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掉轨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5-28 10: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输运 轨道 装置 恢复
一种掉轨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输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掉轨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盾构施工是一种建造隧道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电瓶车、土斗车等输运车都采用道轨行走方式,由于自身重量大,且隧道内空间有限,所以一旦发生掉轨后,现有技术中在地面常用的掉轨恢复方法很难有效实施,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中的掉轨恢复,目前没有标准且高效的掉轨恢复装置或方法,因此掉轨后恢复正常使用需要时间很长,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掉轨恢复装置,以解决的盾构施工中有限空间内的掉轨恢复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掉轨恢复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下方能够支撑在第一轨道上,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第二轨道;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上并能够沿所述第二轨道运动;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轨道的一端,所述调节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移动组件沿所述第二轨道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轨道包括两根轨底相抵的工字型轻轨轨道。

可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支架;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有至少一组,每组包括两个所述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第一转动轴连接于所述支架上且两个所述导向轮贴靠在所述第二轨道的外侧面以夹持所述第二轨道,所述导向轮能够在所述外侧面沿所述第二轨道滚动;

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有至少一组,每组包括两个所述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的第二转动轴连接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行走轮贴靠在所述第二轨道的轨头顶面,所述行走轮能够在所述轨头顶面上沿所述第二轨道滚动。

可选地,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架顶部以支撑待恢复的掉轨设备。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具有朝向所述待恢复的掉轨设备后方的斜面。

可选地,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调节机构的输出端止抵在所述横梁上。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通孔,所述调节机构的输出端能够穿设所述通孔并止抵在所述移动组件的所述横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轴为竖直轴,所述导向轮能够在水平面内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为水平轴,所述行走轮能够在竖直面内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为调节丝杠、千斤顶或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掉轨恢复装置,通过在第一轨道上设置底座,底座上设置第二轨道,移动组件在调节机构的驱动下沿第二轨道运动实现将待恢复的掉轨设备恢复至第一轨道,该掉轨恢复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从而实现在盾构隧道的有限空间内的掉轨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掉轨恢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掉轨恢复装置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掉轨恢复装置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掉轨恢复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掉轨恢复方法的施工示意图。

图中:

100.第一轨道;200.待恢复的掉轨设备;300.升降机构;

1.底座;11.第二轨道;12.固定座;121.通孔;

2.移动组件;21.支架;22.导向轮;221.第一转动轴;23.行走轮;

231.第二转动轴;24.支撑板;25.横梁;

3.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掉轨恢复装置,结合图1-图5,用于将盾构隧道中运行在第一轨道100上的已经发生掉轨的掉轨设备进行掉轨恢复使其恢复至第一轨道100上以正常运行。下文中将已经发生掉轨的设备统称为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在盾构隧道中,常采用的轨道输运设备包括电瓶车和土斗车等,因此本实施例以对电瓶车和土斗车等的掉轨情况进行恢复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掉轨恢复装置包括底座1、移动组件2和调节机构3,其中,底座1下方支撑在第一轨道100上,底座1上方设置有第二轨道11;移动组件2设有至少两个,移动组件2设置在第二轨道11上并能够沿第二轨道11运动;调节机构3固定在底座1上并位于第二轨道11的一端,调节机构3能够驱动移动组件2沿第二轨道11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掉轨恢复装置,通过在第一轨道100上设置底座,底座上设置第二轨道,移动组件在调节机构的驱动下沿第二轨道运动实现将待恢复的掉轨设备恢复至第一轨道100,该掉轨恢复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从而实现在盾构隧道的有限空间内的掉轨恢复。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在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移动组件2设置两个,间隔布置在第二轨道11上,在掉轨恢复时,待恢复的掉轨设备支撑在该移动组件2上,事先根据待恢复的掉轨设备的宽度调整两个移动组件2在第二轨道11上的距离,待恢复的掉轨设备对移动组件2产生较大压力,因此,当调节机构3驱动其中一个移动组件2沿第二轨道11运动时,另一个移动组件2也会随之运动,实现对待恢复的掉轨设备的整体移动。通常,第二轨道11的长轴方向垂直于第一轨道100的长轴方向,底座1置于第一轨道100上,底座1上第二轨道11的长度要保证待恢复的掉轨设备可以从掉轨位置沿第二轨道11移动至第一轨道100的上方以复位。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机构3可以是调节丝杠、千斤顶或液压缸等驱动机构,根据盾构隧道内空间以及掉轨设备的掉轨位置空间需要进行选择即可。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轨道11包括两根轨底相抵的工字型轻轨轨道,采用轨底相抵的结构,可以增加第二轨道11的承载能力,且两根导轨可以平衡移动组件2运动平衡和稳定性,提高掉轨恢复的安全性。

可选地,移动组件2包括支架21、导向轮22和行走轮23,如图2所示,导向轮22设有至少一组,每组包括两个导向轮22,导向轮22的第一转动轴221连接于支架21上且两个导向轮11贴靠在第二轨道11的外侧面以夹持第二轨道11,导向轮22能够在外侧面沿第二轨道1滚动;行走轮23设有至少一组,每组包括两个行走轮23,行走轮23的第二转动轴231连接在支架21上且行走轮23贴靠在第二轨道11的轨头顶面,行走轮23能够在轨头顶面上沿第二轨道11滚动。在优选实施例中,导向轮22和行走轮23分别设置两组,在支架21上对称且间隔设置,可以分散待恢复的掉轨设备的重量,提高移动组件2的整体承载力。导向轮22的作用是限定移动组件2整体在第二轨道11上的运动方向,行走轮23的作用是承载待恢复的掉轨设备的重量,导向轮22和行走轮23均为滚动方式行走,因此具有较小的滚动摩擦力,利于待恢复的掉轨设备的移动和复位。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221为竖直轴,导向轮22能够在水平面内绕第一转动轴221转动;第二转动轴231为水平轴,行走轮23能够在竖直面内绕第二转动轴231转动。其中,导向轮22在水平方向转动并沿第二轨道11滚动过程中,导向轮22止抵在第二轨道11的轨顶侧面,与行走轮23的距离最近,此时占用的空间更小,结构更紧凑。

可选地,移动组件2还包括支撑板24,支撑板24固定在支架21顶部以支撑待恢复的掉轨设备。支撑板24与支架21之间固定连接,在掉轨恢复过程中,支撑板24能够支撑在待恢复的掉轨设备的下方,由于待恢复的掉轨设备的底盘结构通常很复杂,并且不是全平面结构,因此,支撑板24可以尽可能多的增加与待恢复的掉轨设备的支撑面积,提高承载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选地,支撑板24的上表面具有朝向待恢复的掉轨设备后方的斜面。如图2所示,支撑板24的沿待恢复的掉轨设备的前后方向的后三分之一处为斜面,由于待恢复的掉轨设备在掉轨恢复时是将一端抬起后放入该掉轨恢复装置,因此斜面结构可以与倾斜的待恢复的掉轨设备的底面相适应配合,增加承载面积。

可选地,移动组件2还包括横梁25,横梁25固定在支架21上,调节机构3的输出端止抵在横梁25上。如图1,横梁25设于支架21的一个端部,当调节机构3的输出端止抵在横梁25上时,调节机构3的驱动力作用在横梁25上并且通过每组两个行走轮23的中心,以便保证该驱动力均衡作用在移动组件2上,避免发生偏心造成摩擦力增大,影响掉轨恢复时间。

可选地,底座1上设有固定座12,固定座12上设有通孔121,调节机构3的输出端能够穿设通孔121并止抵在移动组件2的横梁25上。如图3,固定座12的作用在于对调节机构3的输出端进行定位或限位,以便于调节机构3的输出端可以刚好对准移动组件2上的横梁25,便于安装和使用。优选地,固定座12采用框架结构,采用多个板件搭建形成筒状框架,通孔121设于顶部,当调节机构3采用调节丝杠时,调节丝杠与该通孔12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如梯形螺纹,调节丝杠3相对于与通孔121的螺纹前进推动位移组件2的前进,使得待恢复的掉轨设备在移动组件2的带动下运动到第一轨道100的正上方,便于复位。当隧道内空间狭小,不便于调节丝杠的操作时,可以采用千斤顶或液压缸的方式代替调节丝杠,此时千斤顶或液压缸的输出端直接穿过固定座12止抵在移动组件2上使之移动。

应用掉轨恢复装置,结合图4和图5,掉轨恢复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升降机构300将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向上升举到位;

s2,将掉轨恢复装置置于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下方,调节升降机构300使得底座1支撑在第一轨道100上,移动组件2支撑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

s3,拆除升降机构300,利用调节机构3推动移动组件2在第二轨道11上运动以带动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移动,直到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运动至第一轨道100的上方;

s4,利用升降机构300再次升举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并拆除掉轨恢复装置;

s5,升降机构300下降到位同时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置于第一轨道100上,完成掉轨恢复,拆除升降机构300。

如图4,升降机构300可以采用千斤顶或者液压缸等能够实现对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进行升降的机构,对于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正常情况下是在第一轨道100上运行的,当发生掉轨情况后,前方掉轨后就会立即刹车停止继续运行,如果发生未能及时刹车或较多长度部分出现掉轨的情况,采用与前端掉轨同样的方式重复多次操作即可。本实施例仅以车头脱轨或掉轨的情况进行示例性说明。如电瓶车或土斗车的前端发生掉轨事故后,首先采用升降机构300如千斤顶将前端升举到位,升举到位的判断标准是可以将掉轨恢复装置安装在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的下方,如图5所示。

可选地,当步骤s1中升降机构300升举到位后,可以在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的下方垫方木来支撑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然后拆除升降机构300,再将掉轨恢复装置置于待恢复的掉轨设备200下方,之后拆除方木。这种情况适用于掉轨恢复的施工空间小,升降机构300与掉轨恢复装置同时设置时存在相互影响或位置干涉的情况。当然,空间允许时,垫方木也可以与千斤顶同时使用,提高掉轨恢复过程的施工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土斗车采用的是轮式运行方式,因此在进行掉轨恢复时,需要升降机构300升举的高度更高一些,以将土斗车的轮子放在底座1上,其余操作与电瓶车的掉轨恢复过程相同。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