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流体 轴流 传输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轴流流体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轴流流体压缩输送装置一般分为液体压缩输送装置(一般称为泵)和气体流体输送装置(一般称为压缩机),又名增压泵。
3.一般情况下,泵或压缩机运转中可能出现喘振现象,喘振过程如下:流量减小到最小值时出口压力会突然下降,下游管道内压力反而高于出口压力,于是被输送介质倒流流回机内,直到出口压力升高重新向管道输送介质为止;当管道中的压力恢复到原来的压力时,流量再次减少,管道中介质又产生倒流,如此周而复始,就出现喘振现象。干抽时产生的喘振现象是:当抽水泵所抽水接近抽干时会发生吱吱的响声。喘振发生后会造成强烈的机械振动,容易损坏流体压缩输送装置的叶轮。目前主要采用最小流量式、流量转速控制式或流量压力差控制式等控制模式来防止喘振,这种控制方法都对工况有限制,不能适应所有的工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流体输送装置,其通过在多级叶轮径向对应的多级止向筒中设置止向阀,随着流体压力递增,流体冲开多级止向筒的止向阀,及时流出到流体管道,使得轴流流体压缩输送装置在任一工况下都不会发生流体回流的喘振问题,提高了整个流体输送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流体输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轴流水泵以及与轴流水泵出水口密封连通的输送止向通道、流体管道,所述输送止向通道置于所述流体管道的内部;
7.所述输送止向通道包括多个导流筒、多个止向筒、多个螺旋叶轮、轴流叶轮、尾端导流筒以及挡板,多个所述导流筒与多个所述止向筒相间密封连接,所述尾端导流筒与所述止向筒密封连接,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尾端导流筒后方且与所述尾端导流筒密封连接,多个所述导流筒、多个所述止向筒、所述尾端导流筒、所述挡板一起形成密封通道,多个所述螺旋叶轮与多个所述止向筒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螺旋叶轮位于多个所述止向筒内,所述轴流叶轮位于所述尾端导流筒内,所述止向筒具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止向阀,多个所述止向阀一一对应密封安装在多个所述安装孔上,多个所述安装孔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止向筒筒体上,所述轴流水泵的转轴与多个所述螺旋叶轮、轴流叶轮固定连接,并带动多个所述螺旋叶轮、轴流叶轮同步转动。
8.优选地,所述导流筒包括筒壳、轴承承载环、多个支撑导流片,多个所述支撑导流片一端与筒壳连接成一体,另一端与轴承承载环连接成一体,所述轴承承载环支撑所述固定所述轴流水泵的转轴,所述所述轴流水泵的转轴带动多个所述导流筒同步转动。
9.优选地,所述轴流水泵包括定子、转子、第一水封轴承、第二水封轴承、第一轴承固
定架、第二轴承固定架以及前端流体管道,所述定子嵌套在所述前端流体管道的外壳上,所述转子、所述第一轴承固定架、所述第二轴承固定架置于所述前端流体管道内部,所述第一轴承固定架和所述第二轴承固定架与所述前端流体管道内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固定架、所述第二轴承固定架位于所述前端流体管道两端,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前端流体管道中间,所述转子具有转轴,所述第一水封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固定架的中心,所述第二水封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固定架的中心,所述第一水封轴承和第二水封轴承支撑所述转轴,所述转子内部具有螺旋叶轮结构,所述螺旋叶轮结构与所述转子内壳连接成一体。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固定架和所述第二轴承固定架均包括多个支撑连接条和轴承固定体,所述多个支撑连接条一端与所述流体管道内壳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多个支撑连接条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固定体外壳连接成一体,所述多个支撑连接条之间间隔均匀,所述多个支撑连接条整体形成螺旋导流结构,所述轴承固定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水封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固定体内,所述第二水封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固定体内。
11.优选地,所述螺旋叶轮结构包括多个叶轮和中心轴,所述多个叶轮一端与所述转子内壳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多个叶轮另一端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成一体,所述多个叶轮之间间隔均匀,所述多个叶轮共同形成螺旋结构。
12.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与所述中心轴内壳固定连接成一体。
13.优选地,所述多个支撑连接条与所述转轴的轴向夹角为5

10
°

14.优选地,所述多个叶轮与所述转轴的轴向夹角为30

45
°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多级叶轮径向对应的多级止向筒中设置止向阀,随着流体压力递增,流体冲开多级止向筒的止向阀,及时流出到流体管道,使得轴流流体压缩输送装置在任一工况下都不会发生流体回流的喘振问题,提高了整个流体输送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在流体管道外壳上设置定子,在流体管道内部设置转子,实现了流体管道与动力机构的结合;通过在转子内部设置螺旋叶轮结构,实现了转子抽吸流体的功能;通过将轴承固定架中的多个支撑连接条设置成均匀间隔且与转轴成一定角度形成螺旋导流结构,实现了减小流体流入流体管道中的阻力。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止向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止向通道的分解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轴流水泵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轴流水泵的分解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轴流水泵中的轴承固定架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轴流水泵中的转子的示意图;
24.10、定子;20、转子;21、转轴;22、叶轮;23、中心轴;30、第一水封轴承;40、第二水封轴承;50、第一轴承固定架;51、支撑连接条;52、轴承固定体;60、第二轴承固定架;70、前端流通管道;80、输送止向通道;81、导流筒; 811、筒壳;812、轴承承载环;813、支撑导流片;82、止向筒;821、安装孔; 822、止向阀;83、螺旋叶轮;84、轴流叶轮;85、尾端导流筒;86、挡
板;90、流体管道;100、轴流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图2所示,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其包括轴流水泵100以及与轴流水泵出水口密封连通的输送止向通道80、流体管道90,输送止向通道置于流体管道的内部;轴流水泵抽吸流体进入输送止向通道,流体经输送止向通道泄压排出到流体管道输出,输送止向通道根据流体压力逐级进行泄压排出,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轴流水泵,其将动力部分和管道结合在一起,节省了空间,并能应用在一些特殊的场地中,当然在结构空间要求不是很小的场地,也可以采用其他离心水泵抽吸流体到输送止向通道。在本流体输送装置中,当流体流量压力一定值时,输送止向通道对应级别泄压打开,流体排出输送止向通道,当流体流量压力突然下降,排出输送止向通道的流体压力大于输送止向通道内的流体压力,由于本流体输送装置中为输送止向通道,当排出输送止向通道的流体压力大于输送止向通道内的流体压力时,输送止向通道中泄压关闭,流体无法倒流到输送止向通道内,当输送止向通道内的流体压力再次增大,输送止向通道中泄压打开,流体重新逐级排出,这样,避免了传统流体输送装置产生的喘振现象。下面具体地介绍输送止向通道和轴流水泵。
29.如图2、图3、图4所示,输送止向通道80包括多个导流筒81、多个止向筒82、多个螺旋叶轮83、轴流叶轮84、尾端导流筒85以及挡板86;多个导流筒与多个止向筒相间密封连接,导流筒在前,止向筒在后,一一间隔相连,最后端的止向筒与尾端导流筒密封连接,挡板位于尾端导流筒后方且与尾端导流筒密封连接,多个导流筒、多个止向筒、尾端导流筒、挡板一起形成密封通道,由于输送止向通道为单通向密闭通道,尾端导流筒与挡板配合将输送止向通道尾部进行密封。在输送止向通道内部,多个螺旋叶轮与多个止向筒一一对应且多个螺旋叶轮位于多个止向筒内,轴流叶轮位于尾端导流筒内,止向筒82具有多个安装孔821、多个止向阀822,多个止向阀一一对应密封安装在多个安装孔上,多个安装孔均匀间隔分布在止向筒筒体上,输送止向通道中的多个螺旋叶轮、轴流叶轮与轴流水泵的转轴固定连接,轴流水泵的转轴带动多个螺旋叶轮、轴流叶轮同步转动。转轴转动,多个螺旋叶轮抽吸流体甩向止向筒内壳,当流体压力大于止向筒上的止向阀的泄压压力时,止向阀打开,流体流出止向筒,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止向筒中的止向阀泄压值按多个止向筒的顺序排列而逐级增大,即当流体压力越大,止向阀打开的止向筒越多,在本流体输送装置中,当流体流量压力一定值时,输送止向通道与流体压力对应泄压值的止向筒中的止向阀打开,流体
排出输送止向通道,当流体流量压力突然下降,排出输送止向通道的流体压力大于输送止向通道内的流体压力,由于止向阀为单向阀,当排出输送止向通道的流体压力大于输送止向通道内的流体压力时,止向阀泄压关闭,流体无法倒流到输送止向通道内,当输送止向通道内的流体压力再次增大,止向阀泄压打开,流体重新逐级排出,这样,避免了传统流体输送装置产生的喘振现象。
30.为了满足转轴转动的同时,流体能够流入输送止向通道中,优选地,导流筒包括筒壳、轴承承载环、多个支撑导流片,多个支撑导流片一端与筒壳连接成一体,另一端与轴承承载环连接成一体,轴承承载环支撑固定轴流水泵的转轴,轴流水泵的转轴带动多个导流筒同步转动,导流筒将流体引入输送止向通道内。
31.如图5、图6所示,轴流水泵100包括定子10、转子20、第一水封轴承30、第二水封轴承40、第一轴承固定架50、第二轴承固定架60以及前端流体管道 70;前端流体管道在本实用新型中既作为流体流动载体,又作为定子固定外壳,相当于电动机中的壳体;在本实用新型中,定子嵌套在前端流体管道的外壳上,定子与前端流体管道固定在一起,转子、第一轴承固定架、第二轴承固定架置于流体管道内部,第一轴承固定架、第二轴承固定架位于流体管道两端,转子位于流体管道中间,第一轴承固定架和第二轴承固定架与流体管道内壳固定连接,第一水封轴承固定在第一轴承固定架的中心,第二水封轴承固定在第二轴承固定架的中心,通常,转子都具有转轴21,第一水封轴承30和第二水封轴承40支撑转轴,转轴支撑转子悬空,转子转动带动转轴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子作为抽吸流体的动力部件,转子具有与传统的转子不一样的结构,具体地,转子内部具有螺旋叶轮结构,螺旋叶轮结构与转子内壳连接成一体,转子转动连带螺旋叶轮结构绕转子中心自转转动来抽吸流体。
32.为了满足支撑转轴转动的同时,流体能够流入流体管道中,如图7所示,优选地,第一轴承固定架和第二轴承固定架均包括多个支撑连接条51和轴承固定体52,轴承固定体为中空结构,水封轴承固定在轴承固定体内,多个支撑连接条一端与流体管道内壳固定连接成一体,多个支撑连接条另一端与轴承固定体外壳连接成一体,多个支撑连接条之间间隔均匀,为了减小流体流入过程中的阻力,优选地,如图7所示,多个支撑连接条共同形成螺旋导流结构,多个支撑连接条与转轴的轴向夹角为5

10
°

33.为了增加转子连带螺旋叶轮结构的转动力,如图8所示,具体地,螺旋叶轮结构包括多个叶轮22和中心轴23,多个叶轮一端与转子内壳固定连接成一体,多个叶轮另一端与中心轴外壳连接成一体,多个叶轮之间间隔均匀,多个叶轮共同形成螺旋结构,多个叶轮与转轴的轴向夹角为30

45
°

34.为了增加转子带动转轴的转轴力,优选地,中心轴为中空结构,转轴与中心轴内壳固定连接成一体。
35.通过在流体管道外壳上设置定子,在流体管道内部设置转子,实现了流体管道与动力机构的结合;通过在转子内部设置螺旋叶轮结构,实现了转子抽吸流体的功能;通过将轴承固定架中的多个支撑连接条设置成均匀间隔且与转轴成一定角度形成螺旋导流结构,实现了减小流体流入流体管道中的阻力。
36.通过在多级叶轮径向对应的多级止向筒中设置止向阀,随着流体压力递增,流体冲开多级止向筒的止向阀,及时流出到流体管道,使得轴流流体压缩输送装置在任一工况下都不会发生流体回流的喘振问题,提高了整个流体输送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在
流体管道外壳上设置定子,在流体管道内部设置转子,实现了流体管道与动力机构的结合;通过在转子内部设置螺旋叶轮结构,实现了转子抽吸流体的功能;通过将轴承固定架中的多个支撑连接条设置成均匀间隔且与转轴成一定角度形成螺旋导流结构,实现了减小流体流入流体管道中的阻力。
3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