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合式真空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6: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真空泵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混合式真空泵结构。


背景技术:

2.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真空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气体捕集泵和气体传输泵。其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食品、电子镀膜等行业,单一的真空泵由于单一的工作方式,所造成的误差较大,且局限于一个结构的真空泵,压缩比较低,压差较小,泵压动力不足。
3.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混合式真空泵结构,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式真空泵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混合式真空泵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侧设置有活塞运动机构,所述活塞运动机构底端设置有第一泵体控制机构,所述第二壳体内侧设置有驱动叶轮机构,所述驱动叶轮机构底端设置有第二泵体控制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运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后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活塞电机,所述活塞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底端铰接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铰接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底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活塞片。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泵体控制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侧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一换气盘,所述螺纹杆底端外侧滑动设置有与第一壳体底端固定连接的导向套杆,所述第一换气盘外侧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通孔和第一出气通孔,所述第一换气盘底端右侧设置有与第一壳体 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出气管道,所述第一换气盘底端左侧设置有与第一壳体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进气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底端固定连接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另一端与分气管右侧分管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叶轮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外侧啮合连接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底端固定连接设置有叶轮本体,所述叶轮本体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若干叶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泵体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换气盘,所述第二换气盘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气通孔、第二出气通孔、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第二进气通孔底
端设置有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进气管道,所述第二出气通孔底端设置有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出气管道,所述进水孔底端设置进水管道,所述出水孔底端设置有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的出水管道,所述第二出气管道和出水管道内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单向排气阀片,所述第二出气管道内侧固定连接设置的单向排气阀片底端固定连接设置有防水透气网,所述第二进气管道底端固定连接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另一端与分气管左侧分管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活塞运动机构,所述活塞电机带动曲轴转动,所述曲轴带动支撑杆运动,所述支撑杆末端能够让活塞片在第一壳体内侧做上下活塞运动,控制第一壳体内侧气体的运动,从而控制所述混合式真空泵的运作;
13.2.通过设置第一泵体控制机构,活塞片向下运动时带动螺纹杆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换气盘旋转,第一进气管道被封死,第一出气通孔和第一出气管道对接,使得活塞片下方的空气得以排出,当活塞片向上移动时带动螺纹杆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换气盘反转,第一进气通孔与第一进气管道对接,第一出气管道被封死,使得分气管内的气体能够进入;
14.3.通过设置第二泵体控制机构,分气管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进气管道和第二进气通孔进入叶轮本体,叶轮本体旋转带入到进水孔上方时,水将两叶片之间的空气通过第二出气通孔排出,所述叶轮本体旋转到出水孔上方时,水通过出水孔流出,完成所述混合式真空泵对气体的吸取和排放。
附图说明
15.图1为混合式真空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混合式真空泵结构的第一换气盘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混合式真空泵结构的第二换气盘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混合式真空泵结构的曲轴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

第一壳体,2

第二壳体,3

活塞电机,4

曲轴,5

支撑杆,6

第一换气盘,7

第一出气通孔,8

第一进气通孔,9

螺纹通孔,10

螺纹杆,11

第一出气管道,12

导向套杆,13

第一进气管道,14

软管,15

分气管,16

第二进气管道,17

进水管,18

第二出气管道,19

出水管,21

单向排气阀片,22

第二换气盘,23

叶轮本体,24

叶片,25

转杆,26

驱动电机,27

第二进气通孔,28

第二出气通孔,29

出水孔,30

进水孔,31

活塞片。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2.实施例1
23.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混合式真空泵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内侧设置有活塞运动机构,所述活塞运动机构底端设置有第一泵体控制机构,所述第二壳体2内侧设置有驱动叶轮机构,所述驱动叶轮机构底端设置有第二
泵体控制机构。
24.实施例2
25.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运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内侧后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活塞电机3,所述活塞电机3输出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曲轴4,所述曲轴4底端铰接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另一端铰接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底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活塞片31,通过设置活塞运动机构,所述活塞电机3带动曲轴4转动,所述曲轴4带动支撑杆5运动,所述支撑杆5末端能够让活塞片31在第一壳体1内侧做上下活塞运动,控制第一壳体1内侧气体的运动,从而控制所述混合式真空泵的运作。
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泵体控制机构包括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外侧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一换气盘6,所述螺纹杆10底端外侧滑动设置有与第一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的导向套杆12,所述第一换气盘6外侧设置有螺纹通孔9,所述螺纹通孔9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通孔8和第一出气通孔7,所述第一换气盘6底端右侧设置有与第一壳体1 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出气管道11,所述第一换气盘6底端左侧设置有与第一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进气管道13,所述第一进气管道13底端固定连接设置有软管14,所述软管14另一端与分气管15右侧分管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泵体控制机构,活塞片31向下运动时带动螺纹杆10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换气盘6旋转,第一进气管道13被封死,第一出气通孔7和第一出气管道11对接,使得活塞片31下方的空气得以排出,当活塞片向上移动时带动螺纹杆10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换气盘6反转,第一进气通孔8与第一进气管道13对接,第一出气管道11被封死,使得分气管15内的气体能够进入。
27.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叶轮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6,所述驱动电机26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外侧啮合连接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转杆25,所述转杆25底端固定连接设置有叶轮本体23,所述叶轮本体23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若干叶片24,通过设置驱动叶轮机构,驱动电机26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转杆25转动,转杆25带动叶轮转动,通过叶轮本体23与第二泵体控制机构的配合,控制第二壳体2内侧气体的进出,从而完成上述混合式真空泵的工作。
2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泵体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换气盘22,所述第二换气盘22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气通孔27、第二出气通孔29、进水孔30和出水孔28,所述第二进气通孔27底端设置有与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的第二进气管道16,所述第二出气通孔29底端设置有与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的第二出气管道18,所述进水孔30底端设置进水管道17,所述出水孔28底端设置有与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的出水管道19,所述第二出气管道18和出水管道19内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单向排气阀片21,所述第二出气管道18内侧固定连接设置的单向排气阀片21底端固定连接设置有防水透气网,所述第二进气管道16底端固定连接设置有软管14,所述软管14另一端与分气管15左侧分管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泵体控制机构,分气管15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进气管道16和第二进气通孔27进入叶轮本体23,叶轮本体23旋转带入到进水孔30上方时,水将两叶片24之间的空气通过第二出气通孔29排出,所述叶轮本体23旋转到出水孔28上方时,水通过出水孔28流出,完成所述混合式真空泵对气体的吸取和排放。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活塞运动机构,所述活塞电机3带动曲轴4转动,所述曲轴4带动支撑杆5运动,所述支撑杆5末端能够让活塞片31在第一壳体1内侧做上下活塞运动,控制第一壳体1内侧气体的运动,从而控制所述混合式真空泵的运作,通过设
置第一泵体控制机构,活塞片31向下运动时带动螺纹杆10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换气盘6旋转,第一进气管道13被封死,第一出气通孔7和第一出气管道11对接,使得活塞片31下方的空气得以排出,当活塞片向上移动时带动螺纹杆10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换气盘6反转,第一进气通孔8与第一进气管道13对接,第一出气管道11被封死,使得分气管15内的气体能够进入,通过设置驱动叶轮机构,驱动电机26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转杆25转动,转杆25带动叶轮转动,通过叶轮本体23与第二泵体控制机构的配合,控制第二壳体2内侧气体的进出,从而完成上述混合式真空泵的工作,通过设置第二泵体控制机构,分气管15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进气管道16和第二进气通孔27进入叶轮本体23,叶轮本体23旋转带入到进水孔30上方时,水将两叶片24之间的空气通过第二出气通孔29排出,所述叶轮本体23旋转到出水孔28上方时,水通过出水孔28流出,完成所述混合式真空泵对气体的吸取和排放。
30.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