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板体、均热板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子设备 散热 实施 方式 设备


1.本技术实施方式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体、均热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技术发展,电子设备的性能逐步提高,对应地,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均热板实现散热,均热板可以将电子设备的热端热量传递到冷端,从而避免电子设备的热量集中。在相关技术中,均热板包括两个盖板,两个盖板相互盖合固定。如此,如何提高两个盖板对位的准确性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板体、均热板和电子设备。
4.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板体。所述板体包括本体和凸出部。所述本体形成有凹槽。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本体相连接。所述板体形成有位于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本体上的注液槽,所述注液槽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凸出部的宽度与注液槽的宽度比值大于5:1,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方向指与注液槽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如此,由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值较大,可避免对所述板体进行打凹处理时所述凸出部弯曲变形,以提高所述板体在安装定位时的准确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液槽宽度为3mm

6mm。如此,在保证冷却液可能够通过注液槽正常注入的同时,在注入过程中冷却液不易溢出。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大致呈梯形,所述凸出部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凸出部长度方向的尺寸,所述凸出部长度方向指与注液槽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
6.如此,分散打凹处理时的应力集中,从使得所述凸出部结构稳定,避免所述凸出部打凹后的边缘弯曲变形影响封装。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包括多个转折位置,所述多个转折位置与所述本体间隔设置。
8.如此,所述多个转折位置可以使得所述板体的定位基准更多,从而提高板体在安装时定位的准确性。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包括至少3个转折位置,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外边缘、第二外边缘、第三外边缘与第四外边缘;
10.所述第一外边缘背离所述凹槽,所述注液槽连通所述第一外边缘,所述第二外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外边缘的一端并向所述凹槽延伸,所述第三外边缘连接所述第二外边缘远离所述第一外边缘的一端并向远离所述注液槽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外边缘连接所述第三外边缘远离所述第二外边缘的一端并向所述凹槽延伸;
11.所述第一外边缘与所述第二外边缘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转折位置,所述第二外边缘与所述第三外边缘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转折位置,所述第三外边缘与所述第四外边缘的连接处形成第三转折位置。
12.如此,所形成的所述第一转折位置,所述第二转折位置与所述第三转折位置,可为
所述板体的盖合提供定位基准。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五外边缘,所述第五外边缘连接所述第四外边缘远离所述第三外边缘的一端并向所述注液槽延伸,所述第四外边缘与所述第五外边缘的连接处形成第四转折位置。
14.如此,所述第四外边缘与所述第五外边缘的连接处所形成的第四转折位置可为所述板体的盖合提供定位基准。
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包括第六外边缘,所述第六外边缘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外边缘远离所述第四外边缘的一端,所述第六外边缘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本体,所述第五外边缘与所述第六外边缘的连接处形成第五转折位置。
16.如此,所述第五外边缘与所述第六外边缘的连接处所形成第五转折位置可为所述板体的盖合提供定位基准,提高所述板体安装的准确性。
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液槽包括位于所述外边缘的第一槽口和位于所述凹槽的侧壁的第二槽口,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有向所述第一槽口凹入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槽口连通,沿垂直于所述注液槽的轴线的方向,所述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槽口的尺寸。
18.如此,可加大所述注液槽的末端的孔径大小,有利于快速注入冷却液,提升工作效率。
19.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均热板,所述均热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为上述的任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盖合在所述第一板体上。
20.如此,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所形成的空腔内可以存储冷却液,所述空腔可以起到防止冷却液的流失且抗变形的作用。
21.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均热板和热源。所述热源与所述均热板导热性连接。
22.如此,所述热源的热量可以及时通过所述均热板向四周散热出去,最终散发到大气中,提高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性能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板体的剖面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均热板的剖面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板体的局部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凸出部的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凸出部的又一示意图;
30.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图1的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图7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二板体的剖面示意图;
32.图8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3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4.均热板100、第一板体10、本体11、凹槽111、侧壁1111、缺口1112、注液槽 112、凸起113、第一槽口1121、第二槽口1122、凸出部12、外边缘120、第一外边缘121、第二外边缘122、第三外边缘123、第四外边缘124、第五外边缘125、第六外边缘126、转折位置13、第一转折位置131、第二转折位置132、第三转折位置133、第四转折位置134、第五转折位置135、第六转折位置136、第二板体20、支撑柱21、第二板体20的凹槽222、第二板体20的注液槽212、空腔30、电子设备200、热源 40。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0.请参阅图1

图2,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均热板100,均热板100包括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其中,第一板体10包括本体11和凸出部12。本体11形成有凹槽111。第一板
体10形成有位于凸出部12和本体11上的注液槽112,注液槽112与凹槽 111连通凸出部12的宽度与注液槽112的宽度比值大于5:1。凸出部12的宽度方向是指与注液槽112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
41.具体的,均热板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二者盖合时共同形成了空腔30。第一板体10的制作可选取铜材料、铝材料或不锈钢等,在此不做限制。其中,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搭接、金属包胶注塑等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密封的空腔30。空腔30内可以存储冷却液,当冷却液发生物相变化时,会吸收或者释放出相变潜热,也即是均热板100的设计原理。进一步地,空腔30可以通过抽真空处理使其为负压状态,如此,空腔30可以防止冷却液的流失且起到降低冷却液沸点的作用。
4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凹槽111内可以设有多个凸起113,其中,凸起113可以由黄光工艺蚀刻形成,也可以由金属线层与金属粉末烧结所形成,凸起113的材质一般选用具有较高导热率的金属,可以是铜、铝、金、银和钛等。由于金、银的价格过高,常用的凸起113通常选用铜、铝。当凸起113是由黄光工艺蚀刻形成时,凸起113的材质与板体的材质相同。在散热过程中,通过利用空腔30中的冷却液从液体变为气体时吸收热量。当气体触及到温度较低的区域时,凝结为液体释放热量。冷却液通过凹槽111底面的毛细结构可再回流到发热区域,如此循环往复,可将热量带走散发掉,且散热效果较高。
43.通过对第一板体10进行打凹处理,可制出注液槽112。第一板体10上的注液槽 112连接着凹槽111部分,如此,可便于对空腔30进行抽空,且可通过注液槽112、凹槽111向空腔30内注入冷却液。更进一步地,冷却液可以为纯水或超纯水。在真空状态下,水受热容易汽化,从而能够快速降温;温度降低后水蒸气凝结时会释放一定的热量,由此可以快速调节温度,达到均热的功能。纯水或超纯水对金属板材的腐蚀极弱,且由于空腔30内部处于真空负压状态,可以避免冷却液腐蚀板体,保证均热板100的使用寿命。
44.凸出部12上设有注液槽112,凸出部12的宽度值大于注液槽112的宽度值的5 倍,需要指出的是,凸出部12的宽度方向是指与注液槽112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如此,凸出部12宽度值较大,可提高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在安装定位时的准确性,避免对第一板体10进行打凹处理时凸出部12的边缘发生弯曲变形,影响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组合封装,从而导致冷却液溢出,减小均热板100的散热能力。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注液槽112的宽度为3mm

6mm。例如,注液槽112宽度的取值可以为3mm、 3.3mm、3.6mm、3.9mm、4.2mm、4.5mm、4.8mm、5.1mm、5.4mm、5.7mm、6mm等。
45.如此,控制注液槽112宽度范围在3mm

6mm内,在保证冷却液可能够通过注液槽112 正常注入的同时,注入过程中冷却液还不易溢出。当注液槽112的宽度小于3mm时,提高的加工难度且注液槽112的宽度过小冷却液难以注入;当注液槽112的宽度大于6mm时,在注入冷却液过程中,由于注液槽112宽度过大导致冷却液溢出造成浪费。
4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2大致呈梯形,凸出部12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凸出部112 长度方向的尺寸,需要指出的是,凸出部12长度方向是指与注液槽112延伸方向相平行的方向。
47.如此,凸出部12大致呈梯形可分散打凹处理时的应力集中,从而使得凸出部12结构较为稳定,凸出部12不会产生边缘弯曲等变形从而影响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的封装
效果。
4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2包括多个转折位置13,多个转折位置13与本体11间隔设置。多个转折位置13使得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板体的安装定位基准更多,可提高在安装过程中定位的准确性。
4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凸出部12的外形大致还可以呈飞机状,凸出部12 的两侧宛如飞机的两翼;凸出部12也呈五角星状,如图4所示;凸出部12还可以呈正八边形状,如图5所示。凸出部12上设置具有多个转折位置13,可以为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盖合提供了定位基准。如此,可以保证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安装精度,不但便于安装而且使得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盖合更加严密,可维持空腔30为真空负压的状态,封装冷却液。
50.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2包括至少3个转折位置。凸出部包括第一外边缘121、第二外边缘122、第三外边缘132与第四外边缘124。
51.远离凹槽111的为凸出部12的第一外边缘121。注液槽112与第一外边缘121所连通。第二外边缘122连接第一外边缘121的一端并向凹槽111延伸。第三外边缘123连接第二外边缘122远离第一外边缘121的一端并向远离注液槽112的方向延伸。第四外边缘124 连接第三外边缘123远离第二外边缘122的一端并向所述凹槽延伸。
52.第一外边缘121与第二外边缘12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转折位置131,第二外边缘122与第三外边缘123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转折位置132,第三外边缘123与第四外边缘124的连接处形成第三转折位置133。
53.具体的,第一外边缘121远离凹槽111部位且位于凸出部12的顶端中央位置。通过对第一板体10的凸出部12的第一外边缘121进行打凹处理,打凹出的注液槽112与第一外边缘121所连通。第一外边缘121的两端均与第二外边缘122连接。其中,第二外边缘122 的长度a大于等于2mm,两个第二外边缘122关于注液槽112的轴线对称设置,也即是说,当两个第二外边缘122沿着注液槽112的轴线进行对折时,两个第二外边缘122可完全重合。对称使得均热板100在外观上有一种平衡美,且易于制作。
54.如此,第一外边缘121可与第二外边缘122形成第一转折位置131,为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盖合时提供定位基准。
55.两个第二外边缘122的另一端与第三外边缘123连接。其中,两个第三外边缘123关于注液槽112的轴线对称设置,也即是说,当两个第三外边缘123着注液槽112的轴线进行对折时,两个第三外边缘123可完全重合。
56.如此,第二外边缘122与第三外边缘123形成第二转折位置132,为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盖合时提供定位基准。
57.两个第三外边缘123的另一端与第四外边缘124相连接。其中,第四外边缘124的长度c大于等于5mm。同样地,两个第四外边缘124关于注液槽112的轴线对称设置,也即是说,当两个第四外边缘124着注液槽112的轴线进行对折时,两个第四外边缘124可完全重合。
58.如此,第三外边缘123与第四外边缘124形成第三转折位置133,为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盖合时提供定位基准。
59.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外边缘123与第一外边缘121平行设置;和/或,即,第三外边缘123与第二外边缘122垂直设置。
60.具体的,第一外边缘121、第二外边缘122和第三外边缘123相对位置可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三外边缘123与第一外边缘121可以进行平行设置,第三外边缘123可相对第二外边缘122进行倾斜设置;第三外边缘123与第一外边缘121可以进行非平行设置,第三外边缘123与第二外边缘122垂直设置;第三外边缘123与第一外边缘121可以进行平行设置,第三外边缘123与第二外边缘122垂直设置。
61.如此,第一外边缘121与第二外边缘12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转折位置131,第二外边缘 122与第三外边缘123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转折位置132,第三外边缘123与第四外边缘124 的连接处形成第三转折位置133,有利于从多个位置辅助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的对位安装,从而改善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组合封装的对位精度。
62.请参阅图1与图3,凸出部12还包括第五外边缘125,第五外边缘125连接第四外边缘124远离第三外边缘123的一端并向注液槽112延伸。第四外边缘124与第五外边缘125 的连接处形成第四转折位置134。
63.具体的,两个第四外边缘124的另一端与第五外边缘125相连接,同样地,两个第五外边缘125关于注液槽112的轴线对称设置,也即是说,当两个第五外边缘125沿着注液槽112的轴线进行对折时,两个第五外边缘125可完全重合。
64.如此,第四外边缘124与第五外边缘125形成的第四转折位置134,可为第一板体10 和第二板体20的盖合时提供定位基准。
65.请参阅图1与图3,凸出部12还包括第六外边缘126,第六外边缘126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外边缘125远离第四外边缘124的一端,第六外边缘125的第二端连接本体11。第五外边缘125与第六外边缘126的连接处形成第五转折位置135。
66.具体的,两个第五外边缘125的另一端与第六外边缘126相连接。其中,第二外边缘 124的长度a、第四外边缘124的长度c与第六外边缘126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d之和一般可以为15mm。同样地,两个第六外边缘126关于注液槽112的轴线对称设置,也即是说,当两个第六外边缘126着注液槽112的轴线进行对折时,两个第六外边缘126可完全重合。
67.如此,第五外边缘125可与第六外边缘126形成第五转折位置135,第六外边缘126 与本体11相连接形成第六转折位置136,可为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盖合提供定位基准。有利于从多位置监控均热板100的对位状况,从而改善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 组合封装的对位精度。
68.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注液槽112包括第一槽口1121和第二槽口1122。第一槽口1121位于外边缘120,第二槽口1122位于凹槽111的侧壁1111与注液槽112的连接处。具体的,注液槽112沿第一槽口1121至第二槽口1121的方向,垂直于轴线的尺寸逐渐减小,也即是注液槽112的宽度沿轴线方向逐渐减小。
69.由于注液槽112呈喇叭状,当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盖合后,注液槽112末端由于孔径较小,通过注液槽112向空腔30内注入冷却液时速度较慢。通过在第一板体10的凹槽111的侧壁1111形成有缺口1112,且缺口1112向第一槽口1201凹入。具体的,缺口的深度e约为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组合时贴合接触宽度值h的一半。缺口1112 的深度e也即是指缺口1112高出凹槽111的侧壁1111的高度。缺口1112的宽度f需大于等于用于注入冷却液的管体的直径。缺口1112与第二槽口1122连通,沿垂直于注液槽 112的轴线的方向,缺口1112的尺寸大于第二槽口1122的尺寸。如此,可加大注液槽112 的末端的孔径,有利于快速注入
冷却液,提升工作效率。
70.请参阅图7,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均热板100,均热板100包括第一板体10 和第二板体20。
71.具体的,第二板体20的特征与第一板体10基本相同。例如,第二板体20也可以包括凸出部、凹槽与注液槽,第二板体20的制作材料可选取铜、铝或不锈钢等。第二板体20与第一板体10不同的是,本技术示例中,第二板体20的凹槽211上未设置有多个凸起,第二板体20的凹槽211的侧壁没有设置缺口,第二板体20上可设置有支撑柱21,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20的凹槽部分可以设有多个凸起,第二板体20的凹槽211的侧壁也可以设置有缺口。
72.请参阅图2,第二板体20设置的支撑柱21抵靠在凸起113上。支撑柱21可在空腔30内形成保护作用,以防止均热板100的空腔30发生变形而坍塌。为了保证支撑柱 21能够很好的起到支撑定型的作用,支撑柱21可以抵靠在凸起113上,从而保证整个均热板100的强度。
73.第二板体20盖合在第一板体10上。更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 20连接在一起,第一板体10的凹槽111和第二板体20的凹槽211共同形成密封的空腔30。另外,第一板体10的注液槽112和第二板体10的注液槽212共同形成注液通道,注液通道与空腔30连通。如此,冷却液可以通过注液通道注入空腔30内,以使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所形成的空腔30内可用于存储冷却液,空腔30可以起到防止冷却液的流失的作用。
74.请参阅图8,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200包括均热板100和热源40。热源40与均热板100导热性连接。
75.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均热板100可用于电子设备200中,电子设备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200包括均热板100和热源40。热源40 与均热板100导热性连接,由于电子设备200在长时间使用后,电子设备200不断地运转,会导致电子设备200的热源40产生大量的热量,热源40的热量可以及时通过均热板100向四周散热出去,最终散发到大气中,提高电子设备200的使用性能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7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