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2021-08-27 10: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雾化 电子 申请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大体上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电子烟中常使用棉花作为雾化元件,然而,目前使用棉花作为雾化元件的电子烟产品中,常有可食用烟油漏液或糊味等问题,造成不良的使用者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公开一种雾化装置及电子烟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雾化装置,其中所述雾化装置沿高度方向包括用于支撑雾化元件的支座和盖设于所述支座上方的上盖。所述支座与所述上盖之间形成雾化仓。所述雾化仓内设有雾化元件。所述雾化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雾化仓彼此相对的两侧壁。所述进气口的下沿低于所述出气口的上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口的下沿高于所述雾化仓的底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口的下沿、所述出气口的上沿之间的连线与所述雾化元件之间相交。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线穿过所述雾化元件沿高度方向的中部,或者穿过所述雾化元件沿高度方向的下半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座在沿所述雾化元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部,用于在下方支撑雾化元件;所述上盖在沿所述雾化元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支撑部,用于在上方支撑雾化元件,所述第一、第二支撑部沿高度方向一一对齐。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沿高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沿,且低于所述出气口的上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雾化元件包括吸油棉以及包绕于所述吸油棉的发热元件,所述吸油棉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座在所述雾化元件的两端还设有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雾化元件的两端;所述容纳槽在面向另一容纳槽的一侧开放,且开放位置的底壁高于其余位置,以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盖还设有位于所述雾化仓上方的出烟仓,与所述雾化仓之间通过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出烟仓的顶部设有出烟口。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壳体,所述支座和上盖容纳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上盖上方的出烟管,所述出烟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出烟口并具有伸入所述出烟仓的伸入部分。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伸入部分与所述出烟仓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烟仓的底壁上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设有电池的主体以及上述雾化装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可以有效解决食用烟油漏液或糊味等问题,避免造成使用者不良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烟的正面示意图。

图2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烟的示范性组合示意图。

图3a及3b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底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5a及5b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支座的立体视图。

图6a及6b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上盖的立体视图。

图7a及7b分别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及前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揭示内容提供了多种实施方式或例示,其能用以实现本揭示内容的不同特征。下文所述之组件与配置的具体例子系用以简化本揭示内容。当可想见,这些叙述仅为例示,其本意并非用于限制本揭示内容。举例来说,在下文的描述中,将一第一特征形成于一第二特征上或之上,可能包括某些实施例其中所述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彼此直接接触;且也可能包括某些实施例其中还有额外的组件形成于上述第一与第二特征之间,而使得第一与第二特征可能没有直接接触。此外,本揭示内容可能会在多个实施例中重复使用组件符号和/或标号。此种重复使用乃是基于简洁与清楚的目的,且其本身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和/或组态之间的关系。

再者,在此处使用空间上相对的词汇,譬如「之下」、「下方」、「低于」、「之上」、「上方」及与其相似者,可能是为了方便说明图中所绘示的一组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或多个组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空间上相对的词汇其本意除了图中所绘示的方位之外,还涵盖了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所处的多种不同方位。可能将所述设备放置于其他方位(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而这些空间上相对的描述词汇就应该做相应的解释。

图1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烟100的正面示意图。

电子烟100可包含雾化装置100a及主体100b。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a及主体100b可设计为一个整体。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a及主体100b可设计成分开的两组件。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a可设计成可移除式地与主体100b结合。在某些实施例中,当雾化装置100a与主体100b结合时,雾化装置100a的一部分收纳于主体100b中。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a可称为烟弹(cartridge)或储油组件。在某些实施例中,主体100b可称为本体(mainbody)。

虽然图1中并未绘制,主体100b内可包含电源组件(例如但不限于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在某些实施例中,主体100b内还可包括其他用于实现电子烟100功能的必要原件,举例来说,主体100b内还可包导电弹针、传感器、电路板、导光组件、缓冲组件、电源组件支架、马达、充电板等可供电子烟100操作时所需的构件。主体100b可以提供电源给雾化装置100a。由主体100b提供至雾化装置100a的电源可以加热储存于雾化装置100a内的可雾化材料。可雾化材料可以是一种液体。可雾化材料可以是一种溶液。可雾化材料亦可称为烟油。烟油是可食用的。

图2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烟100的示范性组合示意图。

主体100b具有主体外壳22。主体外壳22具有一开口22h。开口22h可收纳雾化装置100a的一部分。开口22h可包覆雾化装置100a的一部分。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a可以不具有方向性。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a以两种不同方向皆可以与主体100b可移除式地结合。

图3a及3b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00a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3a及3b所示,雾化装置100a可包含壳体1、上盖密封组件(sealingmember)2、上盖3、雾化元件4、支座5、密封圈(sealingring)8及底座9。

壳体1内包含出烟管1t。出烟管1t与开口1h连通。雾化装置100a产生的气雾可经由出烟管1t被使用者吸食。

如图3a所示,上盖密封组件2可具有多个开口。上盖3可具有多个开口。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密封组件2可具有开口2h1、开口2h2及开口2h3。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3可具有开口3h1、开口3h2及开口3h3。开口2h1、开口2h2及开口2h3分别与开口3h1、开口3h2及开口3h3对应。开口2h1、开口2h2及开口2h3分别曝露开口3h1、开口3h2及开口3h3。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密封组件2的开口数量与上盖3的开口数量可以相同。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密封组件2的开口数量与上盖3的开口数量可以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密封组件2的开口数量可少于上盖3的开口数量。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密封组件2的开口数量可多于上盖3的开口数量。

当雾化装置100a的部分或所有组件彼此结合时,上盖密封组件2可覆盖上盖3的一部分。上盖密封组件2可围绕上盖3的一部分。上盖密封组件2可暴露上盖3的一部分。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密封组件2可具有弹性。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密封组件2可具有可挠性。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密封组件2可以包含硅胶。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密封组件2可以由硅胶制成。

当雾化装置100a的部分或所有组件彼此结合时,沿雾化装置100a的高度方向具有用于支撑雾化元件4的支座5和盖设于支座5上方的上盖3。支座5和上盖3之间的空间形成雾化仓,雾化元件4设于雾化仓中。

图4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底座9的分解示意图。

底座9底部包含凹槽9r1。密封圈8可设置于底座9底部的凹槽9r1内。底座9包含进气区域9a,进气区域9a包括凹槽9a1。凹槽9a1设有开口9h1及开口9h2。开口9h1及开口9h2可设置于进气区域9a的范围内。开口9h1及开口9h2可设置于凹槽9a1的范围内。

开口9h1及开口9h2与雾化装置100a内部的雾化仓连通。开口9h1及开口9h2作为进气孔,空气可经由开口9h1及开口9h2进入雾化装置100a内部。

底座9另外包含设置于进气区域9a两侧的开口9h3和9h4。电触元件9p1及9p2可分别穿过开口9h3及9h4并固定于底座9上。电触元件9p1及9p2穿过开口9h3及9h4并延伸至雾化装置100a内部。电触元件9p1及9p2可具有传导电流的功能。电触元件9p1及9p2可将功率提供至雾化装置100a内的雾化元件4。

电触元件9p1及9p2穿过开口9h3及9h4后,电触元件9p1的电触面9s1和电触元件9p2的电触面9s2暴露在底座9的外表面。

电触元件9p1及9p2可包含金属。电触元件9p1及9p2可被磁性组件吸附。雾化装置100a可经由电触元件9p1及9p2被设置于主体100b内的磁性组件吸附。雾化装置100a可经由电触元件9p1及9p2与主体100b可移除式地结合。

如图3a及3b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a可包含第一保护塞1a及第二保护塞9b。第一保护塞1a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并伸入于开口1h。第二保护塞9b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并伸入于底座9的开口9h1及9h2。如此,第一保护塞1a及第二保护塞9b可以避免异物进入开口1h及开口9h1及9h2。当雾化装置100a不使用时,第一保护塞1a及第二保护塞9b可以避免烟油或冷凝液体从开口1h或开口9h1及9h2泄漏。当雾化装置100a刚制造完成,第一保护塞1a及第二保护塞9b可以形成良好密封作用,避免烟油在雾化装置100a的运输过程中产生泄漏。当使用者开始使用雾化装置100a之前,需先将第一保护塞1a及第二保护塞9b拆除,才得以使用雾化装置100a。

如图3a及3b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元件4包括吸油棉4a1以及包绕于吸油棉4a1的发热元件4a2。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元件4可以是一种加热组件。在某些实施例中,发热元件4a2可包含金属。发热元件4a2的两端穿过支座5,并分别与电触元件9p1及9p2电性连接。发热元件4a2可自电触元件9p1及9p2接受电流后产生热量。

图5a及5b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支座5的立体视图。

支座5包括底壁50、对称设置于底壁50两侧的容纳槽51和52以及分别设置于底壁50前后的延伸部53和54。容纳槽51包括容纳部51a,容纳部51a包括侧壁51a1和底壁51a2。容纳槽51面向容纳槽52的一侧开放形成开口部51b,开口部51b包括侧壁51b1和底壁51b2。

容纳槽52包括容纳部52a,容纳部52a包括侧壁52a1和底壁52a2。容纳槽52面向容纳槽51的一侧开放形成开口部52b,开口部52b包括侧壁52b1和底壁52b2。开口部51b的底壁51b2高于容纳部51a的底壁51a2,且开口部52b的底壁52b2高于容纳部52a的底壁52a2。开口部51b和开口部52b形成第一支撑部55。当雾化装置100a的部分或所有组件彼此结合时,第一支撑部55用于在下方支撑雾化元件4的两端。容纳槽51和52以及延伸部53和54包围底壁50设置,其中底壁50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最低。

支座5还包括连接部56,连接部56连接于延伸部54和底壁50之间。连接部56在高度方向上位于延伸部54和底壁50之间。支座5还具有底周围部58。底周围部58与连接部56在支座5的短轴方向上具有深度差,使得底周围部58与连接部56之间形成进气通道57。延伸部54自外围部分环绕进气通道57的上部。由于延伸部54在高度方向上高于连接部56,进气通道57的上端口形成自连接部56向延伸部54逐渐上升的斜端口。

参阅图5b,支座5还包括穿孔59h1和59h2。当雾化装置100a的部分或所有组件彼此结合时,发热元件4a2的两端分别穿过穿孔59h1和59h2,并与电触元件9p1及9p2电性连接。

图6a及6b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上盖3的立体视图,其中图6a是从俯瞰角度观察上盖3的视图,图6b是从仰角观察上盖3的视图。上盖3包括上部31和下部32。上部31包括开口3h1、开口3h2及开口3h3,其中开口3h1作为出烟口,开口3h2及开口3h3作为下液口。当雾化装置100a的部分或所有组件彼此结合时,出烟管1t与开口3h1连通,储存烟油的储油部(图未示)与开口3h2及开口3h3连通。

下部32包括中央部321和设置于中央部321两侧的侧部322。中央部321包括顶平面321a和外侧面321b。外侧面321b和侧部322的靠外侧的面具有深度差32w。当雾化装置100a的部分或所有组件彼此结合时,深度差32w使得外侧面321b和侧部322的靠外侧的面之间形成出气通道33。开口3h1和中央部321之间的空间形成出烟仓34。出气通道33延伸至出烟仓34以及开口3h1。在某些实施例中,顶平面321a和外侧面321b之间的连接面为圆弧状,有助于气体流通。在某些实施例中,顶平面321a上具有通孔321ah。

如图6b所示,下部32还包括下压部35a与35b,其中下压部35a与35b的位置分别对应支座5的开口部51b和开口部52b。下压部35a与35b形成第二支撑部36。当雾化装置100a的部分或所有组件彼此结合时,第二支撑部36用于自上方接触雾化元件4的两端以固定雾化元件4。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3的下压部35a与支座5的开口部51b沿高度方向对齐,上盖3的下压部35b与支座5的开口部52b沿高度方向对齐。

图7a及7b分别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00a的结构剖视图及前视剖视图。

当雾化装置100a的部分或所有组件彼此结合时,支座5和上盖3之间的空间形成雾化仓60,雾化仓60内设有雾化元件4。支座5的第一支撑部55自下方支撑雾化元件4,上盖3的第二支撑部36自上方接触雾化元件4。第一支撑部55和第二支撑部36固定雾化元件4。第一支撑部55和第二支撑部36沿高度方向对齐。

雾化仓60包括进气口61和出气口62,分别位于雾化仓60彼此相对的两侧壁。在某些实施例中,进气口61为进气通道57与雾化仓60的交界面,即进气通道57的上端口。在某些实施例中,出气口62为外侧面321b和延伸部53之间的开口。

在某些实施例中,进气口61的下沿低于出气口62的上沿。支座5的底壁50作为雾化仓60的底壁。在某些实施例中,进气口61的下沿高于雾化仓60的底壁。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55的下沿高于进气口61的下沿且低于出气口62的上沿。

雾化仓60通过出气口62、出气通道33以及出烟仓34与开口3h1连通。出烟管1t的下端伸入作为出烟口的开口3h1中,并具有伸入出烟仓34之中的伸入部1t1。伸入部1t1与出烟仓34的底壁,即顶平面321a之间具有间隔。伸入出烟仓34之中的伸入部1t1可以阻挡冷凝液进入出烟管1t。

箭头64f的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在某些实施例中,进气口61的下沿与出气口62的上沿之间的连线与雾化元件4之间相交,使得气流进入雾化仓60时通过雾化元件4,有效降温。进气口61的下沿与出气口62的上沿之间的连线与雾化组件4之间相交,使得气流进入雾化仓60时通过雾化组件4,有效率地将雾化组件4产生的气雾携载至出烟管1t。

在某些实施例中,进气口61的下沿与出气口62的上沿之间的连线穿过雾化元件4沿高度方向的中部。在某些实施例中,进气口61的下沿与出气口62的上沿之间的连线穿过雾化元件4沿高度方向的下半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