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女鞋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2: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女鞋 鞋子


1.本技术涉及鞋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女鞋。


背景技术:

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饰鞋帽等日常用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女鞋,是现今女性日常服饰搭配中不可缺少的一项。
3.目前市面上的女鞋鞋底较硬,人长时间穿着后脚跟的位置易出现酸痛的情况,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鞋子的舒适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女鞋。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女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女鞋,包括鞋面、鞋底、鞋跟,所述鞋底包括设置于上表面的接触层,所述鞋底底部对应人体脚跟处开设有朝接触层方向延伸的螺纹孔,所述接触层于螺纹孔处向上凸起,并于并于凸起下方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螺纹孔连通;所述鞋底与鞋跟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和鞋底连接的一端为螺纹端,并且螺纹端的端部设置有缓震按摩凸起;所述螺纹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并使缓震按摩凸起置于容纳腔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鞋底于的人体脚跟处设置硅胶材质的缓震按摩凸起,使得人在穿着鞋子走路时脚跟位置的酸痛感能够得到充分缓解和减轻,使穿鞋的舒适度提高;螺纹端的设置使得缓震按摩凸起凸出于鞋底上端面的程度能够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人群,进一步提高了鞋子的舒适性。
8.可选的,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卡圈,所述支撑柱的圆周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卡圈转动定位于环形槽内,所述卡圈上设置有位于支撑柱外侧的限位块;所述鞋底底部沿螺纹孔开设方向开设有与螺纹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插接配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起限位作用,当限位块与限位槽的槽底抵接后,螺纹端无法再继续向上拧动,防止螺纹端拧入螺纹孔内的深度过深,缓震按摩凸起将接触层顶起使鞋底与接触层分离。
10.可选的,所述鞋跟朝向鞋底的一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支撑柱相对于设置有缓震按摩凸起的一端为插接端,所述插接端插配合于插槽内;所述鞋跟上设置有用于将插接端锁定在插槽内的锁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的高度可调节设置使得鞋子的使用场合更多,能够在平底鞋和高跟鞋之间切换。
12.可选的,所述插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锁定孔,所述鞋跟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插槽连通的螺孔,所述锁杆的一端能够与螺孔螺纹配合后再插入到其中一个锁定孔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杆的一端拧入螺孔后,通过多个沿插接端长度方向设
置的锁定孔来锁定插接端在插槽内的位置,使鞋跟的整体高度调节后被固定。
14.可选的,所述鞋跟底部设置有缓震组件,所述缓震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顶部的若干缓震弹簧,所述缓震弹簧相对于和底座连接的一端与鞋跟底部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震组件起缓震作用,提升穿着鞋子时的脚感。
16.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朝向鞋跟的一侧设置有锁槽;所述鞋跟上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滑动配合于鞋跟上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朝向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能够移动至鞋跟外侧并与锁槽插接配合,使底座与鞋跟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组件对缓震组件起锁定作用,用于在缓震组件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进行锁定。
18.可选的,所述鞋跟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插槽连通的二级孔,所述鞋跟的外侧壁于二级孔的开口处开设有用于容纳锁定块的弹簧槽;所述锁定杆相对于设置有锁定块的一端为配合端与二级孔插接配合,所述配合端上设置有倾斜端面,所述倾斜端面能够进入到插槽槽底内与插接端的端部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穿着该鞋需要开车时,需要将插接端插入插槽底部,使鞋跟高度降到最低,同时需要将缓震组件进行锁定,防止误操作,按压底座使锁槽与锁定块对应,插接端朝插槽槽底移动使插接端的端部与倾斜端面抵接,锁定杆被向外推动使锁定块插入到锁槽内,实现鞋跟与底座的固定,操作更加便捷。
20.可选的,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弹簧槽内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锁定杆上,并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锁定块和弹簧槽槽底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对锁定杆起到复位作用,无需手动将锁定杆退回。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本技术通过设置缓震按摩凸起来提高人穿着鞋子时的舒适感,并根据螺纹端拧入螺纹孔内的深度来调节缓震按摩凸起凸出于鞋底上表面的程度,以适应不同的人群需求;
24.2、通过支撑柱和鞋跟的配合,使得鞋跟整体高度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的穿着场合。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的鞋跟、鞋底局部以及支撑柱的剖视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鞋面;2、鞋底;21、接触层;22、容纳腔;23、螺纹孔;24、限位槽;3、鞋跟;31、螺孔;32、让位槽;33、二级孔;34、弹簧槽;35、插槽;4、支撑柱;41、螺纹端;411、卡圈;4111、限位块;412、环形槽;42、插接端;421、锁定孔;5、缓震按摩凸起;6、锁杆;7、缓震组件;71、底座;72、缓震弹簧;8、固定板;81、锁槽;9、锁定组件;91、锁定杆;911、配合端;9111、倾斜端面;92、锁定块;93、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女鞋,参照图1、图2,包括鞋面1、鞋底2以及鞋跟3,鞋底2与鞋跟3之间设置有可调节的支撑柱4。
30.参照图1、图2,支撑柱4与鞋底2连接的一端固定粘接有作用于人体足部的脚跟位置的缓震按摩凸起5,缓震按摩凸起5为硅胶材质,使人在穿鞋行走的过程中,足部的脚跟位置能够进行缓震和按摩,提升舒适度。鞋底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层材质为棉布的接触层21,接触层21直接与人体足部接触,用于吸汗和增加摩擦,接触层21于人体脚跟处向上凸起,并于凸起下方形成有容纳腔22,缓震按摩凸起5置于容纳腔22内,使脚跟能够直接作用于缓震按摩凸起5上,提高效果。
31.参照图1、图2,支撑柱4上设置有缓震按摩凸起5的一端为螺纹端41,鞋底2底部对应容纳腔22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容纳腔22连通的螺纹孔23,螺纹端41与螺纹孔23螺纹配合,螺纹端41拧入螺纹孔23内后使缓震按摩凸起5进入到容纳腔22内,具有便于安装的作用;同时螺纹端41拧入到螺纹孔23内的深度可控,使缓震按摩凸起5凸出于鞋底2上表面的高度可控,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舒适性能。
32.参照图1、图2,螺纹端41上设置有卡圈411。螺纹端41靠近端部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槽412,卡圈411转动定位于环形槽412内。卡圈411的外圆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111,鞋底2底部开设有与限位块4111插接配合的限位槽24,限位槽24沿螺纹孔23开设方向设置并且限位槽24与螺纹孔23连通。将限位块4111与限位槽24的开口对准,将螺纹端41拧入螺纹孔23内,当缓震按摩凸起5的上表面与容纳腔22的内壁贴合时,限位块4111恰好与限位槽24的槽底抵接,此时限位块411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螺纹端41拧入过深而将接触层21过度顶起,导致接触层21于鞋底2分离。
33.参照图1、图2,支撑柱4相对于设置有缓震按摩凸起5的一端为插接端42,鞋跟3朝向鞋底2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插槽35,插接端42插接配合于插槽35内,并且鞋跟3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将插接端42锁定在插槽35内的锁杆6,根据不同的穿着场所,使用者能够调节插接端42在插槽35内的位置,使鞋跟3的整体高度发生变化,再通过锁杆6固定,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插接端42的两个相对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三个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锁定孔421,鞋跟3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插槽35连通的螺孔31,螺孔31与锁定孔421对应。锁杆6拧入螺孔31内再进入到插槽35内与其中一个相邻的一个锁定孔421插接配合,使插接端42锁定在插槽35内。
34.参照图1、图2,鞋跟3底部设置有缓震组件7,缓震组件7包括底部与地面接触的底座71以及多跟缓震弹簧72,鞋跟3底部开设有多个与缓震弹簧72一一对应的让位槽32,缓震弹簧7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底座71的顶部和让位槽32的槽底,缓震组件7起到缓震并提升脚感的作用,让位槽32的设置使缓震弹簧72在受压状态下底座71与鞋跟3能够抵接,防止缓震弹簧72过度受压。
35.参照图1、图2,底座7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板8,两个固定板8之间形成有供鞋跟3上下移动的间隙,固定板8上朝向鞋跟3的一侧开设有锁槽81,鞋跟3上设置有两组锁定组件9,锁定组件9包括水平设置的锁杆6、锁定块92,锁定块92固定连接在锁杆6朝向相邻锁槽81的一端,锁杆6能够滑动并使锁定块92插入到相邻锁槽81内与锁槽81插接配合,使底座71和鞋跟3固定,起到锁定作用。
36.参照图1、图2,鞋跟3对应固定板8的两个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插槽35连通的二级
孔33,二级孔33对应插槽35槽底的位置,鞋跟3的外侧壁上于二级孔33处开设有用于容纳锁定块92的弹簧槽34。锁定杆91相对于设置有锁定块92的一端为配合端911,配合端911与二级孔33插接配合,并且端部能够进入到插槽35内,锁定块92位于弹簧槽34内。锁定组件9还包括复位弹簧93,复位弹簧93套设于锁定杆91上并位于弹簧槽34内,弹簧槽3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锁定块92和弹簧槽34槽底。配合端911的端部设置有倾斜端面9111,倾斜端面9111进入到插槽35内后,插接端42的端部向槽底移动并与倾斜端面9111抵接,使得插接端42通过竖向的移动带动锁定杆91沿水平方向的移动,当底座71受压使锁槽81与锁定块92对应时,使锁定块92移动并与锁槽81插接配合。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