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速列车大型安装横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6-11 19: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横梁 轨道交通 列车 结构 安装
一种高速列车大型安装横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列车大型安装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地铁列车的车下设备吊装采用横梁吊装的方式,横梁先通过铆钉安装在车体上,再将车下设备通过螺栓的安装方式吊装在横梁上,一般用于挂载较轻的蓄电池箱。传统的横梁采用金属材质,质量重且隔音减震效果差,在横梁上开设的用于挂载设备和与车体连接的安装孔处,常伴随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高速列车大型安装横梁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列车大型安装横梁结构,增强横梁的减震降噪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列车大型安装横梁结构,包括横梁主体、加强组件和安装组件,所述加强组件沿所述横梁主体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的四周,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加强组件上用于连接车体和车下设备;

所述横梁主体的横截面外廓设置为矩形结构;

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两侧面的第一加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上下表面的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表面,用于将所述横梁主体安装在车体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下表面,用与安装车下设备;

所述横梁主体、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安装组件均为碳纤维材质一体成型,通过二次胶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主体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横截面为矩形的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为两端贯通的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为折板结构,包括第一直板和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板两侧的第二直板和第三直板;

其中,所述第一直板与所述横梁主体的侧面贴紧设置,所述第二直板和所述第三直板均朝向远离所述横梁主体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板与所述横梁主体的侧面等面设置,所述第二直板和所述第三直板分别与所述横梁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其中,所述第二直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板长度方向的中部和两端,所述第三直板与所述第一直板等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版均设置为平直板,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外廓与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所述横梁主体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直板的总外廓相同,所述第三加强板的外廓与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所述横梁主体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三直板的总外廓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与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板两端的第二直板相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三加强板长度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所述第一直边垂直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一直边和所述第二直边的中点连线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直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直边的长度,所述第一直边和所述第二直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直边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截面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横梁主体的宽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安装横梁采用碳纤维结构,增强了横梁的减震降噪效果,横梁主体和加强组件通过拉挤模具一体成型,提高了制件效率的同时,保证结构的连续性,提高制件质量;安装组件通过预浸料烘箱成型,安装在加强组件上,对开孔位置进行了局部加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横梁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横梁主体;11、横梁;2、加强组件;21、第一加强板;211、第一直板;212、第二直板;213、第三直板;22、第二加强板;23、第三加强板;3、安装组件;31、第一安装板;311、第一直边;312、第二直边;313、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板;321、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线缆标签张贴装置,包括横梁主体1、加强组件2和安装组件3,加强组件2沿横梁主体1长度方向设置在横梁主体1的四周,安装组件3设置在加强组件2上用于连接车体和车下设备;横梁主体1的横截面外廓设置为矩形结构;加强组件2包括对称设置在横梁主体1两侧面的第一加强板21,以及分别设置在横梁主体1上下表面的第二加强板22和第三加强板23;安装组件3包括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32,第一安装板31设置在第二加强板22的上表面,用于将横梁主体1安装在车体底部,第二安装板32设置在第三加强板23的下表面,用与安装车下设备;横梁主体1、加强组件2和安装组件3均为碳纤维材质一体成型,通过二次胶接固定连接。安装横梁采用碳纤维结构,增强了横梁的减震降噪效果,横梁主体和加强组件通过拉挤模具一体成型,提高了制件效率的同时,保证结构的连续性,提高制件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主体1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横截面为矩形的横梁11,横梁11设置为两端贯通的柱体结构。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第一加强板21设置为折板结构,包括第一直板211和垂直设置在第一直板211两侧的第二直板212和第三直板213;其中,第一直板211与横梁主体1的侧面贴紧设置,第二直板212和第三直板213均朝向远离横梁主体1的方向设置。第一加强板21提高了横梁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直板211与横梁主体1的侧面等面设置,第二直板212和第三直板213分别与横梁主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其中,第二直板212设置在第一直板211长度方向的中部和两端,第三直板213与第一直板211等长设置。第二加强板22和第三加强版均设置为平直板,其中,第二加强板22的外廓与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横梁主体1的上表面和第二直板212的总外廓相同,第三加强板23的外廓与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横梁主体1的下表面和第三直板213的总外廓相同。第二直板212和横梁主体1配合第二加强板22,对第一安装板31进行支撑,且使横梁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31对称设置在第二加强板22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与设置在第一直板211两端的第二直板212相对应,第二安装板32设置有多个且沿第三加强板23长度方向分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安装板3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直边311和第二直边312,第一直边311垂直于第二加强板2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安装板31沿第一直边311和第二直边312的中点连线对称设置;其中,第二直边312的长度大于第一直边311的长度,第一直边311和第二直边312的距离与第二直边312的长度相同。第一安装板31设置在安装横梁的两端,用于安装在车体底部,是安装横梁整体受力均匀,安装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板32的截面设置为u型结构,第二安装板32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加强板23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二安装板32的长度大于横梁主体1的宽度。在第一安装板31上沿竖直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13,在第二安装板32上沿竖直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21。安装组件通过预浸料烘箱成型,安装在加强组件上,对开孔位置进行了局部加强。采用碳纤维结构,增强了减震降噪效果,提高了制件效率的同时,保证结构的连续性,提高制件质量。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