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灯光控制电路、灯光控制装置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灯具 灯光 装置 控制电路 控制


1.本技术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光控制电路、灯光控制装置及灯具。


背景技术:

2.照明灯具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照明电器,目前通常的灯具都是通过手动控制进行开关控制或者调光控制,一方面,人们经常由于忘记关灯而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另一方面,现有的灯具缺少智能化,不能根据周边环境进行调整亮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光控制电路、灯光控制装置及灯具,旨在解决人们经常由于忘记关灯而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或者灯具无法根据周边环境进行调整亮度导致用户体验下降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光控制电路,与光源模组连接,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
5.人体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移动,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人体检测信号;
6.光照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光源模组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光照度检测信号;
7.控制模块,与所述人体检测模块和所述光照度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人体检测信号和光照度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人体检测信号和光照度检测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
8.调光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光源模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调光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调光驱动信号生成调光驱动信号,以对所述光源模组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
9.可选的,所述灯光控制电路还包括:
10.过零检测模块,与所述调光驱动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调光驱动模块的输入电压进行过零检测,并根据过零检测结果确定调光切相参考信号;
11.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光切相参考信号对所述调光控制信号进行调节。
12.可选的,所述灯光控制电路还包括:
13.过温保护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调光驱动模块的温度,并生成过温保护信号;
14.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过温保护信号对所述调光控制信号进行调节。
15.可选的,所述灯光控制电路还包括:
16.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对所述控制模块供电。
17.可选的,所述人体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人体感应芯片以及人体感应处理芯片;
18.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人体感应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
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人体感应芯片的第一端共接,所述人体感应芯片的接地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人体感应芯片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人体感应处理芯片的感应输入端共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人体感应处理芯片的感应输出端,所述人体感应处理芯片的数据接收端和所述人体感应处理芯片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19.可选的,所述光照度检测模块包括:光照度传感器、第五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光照度处理芯片;
20.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光照度处理芯片的电源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供电端,所述光照度处理芯片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照度处理芯片的数据信号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光照度处理芯片的时钟信号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光照度处理芯片的光照度感应输入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照度传感器连接。
21.可选的,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包括:第八电阻和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22.可选的,所述调光驱动模块包括:第六电容、第九电阻、第一压敏电阻、可控硅芯片、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一开关管以及可控硅光耦芯片;
23.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可控硅芯片的第一端共接于火线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可控硅芯片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光源模组,所述可控硅芯片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可控硅光耦芯片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可控硅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控硅光耦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可控硅光耦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24.本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灯光控制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灯光控制电路。
25.本技术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光源模组;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与光源模组连接。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光控制电路、灯光控制装置及灯具,通过人体检测模检测人体移动,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人体检测信号,通过光照度检测模块检测所述光源模组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光照度检测信号,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人体检测信号
和光照度检测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调光驱动模块根据所述调光驱动信号生成调光驱动信号,以对所述光源模组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从而避免人们经常由于忘记关灯而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或者灯具无法根据周边环境进行调整亮度导致用户体验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光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灯光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灯光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灯光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检测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度检测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温保护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驱动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零检测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光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7.图11和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过零检测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光控制电路,本实施例中的灯光控制电路与光源模组连接,参见图1所示,灯光控制电路包括:人体检测模块10、光照度检测模块20、控制模块20以及调光驱动模块40,其中,人体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人体移动,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人体检测信号;光照度检测模块20用于检测光源模组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光照度检测信号;控制模块20与人体检测模块10和光照度检测模块20连接,控制模块20用于接收人体检测信号和光照度检测信号,并根据人体检测信号和光照度检测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调光驱动模块40与控制模块20和光源模组连接,用于接收调光控制信号,并根据调光
驱动信号生成调光驱动信号,以对光源模组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
4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人体检测模块10检测人体的移动,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人体检测信号,光照度检测模块20用于检测光源模组所在的区域的环境光照度,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光照度检测信号,从而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效果,同时结合光照度检测模块20对环境光强度的检测结果,在人来的情况下,对照明区域实现恒照度自动化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用户体验的目的,进一步还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0可以为控制器或者控制器与射频芯片的组合,由射频芯片接收遥控器发送的遥控信号,并将遥控信号转发至控制器。
45.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0还可以包括按键单元,该按键单元与控制器连接,按键单元根据用户的按键输入指令生成对应的遥控指令发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该遥控指令生成调光控制信号对光源模组进行控制。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人体检测模块10可以为pir人体传感器、微波感应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中的至少一项及其外围电路组成。
47.进一步地,人体检测模块10可以设于房间的出入口位置,用于判断房间内是否有人,或者用于检测人体是否移动,以判断用户处于苏醒状态还是睡眠状态(例如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检测用户的眨眼频率,或者检测用户的身体移动频率,若用户在连续多个预设时间间隔内没有眨眼或者没有移动身体,则判断用户处于睡眠状态),若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则可以由控制模块20控制调光驱动模块40关闭,从而熄灭光源模组。
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人体检测模块10主要用检测当前检测控制区域是否有人体存在,例如,检测区域可以为扫描式检测或者全景检测,扫描式检测可以每隔预设人体检测周期对检测区域扫描一次,全景检测即通过实时检测检测区域的人体移动。
49.在一个具体应用实施例中,人体检测模块10可以对人体移动进行分级检测,例如,大动作检测、小动作检测以及微动作检测,每级检测采用对应精度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大动作检测对应大动作检测传感器,小动作检测对应小动作检测传感器,微动作检测对应微动作检测传感器),大动作检测的动作可以包括人走动,小动作检测可以包括人挥手,微动作检测可以包括人眨眼或者翻身等,当出现大动作检测时,小动作检测传感器和微动作检测传感器处于休眠状态,若预设个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内,大动作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动作时,则激活小动作检测传感器,此时大动作检测传感器进入休眠状态,若预设个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内,小动作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动作时,则激活微动作检测传感器,此时小动作检测传感器进入休眠状态,若预设个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内,微动作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动作时,则控制模块20控制调光驱动模块40停止输出调光驱动信号,光源模组熄灭。
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照度检测模块20可以包括多个光照度传感器pb,多个光照度传感器pb可以设于照明区域的四周,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多个位置的环境光照度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光照度加权值,并基于该光照度加权值生成调光控制信号,以对光源模组的发光强度进行调节,其中,加权计算中的加权系数可以根据光照度传感器pb与光源模组的距离确定。
51.进一步地,控制模块20还可以将该光照度加权值按照预设的加权区间生成调光控制信号,例如,当连续生成的预设个数的光照度加权值在同一个加权区间内时,控制模块20
保持调光控制信号不变,避免调光驱动模块40的功耗增加,若连续生成的光照度加权值均位于同一个加权区间,且与前一个检测周期内检测的光照度加权值所处的加权区间不同,则控制模块20基于当前的加权区间生成对应的调光控制信号,以调节光源模组的发光强度。
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0还可以根据预设的控制区域的光强度值结合当前的环境光强度生成调光控制信号,以对光源模组的光照强度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当前的光照区域的光照度处于恒照度的状态,例如,若当前环境仅仅为偏暗,此时光源模组可以作为光照补充,提升室内光照强度至预设光照度,从而保持室内光照强度保持不变,若当前环境偏亮,则控制模块20控制调光驱动模块40关闭。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调光驱动模块40可以为双mos管调光驱动电路或者可控硅调光驱动电路。
5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灯光控制电路还包括过零检测模块50,过零检测模块50与调光驱动模块40和控制模块20连接,用于对调光驱动模块40的输入电压进行过零检测,并根据过零检测结果确定调光切相参考信号;其中,控制模块20还用于根据调光切相参考信号对调光控制信号进行调节。
5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过零检测模块50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过零检测,以确定输入电压的过零点位置,例如,将市电输入电压转换为方波输出,检测市电输入电压的零点位置,作为控制模块20输出调光控制信号的调光切相参考点。
56.在一个具体应用中,通过对输入交流电进行过零检测,生成调光切相参考信号,控制模块20在接收到人体检测模块10和光照度检测模块20反馈的人体检测信号和光照度检测信号后,对光源模组00的亮度进行调节,具体的,控制模块20基于过零检测模块50提供的调光切相参考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调节调光驱动信号的输出波形,以使得调光驱动信号与输入交流电的斩波时间点一致,从而可以确保每个周期对调光驱动模块40的斩波点一致,即每个周期的输出电流波形一致,从而避免调光过程中光源模组出现闪灯现象。
5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灯光控制电路还包括过温保护模块60,过温保护模块60与控制模块20连接,用于检测调光驱动模块40的温度,并生成过温保护信号;其中,控制模块20还用于根据过温保护信号对调光控制信号进行调节。
58.在本实施例中,过温保护模块60用于检测调光驱动模块40的温度,避免调光驱动模块40中的mos管或者可控硅由于温度过高损坏,当温度升到预设温度阈值时,向控制模块20发送过温保护信号,控制模块20根据过温保护信号生成对应的调光控制信号,切换调光驱动模块40的输出。
5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灯光控制电路还包括过流保护模块,用于检测调光驱动模块40中的调光主回路电流,当电流达到预设电流阈值时,由控制模块20切换调光驱动模块40的输出,避免光源模组和调光驱动模块40由于电流过大损坏。
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灯光控制电路还包括供电模块70,供电模块70与控制模块20连接,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对控制模块20供电。
61.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70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转换处理,生成对应的直流电,以对控制模块20及其他功能模块供电。
62.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模块70可以由ac

dc转换单元和dc

dc转换单元组成,即先
由ac

dc转换单元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dc

dc转换单元对整流处理后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从而输出多路直流电。
6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人体检测模块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人体感应芯片pir以及人体感应处理芯片u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人体感应供电端pir_vdd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人体感应芯片pir的第一端共接,人体感应芯片pir的接地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共接于地,人体感应芯片pir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共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人体感应处理芯片u1的感应输入端ampin共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共接于人体感应处理芯片u1的感应输出端ampout,人体感应处理芯片u1的数据接收端rxd和人体感应处理芯片u1的数据输出端txd与控制模块20连接。
64.在本实施例中,人体感应芯片pir用于检测人体的移动,并将检测信号经过rc电路滤波处理之后发送至人体感应处理芯片u1,该人体感应处理芯片u1用于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转换为对应的人体感应信号通过uart通信发送控制模块20。
6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人体感应处理芯片u1可以出微处理器芯片,用于进行信号转换处理,例如,人体感应芯片pir检测到人体移动后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可以为低电平或者高电平的形式,人体感应处理芯片u1将该检测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20。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光照度检测模块20包括:光照度传感器pb、第五电容c5、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光照度处理芯片u2;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光照度处理芯片u2的电源端vdd、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共接于供电端vcc,光照度处理芯片u2的接地端gnd与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光照度处理芯片u2的数据信号端sda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共接于控制模块20,光照度处理芯片u2的时钟信号端scl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共接于控制模块20,光照度处理芯片u2的光照度感应输入端int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光照度传感器pb连接。
67.在本实施例中,光照度传感器pb可以为光线传感器或者光敏传感器,光照度处理芯片u2用于将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环境光强度信号转换为对应的光强度数据,采用i2c的通信方式发送至控制模块20。
6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过温保护模块60包括:第八电阻r8和第一热敏电阻ntc1;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与供电端vcc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第一端共接于控制模块20,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第二端接地。
6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八电阻r8和第一热敏电阻ntc1组成一个分压电路,第一热敏电阻ntc1设于调光驱动模块40内的mos管或者可控硅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用于检测其温度,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阻值可以随温度发生变化,从而避免调光驱动模块40的温度过高导致驱动异常。
7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示,调光驱动模块40包括:第六电容c6、第九电阻r9、第一压敏电阻rv1、可控硅芯片t1、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
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一开关管q1以及可控硅光耦芯片u3;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以及可控硅芯片t1的第一端共接于火线输入端l_in,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可控硅芯片t1的第二端以及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共接于光源模组,可控硅芯片t1的控制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共接于可控硅光耦芯片u3的第一输出端,可控硅光耦芯片u3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可控硅光耦芯片u3的第一输入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与供电端vcc连接,可控硅光耦芯片u3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共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20连接。
71.在本实施例中,可控硅光耦芯片u3、第一开关管q1以及可控硅芯片t1组成可控硅调光器,该可控硅调光器采用零火供电,可以实现0

100%调光输出,参见图8所示,第一开关管q1和可控硅光耦芯片u3组成调光pwm控制信号转换回路,第六电容c6与第九电阻r9组成吸收回路,第一压敏电阻rv1主要用于浪涌防护。
7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可以为npn型三极管。
7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过零检测模块50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过零光耦芯片u4、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以及第二开关管q2;其中,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与火线输入端l_in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共接于过零光耦芯片u4的第一输入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与过零光耦芯片u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过零光耦芯片u4的第一输出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共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共接于供电端vcc2,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以及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与过零光耦芯片u4的第二输出端共接于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20连接。
74.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过零检测模块50应用于图8所示的调光驱动模块40,该过零检测模块50主要用于市电过零信号检测,控制模块20根据该过零信号检测结果确定调光切相参考点。
7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管q2可以为npn型三极管。
7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光驱动模块40包括:保险丝fr、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第七开关管q7、第八开关管q8、第二十一电阻r21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其中,保险丝fr的第一端与火线输入端l_in连接,保险丝fr的第二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共接,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以及第
一二极管d1的阳极共接于零线输入端n,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共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共接于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以及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共接于光源模组,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端、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以及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端与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二端、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一端、第二十九电阻r29的第一端共接,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接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接第二供电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二十九电阻r29的第二端与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接地,第五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第七开关管q7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一端共接,第七开关管q7的第二端、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供电端vcc2,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第七开关管q7的控制端以及第三十一电阻r31的第一端共接,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第八开关管q8的第一端连接,第八开关管q8的第二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二端以及第三十三电阻r33的第一端共接于地,第八开关管q8的控制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第二端以及第三十四电阻r34的第一端共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2030连接。
7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第七开关管q7、第八开关管q8及其外围电路组成一个mos调光器,该mos调光器既可实现单火供电工作,同时也兼容零火线供电,并且可自动根据不同接线方式调整调光范围,即零火供电时可以实现0

100%,单火线供电时可以实现0

x%(x<100,具体根据负载清单进行适配测试确定具体数值)。
78.具体的,参加图10所示,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组成调光控制输出回路,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第七开关管q7以及第八开关管q8组成调光控制pwm信号电平转化回路。
7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可以为n型mos管。
8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可以为npn型三极管,第七开关管q7、第八开关管q8可以为pnp型三极管。
81.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过零检测模块50包括:第九二极管q9、第十二极管q12、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28、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以及比较器芯片u5;其中,第三十五电阻r35的第一端与火线输入端l_in连接,第三十五电阻r35的第二端与第三十六电阻r3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第二端、第三十七电阻r37的第一端、第九二极管q9的阳极以及第十二极管q12的阴极共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第二端、第十一
电容c11的第一端共接于比较器芯片u5的正相输入端,比较器芯片u5的接地端接地,比较器芯片u5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十八电阻r28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八电阻r28的第二端、第十二极管q12的阳极、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第九二极管q9的阴极共接于地,比较器芯片u5的电源端与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供电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接地,比较器芯片u5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九电阻r39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九电阻r39的第二端与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共接于控制模块20,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接地。
82.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过零检测模块50包括: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四十三电阻r43以及第十四电容c14;其中,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一端与零线输入端n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与第四十一电阻r41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十一电阻r41的第二端、第四十二电阻r42的第一端、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以及第四十三电阻r43的第一端共接,第四十二电阻r42的第二端接地,第四十三电阻r43的第二端与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共接于控制模块20,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接地。
83.在本实施例中,图11为火线过零检测电路,图12为零线过零检测电路,设备每次市电上电后,首先对检测zero1与zero2点信号,如果zero2检测到50/60hz方波,则判定设备为零火线供电;当检测到zero2为低电平,同时zero1为50/60hz方波,则判定设备为单火线供电。后续只要设备不掉电,均按照以上检测结果控制调光,如果为单火供电,则以zero1信号作为调光切相参考点;如果为零火线供电,既可以zero1信号作为调光切相参考点,也可以zero2信号作为调光切相参考点。
8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光控制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灯光控制电路。
8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光源模组;以及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灯光控制电路,灯光控制电路与光源模组连接。
8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光控制电路、灯光控制装置及灯具,通过人体检测模检测人体移动,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人体检测信号,通过光照度检测模块检测所述光源模组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光照度检测信号,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人体检测信号和光照度检测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调光驱动模块根据所述调光驱动信号生成调光驱动信号,以对所述光源模组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从而避免人们经常由于忘记关灯而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或者灯具无法根据周边环境进行调整亮度导致用户体验下降的问题。
87.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8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89.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90.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9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