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自动收紧的新型防水雨伞套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0: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雨伞 收紧 防水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动收紧的新型防水雨伞套,属于雨伞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伞套中,收纳折叠伞的伞套较多,可直接收纳长伞的伞套较少。另一方面,提及可收纳长伞的伞套,有放置在店铺门口的一次性使用的塑料伞袋。雨天时,为了不弄湿地面或使用者的衣服等,现在很多店铺都在使用上述塑料伞袋。
3.但是,上述塑料伞袋缺乏耐久性,另外还缺乏设计性,不适合长期使用。并且,如果店铺门口没有放置一次性伞袋的情况下,只能让水从伞滴落下来弄湿地面或衣服等。
4.公开号为“cn2101692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伞套”,该装置包括:形成为圆筒状的主体部;设置于主体部的正面作为上半部拆装部件使用的雄按钮a及雄按钮b;设置于主体部的正面作为下半部拆装部件使用的雄按钮a及雄按钮b;设置于主体部的背面作为中央部拆装部件使用的雌按钮和作为前端部拆装部件使用的雌按钮;可与雌按钮a相卡合的雄按钮e;以及设置于伞套的前端部的脱落防止部件;
5.虽然该装置可实现所需的不同的长度,可实现长伞及折叠伞共用,收纳折叠伞时伞套上半部和折叠伞之间不会产生大的间隙,但是插入的雨伞口无法收紧,在携带的时候若是角度不合适,雨伞会从伞套中掉落出来,并且一次性使用的伞套大多使用塑料制备,使用后丢弃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收紧的新型防水雨伞套,能够有效解决雨伞放置在伞套中无法自动收紧的问题。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伞套本体,所述伞套本体对折开合;束紧部,束紧部设置在所述伞套本体开口处;束紧线,所述束紧线从所述束紧部穿过;内套,内套设置在所述伞套内下部;其中,所述内套与所述束紧线的线端固定连接。
8.所述伞套本体上设置有折痕线,开合方式为折叠开合;且从所述伞套本体打开时,上端开口处至下端呈向内倾斜;所述束紧部和内套为软塑或布料。
9.进一步的,所述内套包括伞头套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缝合在所述伞头套上。
10.所述伞头套与所述伞套本体的下部的尖端配合,所述连接部材料为软塑或布料,用于连接所述伞头套与所述束紧线。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正方形布料,所述束紧线数量为两根,且两根所述束紧线四端均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四角。
12.所述伞套本体上端打开后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束紧部中束紧线的出口设置为四个。
13.进一步的,所述伞套本体由软塑部和硬塑部结合构成,所述硬塑部之间由软塑部
连接。
14.所述硬塑部数量为四个,所述软塑部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硬塑部之间设置一个所述软塑部;所述硬塑部材料为塑料板。
15.进一步的,所述伞套本体上还设置有拆装部件,在所述伞套本体内壁接触时,所述拆装部件相连。
16.所述拆装部件包括雄按钮和雌按钮,所述雄按钮和所述雌按钮均设置在硬塑部的外侧,且所述雄按钮与所述雌按钮对应设置;当所述伞套本体闭合时,所述雄按钮设置在所述硬塑部的前端,所述雌按钮就设置在所述雄按钮后方的所述硬塑部上。
17.进一步的,所述伞套本体上部还设置有可转动的提带。
18.所述提带包括硬塑部和软塑部,所述硬塑部数量为四个,所述软塑部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软塑部设置在所述硬塑部之间。
19.进一步的,所述提带可向伞套本体内进行折叠。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21.当需要将长伞放入伞套本体中时,首先打开伞套本体,然后将长伞从伞套本体的开口处插入伞套本体中;在此过程中,长伞的尖端部位抵在内套上,推动内套向下移动,从而拉动连接在内套上的束紧线,束紧线被拉动后,会自动收紧束紧部,将伞套本体的开口闭合,完成自动收紧的过程。能够在将长伞插入伞套时同步进行收紧,非常的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22.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24.图2为本图1中a处放大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伞套本体后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伞套本体内部结构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套立体结构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带零件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伞套本体;101、软塑部;102、硬塑部;2、束紧部;3、束紧线;4、内套;401、伞头套;402、连接部;5、拆装部件;501、雄按钮;502、雌按钮; 6、提带。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参阅图1

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收紧的新型防水雨伞套的一种实施例,包括伞套本体1,伞套本体1对折开合;束紧部2,束紧部2设置在伞套本体1 开口处;束紧线3,束紧线3从束紧部2穿过;内套4,内套4设置在伞套内下部;其中,内套4与束紧线3的线端固定连接。
36.伞套本体1上设置有折痕线,开合方式为折叠开合;且从伞套本体1打开时,上端开口处至下端呈向内倾斜;束紧部2和内套4为软塑或布料。
37.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长伞放入伞套本体1中时,首先打开伞套本体1,然后将长伞从伞套本体1的开口处插入伞套本体1中;在此过程中,长伞的尖端部位抵在内套4上,推动内套4向下移动,从而拉动连接在内套4上的束紧线3,束紧线3被拉动后,会自动收紧束紧部2,将伞套本体1的开口闭合,完成自动收紧的过程。
38.本实施例中,内套4包括伞头套401和连接部402,连接部402缝合在伞头套401上。
39.伞头套401与伞套本体1的下部的尖端配合,连接部402材料为软塑或布料,用于连接伞头套401与束紧线3。
40.如此设置,当长伞的尖端部位接触内套4时,可以直接插入伞头套401中,然后推动伞头套401与伞套本体1下部的尖端配合,能够更加方便的对雨伞进行固定。
41.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02为正方形布料,束紧线3数量为两根,且两根束紧线3四端均连接在连接部402的四角。
42.伞套本体1上端打开后的形状为正方形,束紧部2中束紧线3的出口设置为四个。
43.如此设置,能够在长伞抵在内套4的伞头套401内后,利用四根束紧线3 配合连接部402保证长伞稳定的插入伞套本体1中。
44.本实施例中,伞套本体1由软塑部101和硬塑部102结合构成,硬塑部102 之间由软塑部101连接。
45.硬塑部102数量为四个,软塑部101数量为四个,每两个硬塑部102之间设置一个软塑部101;硬塑部102材料为塑料板。
46.如此设置,利用软塑部101能够更加方便硬塑部102的开合。
47.本实施例中,伞套本体1上还设置有拆装部件5,在伞套本体1内壁接触时,拆装部件5相连。
48.拆装部件5包括雄按钮501和雌按钮502,雄按钮501和雌按钮502均设置在硬塑部102的外侧,且雄按钮501与雌按钮502对应设置;当伞套本体1闭合时,雄按钮501设置在硬塑部102的前端,雌按钮502就设置在雄按钮501 后方的硬塑部102上。
49.如此设置,能够在伞套本体1闭合后,利用雌按钮502与雄按钮501的配合将伞套本体1的开合进行固定。
50.本实施例中,伞套本体1上部还设置有可转动的提带6。
51.提带6包括硬塑部102和软塑部101,硬塑部102数量为四个,软塑部101 的数量为三个,且软塑部101设置在硬塑部102之间。
52.如此设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手提操作,并方便提带6进行折叠。
53.本实施例中,提带6可向伞套本体1内进行折叠。
54.如此设置,能够将提带6收进伞套本体1中,减少装置整体占用的空间。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