔一8
‑2‑
2、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圆孔二8
‑2‑
3、柔性结构流管中部流管8
‑2‑
4。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平板8
‑2‑
1固定于柔性结构流管中部流管8
‑2‑
4的上端;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圆孔一8
‑2‑
2的直径小于柔性结构流管中部流管8
‑2‑
4 上端的直径,设于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平板8
‑2‑
1上,位于柔性结构流管中部流管8
‑2‑
4上端的内侧;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圆孔二8
‑2‑
3设于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平板8
‑2‑
1上,位于柔性结构流管中部流管8
‑2‑
4上端的外侧。
39.柔性结构流管下部8

3上设有柔性结构流管下部平板8
‑3‑
1、柔性结构流管下部圆孔一8
‑3‑
2、柔性结构流管下部流管8
‑3‑
3。柔性结构流管下部平板 8
‑3‑
1固定于柔性结构流管下部流管8
‑3‑
3的上端;柔性结构流管下部圆孔一 8
‑3‑
2的直径小于柔性结构流管下部流管8
‑3‑
3上端的直径,设于柔性结构流管下部平板8
‑3‑
1上,位于柔性结构流管下部流管8
‑3‑
3上端的的内侧。
40.密封圈一8

4安装于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圆孔一8
‑2‑
2上并在其径向上有活动空间;
柔性结构流管上部流管8
‑1‑
1的下端穿过密封圈一8

4,同时螺柱 8
‑1‑
3穿过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圆孔二8
‑2‑
3,密封圈一8

4与柔性结构流管上部平板8
‑1‑
2之间留有间隙,两个螺母8

6一组在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平板8
‑2‑
1 下面、螺柱8
‑1‑
3上相互紧固。密封圈二8

5安装于柔性结构流管下部圆孔一 8
‑3‑
2上并在其径向上有活动空间;柔性结构流管中部流管8
‑2‑
4的下端穿过密封圈二8

5。
41.以色选装置1、吸气提升装置2、柔性结构流管8组合为例说明柔性结构流管8吸收机械误差的方式:
42.柔性结构流管8中柔性结构流管上部流管8
‑1‑
1的上端与吸气提升装置出料口2

2相互固定、连通,柔性结构流管下部流管8
‑3‑
3的下端与色选装置入料口1

1相互固定、连通。当色选装置1与吸气提升装置2分别固定于不同平台时或者需要做一定程度的相对位置调整时,因为密封圈一8

4和密封圈二8

5在径向上都有活动空间,密封圈一8

4、密封圈二8

5能分别与柔性结构流管上部流管8
‑1‑
1、柔性结构流管中部流管8
‑2‑
4相对滑动,柔性结构流管上部平板8
‑1‑
2与柔性结构流管中部平板8
‑2‑
1没有被螺母8

6紧固,所以,柔性结构流管中部8

2在密封圈一8

4、密封圈二8

5处可作类似绕球心的转动,进而吸收色选装置1相对于吸气提升装置2在空间距离尺寸上的误差,有效避免了各装置间存在刚性的内应力。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