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汽车减震器上支撑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减震 汽车 器上 支撑 系统


1.本技术涉及汽车减震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上支撑。


背景技术:

2.汽车减震器上支撑是安装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用于连接车身的支撑结构,属于汽车减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减震器上支撑一般由橡胶材料制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橡胶的内摩擦特性,将车身重力、路面产生的冲击能量进行吸收,辅助减震器、减震弹簧起到一定的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达到减震目的。
3.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06280437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汽车顶胶,包括带有斜坡的外骨架,外骨架的中空位置设有内骨架,外骨架覆盖有硫化成型的橡胶,该橡胶同时覆盖住内骨架的外周面,内骨架呈方碗状,该方碗状的底部焊接有防护筒,该防护筒的开口朝外翻边设置,防护筒的底部和内骨架的底部设有贯通的螺纹连接孔,橡胶朝向防护筒的一侧设有弹簧台阶面,外骨架为圆环状,该圆环状的内缘和外缘分别设有朝向弹簧台阶面的支撑翻边,汽车顶胶通过支撑翻边和缓冲弹簧进行缓冲减震。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有减震效果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因减震效果不足而产生异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上支撑。
6.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上支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包括连接板,支撑板、外壳和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减震器上支撑还包括支撑环、中心环、安装环、第一减震柔性翻边、第二减震柔性翻边、第三减震柔性翻边和减震件,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下表面,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支撑环同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侧,所述中心环同轴设置在所述支撑环内侧,所述安装环同轴设置在所述中心环内侧,所述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支撑环、所述中心环和所述安装环两两形成的间隙内,所述第一减震柔性翻边、所述第二减震柔性翻边和所述第三减震柔性翻边均呈喇叭口状且开口朝外,所述第一减震柔性翻边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减震柔性翻边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环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三减震柔性翻边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环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通过固定组件与汽车减震器紧密相连,支撑板用于支撑汽车内部需减震部位,外壳、支撑环、中心环和安装环设置在连接板上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减震件可以有效固定外壳、支撑环、中心环和安装环,阻碍其相对运动,第一减震柔性翻边的高度高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可对汽车产生的冲击力进行一次轴向缓冲减震,第二减震柔性翻边的高度高于支撑板的上表面但低于第一减震柔性翻边的高度,可对汽车产生的冲击力进行二次轴向缓冲减震,第三减震柔性翻边的高度高于支撑板的上表面但低于第
二减震柔性翻边的高度,可对汽车产生的冲击力进行三次轴向缓冲减震,当汽车的冲击力过大,导致减震柔性翻边均已翻至极限位置,第一减震柔性翻边、第二减震柔性翻边和第三减震柔性翻边叠摞在一起可对汽车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四次轴向缓冲减震。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阻尼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的冲击力过大导致第一减震柔性翻边、第二减震柔性翻边和第三减震柔性翻边均已压至极限位置且叠摞在一起时仍无法用于缓冲减震时,阻尼块可对汽车冲击力进行第五次轴向缓冲减震。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柔性翻边、所述第二减震柔性翻边和所述第三减震柔性翻边上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橡胶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孔可以快速排出减震柔性翻边与缓冲接触面之间的空气,使得减震柔性翻边与缓冲接触面紧密贴合后进行缓冲减震,橡胶孔可以防止因空气未能及时排出而导致缓冲效果减弱现象的产生。
13.优选的,所述减震件设置为减震橡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橡胶的这种卷曲的长链分子结构及分子间存在的一定的次级力,使得橡胶材料呈现出独特的黏弹性能,可以缓冲沿外壳径向方向的冲击,橡胶分子间互相作用,妨碍分子链的运动,当外壳、支撑环、中心环和安装环在沿轴向方向受到不同冲击力时,橡胶分子可以有效固定外壳、支撑环、中心环和安装环,阻碍其相对运动,缓冲沿轴向方向的冲击。
15.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贯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螺纹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通过与螺母螺纹配合,将连接板紧固在汽车减震器上。
17.优选的,所述螺栓上套设有两个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下表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上表面的橡胶垫圈可减少固定组件与连接板之间的摩擦,延长汽车减震器上支撑的使用寿命,连接板下表面的橡胶垫圈对连接板接收到的冲击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19.优选的,所述安装环内侧紧密贴合有消音海绵。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音海绵可以吸收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因缓冲减震而产生的噪音。
21.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柔性翻边与所述支撑环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所述第二减震柔性翻边与所述中心环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所述第三减震柔性翻边与所述安装环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设计可以减少减震柔性翻边因缓冲减震而产生的磨损,提高汽车减震器上支撑使用寿命。
23.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三组,且沿所述连接板呈中心对称分布。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组固定组件的连线为正三角形,可以有效固定汽车减震器上支撑,防止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在受到冲击力时产生位置偏移。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汽车减震器上支撑结构简单,内置有第一减震柔性翻边、第二减震柔性翻边、第三减震柔性翻边、减震件和减震橡胶,可以进行多次减震、缓冲和径向减震缓冲;
27.2.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内部设置有消音海绵,可以吸收汽车异响,提高汽车乘坐人员乘坐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中a

a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板;2、支撑板;3、外壳;4、固定组件;41、螺栓;42、螺母;5、支撑环;6、中心环;7、安装环;8、第一减震柔性翻边;9、第二减震柔性翻边;10、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1、减震件;111、减震橡胶;12、阻尼块;13、橡胶孔;14、橡胶垫圈;15、消音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减震器上支撑。
33.参照图1,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包括连接板1、支撑板2、外壳3、固定组件4、支撑环5、中心环6、安装环7、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0、减震件11、阻尼块12、橡胶孔13、橡胶垫圈14和消音海绵15。
34.连接板1由钢材质制成,且呈圆环形,连接板1上开设有三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三组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包括螺栓41和螺母42,三组螺栓41呈中心对称分布在连接板1上,螺母42螺纹配合在螺栓41上,螺栓41上套设有两个橡胶垫圈14,两个橡胶垫圈14分布位于连接板1上、下表面上。
35.外壳3由钢材质制成,且呈圆筒状,外壳3同轴焊接在连接板1的上表面,支撑板2由钢材质制成,且呈圆环形,支撑板2同轴焊接在外壳3远离连接板1的一端,阻尼块12由橡胶材质制成,多个阻尼块12对称分布在支撑板2上表面上。
36.参照图1和图2,支撑环5、中心环6和安装环7均由钢材质制成,且呈圆筒状,支撑环5同轴设置在外壳3内侧,中心环6同轴设置在支撑环5内侧,安装环7同轴设置在中心环6内侧,减震件11设置为减震橡胶111,减震橡胶111充分填充于外壳3、支撑环5、中心环6和安装环7两两形成的间隙内,安装环7内侧紧密贴合有消音海绵15。
37.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和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0均由橡胶材质制成,且呈45度外扩的喇叭口状,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和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0上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橡胶孔13。
38.参照图1和图2,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柔性连接在支撑环5远离连接板1的一端,且高度高于支撑板2的上表面,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柔性连接在中心环6远离连接板1的一端,且高度高于支撑板2的上表面但低于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的高度,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0柔性连接在安装环7远离连接板1的一端,且高度高于支撑板2的上表面但低于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的高度,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与支撑环5的连接处、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与中心环6的连接处以及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0与安装环7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圆角,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和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0下端的小口均与减震橡胶111紧密融合。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汽车减震器上支撑的实施原理为:固定组件4、连接板1、支撑板2和外壳3用于固定支撑整个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当汽车受到路面产生的冲击时,汽车减震器开始挤压汽车减震器上支撑,汽车减震部分首先开始接触下压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进行一次轴向缓冲减震,当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下压至一定距离后,汽车减震部分便接触下压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进行二次轴向缓冲减震,当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下压至一定距离后,汽车减震部分便接触下压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0进行三次轴向缓冲减震;
40.当减震柔性翻边均已翻至极限位置,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和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0叠摞在一起可对汽车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四次轴向缓冲减震,当汽车的冲击力过大导致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和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0均已压至极限位置且叠摞在一起时仍无法用于缓冲减震时,支撑板2上均布的多个阻尼块12可对汽车冲击力进行第五次轴向缓冲减震;
41.第一减震柔性翻边8、第二减震柔性翻边9和第三减震柔性翻边10上对称设置的橡胶孔13可以用于及时排出汽车减震部分与减震柔性翻边之间的空气,使汽车减震部分与减震柔性翻边紧密接触,提高汽车减震器上支撑的缓冲减震效果。
42.外壳3、支撑环5、中心环6和安装环7两两形成的间隙内填充的减震橡胶111可以有效固定,外壳3、支撑环5、中心环6和安装环7的位置,同时可以对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径向的冲击进行缓冲减震;安装环7内部紧密贴合的消音海绵15可以充分吸收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在缓冲减震过程中产生的异响,提高汽车乘坐人员乘坐的舒适感。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