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激电仪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探测 支撑 仪器 结构 激电仪


1.本技术涉及探测仪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激电仪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激电仪是直流电法仪器,可用于电阻率法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的测量,能够同屏显示:视电阻率、视激化率、半衰时、累加和、偏离度、自然电位、供电电流、一次场等测量值,因此广泛用于寻找地下水源、水文工程、地质勘探、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等。
3.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21493942.2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激电仪,包括铰接相连的盖板和箱体以及连接盖板和箱体的卡扣机构,箱体上设置有背带,箱体的四边沿处设置有固定座,背带通过铰接环铰接在固定座上,箱体上设置有缓冲垫,固定座的两侧开设有铰接孔,固定座的两端具有插入铰接孔内的铰接轴,固定座的厚度大于缓冲垫的厚度。
4.该方案的原理:勘察人员在携带激电仪时,通过铰接环将背带铰接在固定座上,再将激电仪背起进行移动,待需要进行勘察时,将激电仪取下,同时将背带和固定座分离,并将铰接环旋转使铰接环于箱体表面相抵,再将箱体放置在地上。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野外潮湿的泥地上,激电仪放置于地面上,地面的水汽会进入激电仪内部,容易造成激电仪内部发生故障,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检测,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激电仪放置于地面上,地面的水汽会进入激电仪内部,容易造成激电仪内部发生故障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善激电仪放置于地面上,地面的水汽会进入激电仪内部,容易造成激电仪内部发生故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激电仪的支撑结构。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激电仪的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激电仪的支撑结构,包括底板、固定支架、支撑板和若干紧固钉,所述固定支架下端安装于底板上,所述固定支架上端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紧固钉与底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端开设有安装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野外潮湿的泥地上进行测量时,将底板下端的紧固钉扎入地面之中,紧固钉使得底板在泥地中不易滑动,增强了支撑结构与地面的固定,激电仪放置于支撑板的安装槽中,安装槽在一定程度防止了激电仪从支撑板上意外滑落,而且激电仪与泥地之间存在间隔,减少了地面进入激电仪内部的水汽,降低了激电仪发生故障的情况,提高了激电仪的使用寿命。
10.优选的,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限位板一侧与第一板体铰接、另一侧与第二板体铰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距离大于紧固钉的高度。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一侧与第一板体铰接、另一侧与第二板体铰接,从
而能够转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使得紧固钉正对扣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员划伤,使得底板的携带更方便、更安全。
12.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所述底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一个所述限位槽一部分位于限位板上、另一部分位于第一板体上,另一个所述限位槽一部分位于限位板上、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板体上,所述限位块置于限位槽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和限位槽相配合,方便将限位板一侧与第一板体卡接固定、另一侧与第二板体卡接固定,使得底板在支撑过程中不易意外弯折。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背离限位板一侧设置有拉环,所述第二板体背离限位板一侧设置有拉钩,所述拉钩和所述拉环相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紧固钉正对扣合后,通过拉钩和拉环相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连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自动分开,进一步使得底板的携带更方便、更安全。
16.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面积小于底板的上表面面积,所述固定支架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支架竖直向下且沿底板中心点向外倾斜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的上表面面积小于底板的上表面面积,增强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18.优选的,所述底板上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固定支架的下端置于第一卡槽中。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和固定支架卡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方便携带。
20.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下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置于第二卡槽中。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和固定支架卡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方便携带。
22.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沿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设置为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长度相同。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支架沿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设置为与安装槽的一侧长度相同,则能够将拆卸下来的固定支架放置于安装槽中,在携带过程中节约了空间,进一步方便携带。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在野外潮湿的泥地上进行测量时,将底板下端的紧固钉扎入地面之中,紧固钉使得支撑结构在泥地中不易滑动,增强了支撑结构与地面的固定,激电仪放置于支撑板的安装槽中,安装槽在一定程度防止了激电仪从支撑板上意外滑落,而且激电仪与泥地之间存在间隔,减少了地面进入激电仪内部的水汽,降低了激电仪发生故障的情况,提高了激电仪的使用寿命;
26.2.限位板一侧与第一板体铰接、另一侧与第二板体铰接,从而能够转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使得紧固钉正对扣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员划伤,使得底板的携带更方便、更安全;
27.3.将固定支架沿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设置为与安装槽的一侧长度相同,则能够将拆卸下来的固定支架放置于安装槽中,在携带过程中节约了空间,进一步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激电仪的支撑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块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11、第一板体;111、拉环;12、第二板体;121、拉钩;122、弹簧;13、限位板;14、限位块;141、把手;15、限位槽;16、第一卡槽;2、固定支架;3、支撑板;31、安装槽;32、第二卡槽;4、紧固钉。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激电仪的支撑结构,参照图1,包括底板1、固定支架2、支撑板3和若干紧固钉4,紧固钉4安装于底板1下端,支撑板3位于底板1正上方,固定支架2安装于底板1和支撑板3之间。
35.参照图1和图2,底板1包括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和限位板13,限位板13位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紧固钉4竖直设置且上端焊接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下端,限位板13下端一侧与第一板体11铰接,限位板13下端另一侧与第二板体12铰接,铰接轴均沿限位板13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距离大于紧固钉4的高度,转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使得紧固钉4正对扣合;第一板体11背离限位板13一侧焊接设置有拉环111,第二板体12背离限位板13一侧设置有拉钩121,拉钩121与第二板体12之间设置有弹簧122,弹簧122一端焊接第二板体12、另一端焊接拉钩121,紧固钉4正对扣合后,拉钩121挂设于和拉环111上。
36.参照图1和图3,底板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14,限位块14上一体设置有把手141,底板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5,一个限位槽15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板13上、另一部分位于第一板体11上,另一个限位槽15一部分位于限位板13上、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板体12上,在需要使用支撑结构时,将限位块14置于限位槽15中,把手141位于限位槽15外,限位块14将限位板13一侧与第一板体11卡接固定、另一侧与第二板体12卡接固定,使得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和限位板13为一个整体。
37.参照图3和图4,支撑板3的上表面面积小于底板1的上表面面积,支撑板3上端开设有安装槽31,激电仪放置于支撑板3的安装槽31中,固定支架2沿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设置为与安装槽31的一侧长度相同,固定支架2至少设置有两个,本实施例固定支架2设置为四个,固定支架2竖直向下且沿底板1中心点向外倾斜设置,底板1上端的四个边角处开设有第一卡槽16,固定支架2的下端置于第一卡槽16中,支撑板3下端的四个边角处开设有第二卡槽32,固定支架2的上端置于第二卡槽32中。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激电仪的支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39.安装时:转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使得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和限位板13处于同一平面上,将限位块14置于限位槽15中,使得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和限位板13为一个整体,再将紧固钉4扎入地面之中,安装限位块14和支撑板3,将激电仪放置于支撑板3的安装槽31中;
40.拆卸时:依次取下激电仪、支撑板3和限位块14,将限位块14放置于支撑板3的安装槽31中,将紧固钉4拔出地面,清理掉紧固钉4上的泥土后,再通过把手141拉出限位块14,转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使得紧固钉4正对扣合,拉钩121挂设于和拉环111上。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