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2021-10-20 00: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显示 模组 电子设备 实施 控制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不同形式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已经日益增加,其中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因其具有广色域、自发光、可折叠等被广泛使用。其中,可折叠状态具有展开、弯折以及半弯折等工作状态,既满足了用户对大屏显示带来的视觉震撼感,也同时满足了便携性。
3.但是,amoled显示屏在低亮度下具有不稳定性,通常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调光的方式来实现亮度控制,过低的频率,容易导致眼睛的视觉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可以提供一种双屏显示模组,可以降低功耗和实现护眼功能。
5.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6.壳组件,
7.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单元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二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为电子墨水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为主动式发光的显示单元;
8.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组件且用于带动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隐藏于所述壳组件内或外露于所述壳组件外。
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0.向驱动机构发送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工作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壳组件且用于带动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隐藏于所述壳组件内或外露于所述壳组件外;
11.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显示单元隐藏于所述壳组件内,并带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外露于所述壳组件外,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隐藏于所述壳组件内,并带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外露于所述壳组件外。
1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显示模组。
13.上述显示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壳组件,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单元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二显示单元;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组件且用于带动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进出所述壳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为电子墨水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为主动式发光的显示单元。该显示模组为双屏显示模组,通过在该显示模组中引入电子墨水显示单元,可以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持续显
示画面,只有画面变化时才需要消耗少量电量,这种特性极大地将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功耗,同时,电子墨水显示单元采用了反射自然光而不是主动射出光的方式,使人眼观看到的屏幕亮度与环境一致,从而不刺激视锥细胞,起到护眼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5.图2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再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柔性显示屏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一实施例的驱动模块的驱动电路图;
22.图9为一实施例的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的电路图;
23.图10为另一实施例的驱动模块的驱动电路图;
24.图1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5.图12为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法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29.如图1

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包括:壳组件10、柔性显示屏20、驱动机构30和控制模块40。其中,壳组件10开设有空腔101,用于容置柔性显示屏20、驱动机构30和控制模块40。具体的,该壳组件10还开设有显示窗口102,该显示窗口102与空腔101连通。其中,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面朝向显示窗口102设置。
30.请继续参考图3,柔性显示屏20包括第一显示单元201和连接于第一显示单元201的第二显示单元202。其中,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结构不同,因此,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具有不同的发光功耗的显示质量。具体地,可以使第一显示单元201的发光功耗小于第二显示单元202的发光功耗,并使第二显示单元202的显示质量
优于第一显示单元201的显示质量,从而使显示模组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能够以较低的整体功耗实现较佳的显示质量。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201可包括多个被动式发光像素,例如,电子墨水像素,因此,第一显示单元201可以为电子墨水显示单元或电子墨水屏。第二显示单元202可包括多个主动式发光像素,例如,具有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oled)、micro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因此,第二显示单元202可以为amoled显示单元。
32.驱动机构30,设置于壳组件10内,且用于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隐藏于所述壳组件10内或外露于所述壳组件10外。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机构30能够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运动,其运动形式可以为卷绕、传动、伸缩等。示例性的,驱动机构30可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隐藏于所述壳组件10内,且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外露于所述壳组件10外,或,驱动机构30可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外露于所述壳组件10外,且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隐藏于所述壳组件10内。外露于上述显示模组中的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单元20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201的第二显示单元202;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201为电子墨水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02为主动式发光的显示单元。显示模组中的驱动机构30可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隐藏于壳组件10内,并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外露于壳组件10外,以使第二显示单元202覆盖该显示窗口102。驱动机构30也可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隐藏于壳组件10内,并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外露于壳组件10外,以使第一显示单元201覆盖该显示窗口102。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提供的显示模组为双屏显示模组,通过在该显示模组中引入电子墨水显示单元,可以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持续显示画面,只有画面变化时才需要消耗少量电量,这种特性极大地将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功耗,同时,电子墨水显示单元无需背光,它是利用环境光打在显示屏上,再折射到眼睛,这种方式模拟了墨水和纸张的特性,也即,采用了反射自然光而不是主动射出光的方式,使人眼观看到的屏幕亮度与环境一致,从而不刺激视锥细胞,起到护眼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任何状态保证任一显示单元外露于壳组件外,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还可以减小显示模组的整机尺寸和体积,从而提升用户携带的方便性。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可用于带动柔性显示屏20展开或将柔性显示屏20卷绕起来。具体的,该驱动机构30能够驱使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在卷绕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卷绕状态时,至少部分柔性显示屏20卷绕于驱动机构30。也即,在卷绕状态时,驱动机构30可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或第二显示单元202卷绕于驱动机构30。在展开状态时,卷绕于驱动机构30的柔性显示屏20外露于壳组件10外。也即,在展开状态时,可以将再卷绕状态时卷绕于驱动机构30的柔性显示屏20外露于壳组件10外。
34.具体的,展开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不同状态,其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卷绕、展开状态也不相同。进一步的,在第一状态时,第一显示单元201外露于壳组件10外,全部第二显示单元202隐藏于壳组件10内,这样第二显示单元202可以完全卷绕在驱动机构30上,其第一显示单元201呈展开状态外露于壳体外,以呈现第一显示单元201完整的第一显示区,其壳组件10不会遮挡第一显示单元201的第一显示区。在第二状态时,全部第一显示单元201隐藏于壳组件10内,第二显示单元202外露于壳组件10外。全部第一显示单元201隐藏于壳组件10内,这样第一显示单元201可以完全卷绕在驱动机构30
上,其第二显示单元202呈展开状态外露于壳体外,以呈现第二显示单元202完整的第二显示区,其壳组件10不会遮挡第二显示单元202的第二显示区。因此,当显示模组处于展开状态时,都会呈现出不同显示单元的完整显示区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另外还可以实现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之间的无缝切换。
35.当在第一状态时,显示模组还可以驱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发光;相应的,在第二状态时,驱动模块也可以对应驱动第二显示单元202发光。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可以针对电子设备不同的运行状态,选择不同的显示单元发光,从而使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互相独立地实现相应的显示功能,即实现了灵活的双屏显示。
36.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包括第一轴310、第二轴320和驱动组件330。其中,第一轴310与第一显示单元201的远离第二显示单元202的一端连接。第二轴320,与第二显示单元202的远离第一显示单元201的一端连接。具体的,该第一显示单元201可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第二显示单元202可包括第二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其中,在远离第二显示单元202的一端的第一非显示区设有一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轴310固定连接。在远离第一显示单元201的一端的第二非显示区设有一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二轴320固定连接。
37.驱动组件330,分别与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连接。其中,驱动组件330可理解为动力组件,用于输出动力给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中至少一个,以使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运动。具体的,驱动组件330可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驱动第一轴310使得至少部分第一显示单元201卷绕于第一轴310,并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从卷绕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还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第二轴320使得至少部分第二显示单元202卷绕于第二轴320,并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从卷绕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
38.进一步的,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平行设置,且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在卷绕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同步且同向转动,以使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实现切换。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30可包括一个动力部,该动力部可分别与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连接。具体的,该动力部可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驱动第一轴310向第一方向旋转,并通过柔性显示屏20带动第二轴320与第一轴310同步且同向转动,以使柔性显示屏20处于第一状态。动力部也可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第二轴320向第二方向旋转,并通过柔性显示屏20带动第一轴310与第二轴320同步且同向转动,以使柔性显示屏20处于第二状态。
40.如图4所示,可选的,该驱动组件330还可以包括两个动力部,具体可包括第一动力部331和第二动力部332,其中,第一动力部331与第一轴310连接,第二动力部332与第二轴320连接。第一动力部331和第二动力部332可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分别驱动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向第一方向同步旋转以使柔性显示屏20处于第一状态;相应的,第一动力部331和第二动力部332可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分别驱动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向第二方向同步旋转以使柔性显示屏20处于第二状态。通过采用两个动力部来同时驱动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旋转,可以提供柔性显示屏2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单一方向产生的应力对柔性显示屏20的光学胶层带来的损害,延长了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
命。
41.可选的,驱动组件330中的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中的一个轴可以用支撑部替换,其中,该支撑部与壳组件10固定连接,该支撑轴不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做旋转运动。具体的,支撑部可以为圆柱状,其柔性显示屏20可以贴设于该支撑部的部分外表面,对柔性显示屏20起到支撑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用支撑部替换时,其驱动组件330的动力部可做适应性调整,以提供适应于驱动组件330的驱动力。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可包括驱动部件340和传动带350。柔性显示屏20展开铺设在传动带350上。其中,驱动部件340可驱动传动带350转动,进而可带动柔性显示屏20转动,也即,该柔性显示屏20相对于驱动机构30处于静止状态。具体的,该驱动机构30能够驱使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在第一传动状态和第二传动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传动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201外露于所述壳组件10外,全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02隐藏于壳组件10内。在第二传动状态时,可以将在第一传动状态时收纳于壳组件10的柔性显示屏20外露于壳组件10外。也即,在第二传动状态时,全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201隐藏于所述壳组件10内,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02外露于所述壳组件10外。
4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柔性显示屏20展开铺设固定在该驱动机构30上,通过驱动机构30带动柔性显示屏20在第一传动状态和第二传动状态之间切换,可以在任何状态保证任一显示单元外露于壳组件外,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还可以减小显示模组的整机尺寸和体积,从而提升用户携带的方便性。
43.请继续参考图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被配置为向驱动机构30发送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0工作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用于驱动驱动机构30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隐藏于壳组件10内,并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外露于壳组件10外,第二控制信号用于驱动驱动机构30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隐藏于壳组件10内,并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外露于壳组件10外。也即,驱动机构30可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隐藏于壳组件10内,并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外露于壳组件10外,以使第二显示单元202覆盖该显示窗口102。驱动机构30可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隐藏于壳组件10内,并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外露于壳组件10外,以使第一显示单元201覆盖该显示窗口102。请继续参考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轴310的传感模块50。该传感模块50可以包括角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等,可用于检测第一轴310的旋转角度。其中,该旋转角度可对应于第一轴310或第二轴320所卷绕的柔性显示屏20在卷绕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另外,该传感模块50还可与控制模块40连接,用于将旋转角度输出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根据接收到的旋转角度与预设角度进行比较,当旋转角度为预设角度时,可输出停止信号,以控制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停止转动。其中,预设角度可以根据柔性显示屏20的厚度、第一显示单元201、第二显示单元202的在展开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第一轴310的轴径等信息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预设角度的大小不做限定。当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停止旋转时,其柔性显示屏20的正好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可以实现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无缝切换,同时,还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显示效果。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
单元202之间的显示边框203。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中,其传感模块50可固定在壳组件10上。传感模块50可以为接近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显示边框203的位置信息。该传感模块50还可与控制模块40连接,用于将位置信息输出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根据接收到的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进行比较,当位置信息达到预设位置时,可输出停止信号,以控制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停止转动。其中,预设位置可以为靠近第一轴310或靠近第二轴320的显示窗口102的窗口壁。当显示边框203达到预设位置时,控制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停止转动,这样,其第一轴310或第二轴320刚好与显示边框203对应,其卷绕在驱动机构30上的第一显示单元201或第二显示单元202就不会外露于壳体,可以实现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无缝切换,同时,还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显示效果。
45.为了便于说明,以第一显示单元201为电子墨水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202为amoled显示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电子墨水显示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电子墨水像素,amoled显示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46.如图7所示,第一显示单元20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011、流体层2012和第二电极层201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子墨水像素的第一电极层2011互相隔离,且第二电极层2013互相导通并连接至一预设电平。其中,流体层2012中包括遮光墨水粒子和反光墨水粒子。示例性地,遮光墨水粒子为黑色墨水粒子,反光墨水粒子为白色墨水粒子。具体地,遮光墨水粒子可以为黑色带电颗粒,反光粒子可以为白色带电颗粒,黑色带电颗粒和白色带电颗粒所携带的电荷不同,并将黑色带电颗粒和白色带电颗粒分别封装于多个透明微胶囊中。具体的,黑色墨水粒子带负电,白色墨水粒子带正电,并且流体层2012夹在第三电极层和第四电极层之间,这两个电极层被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是等同于第一显示单元201中的一个像素。基于上述流体层2012的结构,可以利用外加电场控制黑色带电颗粒和白色带电颗粒移动,并最终形成稳定的排列,从而使电子墨水像素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施加在每个像素电极层上的电压,来控制电子墨水像素的显示亮度。
47.第二显示单元202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层2021、发光层2022和第四电极层2023。同时,第一显示单元201的第二电极层2013还与第二显示单元202的第四电极层2023共电极。其中,第三电极层2021可以为阳极层,第四电极层2023可以为阴极层。阳极层的材料可以为ito、fto、azo、izo、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纳米线、金属合金纳米线、金属异质结纳米线中的至少一种。阴极层的材料可以为例如铝(al)、铝镁合金(al

mg)或镁银合金(mg

ag)。发光层2022可用于可以发射红光、绿光或蓝光。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通过共电极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显示模组的制成工艺流程,降低成本。
49.请继续参考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还包括用于柔性基板210,该第一显示单元201、第二显示单元202均设置在柔性基板210同一面。柔性基板210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211和缓冲层212。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还包括设置在缓冲层212上的栅绝缘层220、层间绝缘层230、平坦化层240和像素定义层250。其中,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各像素形成在像素定义层250上。进一步的,在像素定义层上还形成有偏光片层260和盖板270。
50.进一步的,在栅绝缘层220、层间绝缘层230、平坦化层240中还形成了第一显示单元201的第一像素电路622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第二像素电路623。具体的,第一像素电路
622包括栅极6221、源极6222、漏极6223、源极接触结构6224和漏极接触结构6225,其中,第一显示单元201中的第二电极层2013与漏极电性连通,从而共同控制第一显示单元201中的各像素发光。第二像素电路623可包括栅极6231、源极6232、漏极6233、源极接触结构6234和漏极接触结构6235,第二显示单元202中的第四电极层2023与漏极电性连通,从而共同控制第二显示单元202中的各像素发光。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通过合理的显示叠层设计,第一显示单元201在最大程度上的共用了第二显示单元202的层状结构,例如,柔性基板210、栅绝缘层220、层间绝缘层230、平坦化层240、第四电极层2023、偏光片层260和盖板270,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模块,其中,驱动模块可在第二显示单元202外露于所述壳组件10外时,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02发光,并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201外露于所述壳组件10外时,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201发光,进而实现灵活的双屏显示。本实施中,可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通过控制第一轴310和第二轴320,实现在常规柔性amoled显示单元和电子墨水显示单元之间无缝显示切换,可以降低功耗还可以兼顾护眼的功能,另外,还可以,减薄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从而为所搭载的显示模组提供更多的设计空间,即,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轻薄且灵活性更高的显示模组。
53.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模块60可包括控制单元610、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具体的,控制单元610可以为显示驱动芯片(display driver ic,ddic)。其中,控制单元610,被配置有用于输出第一激励信号gstv1的第一激励端和用于输出第二激励信号gstv2的第二激励端。其中,第一激励信号gstv1可以为第一显示单元201行控制信号的初始激励信号,第二激励信号gstv2可以为第二显示单元202行控制信号的初始激励信号。
54.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的栅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激励端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的栅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201连接。具体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可包括第一栅极扫描驱动单元621和多个第一像素电路622,第一栅极扫描驱动单元621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goa)621a。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用于向第一像素电路622提供例如逐行移位的栅极扫描信号。每级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包括第一栅输入端和第一栅输出端。其中,第一级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第一栅输入端作为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的栅输入端与控制单元610的第一激励端连接,第二级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至最后一级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第一栅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电路的第一栅输出端连接。每级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第一栅输出端还与第一像素电路622连接,用于向第一像素电路622提供栅极扫描信号。如图9所示,第一像素电路622包括:第一晶体管t1。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第一栅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与电子墨水像素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t1用于控制电子墨水像素与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路径的通断。
55.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的栅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激励端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的栅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02连接。具体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可包括第二栅极扫描驱动单元631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632,每一第二栅极扫描驱动单元631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用于向第二
像素电路632提供例如逐行移位的栅极扫描信号。每级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包括第二栅输入端和第二栅输出端。其中,第一级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的第二栅输入端作为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的栅输入端与控制单元610的第二激励端连接,第二级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至最后一级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的第二栅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电路的第二栅输出端连接。每级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的第二栅输出端还与第二像素电路632连接,用于向第二像素电路632提供栅极扫描信号。第二像素电路632可以包括本领域内的具有7t1c、7t2c、8t2c、6t1c或4t1c等电路结构。第二像素电路632在通过数据线传输的数据信号和通过栅线传输的栅极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工作,以驱动第二显示单元202的各主动式发光像素发光从而实现显示等操作。请继续参考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6t1c的第二像素电路623。
56.进一步的,控制单元610用于向第一激励端输出第一激励信号gstv1,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第一栅输出端。控制单元610用于向第二激励端输出第二激励信号gstv2,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的第二栅输出端。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激励信号gstv1和第二激励信号gstv2的电平状态相反。
57.当第一显示单元201需要显示、第二显示单元202不需要显示时,控制单元610可向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的栅输入端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激励信号gstv1,开启该第一栅极扫描驱动单元621中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第一栅输出端,使得第一栅输出端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使得第一显示单元201显示,同时,控制单元610可向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的栅输入端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激励信号gstv2,关闭该第二栅极扫描驱动单元631中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的第二栅输出端,使得第二栅输出端不再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使得第二显示单元202不显示。
58.当第一显示单元201不需要显示、第二显示单元202需要显示时,控制单元610可向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的栅输入端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一激励信号gstv1,关闭该第一栅极扫描驱动单元621中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第一栅输出端,使得第一栅输出端不再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使得第一显示单元201不显示。同时,控制单元610可向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的栅输入端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二激励信号gstv2,开启该第二栅极扫描驱动单元631中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的第二栅输出端,使得第二栅输出端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使得第二显示单元202显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平可以为低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为高电平信号。
59.可选的,第一电平可以为高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为低电平信号。
6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激励信号gstv1和第二激励信号gstv2的电平状态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61.通过设置控制单元610、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控制单元610可根据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显示需求或展开状态,可单独控制输入至第一激励端和第二激励端的激励信号,可以单独控制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显示,以实现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之间的显示切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显示控制可以共用同一控制单元610,可以降低成本,还避免了功耗的浪费,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续航能力。
62.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610还被配置有用于输出第一使
能信号estv1的第一使能端和用于输出第二使能信号estv2的第二使能端。所述驱动模块60还包括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和第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33。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的使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使能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201连接。具体的,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eoa)623a。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用于向第一显示单元201中的阵列排布的电子墨水像素提供例如逐行移位的发光控制信号。具体的,每级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包括第一使能输入端和第一使能输出端。其中,第一级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23a的第一使能输入端作为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的使能输入端与控制单元610的第一使能端连接,第二级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23a至最后一级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23a的第一使能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电路的第一使能输出端连接。每级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23a的第一使能输出端还与第一像素电路622连接,用于向第一像素电路622提供发光控制信号。
63.其中,第二使能信号estv2还可以理解为用于驱动第二像素电路的pwm电路的起始控制激励信号。第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33的第二使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使能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33的使能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02连接。具体的,第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33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eoa)633a。第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33用于向第二显示单元202中的阵列排布的主动式发光像素提供例如逐行移位的发光控制信号。具体的,每级第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33包括第二使能输入端和第二使能输出端。其中,第一级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33a的第二使能输入端与控制单元610的第一使能端连接,第二级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33a至最后一级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33a的第二使能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电路的第二使能输出端连接。每级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33a的第二使能输出端还与第二像素电路632连接,用于向第二像素电路632提供发光控制信号。
64.进一步的,控制单元610用于向第一使能端输出第一使能信号estv1,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23a的第一使能输出端。控制单元610用于向第二使能端输出第二使能信号estv2,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33a的第二使能输出端。
65.具体的,当驱动所述柔性显示屏20发光时,所述第一激励信号gstv1和所述第一使能信号estv1的电平状态相同,所述第二激励信号gstv2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estv2的电平状态相同。示例性的,当展开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控制单元610可向第一激励端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激励信号gstv1和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estv1,以使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第一栅输出端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以及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23a的第一使能输出端输出发光控制信号。其中,栅极扫描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可共同作用于第一像素电路622,以第一像素电路622的第一晶体管t1使能,则电子墨水像素可以接受来自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并根据数据信号实现带电粒子的移动,从而显示目标图像。同时,控制单元610可向第二激励端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激励信号gstv2和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estv2,以使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的第二栅输出端不再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以及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33a的第二使能输出端不再输出发光控制信号,使得第二显示单元202不显示。
66.当展开状态为第二状态时,控制单元610可向第一激励端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一激励信号gstv1和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estv1,以使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第一栅输出端不再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以及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23a的第一使能输出端不再输出发光控制信号,使得第一显示单元201不显示。
67.请继续参考图9,第二像素电路632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4、第三晶体管t5、第三晶体管t6、第三晶体管t7、第三晶体管t8、存储电容c。其中,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23a的第一使能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与第二显示单元202的主动式发光像素,例如oled子像素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用于控制第二显示单元202的主动式发光像素与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路径的通断。控制单元610可向第二激励端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二激励信号gstv2和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estv2,以使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的第二栅输出端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以及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33a的第二使能输出端输出发光控制信号,其中,栅极扫描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可共同作用于第二像素电路632,以使第二像素电路632的第二晶体管t2使能,并导通主动式发光像素与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路径,则主动式发光像素可以接受来自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并根据数据信号显示目标图像。
6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8和图10,控制单元610还可以配置有第一电源端vgh、第二电源端vgl、第一时钟端gck和第二时钟端gcb。控制单元610的第一电源端vgh、第二电源端vgl分别依次与第一电源信号线vgh、第二电源信号线vgl连接。控制单元610的第一时钟端gck、第二时钟端gcb分别依次与第一时钟信号线gck、第二时钟信号线gcb连接。第一时钟信号线gck和第二时钟信号线gcb周期相同、状态相反。
69.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在同一列上的像素,共用同一根数据线(gck、gcb),该数据线(gck、gcb)可将控制单元610输出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对应的第一像素电路622、第二像素电路632,以与栅极扫描信号、发光控制信号共同控制第一显示单元201、第二显示单元202显示。
70.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数据信号线的数量,同时减少控制单元610,例如显示驱动芯片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显示模组的制造成本。
71.如图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102

步骤1104。
72.步骤1102,向驱动机构发送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工作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73.其中,所述驱动机构30设置于壳组件10且用于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进出所述壳组件10。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共同构成柔性显示屏20。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的结构不同,因此,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具有不同的发光功耗的显示质量。具体地,可以使第一显示单元201的发光功耗小于第二显示单元202的发光功耗,并使第二显示单元202的显示质量优于第一显示单元201的显示质量,从而使显示模组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能够以较低的整体功耗实现较佳的显示质量。
74.步骤1104,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显示单元隐藏于所述壳组件内,并带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外露于所述壳组件外,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隐藏于所述壳组件内,并带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外露于所述壳组件外。
75.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用于驱动驱动机构30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隐藏于壳组件10,并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外露于壳组件10外,第二控制信号用于驱动驱动机构30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隐藏于壳组件10,并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外露于壳组件10外。也即,驱动机构30可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隐藏于壳组件10,并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外露于壳组件10外,并可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带动第二显示单元202隐藏于壳组件10,并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外露于壳组件10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显示单元201展开时,第二显示单元202收纳于壳组件10内;第二显示单元202展开时,第一显示单元201收纳于壳组件10内。
76.上述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可以驱动驱动机构30以带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进出壳组件10,以使第一显示单元201展开时,第二显示单元202收纳于壳组件10内;第二显示单元202展开时,第一显示单元201收纳于壳组件10内,由此,可以提供一种双屏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切换控制的效率。
7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1202

步骤1204。
78.步骤1202,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外露于所述壳组件外时,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且第二显示单元不显示。
79.当显示模组的展开状态为第一状态,也即所述第一显示单元201外露于所述壳组件10外,全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02隐藏于壳组件10内时,显示模组的显示驱动芯片可向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激励信号gstv1以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中的各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以及向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estv1,以使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中的各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23a输出发光控制信号。其中,栅极扫描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可共同作用于第一像素电路622,以使第一像素电路622使能,则第一显示单元201可以接受来自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并根据数据信号实现带电粒子的移动,从而显示目标图像。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显示单元201为电子墨水显示单元时,也可以不输出第一使能信号estv1,其中,电子墨水显示单元中,各电子墨水像素的显示可以根据栅极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发光。
80.同时,显示模组的显示驱动芯片可向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激励信号gstv2以使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中的各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的不再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以及向第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33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estv2,以使第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33中的各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33a不再输出发光控制信号,使得第二显示单元202不显示。
81.步骤1204,当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外露于所述壳组件外时,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且第一显示单元不显示。
82.当显示模组的展开状态为第二状态,也即所述第额显示单元外露于所述壳组件10
外,全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201隐藏于壳组件10内时,显示模组的显示驱动芯片可向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激励信号gstv1以使第二栅极驱动电路630中的各第二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32a的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以及向第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33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二使能信号estv2,以使第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33中的各第二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33a输出发光控制信号。其中,栅极扫描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可共同作用于第二像素电路632,以使第二像素电路632使能,则第二显示单元202可以接受来自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并根据数据信号实现带电粒子的移动,从而显示目标图像。
83.同时,显示模组的显示驱动芯片可向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一激励信号gstv1以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620中的各第一扫描驱动移位寄存器单元621a的不再输出栅极扫描信号,以及向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一使能信号estv1,以使第一发光信号驱动电路623中的各第一发光控制移位寄存器单元623a不再输出发光控制信号,使得第一显示单元201不显示。
84.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可以在第一状态时,驱动第一显示单元201发光;相应的,在第二状态时,也可以对应驱动第二显示单元202发光。显示模组可以针对电子设备不同的运行状态,选择不同的显示单元发光,从而使第一显示单元201和第二显示单元202互相独立地实现相应的显示功能,即实现了灵活的双屏显示。
85.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1和图12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1和图1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8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例如显示器、平板电脑、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在任何状态下保证任一显示单元外露于壳组件外,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还具有更轻薄的厚度和更好的灵活性,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显示模组对应的实施方式。
8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