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21: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拉链 物品 技术


1.本技术涉及拉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拉链是一种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相互咬合与分离,使与链牙相连的两侧织物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大量应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物品上。链牙的咬合与分离是依靠拉头的内部结构实现的,链牙、拉头的结构尺寸需要有较高的精度才能提高拉链在并合、分离的过程中顺滑无卡顿,这就对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设备及人员的投入成本较高。并且,传统的链牙在咬合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夹到周围的其他物品,当物品与链牙距离较近时被夹入拉头内部被链牙紧咬住且不容易取出,导致物品损坏或拉链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拉链,包括:
5.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
6.多个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多个第一连接件沿第一连接带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设;第一连接件设有锁孔;
7.多个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连接带上;多个第二连接件沿第二连接带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设;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交错布置;
8.多个锁舌;一个锁舌可伸缩地设置在一个第二连接件内;在拉链处于锁合状态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沿连接带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成一列,锁舌从第二连接件伸出并插入对应第一连接件的锁孔内;
9.拉头,与各锁舌相连,用于带动各锁舌相对于第二连接件伸缩。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拉链的物品,采用如上所述的拉链;
11.所述物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拉链中的第一连接带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二连接带与第二连接部相连。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拉头及多个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锁舌,其中,多个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多个第二连接件间隔设置在第二连接带上,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交错布置,在拉链处于锁合状态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沿连接带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成一列;锁舌在拉头的带动下从第二连接件伸出,并对应插入第一连接件的锁孔内使拉链处于锁合状态。与传统的链牙式的拉链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在打开和锁合过程中更为顺滑无卡顿,而且拉条与导向带之间为平滑表面配合,不会出现传统方案中物品进入拉头被链牙夹住的情况,不会夹到周围其他物品或皮肤,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主视图;
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中锁舌插入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爆炸视图;
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中锁舌转动的状态示意图一;
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中锁舌转动的状态示意图二;
21.图8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0023]1‑
第一连接带;
[0024]2‑
第二连接带;
[0025]3‑
第一连接件;31

锁孔;
[0026]4‑
第二连接件;42

销轴;43

过孔;
[0027]5‑
锁舌;51

锁定凸部;52

弹性件;
[0028]
61

柔性拉索;62

手持件;
[0029]7‑
拉索盒;71

导向孔;
[0030]8‑
拉杆;81

主杆;82

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中锁舌插入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包括:第一连接带1、第二连接带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锁舌5和拉头。
[0033]
其中,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并排设置,分别用于与待安装拉链的物品相连。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为长条带状,具有一定的宽度。
[0034]
第一连接件3的数量为多个,沿第一连接带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1上。每个第一连接件3具有顶面、底面和侧面,其中顶面和底面与第一连接带1的表面基本平行,从顶面延伸至底面的表面为侧面,侧面与第一连接带1表面大致垂直。第一连接件3设有锁孔,锁孔可设置在第一连接件3的侧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件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以设置在侧面为例,各第一连接件3同一方向上的侧面设置锁孔。
[0035]
第二连接件4的数量为多个,沿第二连接带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二连接带2上。每个第二连接件4与第一连接件3交错布置。第二连接件4页具有顶面、底面和侧面,
顶面和底面与第二连接带2表面基本平行,从顶面延伸至底面的表面为侧面,侧面与第二连接带2的表面大致垂直。第二连接件4内设有空腔。
[0036]
锁舌5的数量为多个,一个锁舌5活动设置在一个第二连接件4的空腔内,第二连接件4的侧面设有与该空腔连通的开口。锁舌5可通过开口从空腔内伸出,也可以缩回空腔内。锁舌5与拉头相连,拉头用于带动各锁舌5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伸缩。
[0037]
在拉链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两种状态:锁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打开状态下,第一连接带1与第二连接带2是分离的,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也是分离的。在锁合过程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依次沿连接带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成一列通过拉头带动锁舌5从第二连接件4伸出,并对应插入第一连接件3的锁孔中。松开拉头,在拉头不受外力的情况下,锁舌5锁定在锁孔中,锁孔限制了锁舌5的移动,进而将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锁定在一起,使拉链处于锁合状态。在
[0038]
在拉链打开的过程中,通过拉头带动锁舌5从锁孔脱出,并缩回第二连接件4内,则第二连接件4与第一连接件3分离,使拉链处于打开状态。
[0039]
上述各锁舌5在拉头的带动下同步伸缩,同步插入锁孔内或从锁孔脱出,实现了拉链的快速锁合和打开。
[0040]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拉头及多个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锁舌,其中,多个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多个第二连接件间隔设置在第二连接带上,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交错布置,第二连接件可插入到第一连接件的侧面空间;锁舌在拉头的带动下从第二连接件伸出,并对应插入第一连接件的锁孔内使拉链处于锁合状态。与传统的链牙式的拉链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在打开和锁合过程中更为顺滑无卡顿,各部件不会夹住其他物品或皮肤,而且克服了传统拉链中链牙容易夹到周围其他物品或皮肤的问题,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0041]
上述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的数量可以相同,一个第二连接件4中的锁舌对插入一个第一连接件3的锁孔中。或者,第一连接件3的数量可以比第二连接件4多一个,位于末端的第一连接件3不设有锁孔,仅用于起止档作用。或者,第二连接件4的数量比第一连接件3多一个,位于末端的第二连接件4不设有锁舌,仅用于起止档作用。
[0042]
上述拉链的使用过程中,插入的动作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连接件3,也可以为第二连接件4。也就是说:第二连接件4保持不动,第一连接件3插入到第二连接件4的侧边;也可以第一连接件3保持不动,第二连接件4插入到第一连接件3的侧边。
[004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的具体实现方式:
[0044]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爆炸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中锁舌转动的状态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中锁舌转动的状态示意图二。如图1至图7所示,拉链还包括:拉索盒7和拉杆8。其中,拉索盒7固定在第二连接带2上,沿与第二连接带2平行的方向延伸。拉索盒7内设有容纳空腔,各第二连接件4固定至拉索盒7上,拉索盒7朝向第二连接件4的侧面设有供锁舌5穿过的开孔。
[0045]
拉杆8沿与第二连接带2平行的方向延伸,其一端与拉头相连。各锁舌5的端部从开孔穿入容纳空腔,与拉杆8相连。对拉头施加拉力,拉头带动拉杆8同向移动,进而带动各锁舌5同步伸缩运动。
[0046]
一种实现方式:拉杆8位于拉索盒7的容纳空腔内,沿第二连接带2的长度方向延
伸。拉杆8的一端伸出拉索盒7与拉头相连。在拉索盒7朝向第二连接件4的侧面设置多个开孔,开孔的数量与锁舌5的数量相同。各锁舌5的一端穿入拉索盒7内与拉杆8相连。
[0047]
另一种实现方式:拉索盒7中与第二连接带2表面平行的一侧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导向孔71,导向孔7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带2的长度方向相同,导向孔的长度大于锁舌5的行程。拉杆8包括:主杆81和多个支杆82,主杆81沿第二连接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主杆81位于拉索盒7的外部,其一端与拉头相连。多个支杆82间隔布置,均垂直连接至主杆81。一个支杆82从一个导向孔71插入拉索盒7的容纳空腔内,对应与一个锁舌5相连。
[0048]
对拉头施加拉力,拉头带动主杆81和各支杆82同步移动,进而带动各锁舌5同步伸缩。
[0049]
进一步的,拉头具体包括:柔性拉索61和手持件62。其中,柔性拉手61的一端伸入拉索盒7内与拉杆8相连,另一端位于拉索盒7的外部与手持件62相连。柔性拉索61具体可以为拉绳,其材质可以为由棉线、尼龙线等材料编织而成。手持件62可以为多种形状,便于用户手握施加拉力即可,例如:球状、椭球状、圆饼状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形状,还可以为特定的卡通形象造型、物品造型等。手持件62的材料可以为塑料、塑胶、硅胶、尼龙等。
[0050]
除了上述方案之外,拉头还可以为一个硬性的长杆状结构或长条状结构,与各锁舌5相连。
[0051]
上述第一连接件3的方式可以为:第一连接件3中与第一连接带1表面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平面,连接在两个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两个侧面为平面,其中一个侧面开设锁孔31。第一连接件3中朝向第二连接带2的端面为弧面,以使第二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插接的过程较为顺滑,避免卡顿。另外,第一连接件3中朝向第一连接带1的端部设有两个钳爪,两个钳爪位于第一连接带1的两侧,从两侧夹紧第一连接带1。
[0052]
上述第二连接件4为矩形盒状结构,其顶角均为弧面。其朝向第一连接件3的侧面设有供锁舌5穿过的过孔43,过孔43与第一连接件3上的锁孔31位置对应,以使锁舌5一端能够依次穿过该过孔43和锁孔31。
[0053]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锁舌5的实现方式:在第二连接件4内设有销轴42,销轴42连接在第二连接件4的上下表面之间。锁舌5的中部设有销孔,套设于销轴42上,可相对于销轴42转动。锁舌5的一端作为连接端与拉杆8相连,另一端作为锁定端,锁定端设有朝向锁孔31凸起的锁定凸部51,锁定凸部51可插设于锁孔31中。
[0054]
拉头通过对拉杆8施加拉力,带动锁舌5转动,使锁定凸部51插入锁孔31或从锁孔31脱出。当对拉头施加向下的拉力时,拉头带动锁舌5的连接端向下移动,锁舌5顺时针转动,锁定凸部51向上移动,从锁孔31脱出。若拉头为硬性结构,当对拉头施加向上的推力时,拉头带动锁舌的连接端向上移动,锁舌5逆时针转动,锁定凸部51向下移动,插入锁孔31。
[0055]
另一种实现方式:采用弹性件52设置在锁舌5与第二连接件4之间,通过弹性件52的反弹力带动锁舌5插入锁孔31。具体的,弹性件52为直线弹簧,连接在锁舌5的锁定端背离锁定凸部51的表面与第二连接件4之间,弹性件52的弹性变形方向与拉杆8的移动方向平行。则对于采用柔性拉索61构成拉头的方案而言,当对拉头施加向下的拉力时,锁舌5顺时针转动,使弹性件52压缩,蓄积弹性势能。当对拉头施加的外力消失时,在弹性件52的反弹力作用下,锁舌5自动逆时针转动,使锁定凸部51插入锁孔31。采用弹性件52的方式省时省
力,进一步提高了拉链锁合的便捷性。
[0056]
图8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链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图8示出的拉链处于打开状态,在此基础上,对拉头施加拉力,拉头带动拉杆8向图8的右下方移动,并带动锁舌5顺时针转动,锁定凸部51缩回第二连接件4内部,如图9的状态。然后将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插接到位后,松开拉头,拉杆8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左上方移动,并带动锁舌5逆时针转动,锁定凸部51从第二连接件4伸出并插入锁孔31,使拉链处于锁合的状态,如图1所示。
[0057]
上述拉链结构较为新颖,使用过程简便顺畅,而且不易夹住周围物体或人体皮肤,提高了舒适性。
[0058]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拉链的物品,该物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拉链中的第一连接带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二连接带与第二连接部相连。该物品可以为服装、包袋、帐篷、被罩枕套等床品、整理袋等日用品、汽车座椅套等车内用品等。例如:该物品为包袋,包袋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两侧的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0059]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6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61]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62]
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63]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