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陆 用车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也日益发达,现有各种类型汽车只能在陆地上行驶,如果需渡江或过海只能借助船只轮渡,这样会受到开船时间的限制,另外有些地区还不具备汽车轮渡的条件,给出行造成许多不便。水陆两用船具备卓越的水陆畅行的性能,可以在行进中跋山涉水,渡越江河湖海,不受限制,因此,它在军事、交通运输、救灾救难、探测勘察等各个专业领域,均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水路两栖船最早便是被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当前社会科技不断进步,水陆两用船逐渐被人们运用在近海作业、水产养殖、打捞等多个领域中。
3.因此上述反映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以解决现有车辆水面行驶不平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操控体验,能够更好地适应地形和水面。
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包括车体、陆地动力输出装置以及水中动力输出装置;
6.所述陆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四个永磁同步电机,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设置在车体底部,所述水中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驱动螺旋桨以及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的鸭蹼式轮胎,所述电驱动螺旋桨设置在车体后侧,所述电驱动螺旋桨与车体转动连接。
7.作为改进,所述车体前端两侧围绕鸭蹼式轮胎对称设置有前置消水道,所述车体后端两侧围绕鸭蹼式轮胎对称设置有后置消水道。
8.作为改进,所述电驱动螺旋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鸭蹼式轮胎的数量为四个。
9.作为改进,所述车体的两侧设置有把手,所述车体内设置有座椅。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1.(1)采用4个高效的永磁同步电机,提供良好的操控性能和地形适应能力,水中动力由螺旋桨和“鸭蹼式”轮胎提供;
12.(2)前置消水道和后置消水道结构可减少水流阻力,在水中平稳快速行驶;
13.(3)车体采用一体成型槽钢结构,聚酯粉末涂层提供持久保护,车身和车底护板采用真空成型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
14.(4)车辆由磷酸铁锂电池配合电机和螺旋桨提供动力,两者可同时使用或者单独分开使用,实现不同的动力支持。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的主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的左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的俯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的电驱动螺旋桨的主视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的电驱动螺旋桨的右视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的实物渲染图。
21.如图所示:1、车体,2、陆地动力输出装置,3、水中动力输出装置,4、永磁同步电机,5、电驱动螺旋桨,6、鸭蹼式轮胎,7、前置消水道,8、后置消水道,9、把手,10、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结合附图1

6,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包括车体1、陆地动力输出装置2以及水中动力输出装置3;
24.所述陆地动力输出装置2包括四个永磁同步电机4,所述永磁同步电机4设置在车体1底部,所述水中动力输出装置3包括电驱动螺旋桨5以及对称设置在车体1两侧的鸭蹼式轮胎6,所述电驱动螺旋桨5设置在车体1后侧,所述电驱动螺旋桨5与车体1转动连接。
25.所述车体1前端两侧围绕鸭蹼式轮胎6对称设置有前置消水道7,所述车体1后端两侧围绕鸭蹼式轮胎6对称设置有后置消水道8。
26.所述电驱动螺旋桨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鸭蹼式轮胎6的数量为四个。
27.所述车体1的两侧设置有把手9,所述车体1内设置有座椅10。
28.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4个永磁同步电机4为分别为四个鸭蹼式轮胎6提供动力,全时四驱系统,可通过右手变速转把控制速度,引擎强劲并且减少噪音。
29.车体1尾部下方两个电驱动螺旋桨5在路面行驶时不动,切换至水上模式时启动,同步旋转,同时可以借由方向盘调整不同角度以实现水上转向。
30.鸭蹼式轮胎6可实现全地形无障碍行驶,在水面行驶时更可变身“船桨”,快速驱动行驶,在水中可增加前进的驱动力。藉由上述结构而可令车体1在水中产生前进及后退的推力,并稳定浮于水面,不致产生车身摇晃的情况。
31.车体1两侧的前置消水道7和后置消水道8在水面行驶时可以有效降低水的阻力,加快行驶速度。
32.本实用新型除了能实现现有水陆两用功能之外,还优化了此种车型的性能与动力系统。
3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陆地动力输出装置(2)以及水中动力输出装置(3);所述陆地动力输出装置(2)包括四个永磁同步电机(4),所述永磁同步电机(4)设置在车体(1)底部,所述水中动力输出装置(3)包括电驱动螺旋桨(5)以及对称设置在车体(1)两侧的鸭蹼式轮胎(6),所述电驱动螺旋桨(5)设置在车体(1)后侧,所述电驱动螺旋桨(5)与车体(1)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前端两侧围绕鸭蹼式轮胎(6)对称设置有前置消水道(7),所述车体(1)后端两侧围绕鸭蹼式轮胎(6)对称设置有后置消水道(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螺旋桨(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鸭蹼式轮胎(6)的数量为四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两侧设置有把手(9),所述车体(1)内设置有座椅(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包括车体、陆地动力输出装置以及水中动力输出装置;陆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四个永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设置在车体底部,水中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驱动螺旋桨以及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的鸭蹼式轮胎,电驱动螺旋桨设置在车体后侧,电驱动螺旋桨与车体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采用4个高效的永磁同步电机,提供良好的操控性能和地形适应能力;(2)前置消水道和后置消水道结构可减少水流阻力;(3)车体采用一体成型槽钢结构;(4)车辆由磷酸铁锂电池配合电机和螺旋桨提供动力,实现不同的动力支持。实现不同的动力支持。实现不同的动力支持。


技术研发人员:蔡亚 夏春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安奇正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