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2021-10-29 21: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充气 轮胎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2.短程高速赛车等比赛所使用的充气轮胎由于增大了接地面积来获得较高的抓地力和牵引力,因此,有时将称为孔隙度的胎面上的沟部分的面积的比例抑制得较小。
3.这种充气轮胎由于在比赛使用时,增大了接地面积,因此,有时将轮胎内压设定得较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615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然而,在孔隙度较小的充气轮胎中,一旦将轮胎内压设定得较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容易产生出局部难以接地的部位,有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接地面积。
8.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将轮胎内压设定得较低也能够增大接地面积的充气轮胎。
9.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下述[1]~[7]方案。
[0010]
[1]充气轮胎具备:设置在胎面且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2条主沟、形成在2条所述主沟之间且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中心陆地部、形成在接地端与所述主沟之间的一对胎肩陆地部、设置在所述中心陆地部的中心副沟、以及设置在所述胎肩陆地部的胎肩副沟,所述中心副沟以其沟宽比所述主沟还狭窄的方式沿着轮胎周向延伸,所述胎肩副沟以其沟宽比所述主沟还狭窄的方式沿着轮胎周向延伸。
[0011]
[2]在上述[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之上,所述中心陆地部由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筋状的陆地部构成,所述一对胎肩陆地部具备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横沟。
[0012]
[3]在上述[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之上,所述主沟的沟中心线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大于:所述中心副沟的沟中心线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所述胎肩副沟的沟中心线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大于:所述主沟的沟中心线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
[0013]
[4]在上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之上,所述一对胎肩陆地部具备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横沟,所述横沟的沟中心线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越趋向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就会变得越大。
[0014]
[5]在上述[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之上,所述胎肩副沟设置在所述胎肩陆地部的比宽度方向中心更靠向接地端侧的位置。
[0015]
[6]在上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之上,所述中心陆地部的面积相对于接地宽度内的所述中心陆地部与所述胎肩陆地部的面积之合计而言的比率为
30%以上且35%以下,所述胎肩陆地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合计而言的比率为30%以上且35%以下。
[0016]
[7]在上述[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之上,所述胎肩副沟具备: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且沟宽呈扩展的多个凹窝部。
[0017]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将轮胎内压设定得较低也能够增大接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图。
[0019]
图2是图1的要部的放大图。
[0020]
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截面图。
[0021]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与接地形状的图。
[0022]
图5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与接地形状的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0024]
10

胎面;12

主沟;12a

内侧沟壁;12b

外侧沟壁;14

中心陆地部;16

胎肩陆地部;16a

内侧胎肩陆地部;16b

外侧胎肩陆地部;18

中心副沟;20

胎肩副沟;21

第1沟部;22

第2沟部;23

凹窝部;30

第1横沟;40

第2横沟;50

第3横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0026]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仅仅称之为轮胎。)具备:左右一对胎圈部以及胎侧部、以及、以将左右的胎侧部的径向外侧端部彼此连结起来的方式设置在两胎侧部之间的胎面部,关于胎面图案以外部分,可以采用普通的轮胎构造。
[0027]
如图1所示,在胎面10的胎面表面设置有:2条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的主沟12,且该2条主沟12夹着轮胎赤道面cl而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隔开间隔地设置。
[0028]
主沟12是: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较粗的沟,主沟还包括不是直线状而是锯齿状的沟。优选为,主沟12形成为:沟宽为10mm以上,沟深为3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沟宽设定为14mm,沟深度设定为5mm。
[0029]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沟宽是指:夹着沟的开口端(轮胎径向外侧端)的间隔,当是锯齿状沟的情况下,是指:沟宽最狭窄的部位处的沟宽。
[00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主沟12形成为: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沟壁12a不是弯曲成锯齿状而是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沟壁12b一边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弯曲一边沿着轮胎周向延伸。据此,经过主沟12的沟宽中心(主沟的长度方向上的各位置处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沟中心线rm也是一边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弯曲一边沿着轮胎周向延伸。
[0031]
在胎面10设置有:夹在2条主沟12之间的中心陆地部14、以及形成在主沟12与接地端e之间的左右一对胎肩陆地部16。
[0032]
另外、接地端e是:接地面上的轮胎宽度方向wd的最外侧位置。接地面是指:在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140kpa的内压的状态下,将轮胎放置成与平坦的路面垂直且施加了与载重指数相对应的负荷载重的88%的载重之时的与路面接触的胎面的表面。
[0033]
如图1~图3所示,在中心陆地部14设置有:沟宽比主沟12还狭窄且沟深较浅的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的中心副沟18。优选为,中心副沟18形成为:沟宽为主沟12的50%以下、且沟深为主沟12的6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沟宽形成为3mm,沟深形成为2mm。
[0034]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中心副沟18呈现为:沿着轮胎周向cd而平行地延伸的直线状。据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对置的位置处,主沟12的沟中心线rm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大于:中心副沟18的通过沟宽中心的沟中心线rc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
[0035]
优选为,中心副沟18设置成:以将中心陆地部14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进行二等分的方式而与轮胎赤道面cl相一致。即,优选为,以中心副沟18的沟中心线rc与轮胎赤道面cl相一致的方式将中心副沟18设置在中心陆地部14。
[003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如图1所示,在中心陆地部14不存在有与中心副沟18交叉的沟,中心陆地部14由沿着轮胎周向cd而连续的筋状的陆地部构成。
[0037]
如图1~图3所示,在一对胎肩陆地部16设置有:沟宽比主沟12还狭窄且沟深较浅的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的胎肩副沟20、20。优选为,胎肩副沟20形成为:沟宽为主沟12的50%以下、且沟深为主沟12的6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沟宽形成为3mm,沟深形成为2mm。
[0038]
胎肩陆地部16通过胎肩副沟20而被划分成内侧胎肩陆地部16a和外侧胎肩陆地部16b。
[0039]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虽然可以将胎肩副沟20设置在胎肩陆地部16的任意位置,但优选为,将胎肩副沟20设置在胎肩陆地部16的比宽度方向中心更靠向接地端侧。即,优选为,以内侧胎肩陆地部16a的面积大于外侧胎肩陆地部16b的面积的方式设置胎肩副沟20,例如,优选为,以内侧胎肩陆地部16a的面积为外侧胎肩陆地部16b的1.1~1.6倍的方式设置胎肩副沟20。
[0040]
优选为,胎肩副沟20为由第1沟部21和第2沟部22构成的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成锯齿状的沟,其中,第1沟部21相对于轮胎周向cd而倾斜地延伸,第2沟部22相对于轮胎周向cd而向与第1沟部21相反方向倾斜地延伸,且第2沟部22比第1沟部21短。
[0041]
优选为,第1沟部21以及第2沟部22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对置的沟壁12b相对于轮胎周向而朝向相同方向倾斜。进一步优选为,第1沟部21以及第2沟部22、与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对置的主沟12的沟壁12b平行地延伸。
[0042]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优选为,在与轮胎宽度方向wd上对置的位置处,胎肩副沟20的通过沟宽中心的沟中心线rs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大于:主沟12的沟中心线rm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
[0043]
优选为,胎肩副沟20、20在第2沟部22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设置有凹窝部23。凹窝部23为:深度处于第2沟部22的沟深以下的凹坑,并形成为:从第2沟部2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使第2沟部22的沟宽扩展。凹窝部23的深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第2沟部22的深度的50~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2mm。
[0044]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优选为,胎肩陆地部16设置有多个沿着轮胎宽度方向wd延伸的横沟30、40、50,且这些横沟在轮胎周向cd上隔开间隔设置。
[0045]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在设置于胎肩副沟20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胎肩陆地部16a,设置有多个沿着轮胎宽度方向wd延伸的第1横沟30,且第1横沟30在轮胎周
向cd上隔开间隔设置。第1横沟30设置成:以将主沟12与胎肩副沟20相连起来的方式横穿内侧胎肩陆地部16a。第1横沟30以通过沟宽中心的沟中心线r1越趋向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就会越靠近于轮胎宽度方向wd的方式而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逐渐变大。
[0046]
第1横沟30的沟宽以及沟深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沟宽为主沟12的30~50%,沟深为主沟12的50~100%,在本实施方式中,沟宽形成为5mm,沟深形成为4mm。
[004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在设置于胎肩副沟20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胎肩陆地部16b,设置有沿着轮胎宽度方向wd延伸的多个第2横沟40和多个第3横沟50,且多个第2横沟40和多个第3横沟50在轮胎周向cd上隔开间隔设置。第2横沟40以及第3横沟50在轮胎周向cd上交替地配置。
[0048]
第2横沟40是从胎肩副沟20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且不是到达接地端e而是在外侧胎肩陆地部16b内形成终端。第2横沟40的通过沟宽中心的沟中心线r2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大于:第1横沟30的沟中心线r1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第2横沟40的沟中心线r2以越趋向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就会越靠近于轮胎宽度方向wd的方式而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变大。
[0049]
第2横沟40可以设置成:夹着胎肩副沟20而与设置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6a的第1横沟30对置。
[0050]
第2横沟40的沟宽以及沟深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沟宽为主沟12的30~50%,沟深为主沟12的30~50%。
[0051]
第3横沟50是从接地端e朝向胎肩副沟20而沿着轮胎宽度方向wd延伸,且不与胎肩副沟20连通而是在外侧胎肩陆地部16b内形成终端。第3横沟50的通过沟宽中心的沟中心线r3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大于:第1横沟30的沟中心线r1或第2横沟40的沟中心线r2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第3横沟50的沟中心线r3以越趋向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就会越靠近于轮胎宽度方向wd的方式而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变大。
[0052]
第3横沟50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也可以设置成: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与胎肩副沟20的第2沟部22对置。另外,也可以是,以第3横沟50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与第2横沟40不重叠的方式,使第3横沟50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位于:比第2横沟40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更靠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0053]
第3横沟50的沟宽以及沟深虽未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例如,沟宽为主沟12的30~50%,沟深为主沟12的50~100%。
[005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设置在胎面10的主沟12、胎肩副沟20、第1横沟30、第2横沟40以及第3横沟50虽然在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沿着轮胎周向cd而错开规定距离,但是,各沟12、18、20、30、40、50以及由这些沟形成的陆地部呈现为: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而呈对称的形状。
[0055]
胎面10优选为:当将接地宽度内(亦即,左右的接地端e之间)的中心陆地部14、胎肩陆地部16的面积分别设定为ac、as时,中心陆地部14的面积相对于接地宽度内的中心陆地部14与一对胎肩陆地部16的面积之合计(ac 2as)而言的面积比率(ac/(ac 2as))被设定为30~35%,胎肩陆地部16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合计(ac 2as)而言的面积比率(as/(ac 2as))被设定为30~35%。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陆地部14的所述面积比率(ac/(ac 2as))被设定为31%,一对胎肩陆地部16的所述面积比率(as/(as 2as))被分别设定为34%。
[0056]
另外,设置在胎面10上的主沟12、中心副沟18、胎肩副沟20、凹窝部23、第1横沟30、第2横沟40以及第3横沟50的开口面积之合计优选为接地宽度的内侧(即,左右的接地端e之间)的面积的25%以下。
[0057]
另外,构成胎面10的胎面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任意的胎面胶。举一例,优选为,使用:0℃的tanδ为0.933,30℃的tanδ与60℃的tanδ之差为0.13~0.17的胎面胶。
[0058]
另外,0℃、30℃、60℃的tanδ是:按照k6394-2007,使用粘弹性光谱仪(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在0℃、30℃、60℃的各温度、拉伸变形应变率10%
±
2%、频率20hz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时的值。
[0059]
在以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在通过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的2条主沟12而形成出来的中心陆地部14和胎肩陆地部16,分别设置有:沟宽比主沟12还狭窄的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的副沟18、20。由此,能够抑制各陆地部14、16的刚性降低,并能够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使接地部分的轮胎周向长度(接地长度)呈现均匀化,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地压且能增大接地面积。
[0060]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使中心陆地部14成为:未设置有横沟的沿着轮胎周向连续的筋状的陆地部,而在胎肩陆地部16以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横沟30、40、50,因此,胎肩陆地部16容易接地,从而在轮胎宽度方向wd,能够使接地长度呈现均匀化。
[0061]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主沟12的沟中心线rm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大于:中心副沟18的沟中心线rc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另外,胎肩副沟20的沟中心线rs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大于:主沟12的沟中心线rm与轮胎周向cd所成的角度。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在靠近接地端e的位置设置的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的沟12、18、20分别相对于轮胎周向cd而言的倾斜角度逐渐变大。据此,在胎面10设置的陆地部14、16越趋向于接地端e就会越容易受到沟12、18、20所带来的影响,在与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接地长度容易变短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部分,接地长度就会变长,从而在轮胎宽度方向wd,能够使接地长度呈均匀化。
[0062]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在胎肩陆地部16设置的横沟30、40、50的沟中心线的角度由于越趋向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就会越大,所以胎肩陆地部16越趋向于接地端e就会越容易受到横沟30、40、50所带来的影响,在接地端附近,接地长度难以变短,从而使胎肩陆地部16的接地长度呈均匀化。
[0063]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由于在胎肩陆地部16的比宽度方向中心更靠向接地端侧设置有胎肩副沟20,因此,胎肩陆地部16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等难以产生出接地长度局部性变短的区域,从而能够使轮胎宽度方向wd上的接地长度呈均匀化。
[0064]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将中心陆地部14的面积相对于接地宽度内的中心陆地部14与一对胎肩陆地部16的面积之合计(ac 2as)而言的面积比率(ac/(ac as))设定为30~35%,将一方的胎肩陆地部16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合计(ac 2as)而言的面积比率(as/(ac 2as))设定为30~35%,减小中心陆地部14与胎肩陆地部16的面积差,由此能够使接地压呈均匀化。
[0065]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中,通过在胎肩副沟20设置有凹窝部23,胎面10的表面积被增大,从而能够确保散热性能。
[0066]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虽然可以适用于乘用车用轮胎、或重载荷用轮胎等各种轮胎,但优选适用于短程高速赛车等比赛车辆用的轮胎。
[0067]
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例子而已,本发明的范围并非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以上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式各样的省略、置换、变更。以上这些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均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0068]
【实施例】
[0069]
为了显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对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充气轮胎(尺寸:315/40r18)进行了测试。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各测试轮胎关于胎面图案以外的部分都具有相同的轮胎构造。
[0070]
实施例的轮胎是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具有图1以及图4所示那样的胎面。
[0071]
比较例的轮胎具有图5所示那样的胎面。即,在比较例的轮胎的胎面100设置有:2条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的2条主沟112,且该2条主沟112夹着轮胎赤道面cl而设置,在主沟112之间形成有中心陆地部114,形成有:在主沟112与接地端e之间形成的左右一对胎肩陆地部116、116。在中心陆地部114以及胎肩陆地部116未设置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副沟。
[0072]
另外,比较例的轮胎形成为:将接地宽度内(亦即,左右的接地端e之间)的中心陆地部114、胎肩陆地部116的面积分别设定为bc、bs时,中心陆地部14的面积相对于接地宽度内的中心陆地部114与一对胎肩陆地部116的面积之合计(bc 2bs)而言的面积比率(bc/(bc bs))被设定为43%,一方的胎肩陆地部116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合计(bc 2bs)而言的面积比率(bs/(bc 2bs))被设定为29%。
[0073]
关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各测试轮胎,在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140kpa的内压的状态下,将轮胎放置成与平坦的路面垂直,且施加了与载重指数相对应的负荷载重的88%的载重之时,测定了:与路面接触的胎面的接地形状、此时的中心陆地部的接地压的平均值、胎肩陆地部的接地压的平均值。
[0074]
比较例的轮胎的接地形状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中心陆地部114的主沟112附近、胎肩陆地部116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等处,产生出了接地长度局部性变短的区域,轮胎宽度方向wd上的接地长度产生出偏移。另外,中心陆地部114的接地压的平均值为14n/cm2,胎肩陆地部116的接地压的平均值为22n/cm2,在中心陆地部114与胎肩陆地部116之间产生了接地压的偏移。
[0075]
实施例的轮胎的接地形状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中心陆地部14的主沟12附近、胎肩陆地部16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等处,没有产生出接地长度局部性变短的区域,能够使轮胎宽度方向wd上的接地长度呈均匀化,从而增大了接地面积。另外,中心陆地部14以及胎肩陆地部16的接地压的平均值均为24n/cm2,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地压且能够使各陆地部间的接地压呈均匀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