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排苗装置及麦冬切苗摘果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19: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麦冬 装置 机械 系统 切苗摘果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苗装置及麦冬切苗摘果系统。


背景技术:

2.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寸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麦冬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麦冬块根能够入药,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降血糖等作用。
3.为解决人工摘果或切苗问题,提高采摘效率,现有技术中设计有自动采摘麦冬的块根或者自动切苗的麦冬切苗摘果机。专利cn110537421a公开了一种麦冬摘果机,其将待摘果切苗的麦冬放置于输送装置上,利用麦冬茎叶与果粒粗细不同,在高压气体和水流冲压下,茎叶部分率先穿过条形网,随后,条形网下端的夹手将茎叶抓住,在拉力作用下麦冬茎叶和果粒分离开。专利cn112020989a公开了一种麦冬摘果切苗机,其利用输送链条进行输送麦冬,并在输送过程中对横卧的麦冬的两端分别进行切苗和摘果。
4.然而,现有技术在进料过程中,通常需要人工将麦冬放置在输送装置上,或者需要人工调整麦冬在输送装置上的位置以确保待麦冬的苗端和/或块根端有足够的部分延伸至输送链条外侧,以便于后续切割设备进行切苗或摘果,因此切苗摘果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仍较低,加大了工作负荷,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苗装置以及应用该排苗装置的麦冬切苗摘果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排苗或者调整麦冬在输送装置上的位置所导致的工作负荷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实现麦苗进料后的自动排苗。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排苗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喂料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两组排苗机构,相邻两组排苗机构之间形成排苗区域,所述排苗机构用于将落入排苗区域内的麦冬向同一方向推倒。
8.本技术方案中,排苗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为用于向壳体内放入麦冬的开口端。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喂料口,壳体内的麦冬在经过排苗后经喂料口输送至壳体外部。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两组排苗机构,优选地,排苗机构的数量为两组。相邻的两组排苗机构之间形成排苗区域,麦冬经壳体顶端进入壳体后,在重力作用下落至排苗区域内,随后在排苗机构的推动下,排苗区域内的所有麦冬向同一方向推倒,以使得麦冬有序地堆叠在输送机构上,便于后续对堆叠的麦冬进行切苗和/或摘果工序。
9.进料时,麦冬由壳体顶端投入至壳体内。进入壳体后,由于麦冬的块根端的重量大于苗端,因此在重力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转使得块根端位于下方、苗端位于上方,当麦冬落入相邻两组排苗机构之间的排苗区域时,块根端进一步向下移动并落至排苗机构下方的输送机构上,此时麦冬的苗端位于排苗区域内。随后,排苗机构朝相同的方向推倒麦
冬,使得麦冬有序地堆叠在输送机构上。
10.通过上述结构,利用了麦冬块根端质量大于苗端质量的特点,使得麦冬在壳体内的下落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偏转,在落至输送机构上时苗端位于排苗区域内,进而通过排苗机构推动麦冬苗以将麦冬朝一个方向推动,最终麦冬有序地堆叠于输送链条上,且麦冬的苗端和/或块根端延伸至输送链条的外侧,便于后续在输送过程中进行麦冬切苗和/或摘果工序,简化了麦冬投料工序,实现自动排苗,无需人工进一步对麦冬在输送机构上的位置进行调整,降低了工作负荷,提高了生产效率。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排苗机构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排苗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内壁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外壁上啮合有排苗链条,所述排苗链条包括若干排苗齿,所述排苗齿用于推倒排苗区域内的麦冬。
12.本技术方案中,排苗机构包括通过驱动轮驱动的环形排苗链条。所述环形既可以是圆环形,也可以是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结构。排苗链条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齿槽,该齿槽与驱动轮外壁上的齿轮啮合,进而允许转动的驱动轮带动排苗链条移动。所述排苗链条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排苗齿。当麦冬竖直落至输送机构上时,排苗齿在转动的环形链条的带动下依次经过排苗区域,并将排苗区域内的麦冬向排苗齿的移动方向推倒。因此,将排苗区域内的排苗齿的移动方向设置为垂直于麦冬的输送方向后,排苗齿便能够将排苗区域内的麦冬沿垂直于麦冬输送方向的方向推倒。进一步地,当落点和落点上方的排苗区域设置在输送链条的一侧时,经排苗齿推倒后的麦冬的块根端位于该侧,而苗端位于输送链条的另一侧。该排苗结构能够持续地将落入排苗区域内的麦冬向同一个方向推倒,进而使麦冬苗有序地堆叠在输送链条上。
13.进一步地,同一排苗链条上的相邻两个排苗齿通过铰链连接。本实施例中,排苗链条包括多个排苗齿,所述排苗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销孔,通过销轴穿过销孔以形成铰链连接。通过铰链连接,相邻的两个排苗齿能够相对偏转一定角度以通过驱动轮的弯曲段。
14.进一步地,所述排苗区域位于壳体的平行于麦冬输送方向的侧面附近。该侧面系指壳体的与喂料口所在侧面相连接的侧面。
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端上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的底端位于所述排苗区域的正上方。待采摘的麦冬经进料机构投入至壳体内,进料机构能够进一步延长麦冬的下落时间,故使得麦冬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下落朝向,进一步提高块根端竖直向下的麦冬的数量,提高排苗装置的可靠性。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机构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安装于顶盖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上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顶端位于套筒的上方,进料斗的外壁和套筒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弹簧,进料斗上设置有振动电机。
17.具体地,进料机构包括套筒和进料斗两部分,其中,进料斗的底端由套筒的顶端放入并放置于套筒内壁上的放置台上,进料斗的顶端位于套筒的上方。进料斗位于套筒内的部分上设置有若干弹簧,弹簧连接套筒的内壁和进料斗的外壁,不仅能够加大进料斗的振动幅度,而且在进料斗相对套筒产生一定幅度的晃动后,弹簧能够将进料斗复位至初始位
置。通过上述结构,当麦冬进入振动的进料斗后,位于进料斗倾斜段内壁上的麦冬由于块根端更重而在进料斗内不断调整方向,进入套筒后,经过初步调整朝向的麦冬继续在下落过程中调整朝向,最终,经过进料斗振动段和套筒延长段的双重作用,绝大部分麦冬的块根端均能够竖直朝下。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麦冬切苗摘果系统,该系统包括前述任一种排苗装置,从而在排苗装置有序地将麦冬堆叠在输送机构上,且麦冬的两端延伸至输送机构的两侧后,对麦冬进行切苗和摘果工序。
19.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下输送链条,所述下输送链条穿过壳体上的喂料口并延伸至所述排苗区域下方。经进料机构或壳体顶端投入至壳体内的麦冬将落至下输送链条上,在经排苗机构推倒后,麦冬由下输送链条经喂料口输送至壳体外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输送链条的输送条的顶面为凸起的圆弧结构,该圆弧结构有利于将麦冬的块根端引导至相邻两根输送条的间隙中。
20.进一步地,所述下输送链条的上方还设置有位于排苗装置外的输送链条,所述下输送链条和上输送链条之间形成输送区域,所述输送区域用于夹持并输送麦冬。位于输送区域内时,麦冬堆的上、下表面均受到输送链条的挤压力,并在挤压的作用下,随着输送链条的移动而朝向卸料端移动。
21.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的两侧设置有旋转压紧件,所述旋转压紧件用于将下输送链条上的麦冬堆的高度压低至小于输送区域的高度。旋转压紧件位于输送区域和壳体之间。在进入输送区域前,处于转动状态下的旋转压紧件利用其叶片向下挤压麦冬的两端,以使得麦冬堆的整体高度下降至低于输送区域的高度,确保麦冬堆能够全部顺利地进入至输送区域内。进入输送区域后,麦冬堆在恢复高度的过程中受上、下输送链条的挤压力作用,从而被输送链条夹持移动。
2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利用了麦冬块根端质量大于苗端质量的特点,使得麦冬在壳体内的下落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偏转,在落至输送机构上时苗端位于排苗区域内,进而通过排苗机构推动麦冬苗以将麦冬朝一个方向推动,最终麦冬有序地堆叠于输送链条上,且麦冬的苗端和/或块根端延伸至输送链条的外侧,便于后续在输送过程中进行麦冬切苗和/或摘果工序,简化了麦冬投料工序,实现自动排苗,无需人工进一步对麦冬在输送机构上的位置进行调整,降低了工作负荷,提高了生产效率;
24.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进料机构进行改进,使得麦冬进入振动的进料斗后,位于进料斗倾斜段内壁上的麦冬由于块根端更重而在进料斗内不断调整方向,进入套筒后,经过初步调整朝向的麦冬继续在下落过程中调整朝向,最终,经过进料斗振动段和套筒延长段的双重作用,绝大部分麦冬的块根端均能够竖直朝下;
25.3、本实用新型的排苗装置能够持续地将落入排苗区域内的麦冬向同一个方向推倒,进而使麦冬苗有序地堆叠在输送链条上;
26.4、本实用新型利用旋转压紧件的叶片能够向下挤压麦冬的两端,以使得麦冬堆的整体高度下降至低于输送区域的高度,确保麦冬堆能够全部顺利地进入至输送区域内。
附图说明
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排苗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排苗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排苗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排苗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了排苗装置的麦冬切苗摘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35]1‑
壳体,2

排苗齿,3

驱动轮,4

驱动装置,5

保护板,6

安装架,7

下输送链条,8

上输送链条,9

顶盖,10

进料机构,101

进料斗,102

振动电机,103

套筒,104

弹簧,105
‑ꢀ
放置台,11

喂料口,12

排苗区域,13

旋转压紧件,14

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8]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在不进行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使经由其他部件间接相连。
[0039]
实施例1:
[0040]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排苗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喂料口1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至少两组排苗机构,相邻两组排苗机构之间形成排苗区域 12,所述排苗机构用于将落入排苗区域12内的麦冬向同一方向推倒。
[0041]
在部分实施例中,麦冬的推倒方向垂直或大致垂直于麦冬的输送方向,被推倒的麦冬的苗端位于输送机构,例如输送链条的一侧,以使得后续能够进行切苗工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麦冬的落点靠近输送链条的一侧,被推倒的麦冬的块根端经输送链条的相邻两根输送条的间隙落入至输送链条下方,在被排苗机构推倒后,块根端位于输送链条上靠近麦冬落点的一侧,以使得后续能够进行摘果工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被推倒的麦冬的苗端和块根端分别位于输送链条的两侧,以便于后续在输送麦冬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切苗和摘果工序。
[0042]
本实施例利用了麦冬块根端质量大于苗端质量的特点,使得麦冬在壳体内的下落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偏转,在落至输送机构上时苗端位于排苗区域内,进而通过排
苗机构推动麦冬苗以将麦冬朝一个方向推动,最终麦冬有序地堆叠于输送链条上,且麦冬的苗端和/或块根端延伸至输送链条的外侧,便于后续在输送过程中进行麦冬切苗和/或摘果工序,简化了麦冬投料工序,实现自动排苗,无需人工进一步对麦冬在输送机构上的位置进行调整,降低了工作负荷,提高了生产效率。
[0043]
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排苗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1内壁上的安装架 6,所述安装架6上设置有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轮3,所述驱动轮3外壁上啮合有排苗链条,所述排苗链条包括若干排苗齿2,所述排苗齿2用于推倒排苗区域12内的麦冬。
[0044]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4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0045]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3的数量为两个,如图1所示,两个驱动轮分别靠近输送链条的两侧,以使得排苗链条具有能够覆盖排苗区域的长度,确保落至排苗区域内的麦冬都能够受到排苗齿的推动。
[0046]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排苗链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保护板5,所述保护板5能够防止麦冬或其他物体落入排苗链条或驱动轮处,影响排苗链条和驱动轮的正常移动。
[0047]
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同一排苗链条上的相邻两个排苗齿2通过铰链连接。相邻的两个排苗齿能够相对偏转一定角度以通过驱动轮3的弯曲段。
[0048]
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排苗区域12位于壳体的平行于麦冬输送方向的侧面附近。该侧面系指壳体的与喂料口所在侧面相连接的侧面。
[0049]
实施例2:
[0050]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的顶端上设置有顶盖9,所述顶盖9 上设置有进料机构10,所述进料机构10的底端位于所述排苗区域12的正上方。待采摘的麦冬经进料机构投入至壳体内,进料机构能够进一步延长麦冬的下落时间,故使得麦冬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下落朝向,进一步提高块根端竖直向下的麦冬的数量,提高排苗装置的可靠性。
[0051]
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进料机构10包括安装于顶盖9上的套筒103,所述套筒103的内壁上设置有放置台105,所述放置台105上放置有进料斗101,所述进料斗101 的顶端位于套筒103的上方,进料斗101的外壁和套筒10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弹簧104,进料斗101上设置有振动电机102。当麦冬进入振动的进料斗后,位于进料斗倾斜段内壁上的麦冬由于块根端更重而在进料斗内不断调整方向,进入套筒后,经过初步调整朝向的麦冬继续在下落过程中调整朝向,最终,经过进料斗振动段和套筒延长段的双重作用,绝大部分麦冬的块根端均能够竖直朝下。
[0052]
实施例3:
[0053]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麦冬切苗摘果系统,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排苗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下输送链条7,所述下输送链条7穿过壳体1上的喂料口 11并延伸至所述排苗区域12下方;所述下输送链条7的上方还设置位于排苗装置外的上输送链条8,所述下输送链条7和上输送链条8之间形成输送区域,所述输送区域用于夹持并输送麦冬;所述输送机构的两侧设置有旋转压紧件13,所述旋转压紧件13用于将下输送链条7上的麦冬堆的高度压低至小于输送区域的高度。
[0054]
在进入输送区域前,处于转动状态下的旋转压紧件利用其叶片向下挤压麦冬的两
端,以使得麦冬堆的整体高度下降至低于输送区域的高度,确保麦冬堆能够全部顺利地进入至输送区域内。进入输送区域后,麦冬堆在恢复高度的过程中受上、下输送链条的挤压力作用,从而被输送链条夹持移动。
[0055]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输送链条的输送条的顶面为凸起的圆弧结构,该圆弧结构有利于将麦冬的块根端引导至相邻两根输送条的间隙中。
[0056]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