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追踪线缆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线缆 追踪 实施 通信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追踪线缆。


背景技术:

2.在通信网络中,通常通过两端具有接插头的线缆连接不同的设备或端口以实现信息的传输。随着行业的发展,数据中心等高密度应用方案建设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通信设备或端口之间所应用的线缆的数量也逐步增加;线缆越多,想要从线缆的一端找到另外一端的难度就越大。并且,由于不同线缆可能具有不同的长度和端口距离,导致多余的线缆互相缠绕,以致线缆更加难以区分。因此,现有的线缆存在两端难以对应的问题,不便进行线路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追踪线缆,以实现线缆两端的迅速查找对应,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线路维护。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追踪线缆。所述可追踪线缆包括:
5.第一追踪器和第二追踪器,分别位于线缆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6.追踪电路,所述追踪电路包括第一触点组和第二触点组;所述第一触点组位于所述第一追踪器上,所述第一触点组用于接入电源并向所述第二追踪器供电,使所述第二追踪器做出反应;所述第二触点组位于所述第二追踪器上,所述第二触点组用于接入电源并向所述第一追踪器供电,使所述第一追踪器做出反应。
7.可选地,所述第一追踪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指示单元;所述第一触点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8.所述第二追踪器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指示单元;所述第二触点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9.其中,所述第一指示单元与所述第二触点组连接,所述第二指示单元与所述第一触点组连接。
10.可选地,所述追踪电路包括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和第三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和所述第三金属线均设置于所述线缆主体内;
11.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第一电源触点和第二电源触点,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第三电源触点和第四电源触点;
12.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三电源触点连接;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触点连接;所述第二指示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源触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触点通过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第四电源触点连接;所述第二指示单元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一电源触点连接。
13.可选地,所述追踪电路包括第四金属线、第五金属线、第六金属线和第七金属线;所述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五金属线、所述第六金属线和所述第七金属线均设置于所述线缆
主体内;
14.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第一电源触点和第二电源触点,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第三电源触点和第四电源触点;
15.所述第四金属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触点与所述第二指示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金属线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触点与所述第二指示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金属线连接所述第三电源触点与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七金属线连接所述第四电源触点与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第二端。
16.可选地,所述可追踪线缆还包括电源卡座;所述电源卡座套接于所述第一追踪器上,且与所述第一追踪器上的第一触点组连接;其中,所述电源卡座包括充电电源,用于向所述第二追踪器供电;或者,所述电源卡座包括电源接头,用于接入电源;
17.或者,所述电源卡座套接于所述第二追踪器上,且与所述第二追踪器上的第二触点组连接;其中,所述电源卡座包括充电电源,用于向所述第一追踪器供电;或者,所述电源卡座包括电源接头,用于接入电源。
18.可选地,所述电源卡座包括弹片组;所述弹片组与所述第一触点组连接;或者,所述弹片组与所述第二触点组连接。
19.可选地,所述第一追踪器的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头,用于接入电源;
20.所述第二追踪器的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头,用于接入电源。
21.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单元包括:指示灯或蜂鸣器;
22.所述第二指示单元包括:指示灯或蜂鸣器。
23.可选地,所述线缆主体内包括至少一根光纤。
24.可选地,所述可追踪线缆还包括:
25.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追踪器连接,用于与所述线缆主体的第一端进行信号传输;
26.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追踪器连接,用于与所述线缆主体的第二端进行信号传输。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追踪线缆,在线缆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追踪器和第二追踪器,第一追踪器上设置有第一触点组,第二追踪器上设置有第二触点组;当第一触点组接入电源时,经过追踪电路的传输,第二追踪器会做出反应;相反,当第二触点组接入电源时,经过追踪电路的传输,第一追踪器会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追踪器接入电源时,另一个追踪器会做出响应,以便于工作人员查找到同一线缆的两端,从而对该线缆进行检修维护等操作。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一个追踪器接入电源时,仅另一个追踪器响应,即使一个追踪器的响应因故失效,也可以利用另一个追踪器查找到线缆两端,提高了线缆追踪的可靠性。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实现线缆两端的迅速查找对应,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线路维护。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追踪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踪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踪器的俯视示意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踪电路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1中a

a’的截面示意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追踪电路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沿图1中a

a’的截面示意图;
3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追踪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追踪线缆。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追踪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可追踪线缆1包括:线缆主体10、第一追踪器210、第二追踪器220和追踪电路40。
39.其中,第一追踪器210和第二追踪器220分别位于线缆主体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追踪电路40包括第一触点组410、第二触点组420和接线组430;第一触点组410位于第一追踪器210上,第一触点组410用于接入电源50并向第二追踪器220供电,使第二追踪器220做出反应;第二触点组420位于第二追踪器220上,第二触点组220用于接入电源50并向第一追踪器210供电,使第一追踪器210做出反应;接线组430位于线缆主体10内,用于在第一追踪器210和第二追踪器220之间传输电信号。
40.示例性地,该可追踪线缆1在需要检修、维护或进行线缆更换等情况下,需要对线缆本体10的两端进行查找对应。以图1中,电源50接在第一触点组410为例,对线缆本体10的两端进行查找对应的过程为:工作人员将外置的电源50与第一触点组410连接,电源50通过接线组430给第二追踪器220供电,第二追踪器220做出反应,比如在通电后发出声音或光等易于被工作人员识别的信号;此时,可以确认线缆主体10的一端为连接电源50的追踪器(此处为第一追踪器210)所安装的一端,线缆主体10的另一端为做出反应的追踪器(此处为第二追踪器220)所安装的一端。这样,可以方便快捷即时的找到某一条线缆的两端,尤其是在包含多条纷乱缠绕的线缆的箱体、柜体或建筑中,可以提高查找效率,便于进行维护。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追踪线缆1,在线缆主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追踪器210和第二追踪器220,当其中一个追踪器接入电源50时,另一个追踪器会做出响应,以便于工作人员查找到同一线缆的两端,从而对该线缆进行检修维护等操作。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一个追踪器接入电源时,仅另一个追踪器响应,与线缆两端的两个追踪器都作出响应相比,可以减少追踪器的响应次数,从而有利于延长追踪器的使用寿命;以及即使一个追踪器的响应因故失效,也可以利用另一个追踪器查找到线缆两端,提高了线缆追踪的可靠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实现线缆两端的迅速查找对应,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线路维护。
42.继续参见图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该可追踪线缆1还包括:第一连接器310和第二连接器320。其中,第一连接器310与第一追踪器210连接,用于与线缆主体10的第一端进行信号传输;第二连接器320与第二追踪器220连接,用于与线缆主体10的第
二端进行信号传输。示例性地,数据信息可以从第二连接器320沿线缆主体10向第一连接器310方向传输;也可以从第一连接器310沿线缆主体10向第二连接器320方向传输。
43.可选地,第一连接器310的一端与线缆主体10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配线箱、连接器或服务器等设备端口连接;第二连接器320与线缆主体10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设备端口连接;第一追踪器210可以设置在线缆主体10上靠近第一连接器310的位置,第二追踪器220可以设置在线缆主体10上靠近第一连接器320的位置。第一追踪器210和第二追踪器220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只要保证靠近线缆主体10的端口,方便进行区分即可。两个连接器可以是业界公知的任何类型的连接器。示例性地,第一连接器310和第二连接器320可以均为插头连接器。
4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踪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踪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图3可看做对图2中结构的俯视图。结合图2和图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追踪器210包括:第一壳体212和第一指示单元211;第一触点组410设置于第一壳体212上。
45.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中示例性地给出了第一追踪器210的结构,第二追踪器220的结构与第一追踪器210相同,参见图2和图3即可,此处不再示出。相应地,第二追踪器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指示单元;第二触点组设置于第二壳体上。
46.本实施例中,壳体的设置可以便于追踪器在不同的线缆本体上的安装,同时,壳体还可以起到保护指示单元的作用。
47.可选地,追踪器和连接器可以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如图2和图3所示),以便于安装;或者,连接器连接在线缆本体的两端,追踪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装位置,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4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壳体和指示单元的安装方式,以及指示单元的种类有多种,下面就其中几种进行说明。
4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指示单元和第二指示单元均包括:指示灯;指示单元部分包裹于壳体内,使得指示灯露出壳体的部分的发光易于被工作人员识别。可选地,指示灯可以是led灯。
5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指示单元和第二指示单元均包括:指示灯;壳体整个包覆指示单元,以对指示单元进行保护。此时,壳体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材料制成,以保证指示灯发光时能被工作人员识别。
5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指示单元和第二指示单元均包括:蜂鸣器;壳体整个或部分包覆指示单元均可,均不影响蜂鸣器的发声和声音的传播。
52.上述各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几种壳体和指示单元的构成,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一追踪器和第二追踪器为不同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壳体和指示单元的结构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选取。
5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接线组430可以为金属线组,比如铜线组。接线组430包覆在线缆本体10的绝缘外皮内,与线缆本体内用于传输信息的接线(比如电缆或光纤)绝缘设置。在使用时,在装设有追踪器的位置,将绝缘外皮割开,将接线组中的金属线与追踪器进行连接即可。其中,接线组430中的金属线的长度大于两个追踪器之间在线缆本体10上的间距即可。可选地,接线组430的结构有多种,相应的,追踪电路的连接方式有多
种,下面就其中的几种进行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5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踪电路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参见图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追踪电路中的接线组430包括第一金属线431、第二金属线432和第三金属线433;第一金属线431、第二金属线432和第三金属线433均设置于线缆主体10内。第一触点组410包括第一电源触点411和第二电源触点412,第二触点组420包括第三电源触点421和第四电源触点422;示例性地,参见图3,第一电源触点411和第二电源触点412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外壳212上相对的两侧;相应地,第三电源触点421和第四电源触点422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外壳上相对的两侧。
55.其中,第一指示单元2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金属线431与第三电源触点421连接;第一指示单元21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触点412连接;第二指示单元221的第二端与第四电源触点422连接;第二电源触点412通过第二金属线432与第四电源触点422连接;第二指示单元2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三金属线433与第一电源触点411连接。
56.示例性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单元211和第二指示单元221均为指示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电源触点411和第二电源触点412接入电源时,电源、第一电源触点411、第三金属线433、第二指示单元221、第二金属线432和第二电源触点412构成回路,第二指示单元221发光。相应地,当第三电源触点421和第四电源触点422接入电源时,电源、第三电源触点421、第一金属线431、第一指示单元211、第二金属线432和第四电源触点422构成回路,第一指示单元221发光。这样,本实施方式采用三根金属线实现了可追踪线缆的追踪功能。
5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1中a

a’的截面示意图。对应图4中接线组430的构成,图5给出了线缆主体10的截面的一种可能构成方式。参见图5,可选地,线缆主体10还包括传输信号线510,传输信号线510的数量为至少一根(此处示例性地示出了一根)。
5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追踪电路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沿图1中a

a’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7为对应图6中接线组430的构成,线缆主体10的截面的一种可能构成方式。结合图6和图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追踪电路中的接线组430包括第四金属线434、第五金属线435、第六金属线436和第七金属线437;第四金属线434、第五金属线435、第六金属线436和第七金属线437均设置于线缆主体10内。其中,第四金属线434连接第一电源触点411与第二指示单元221的第一端;第五金属线435连接第二电源触点412与第二指示单元221的第二端;第六金属线436连接第三电源触点421与第一指示单元211的第一端;第七金属线437连接第四电源触点422与第一指示单元211的第二端。
59.示例性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单元211和第二指示单元221均为指示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电源触点411和第二电源触点412接入电源时,电源、第一电源触点411、第四金属线434、第二指示单元221、第五金属线435和第二电源触点412构成回路,第二指示单元221发光。相应地,当第三电源触点421和第四电源触点422接入电源时,电源、第三电源触点421、第六金属线436、第一指示单元211、第七金属线437和第四电源触点422构成回路,第一指示单元221发光。这样,本实施方式采用四根金属线实现了可追踪线缆的追踪功能。
60.综上,在追踪电路中,无论接线组430如何构成,只要保证第一指示单元211与第二触点组连接,第二指示单元221与第一触点组连接即可保证该可追踪线缆的追踪功能。示例
性地,该可追踪线缆可以是任何业界公知的电缆,如铜质电缆或光纤电缆等;相应地,传输信号线510可以是光纤或金属线等。可选地,接线组430中的金属线在线缆主体10内部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6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追踪器连接电源的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其中的几种进行说明。
6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追踪器的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头,用于接入电源;第二追踪器的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头,用于接入电源。即,追踪器本身设置有接入电源的插口,以便直接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
6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卡座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还包括电源卡座60;电源卡座60可以套接于第一追踪器上,与第一追踪器上的第一触点组连接;或者套接于第二追踪器上,与第二追踪器上的第二触点组连接。
64.示例性地,电源卡座60包括弹片组610;弹片组610与第一触点组连接;或者,弹片组610与第二触点组连接。其中,弹片组610设置在电源卡座60的凹槽内壁相对的两侧,与触点组的位置对应设置。弹片组610包括第一金属弹片611和第二金属弹片612;第一金属弹片611用于与第一电源触点或第三电源触点接触导电;第二金属弹片612用于与第二电源触点或第四电源触点接触导电;其中,当第一金属弹片611与第一电源触点接触时,第二金属弹片612与第二电源触点接触。
65.可选地,电源卡座60内本身可包括充电电源(比如内置电池),电源卡座60与第一追踪器上的第一触点组连接时,可直接向第二追踪器供电;电源卡座60与第二追踪器上的第二触点组连接时,可直接向第一追踪器供电。或者,电源卡座60上包括电源接头,用于接入外置电源(比如充电宝),使得外置电源通过电源卡座60向追踪器供电。
66.上述各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多种追踪器的供电方式,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取。
67.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追踪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图9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追踪线缆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参见图9,所有线缆均为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追踪线缆;图中线缆可设置在设备架不同层的不同位置上,当需要对其中一条线缆进行维护时,线缆一端的工作人员可以携带电源50和电源卡座60,将二者连接,并将电源卡座套接在本端的追踪器(此处为套接在第一追踪器210)上,线缆另一端所连接的设备处的工作人员可以观察此处所有追踪器,有响应的追踪器(此处为第二追踪器220发光)所连接的就是该需要维护的线缆。这样,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将同一条线缆的两端进行对应。并且,在一次查找过后,工作人员还可以在同一线缆两端进行同样的标记,并且对不同线缆做不同的标记,以便于下一次的查找检修;在标记脱落或模糊时,还可以使用追踪器对线缆两端进行查找对应。
6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的给出了可追踪线缆包括两端的情况,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追踪线缆也可以包括多个端口,只要在每个端口附近都装设追踪器,并且接线组的接线方式保证每个追踪器都可以在其他追踪器接入电源时做出反应即可。
69.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
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