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10-24 11: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修复 装置 生态 贝类

技术特征:
1.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暂养箱(1)、安装在暂养箱(1)外侧的第一支撑架(2),其特征是:所述暂养箱(1)下端前侧通过扭簧(12)转动连接有底板(11),暂养箱(1)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所述第一支撑架(2)左右两端内侧都开有支撑槽(21),支撑块(13)滑动连接在支撑槽(21)内,支撑块(13)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11)的一端,第一弹簧(2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2)上,暂养箱(1)后端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4),第一齿条(14)后端都啮合有第一齿轮(22),第一齿轮(22)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2)上,第一齿轮(22)下端都啮合有第二齿条(231),第二齿条(231)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32),第二支撑架(3)内侧开有移动槽(23),连接板(232)滑动连接在移动槽(23)内,连接板(232)下端固定连接有滑环(233),滑环(233)内滑动连接有滑杆(24),滑杆(24)下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41),挡板(241)位于底板(11)下端,挡板(241)下端设有支撑板(251),第二支撑架(3)内侧开有滑移槽(25),支撑板(251)滑动连接在滑移槽(25)内,支撑板(251)下方设有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3)内侧的固定板(253),支撑板(25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52)的一端,第二弹簧(2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5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暂养箱(1)前端固定连接有框架(4),框架(4)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41),第一筒体(41)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块(411),第一活塞块(411)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412),第一活塞杆(412)穿出框架(4),第一筒体(41)上方设有固定连接在框架(4)内侧的第二筒体(42),第二筒体(42)与第一筒体(41)支架通过连接管(423)连接,第二筒体(42)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块(421),第二活塞块(421)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422),第二活塞杆(422)上端设有密封桶(43),密封桶(43)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袋(435),密封桶(43)内侧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密封块(431),密封桶(43)内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密封块(432),上密封块(431)和下密封块(432)通过固定轴(436)连接,密封桶(43)左右两端都固定连接有凸块(433),凸块(433)远离密封桶(43)一端开有定位孔(434),定位孔(434)内滑动连接有滑轴(451),框架(4)左右两端设有与定位孔(434)相适配的圆孔(45),滑轴(451)滑动连接在圆孔(45)内,滑轴(451)远离框架(4)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53),定位块(453)靠近框架(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452)的一端,第三弹簧(4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框架(4)外侧,第二活塞杆(422)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24),框架(4)左右两端都开有滑动槽(44),固定杆(424)滑动连接在滑动槽(44)内,固定杆(424)左右两端都固定连接有推块(4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密封块(431)横截面的大小比下密封块(432)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密封桶(43)下端固定连接有绳子(437)的一端,绳子(43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框架(4)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框架(4)上端前侧在的转动连接有转轴(461),转轴(461)外侧固定连接有盖板(46),转轴(461)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462),第一活塞杆(412)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14),第一连接杆(414)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15),第二连接杆(415)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416),第三连接杆(416)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条(417),第四齿条(417)下端和第三齿轮(462)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框架(4)右端固
定连接有滑框(47),第三连接杆(416)滑动连接在滑框(47)内。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活塞杆(412)后端固定连接有圆盘(413)。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架(2)外侧设有第二支撑架(3),第一支撑架(2)左右两端下侧都固定连接有滑块(27),第二支撑架(3)左右两端内侧开有滑槽(31),滑块(27)滑动连接在滑槽(31)内,滑块(27)上方都设有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2)上的第三齿条(26),第三齿条(26)远离第一支撑架(2)一端啮合有第二齿轮(32),第二齿轮(32)前后两端都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321),第二支撑架(3)前后两端都连接有腔体(36),第一连接轴(321)穿入腔体(36)内,第一连接轴(321)远离第二齿轮(3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22),第一锥齿轮(322)下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33)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34),第二连接轴(34)外侧转动连接有固定块(343),固定块(343)固定连接在腔体(36)上,第二连接轴(34)下端开有滑孔(341),滑孔(341)内滑动连接有第三连接轴(35),滑孔(341)外侧设有开在第二连接轴(34)上的卡槽(342),第三连接轴(35)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351),卡块(351)滑动连接在卡槽(342)内,第三连接轴(35)下端固定连接有螺钉(352),螺钉(352)与腔体(36)下端螺纹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块(27)远离第一支撑架(2)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71),所述滑槽(31)远离第一支撑架(2)一端设有开在第二支撑架(3)上的限位槽(311),限位块(271)滑动连接在限位槽(311)内。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贝类苗种放入暂养箱(1)内,固定住第一支撑架(2)进行下降,第二支撑架(3)先接触海底,第一支撑架(2)由于重力作用继续下沉,第三齿条(26)下移带动第二齿轮(32)转动,第二齿轮(32)带动第一连接轴(321)转动,第一连接轴(321)带动第一锥齿轮(322)转动,第一锥齿轮(322)带动第二锥齿轮(33)转动,第二锥齿轮(33)带动第二连接轴(34)转动, 第二连接轴(34)带动第三连接轴(35)转动,第三连接轴(35)带动螺钉(352)转动,由于螺钉(352)和框架(4)下端为螺纹连接,使得螺钉(352)在转动过程中会下降,将螺钉(352)钉入海底进行固定;步骤二:贝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增重,使得暂养箱(1)下沉,暂养箱(1)带动第一齿条(14)下移,第一齿条(14)带动第一齿轮(22)转动,第一齿轮(22)带动第二齿条(231)后移,第二齿条(231)带动连接板(232)后移,连接板(232)带动滑环(233)后移,滑环(233)带动滑杆(24)后移,滑杆(24)带动挡板(241)后移,使得挡板(241)远离底板(11),底板(11)通过扭簧(12)的作用弹开,使得暂养箱(1)底部开启,贝类依附到海底;步骤三:底板(11)弹开推动圆盘(413)前移,圆盘(413)带动第一活塞杆(412)前移,第一活塞杆(412)带动第一活塞块(411)前移,第一活塞块(411)将第一筒体(41)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423)输送到第二筒体(42)内,使得第二活塞块(421)上移,第二活塞块(421)带动第二活塞杆(422)上移,第二活塞杆(422)带动下密封块(432)上移,下密封块(432)通过固定轴(436)带动上密封块(431)上移,当上密封块(431)远离密封桶(43)时,上密封块(431)和下密封块(432)之间的压缩气体释放的密封袋(435)内,使得密封袋(435)体积变大;步骤四:第二活塞杆(422)带动固定杆(424)上移,固定杆(424)带动推块(425)上移,推块(425)将定位块(453)向远离框架(4)方向推动,定位块(453)带动滑轴(451)移动,使得滑
轴(451)远离凸块(433),使得密封桶(43)解除固定;步骤五:第一活塞杆(412)带动第一连接杆(414)前移,第一连接杆(414)带动第二连接杆(415)前移,第二连接杆(415)带动第三连接杆(416)前移,第三连接杆(416)带动第四齿条(417)前移,第一齿条(14)带动第三齿轮(462)转动,第三齿轮(462)带动盖板(46)转动,使得框架(4)上端开启,密封袋(435)浮起进行提示。

技术总结
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暂养箱、安装在暂养箱外侧的第一支撑架,暂养箱下端前侧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底板,暂养箱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支撑块,第一支撑架左右两端内侧都开有支撑槽,支撑块滑动连接在支撑槽内,支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暂养箱后端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后端都啮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第一齿轮下端都啮合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第二支撑架内侧开有移动槽,连接板滑动连接在移动槽内,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滑环,滑环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位于底板下端。挡板位于底板下端。挡板位于底板下端。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 伊剑锋 徐海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7.28
技术公布日:2021/10/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