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内部防沉积去污结构的污油管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油管 去污 柴油机 沉积 船用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内部防沉积去污结构的污油管。


背景技术:

2.在船用大功率柴油机上污油管的堵塞是润滑油回路中常出现的问题,这是基于润滑油的使用特性—用于金属相对运动副润滑。如图1所示,在金属相对运动时会产生磨损,润滑油在进入运动部位后,由于润滑油的黏度特点,金属磨损颗粒2会伴随润滑油进行回流。金属颗粒2在润滑油中跟随润滑油流动方向运动并慢慢沉淀,在机械设备运转一段时间后,沉积的金属颗粒2会越来越多,最终后堵塞润滑油管路1。
3.所以在我们的机械润滑过程中常设计润滑油观察窗、流量计等设备来观察润滑的正常运行。避免了因为润滑油断流引起的机械超量磨损,停机检修等相应工作。并且会针对机械润滑特点定期进行污油管路清洗的工作。
4.但金属颗粒沉积是污油管路堵塞的根本原因,观察污油流量只能判断润滑油是否出现流量减少、堵塞,而不能解决滑油管路中金属颗粒沉淀问题。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润滑油堵塞的根本原因:金属颗粒沉积。通过搅动管路中润滑油流动状态,确保润滑油中的颗粒物能随着润滑油流动以不沉淀的状态进入污油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污油管均是水平结构,容易在内下壁出造成金属颗粒堵塞。
6.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内部防沉积去污结构的污油管,其中,包括:
7.污油管,所述污油管包括首尾连接的斜管、弯管和竖管;
8.所述斜管中可转动地安装有去污结构;
9.污油流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去污结构转动,所述去污结构在转动过程中去除沉积在所述斜管内下壁表面的污渍。
10.可选地,所述去污结构包括螺旋钢丝和与之固定的叶轮轴,所述叶轮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污油管中。
11.可选地,所述叶轮轴包括转轴及在所述转轴的外圆长度方向上螺旋设置的螺旋叶轮。
12.可选地,所述螺旋叶轮与所述螺旋钢丝固定,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螺旋钢丝的一端抵靠所述弯管。
13.可选地,所述螺旋叶轮与所述螺旋钢丝的螺旋方向、螺旋距离保持一致。
14.可选地,所述螺旋叶轮与所述螺旋钢丝的横向截面直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污油管的内径。
15.可选地,所述转轴抵靠所述弯管的部分结构呈圆球状。
16.可选地,所述转轴抵靠所述弯管的部分结构呈圆锥状。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部防沉积去污结构的污油管,通过污油管内的去污结构利用污油流动的动能推动叶轮轴及螺旋钢丝旋转,将污油管底部的沉积物卷起,卷起的沉积物进入污油中,继续随着流体运动下行,实现污油管的去污功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现有技术的污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内部防沉积去污结构的污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去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请参见图2和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具有内部防沉积去污结构的污油管,其中,包括污油管,污油管包括首尾连接的斜管11、弯管12和竖管13;斜管11中可转动地安装有去污结构4;污油流动过程中带动去污结构4转动,去污结构4在转动过程中去除沉积在斜管11内下壁表面的污渍。
26.本实施例中,去污结构4包括螺旋钢丝41和与之固定的叶轮轴42,叶轮轴42可转动地安装于污油管中,叶轮轴42包括转轴421及在转轴421的外圆长度方向上螺旋设置的螺旋叶轮422,螺旋叶轮422与螺旋钢丝41固定,转轴421远离螺旋钢丝41的一端抵靠弯管12。
27.本实施例中,螺旋叶轮422与螺旋钢丝41的螺旋方向、螺旋距离保持一致,螺旋叶轮422与螺旋钢丝41的横向截面直径尺寸小于或等于污油管的内径。
28.本实施例中,转轴421抵靠弯管12的部分结构呈圆球状,转轴421抵靠弯管12的部分结构呈圆锥状。
29.通过以下说明进一步地认识本实用新型的特性及功能。
30.本实施例的具有内部防沉积去污结构的污油管用于船用低速柴油机润滑油回路
中,解决润滑油回油中金属颗粒物沉淀问题,实现污油管中防沉积去污的功能。以往的污油管中通常会出现润滑油回油流量降低,润滑效果不好的情况。通常在拆检滑油管路后发现管路内部出现了金属颗粒物的沉积,这种情况在回油管路中,特别集中在横向管路中及弯管位置。
31.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内部防沉积去污结构的污油管的装置,这种装置能很好的去除污油管内部的颗粒沉积物,解决了污油管内部因沉积物堵塞的风险。本实施例的污油管利用污油流动的动能推动叶轮轴及螺旋钢丝旋转,将污油管底部的沉积物卷起。卷起的沉积物进入污油中,继续随着流体运动下行,实现污油管的去污功能。
32.因为在润滑油回路中,在润滑部位前段金属颗粒物少,不会出现堵塞,但在对金属运动副部位进行润滑后,运动副产生的金属颗粒物会被润滑油携带,随润滑油开始流动。显然金属颗粒不溶于油脂,由于金属颗粒物的自重,当润滑油流动方向为重力方向时(如图1所示),除少量颗粒吸附管壁外,其余润滑油及金属颗粒会随着流向运动。当润滑油流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不同时,润滑油中的金属颗粒在流动的同时会受重力影响而出现沉淀的情况,并且颗粒物出现聚集现象,堆积在管路下方。这就是拆检管路是常常看到的管路下方堆积严重、影响流量的原因。
33.由于污油管内部沉积的主要原因是金属颗粒物的重力下沉及颗粒的聚集特性,而沉积通常出现于管路下部,既重力方向侧。而且沉积的形成需要时间,如果能常常通过清除沉积底部,那么沉积将不会形成。所以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螺旋钢丝的搅动刮除管路上的沉积区域,将刚形成的沉积物剥离。而螺旋钢丝的动力来源于润滑油的流动,在管路中增加叶轮轴,当润滑油流过叶轮轴时,叶轮轴旋转并带动与叶轮轴一体的螺旋钢丝一起旋转,螺旋钢丝刮除管壁,实现了污油管内部防沉积的目的。
34.本实施例的具有内部防沉积去污结构的污油管的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35.本实施例中设计的零部件有污油管路11、12、13、叶轮轴42、螺旋钢丝41。各个部分在内部防沉积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36.污油管沉积通常出现在水平状态的滑油管上(现有的污油管均为水平设置结构),且管子末端为弯管12使得流速降低出现沉积。所以将本实施例中污油管路的角度略微向流向倾斜(即斜管11),确保污油管中污油及颗粒在受重力影响时也能借助重力的分力向倾斜端移动。
37.在污油管中安装一个叶轮轴42,叶轮轴42的目的是借助污油流动使得叶轮轴42在流动的污油作用下进行旋转。叶轮轴42需小于污油管内径,且对流速影响小。叶轮轴42需借助于螺旋钢丝41悬空于污油管中间。
38.螺旋钢丝41外径略小于污油管内径,确保能在管子中灵活旋转。将叶轮轴42固定在螺旋钢丝41中央。当污油流动时,流动的污油带动叶轮轴42旋转,再带动螺旋钢丝41旋转。螺旋钢丝41旋转时使得污油中携带的金属颗粒不能沉积附着在污油管壁。当金属颗粒不能附着时就会顺着污油继续流动。最终实现污油管内壁防沉积的目的。
39.本实施例的去污原理是考虑到污油的黏度、流速,通过搅动污油,防止金属颗粒附着聚集为目的实现污油管内部去污目的,解决了污油管常出现堵塞的问题,增加了污油管检修去污的间隔时间,节约了低速柴油机的维护成本。
40.本实施例主要针对平常出现的润滑油污油回路中堵塞的情况。参考图1堵塞的管
子通常为水平管,这是因为水平管中污油流速下降、扰流降低,使得污油中的金属颗粒2受重力(g)影响进行沉淀,在管子的下方管壁上形成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后越来越厚。
41.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将管子的水平状态进行改善(即斜管11),增加管子的倾斜度。这样颗粒物在受重力影响下借助重力分量再累积污油流动使得相对于水平管中移动速度更快。
42.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叶轮轴42与螺旋钢丝41焊接成一体,安装在参考图2的管子中。叶轮轴42的头部抵住管子弯管壁(即弯管12处),可使得叶轮轴42得到旋转支点。
43.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中管子中污油流动时,污油的流动会推动叶轮轴42进行旋转,这时螺旋钢丝41也会进行旋转,旋转的螺旋钢丝,41与管子底部接触,刮起管子底部的沉积颗粒,这时颗粒物浮起随污油继续流动。若颗粒物再沉淀,由螺旋钢丝41继续刮起后再流动,推动污油流动至污油回油箱。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部防沉积去污结构的污油管,通过污油管内的去污结构利用污油流动的动能推动叶轮轴及螺旋钢丝旋转,将污油管底部的沉积物卷起,卷起的沉积物进入污油中,继续随着流体运动下行,实现污油管的去污功能。
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