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静电的生物源防虫面料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2: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防虫 面料 生物 防静电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源防虫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的生物源防虫面料。


背景技术:

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宜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以这四种纯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有时,穿著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
3.现有的防虫面料不具备防静电能力,会降低穿着的感觉,现有的防虫面料抗菌与防辐射性能较差,影响面料的使用感觉,使面料的抗菌能力降低,且影响手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的生物源防虫面料。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静电的生物源防虫面料,包括防静电层、防虫层、抗菌层、防辐射层,所述防静电层由聚丙烯腈纤维与沥青纤维交错编织组成,且聚丙烯腈纤维与沥青纤维交接处交错穿插有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所述防虫层由聚乙烯纤维交错编织组成,所述抗菌层由聚酰胺纤维交错编织组成,所述防虫层与抗菌层的连接处套接有固定圈。
7.优选的,所述防辐射层由第一防辐射纤维与第二防辐射纤维交错编织组成,且第一防辐射纤维与第二防辐射纤维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防辐射纤维由银纤维、金属纤维与棉纤维组成,且银纤维外壁沿圆周方向粘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金属纤维,所述金属纤维外壁缠绕有棉纤维。
8.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防虫层、抗菌层、防辐射层截面厚度相同,且防静电层、防虫层、抗菌层、防辐射层均通过胶水相互粘接。
9.优选的,所述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截面直径相同,且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截面直径均为3μm

6μm。
10.优选的,所述聚乙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截面直径相同,且聚乙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截面直径均为5μm

8μm。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防辐射纤维与第二防辐射纤维截面直径相同,且第一防辐射纤维与第二防辐射纤维截面直径均为5μm

10μm。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聚丙烯腈纤维与沥青纤维交错编织,且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与金属系抗静
电纤维交错穿插与聚丙烯腈纤维与沥青纤维的连接处,且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均为抗静电材料,能够大大提高面料的抗静电性能,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
14.2、通过聚乙烯纤维交错编织为防虫层,聚酰胺纤维交错编织为抗菌层,且防虫层与抗菌层通过固定圈连接,能够增加面料的防虫与抗菌性能,通过银纤维、金属纤维与棉纤维组合为第一防辐射纤维与第二防辐射纤维形成防辐射层,能够大大提高面料的防辐射能力,大大延长面料的性能,且通过最外层的棉纤维能够增强面料的触摸手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的生物源防虫面料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的生物源防虫面料防静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的生物源防虫面料防虫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的生物源防虫面料防辐射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的生物源防虫面料第一防辐射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防静电层、2防虫层、3抗菌层、4防辐射层、5聚丙烯腈纤维、6沥青纤维、7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8金属系抗静电纤维、9聚乙烯纤维、10固定圈、11聚酰胺纤维、12第一防辐射纤维、13第二防辐射纤维、14银纤维、15金属纤维、16棉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

5,一种防静电的生物源防虫面料,包括防静电层1、防虫层2、抗菌层3、防辐射层4,所述防静电层1由聚丙烯腈纤维5与沥青纤维6交错编织组成,且聚丙烯腈纤维5与沥青纤维6交接处交错穿插有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7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8,所述防虫层2由聚乙烯纤维9交错编织组成,所述抗菌层3由聚酰胺纤维11交错编织组成,所述防虫层2与抗菌层3的连接处套接有固定圈10;
23.所述防辐射层4由第一防辐射纤维12与第二防辐射纤维13交错编织组成,且第一防辐射纤维12与第二防辐射纤维1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防辐射纤维12由银纤维14、金属纤维15与棉纤维16组成,且银纤维14外壁沿圆周方向粘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金属纤维15,所述金属纤维15外壁缠绕有棉纤维16,所述防静电层1、防虫层2、抗菌层3、防辐射层4截面厚度相同,且防静电层1、防虫层2、抗菌层3、防辐射层4均通过胶水相互粘接,所述聚丙烯腈纤维5、沥青纤维6、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7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8截面直径相同,且聚丙烯腈纤维5、沥青纤维6、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7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8截面直径均为3μm

6μm,所述聚乙烯纤维9与聚酰胺纤维11截面直径相同,且聚乙烯纤维9与聚酰胺纤维11截面直径均为5μm

8μm,所述第一防辐射纤维12与第二防辐射纤维13截面直径相同,且第一防辐射纤维12与第二防辐射纤维13截面直径均为5μm

10μm。
24.工作原理:通过聚丙烯腈纤维5与沥青纤维6交错编织,且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7与
金属系抗静电纤维8交错穿插与聚丙烯腈纤维5与沥青纤维6的连接处,且聚丙烯腈纤维5、沥青纤维6、高分子型抗静电纤维7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8均为抗静电材料,能够大大提高面料的抗静电性能,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通过聚乙烯纤维9交错编织为防虫层2,聚酰胺纤维11交错编织为抗菌层3,且防虫层2与抗菌层3通过固定圈10连接,能够增加面料的防虫与抗菌性能,通过银纤维14、金属纤维15与棉纤维16组合为第一防辐射纤维12与第二防辐射纤维13形成防辐射层4,能够大大提高面料的防辐射能力,大大延长面料的性能,且通过最外层的棉纤维16能够增强面料的触摸手感。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