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避免意外伤害的四害诱杀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诱杀 四害 意外伤害 防治 设备


1.本技术涉及四害防治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避免意外伤害的四害诱杀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四害包括苍蝇、蚊子、老鼠和蟑螂;四害携带细菌和病毒,并且能够将这些病原体传染给人类,此外由于四害分布范围较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受到四害的骚扰;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消杀四害的装置。
3.通常的四害诱杀装置上设置有灭蚊香,捕鼠夹和灭蟑药等。但是通常蚊香是开放设置,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的,在消灭四害的过程中,会有宠物或者其他小动物失足进入诱杀装置导致被烫伤。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容易对其他动物造成伤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燃烧的蚊香对其他动物造成伤害,本技术提供一种避免意外伤害的四害诱杀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避免意外伤害的四害诱杀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避免意外伤害的四害诱杀器,包括固定台,固定台上固设有插针用以固定蚊香,所述固定台上设有防护筒,防护筒将蚊香罩设于内腔,防护筒与固定台可拆卸连接,防护筒的外壁上开设有排烟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台上固设有插针,便于蚊香稳固放置,同时防护筒将蚊香罩设,蚊香燃烧产生的烟雾能够经过排烟孔散发出去对蚊子进行消杀;防护筒与固定台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对蚊香的更换,同时防护筒降低了其它动物接触蚊香的几率,减少了燃烧的蚊香对其他动物的烫伤伤害。
9.可选的,所述四害诱杀器还包括灭蝇盘,灭蝇盘的顶端开口,固定台固设于灭蝇盘内,固定台与灭蝇盘可拆卸连接,且防护筒高于灭蝇盘;灭蝇盘内放置有灭蝇粉。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灭蝇盘与固定台固定连接,防护筒高于灭蝇盘设置使得排烟口排出的烟雾能够快速释放到空气中,减少了烟雾在灭蝇盘中的萦绕残留;苍蝇在灭蚊盘内被灭杀后,苍蝇尸体留在灭蚊盘内方便清理。
11.可选的,所述灭蝇盘的侧壁内侧开设有卡接槽,外筒的侧壁上套设有固定环,灭蝇盘上设有滤网,滤网的一侧与卡接槽卡接,滤网的另一侧与固定环的上端面抵触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苍蝇能够内经过滤网进入到灭蚊盘内,滤网降低了其他动物接触到灭蚊粉的几率,减少了其他动物因误食灭蝇粉而造成的伤害;同时滤网可拆卸,方便安装和拆卸,增强了便利性。
13.可选的,所述四害诱杀器还包括灭鼠仓,灭鼠仓为圆台型,灭蝇盘可拆卸连接在灭鼠仓的顶端;灭鼠仓的外壁上自下而上开设有便于老鼠攀爬的阶梯,灭鼠仓的顶端开设有来安通灭鼠仓内腔的进鼠口,灭鼠仓内设有捕鼠夹和诱饵。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老鼠能够被诱饵的气味引诱,进而通过台阶到达灭鼠仓的顶端,然后被引诱来的老鼠通过进鼠口进入灭鼠仓内,便于捕鼠夹对老鼠进行捕捉;灭蝇盘设于灭鼠仓的顶端,能够提高灭蝇盘的高度,减少了灭蝇盘与飞行中的苍蝇的距离,提高了灭蝇的几率,同时灭蚊盘能够与灭鼠仓组合使用,也能够拆卸下来彼此单独使用,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15.可选的,所述灭蝇盘的底部固设有多个固定杆,灭鼠仓的顶端开设有多个固定槽,固定杆与固定槽一一对应,固定杆能够与固定槽插接固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能够与对应的固定槽插接配合使得灭蝇盘被固定在灭鼠仓的顶端,固定杆支撑灭蝇盘使得灭蝇盘的底端与灭鼠仓的顶端之间存在间隙,便于老鼠通过进鼠口进入灭鼠仓捏,提升了引诱老鼠的成功率。
17.可选的,所述灭鼠仓外壁上开设有进蟑口,进蟑口靠近灭鼠仓的底部,灭鼠仓内放置有灭蟑粉。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蟑螂能够被设于灭鼠仓内的诱饵引诱,进而通过进蟑口进入灭鼠仓内被灭蟑粉消杀;同时进蟑口靠近地面,便于将诱饵的气味散发出去,便于引诱老鼠和蟑螂。
19.可选的,所述进蟑口的直径小于进鼠口的直径,进蟑口的直径不大于2厘米。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老鼠能够通过蟑口嗅到诱饵的气味,但是老鼠无法通过进蟑口进入灭鼠仓内,减少了老鼠进入灭鼠仓内后通过靠近地面的进蟑口逃脱的几率。
21.可选的,所述灭鼠仓的底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与灭鼠仓的底璧可拆卸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灭鼠仓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柱,灭鼠仓的底部安装支撑柱时,在野外使用灭鼠仓将支撑柱埋设于地面内,能够提升灭鼠仓的稳定性;在室内使用时,卸下支撑柱,便于老鼠通过阶梯攀爬到达进鼠口,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支撑台上固设有插针,便于蚊香稳固放置,同时防护筒将蚊香罩设,蚊香燃烧产生的烟雾能够经过排烟孔散发出去对蚊子进行消杀;防护筒与固定台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对蚊香的更换,同时防护筒降低了其它动物接触蚊香的几率,减少了燃烧的蚊香对其他动物的烫伤伤害;
25.2.老鼠能够被诱饵的气味引诱,进而通过台阶到达灭鼠仓的顶端,然后被引诱来的老鼠通过进鼠口进入灭鼠仓内,便于捕鼠夹对老鼠进行捕捉;灭蝇盘设于灭鼠仓的顶端,能够提高灭蝇盘的高度,减少了灭蝇盘与飞行中的苍蝇的距离,提高了灭蝇的几率,同时灭蚊盘能够与灭鼠仓组合使用,也能够拆卸下来彼此单独使用,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26.3.蟑螂能够被设于灭鼠仓内的诱饵引诱,进而通过进蟑口进入灭鼠仓内被灭蟑粉消杀;同时进蟑口靠近地面,便于将诱饵的气味散发出去,便于引诱老鼠和蟑螂。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台;11、插针;12、蚊香;14、防护筒;15、排烟孔;16、固定环;
2、灭蝇盘;21、卡接槽;22、滤网;23、固定杆;3、灭鼠仓;31、固定槽;32、阶梯;33、进鼠口;34、捕鼠夹;35、诱饵;36、进蟑口;4、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避免意外伤害的四害诱杀器,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灭鼠仓3和可拆卸设置在灭鼠仓3顶端的灭蝇盘2,灭蝇盘2内固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固定台1,固定台1上焊接有用以固定蚊香12的插针11。固定台1上设有防护筒14,防护筒14为底端敞口的圆柱状,防护筒14的敞口一端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固定台1的顶端外壁上也开设有螺纹,防护筒14的敞口一端与固定台1螺纹旋接。防护筒14的顶端和侧壁上均开设有排烟口,排烟口用以排出蚊香12燃烧产生的烟雾,烟雾进入空气中能够对蚊子进行消杀;防护筒14将蚊香12罩设进内腔,减少了其它动物接触到燃烧的蚊香12的几率。
32.参照图1和图2,固定台1位于灭蝇盘2的内底面,固定台1与灭蝇盘2一体成型且同轴设置,固定筒高于灭蝇盘2的上端面。灭蝇盘2的内底面上设有用于引诱苍蝇的腐质食物和用于消杀苍蝇的灭蝇粉。灭蝇盘2上设有滤网22,滤网22上开设有多个大于苍蝇的通孔。滤网22为圆环形,灭蝇盘2的侧壁沿周向开设有闭合的卡接槽21,防护筒14的外壁上套设有圆环形的固定环16,固定环16与防护筒14外壁焊接固定,固定环16的外径大于滤网22的内圈直径,滤网22的外环侧能够与卡接槽21卡接固定,滤网22的内环侧能够与固定环16的上端面抵触固定。苍蝇经过滤网22上的通孔被腐质食物引诱,然后被灭蝇粉消杀,苍蝇的尸体留在灭蝇盘2内,便于统一收集清理。
33.参照图1和图2,灭鼠仓3为圆台状,灭鼠仓3的底端螺纹旋接有四个支撑柱4,固定柱能够插设于土壤内,便于在野外对灭鼠仓3进行固定。灭鼠仓3的顶端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三个固定槽31,灭蝇盘2的底部沿周向焊接有三个竖直的固定杆23,固定杆23与固定槽31一一对应,且固定杆23能够与固定槽31插接配合。灭鼠仓3的外壁上自下而上开设有阶梯32,阶梯32围绕美术仓的外壁闭合设置;灭鼠仓3的顶端开设有多个连通至灭鼠仓3内腔的进鼠口33。灭鼠仓3的外壁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进蟑口36,进蟑口36靠近灭鼠仓3的底部设置,进鼠口33的直径大于进蟑口36的直径,且进蟑口36的直径不大于2厘米。灭鼠仓3内放置有捕鼠夹34、灭蟑粉和诱饵35,能引诱老鼠和蟑螂的诱饵35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进行赘述。老鼠通过阶梯32到达灭鼠仓3的顶端,然后被引诱来的老鼠通过进鼠口33进入灭鼠仓3内被捕鼠夹34捕杀。进蟑口36设于靠近灭鼠仓3的底部,便于蟑螂进入,蟑螂进入灭鼠仓3能够被灭蟑粉消杀。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避免意外伤害的四害诱杀器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将灭蝇盘2底部的固定杆23与灭鼠仓3顶端的固定槽31一一对应插接,使得灭蝇盘2被固定。当装置在室内使用时,不需要安装灭鼠仓3底部的支撑柱4,使得灭鼠仓3的底部与水平地面抵触即可。当装置在室外使用时,将灭鼠仓3底部的支撑柱4旋接在美术仓的底部,将支撑柱4埋设于土壤内使得灭鼠仓3的底面抵触水平地面,提升了灭鼠仓3放置的稳定性。防护筒14能够减少其它动物接触到燃烧的蚊香12的几率,减少了其它动物被燃烧的蚊香12伤害的几率。
35.在固定台1的插针11上插设蚊香12并点燃,防护筒14与固定台1螺纹旋接将蚊香12罩设,蚊香12燃烧产生的烟雾通过排烟口排出对蚊子进行消杀。将滤网22安装在安装盘上,
滤网22的外侧卡接在卡接槽21内,滤网22的内侧与固定环16的上端面内抵触;苍蝇能够通过滤网22上的通孔进入灭蝇盘2内被灭蝇粉消杀。滤网22能够减少其它动物误食灭蝇粉的几率,减少了灭蝇粉对其它动物的伤害。
36.诱饵35的气味通过进蟑口36和进鼠口33散发出去被蟑螂和老鼠嗅到,老鼠不能通过进蟑口36进入到灭鼠仓3内,老鼠通过阶梯32到达灭鼠仓3的顶端,然后老鼠通过进鼠口33进入灭鼠仓3内,进入灭鼠仓3内的老鼠能够被捕鼠夹34消杀;通过进蟑口36进入灭鼠仓3的蟑螂能够被灭蟑粉消杀。灭鼠仓3减少了其它动物被捕鼠夹34和灭蟑粉伤害的几率。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