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减震 汽车座椅 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2.汽车座椅减震系统利用弹性元件(金属弹簧或气囊)、阻尼器、框架等结构组成减震系统,提高座椅对振动的吸收,提升驾驶过程的平顺性,进而增加座椅的舒适性。
3.现有的气囊控制单元多为预设档位,并内设气压传感器,通过控制单元接收到的不同气压数据执行充/放气操作,这类控制单元较为依赖传感器的灵敏度。
4.同时不同身高体重的驾驶员对于汽车座椅高度的阈值接受度不同,需要一种添加可自行调节升降高度阈值的减震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包括具有气动减震组件的座椅骨架,座椅骨架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且上框架通过支撑总成与下框架可调连接,气动减震组件包括用于升降及辅助支撑上框架的气囊、用于吸能减震的阻尼器和用于控制气囊充/放气的控制组件,气囊和阻尼器分别连接于上、下框架之间,控制组件与支撑总成传动连接,气囊通过控制组件和气泵动作连通,支撑总成升降时带动控制组件动作实现对气囊的充/放气操作,控制组件上还连有用于手动调节高度的调节旋钮。
7.优选的,支撑总成包括通过中心轴相连的第一斜臂和第二斜臂,第一斜臂和第二斜臂互相平行设置,且第一斜臂和第二斜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同侧的下框架下部和上框架上部,上、下框架下部分别设有上、下安装板,阻尼器一端连接上框架顶部,另一端与位于下框架的下安装板相连,且阻尼器位于第一斜臂和第二斜臂之间,气囊的上下端分别对应上、下安装板连有上、下安装座,下安装座上设有气孔,气孔上连有用于气体进出气囊的气囊管。
8.优选的,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执行充/放气动作的气动阀门和传动控制气动阀门动作的传动组件,气动阀门上设有进气端、出气端和排气端,进气端通过进气管连通气泵,出气端通过气囊管与气囊相连通,气动阀门底部并排设有用于连通排气端和出气端气路的第一开关按钮和用于连通进气端和出气端气路的第二开关按钮,传动组件一端传动连接支撑总成,另一端动作连接第一开关按钮或第二开关按钮。
9.优选的,传动组件包括长转轴、传动杆、燕尾板和动作臂,传动杆一端连接第一斜臂的上臂,另一端通过卡环限位套接于长转轴,动作臂一端连接长转轴头端,另一端连有与燕尾板尾部相抵的小轴轮,燕尾板头部与气动阀门的底部留有转动间隙,第一斜臂升降时通过长转轴带动动作臂转动进而推动燕尾板头部与第一开关按钮或第二开关按钮的动作
相连。
10.优选的,气动阀门、燕尾板和动作臂由上至下依次安装于上框架的安装板上,其中燕尾板和动作臂均通过转轴与安装板转动连接。
11.优选的,长转轴末端连接调节旋钮,上框架上部设有用于固定长转轴的固定套环,长转轴上套设有与固定套环相匹配的大球套,固定套环和安装板相对阻尼器同侧设置。
12.优选的,动作臂呈l型,转轴位于动作臂拐角处。
13.优选的,排气端还连有用于控制气囊出气量的放气控制阀,放气控制阀上连有消声器。
14.优选的,进气管与气泵之间还设有气泵开关。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总成升降带动控制组件动作,无需传感器也能实现充/放气动作的精准控制;通过调节旋钮实现手动高度调节,同时对充/放气灵敏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侧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结合附图1

5,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包括具有气动减震组件的座椅骨架,座椅骨架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上框架101和下框架102,且上框架通过支撑总成103与下框架可调连接,气动减震组件包括用于升降及辅助支撑上框架的气囊4、用于吸能减震的阻尼器201和用于控制气囊充/放气的控制组件,气囊和阻尼器分别连接于上、下框架之间,控制组件与支撑总成传动连接,气囊通过控制组件和气泵动作连通,支撑总成升降时带动控制组件动作实现对气囊的充/放气操作,控制组件上还连有用于手动调节高度的调节旋钮。。
23.支撑总成包括通过中心轴1033相连的第一斜臂1031和第二斜臂1032,第一斜臂和第二斜臂互相平行设置,且第一斜臂和第二斜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同侧的下框架下部和上框架上部,上、下框架下部分别设有上、下安装板,阻尼器一端连接上框架顶部,另一端与位于下框架的下安装板相连,且阻尼器位于第一斜臂和第二斜臂之间,气囊的上下端分别对应上、下安装板连有上、下安装座,下安装座上设有气孔,气孔上连有用于气体进出气囊的气囊管502,中心轴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斜臂和第二斜臂的中点。
24.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执行充/放气动作的气动阀门301和传动控制气动阀门动作的传动组件,气动阀门上设有进气端3014、出气端3015和排气端3013,进气端通过进气管连通气泵,出气端通过气囊管与气囊相连通,气动阀门底部并排设有用于连通排气端和出气端气路的第一开关按钮3011和用于连通进气端和出气端气路的第二开关按钮3012,传动组件
一端传动连接支撑总成,另一端动作连接第一开关按钮或第二开关按钮。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处于常闭状态。
25.传动组件包括长转轴304、传动杆305、燕尾板303和动作臂302,传动杆一端连接第一斜臂的上臂,另一端通过卡环3043限位套接于长转轴,动作臂一端连接长转轴头端,另一端连有与燕尾板尾部相抵的小轴轮,燕尾板头部与气动阀门的底部留有转动间隙,第一斜臂升降时通过长转轴带动动作臂转动进而推动燕尾板头部与第一开关按钮或第二开关按钮的动作相连。
26.进一步的,长转轴上设有与卡环内径相匹配的小球套,小球套两侧设有用于防止卡环滑动的转轴套,第一斜臂上臂连有用于连接传动杆的螺套。
27.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气动阀门、燕尾板和动作臂由上至下依次安装于上框架的安装板上,其中燕尾板和动作臂均通过转轴与安装板转动连接。
28.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长转轴末端连接调节旋钮3041,上框架上部设有用于固定长转轴的固定套环3042,长转轴上套设有与固定套环相匹配的大球套,固定套环和安装板相对阻尼器同侧设置。固定套环用于限位长转轴的左右滑动。
29.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动作臂呈l型,转轴位于动作臂拐角处。
30.进一步的,l型动作臂末端通过小球头轴与长转轴相连,长转轴一端设有与小球头轴相匹配的第二卡环。
31.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排气端还连有用于控制气囊出气量的放气控制阀3113,放气控制阀上连有消声器。便于根据不同的路况手动调整出气量大小进而调节减震效果。
32.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进气管与气泵之间还设有气泵开关6,用于控制减震系统的开闭。
33.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自然状态下上框架位于中部高度,小轴轮位于燕尾板尾部的中点,受压时:上框架下沉直至最低点,下沉过程中第一斜臂围绕中心轴做剪叉运动,其连接的传动杆上行移动(接近气动阀门方向),并在卡环和转轴套的限位作用下拉动长转轴向上滑动,带动l型动作臂围绕转轴逆时针转动,使得与小轴轮相抵的燕尾板顺时针转动直至燕尾板头部与第二开关按钮相抵,第二开关打开连通进气端和出气端气路,气泵对气囊执行充气操作,上框架上升复位;上框架上升复位至最高点时,第一斜臂升起带动传动杆下行滑动,带动l型动作臂围绕转轴顺时针转动,使得与小轴轮相抵的燕尾板逆时针转动直至燕尾板头部与第一开关按钮按钮相抵,第一开关按钮打开连通排气端和出气端气路,对气囊执行放气操作,上框架下沉至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小轴轮所在点为初点;燕尾板与第一/二开关按钮点相贴并未相抵时,小轴轮所在点位为动作点位,调节高度时仅需转动调节旋钮,长转轴通过小球头轴带动动作臂转动,小轴轮过动作点位即可实现充/放气操作进而调节高度;而小轴轮位于两个动作点位之间时由于未进行充/放操作,但通过改变小轴轮的初始位置,提早/减缓了充/放气操作,进而完成了减震系统的高度阈值调节。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