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烟及其油杯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09-08 01: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子 组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烟及其油杯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电子烟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蒸汽型,一类是非燃烧烟草型。蒸汽型电子烟是通过电子雾化器将烟油加热产生气雾供人吸入。该种类电子烟主要由烟杆和油杯组件等组成。烟杆内设有电源等组件,油杯组件包括油杯本体及雾化芯组件,雾化芯组件内存放有烟油,通过加热件对烟油进行加热使其雾化,产生气雾供人吸食。
3.而现有技术中,由于雾化芯组件结构复杂,在进行烟油更换时,拆装非常麻烦,且油杯多为分体式设计,在油杯接合处及油杯与雾化芯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漏油现象,并且现有油杯多为塑料材质制成,而油杯的上部即为吸嘴,塑料材质的油杯经使用者长期使用后,会有咬合的痕迹,不仅外观不美观,更重要的是塑料材质长期咬合非常容易滋生细菌,对身体健康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烟及其油杯组件,其总体结构简单,拆装容易,可有效防止漏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油杯组件,包括油杯本体和雾化芯组件:
7.所述油杯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吸嘴和与所述吸嘴连接的容置部,所述吸嘴的外周凸出于所述容置部的外周,所述吸嘴与所述容置部连接的一端形成凸出于所述容置部的烟杆限位部;所述容置部的侧壁上设有卡孔,所述容置部的内壁沿周向设有一圈雾化芯组件限位部;
8.所述雾化芯组件设于所述容置部内,包括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的第一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雾化芯本体、套设于所述雾化芯本体上的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件上的第二密封件、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上的上盖;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卡孔对应的卡块,所述第二底座抵接于所述雾化芯组件限位部。
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
10.所述第二底座底部与所述容置部之间设有密封圈。
11.所述容置部侧壁上设有进气螺旋通道。
12.所述雾化芯本体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和顶部横梁,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顶部横梁设置在前侧板和后侧板远离底板一端之间,所述顶部横梁与前侧板和后侧板在雾化芯本体上形成两个敞开的开口;所述底板远离顶部横梁的表面为雾化面。
13.所述雾化芯本体为一体成型。
14.所述底板与所述雾化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上设有内凹槽。
15.所述雾化面上设有加热件;所述雾化芯本体为多孔陶瓷材料。
16.所述油杯本体由陶瓷材料制成。
17.在所述第一密封件与雾化芯本体之间设置有疏油防漏层。
1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电子烟,包含上述的油杯组件,所述容置部插设于所述烟杆内部,所述烟杆抵接于所述油杯组件的烟杆限位部。
19.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杯组件,其油杯本体为一体式设计,可有效避免分体式油杯连接处漏油的问题,且其为陶瓷材料制成,陶瓷属于生物陶瓷,亲肤感好,材料健康环保,不仅硬度高,不易出现咬合痕迹,而且陶瓷材料本身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对入口式产品有保持健康的作用。其吸嘴和容置部的连接处设有烟杆限位部,可以很好地限制电子烟烟杆的安装位置。共容置部上设有卡孔,第二底座上对应设有卡块,使雾化芯组件的安装和拆卸工作变得非常简单。多个密封件的设置也可增强电子烟的防漏油效果。容置部内壁设有一圈雾化芯组件限位部,可以限定雾化芯组件的安装位置,使安装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油杯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油杯本体的内部剖视图。
22.图3为图1中雾化芯组件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23.图4为图1中雾化芯组件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芯本体中底板结构的主视图。
26.图7为图6的俯视图。
27.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0028]1‑
油杯本体;2

雾化芯组件;11

吸嘴;12

容置部;121

卡孔;122

烟杆限位部;123

雾化芯组件限位部;124

气体导出管;21

上盖;22

第二密封件;23

第一密封件;24

雾化芯本体;25

第一底座;26

第二底座;241

前侧板;242

底板;243

后侧板;244

顶部横梁;245

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1]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2]
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油杯组件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杯组件,包括油杯本体1和雾化芯组件2,所述油杯本体1为一体式成型结构,由陶瓷材料制成,包括上部的吸嘴11和设置在吸嘴11下部的容置部12,所述吸嘴11的外周凸出于所述容置部12的外周,所述吸嘴11与所述容置部连接的一端形成凸出于所述容置部12的烟杆限位部122。所述外周指的是在与油杯本体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外周。所述容置部12的侧壁上设有卡孔121,所述卡孔121下方的容置部12内壁沿周向设有一圈雾化芯组件限位部123。所述吸嘴11内部设有供气雾流通的气体导出管124。容置部12侧壁上设有进气螺旋通道,既可以防止电子烟在抽吸时通道内部产生负压,而影响使用效果,还可以防止电子烟发生漏油现象。
[0034]
所述雾化芯组件2设于所述容置部12内,包括雾化芯本体24、套设于所述雾化芯本体24上的第一密封件23、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件23上的第二密封件22、盖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2上的上盖21、及设于所述雾化芯本体24下方的第一底座25和第二底座26;所述第二底座26上设有与所述卡孔121对应的卡块,所述第二底座26抵接于所述雾化芯组件限位部123。
[0035]
为进一步增强防漏油效果,可以在所述第二底座26底部与所述容置部12之间的缝隙处设置密封圈。
[0036]
所述雾化芯本体24为一体成型,包括底板242、前侧板241、后侧板243和顶部横梁244,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24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板242相对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顶部横梁244设置在前侧板241和后侧板243远离底板242一端之间,所述顶部横梁244与前侧板241和后侧板243在雾化芯本体24上形成两个敞开的开口;所述底板242远离顶部横梁244的表面为雾化面。所述雾化面上设有加热件;所述雾化芯本体24为多孔陶瓷材料,多孔陶瓷的孔隙率为40

70%,例如可以为45%,55%,65%;孔径为5

50μm,例如可以为8μm,18μm,28μm,38μm,48μm。
[0037]
所述第一密封件23和第二密封件22可以由硅胶或橡胶等密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密封件23、第二密封件22和雾化芯本体24共同形成了用于储存烟油的储油仓。所述第一密封件23和第二密封件22的顶部分别设有两个微小的注油孔,用于向储油仓内注入烟油。
[0038]
本实施例的油杯本体不仅为一体式设计,可有效防止漏油,且其使用陶瓷材料制成,陶瓷材料既健康环保,且硬度也比较高,可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吸嘴处出现咬合痕迹,且陶瓷材料本身具有抑菌作用,可防止吸嘴处滋生细菌,更有利于使用者保持健康。本实施例中的雾化芯本体设有较大的开口,增加了烟油与底板242的接触面积,即增大了雾化面的面积,有效提高了烟油的雾化效率。
[0039]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杯组件,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所述底板242与所述雾化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上设有弧形内凹槽245,为保证底板242本身的强度及防止底板厚度过薄而发生缓慢漏油现象,所述内凹槽245底部到雾化面的距离h不小于0.3mm。内凹槽的设计可以减小储油仓底部与雾化面间的距离,使烟油更易渗出。所述第一密封件23与雾化芯本体24之间设置有疏油防漏层(图中未示出)。所述疏油防漏层与雾化芯本体24密封连接,所述疏油防漏层可以为有机材料的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酰胺或聚丙烯等其中的一种;也可以采用无机材料制成,无机材料可以为疏水处理氧化铝、硅藻土或二氧化硅等其中的一种,还可以为上述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二者任意组合而成的
复合材料。所述疏油防漏层既可以防止烟油渗漏,又可以起到透气的作用。
[0040]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包括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油杯组件,以及烟杆和电源,所述容置部12插设于所述烟杆内部,所述烟杆抵接于所述油杯组件的烟杆限位部122。所述烟杆与所述容置部12上的进气螺旋通道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加热件通过导电弹针与所述电源的正负极连接。
[0041]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2]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