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27 10: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 主要用于 医疗器械 组件 装置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主要用于进行雾化治疗,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包括将药雾输送给使用者的输送部件、存储雾化药液的储药罐以及对药液进行雾化的雾化发生器,储药罐设置有供药液流出进行雾化的药出口,雾化发生器设置于输送部件与储药罐的药出口之间,雾化发生器的中心设置有含有密集雾化孔的雾化区域,当雾化装置进行雾化时,外界气体通过雾化区域的雾化孔排入储药罐内腔将药液置换出来,进而完成药液的雾化。但是,现有雾化装置在雾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气体堆积在药出口内无法顺利、快速流动至储药罐中,造成储药罐中药液无法持续、有效与雾化区域的雾化孔接触。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研发一种能够持续、有效进行雾化的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本装置不仅使用快捷方便,而且能够持续、有效的进行雾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其包括:储药罐,其设置有用于添加药液的药入口和供药液流出进行雾化的药出口;输送部件,其与储药罐连接于药出口的外周,用于输送药雾;以及雾化发生器,其设置于储药罐的药出口与所述输送部件之间;所述药出口设置有药液由所述储药罐流动至所述雾化发生器的通道,所述通道靠近储药罐一端的内径不小于所述雾化发生器的压电陶瓷环片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通道为直孔,所述通道的内径不小于所述雾化发生器的压电陶瓷环片的内径;或者,所述通道为锥形孔,所述通道的内径由靠近所述储药罐一端向远离所述储药罐一端减缩,所述通道靠近所述储药罐一端的内径不小于所述雾化发生器的压电陶瓷环片的内径;或者,所述通道为台阶孔,所述通道靠近所述储药罐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通道远离所述储药罐一端的内径,所述通道靠近所述储药罐一端的内径不小于所述雾化发生器的压电陶瓷环片的内径;或者,所述通道的靠近所述储药罐一端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的开口不小于所述雾化发生器的压电陶瓷环片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通道靠近所述储药罐一端的内径不小于5mm。

优选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通道中心轴线高于所述雾化发生器的中心轴线,且所述通道中心轴线与所述雾化发生器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通道内径与所述压电陶瓷环片内径差值的二分之一,且所述距离不大于所述通道内径与雾化发生器的雾化区域外径差值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包括:电源和雾化组件,所述雾化发生器设置有电源接触点,所述电源接触点与所述电源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所述输送部件与所述储药罐的药出口之间设置有密封腔室,所述电源接触点、连接线和电源均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室内部;或者,所述电源接触点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室内部,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室外部,所述雾化组件设置有雾化组件连接端,所储药罐设置有雾化组件连接座,所述雾化组件连接座设置有容纳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的雾化组件座腔室,所述连接线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腔室与所述电源接触点电性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雾化组件座腔室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一端密封固定于所述雾化组件座腔室内部,其另一端伸出所述雾化组件座腔室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送部件与所述储药罐之间设置有过渡部件,所述过渡部件一端与所述输送部件之间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药罐的药出口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腔室设置于所述过渡部件;或者,所述密封腔室由所述输送部件的壁和所述储药罐的壁延伸围合形成。

优选地,还包括电控组件和手持部,所述电控组件设置有电控组件连接端,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通过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手持部包括手持部主体,所述手持部主体围合形成的空腔为手持部内腔,所述电控组件安装于所述手持部内腔内部。

优选地,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器和雾量调控部件,所述雾量调控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雾量调控部件设置的参数指令控制所述雾化发生器输出雾量大小;和/或,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时间设定部件,所述时间设定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时间设定部件设置参数指令控制所述雾化发生器雾化时间;和/或,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所述储药罐中药液液位,并将监测液位信号反馈至控制器;和/或,所述电控组件包括呼吸感应器,所述呼吸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呼吸感应器实时监测患者呼吸状态,并将监测呼吸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呼吸信号控制雾化发生器工作状态;和/或,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显示部件,所述显示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该显示部件显示监测的数据、人工设定的数据以及控制器的运算结果;和/或,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和/或,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所述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缆线,以及连接于所述缆线两端的连接机构插孔和连接机构插头,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与所述连接机构插孔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插头与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与所述连接机构插头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插孔与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口、底座侧壁和底座底壁,所述底座侧壁和所述底座底壁围合形成底座腔室,所述底座口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所述手持部从所述底座腔室脱落的卡勾,所述底座底壁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底座固定于固定面的连接部件,所述底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线槽座,所述线槽座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线槽座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贯穿至两端的开口,所述手持部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底座腔室内部。

优选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接头,所述雾化接头为y型结构的管状体,雾化接头包括相贯设置的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所述第一管状体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输送部件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管状体具有用于连接所述储药罐的第三端口,第二管状体与第一管状体在靠近所述第二端口的一侧相贯,且第二管状体的轴线与第一管状体的轴线所成的钝角的范围为100°~135°。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药出口的内径不小于压电陶瓷环片的内径,有效降低了气体从药出口排入储药罐内腔的阻力,进而保证了雾化装置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雾化。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药出口的中心轴线高于雾化发生器的中心轴线,且限定两者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在一个合适范围内,使药出口的最低端不低于压电陶瓷环片内缘的最低端,且药出口的最低端不高于雾化区域外缘的最低端,保证储药罐内腔最低端的药液能够充分、有效的与雾化区域的雾化孔接触,实现药液残留少,雾化更充分,不浪费药液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雾化发生器电源接触点密闭在密封腔室内部,一方面延长了雾化装置的使用寿命,确保患者使用的安全性,避免装置在清洗和消毒过程中,电源接触点与清洗液接触,导致线路短路,影响装置正常使用;另一方面杜绝患者因使用污染后的装置带来肺部感染的风险,避免装置存在清洗和消毒死角,从而导致装置滋生细菌,造成装置被污染。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电源接触点、连接线以及电源均设置于密封腔室,以防止清洗时,造成线路短路或者接线松动。

本实用新型密封腔室的设置可以通过设置单独可拆卸的过渡部件,并将密封腔室设置于过渡部件,或者直接通过输送部件的延伸壁和储药罐的延伸壁围合形成密封腔室,第一种方式密封腔室可单独拆卸清洗方便,第二种方式整体结构简单。

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病情需要,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雾量调控部件调节雾化发生器雾量大小,还可以通过时间设定部件设置雾化发生器雾化时间;为了使患者获得高质量雾化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时间设定部件计算雾化发生器累积使用时间,并根据累积使用时间设置提示患者或医务人员更换雾化发生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实时监测药液的液位,当药液的液位低于预设定液位数值时,报警器开始报警并提示患者或医务人员;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实时监测患者呼吸状态,使雾化发生器工作状态与患者呼吸状态同步,不仅避免药雾浪费,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节省电源损耗。

本实用新型将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与雾化组件和手持部可拆卸连接,当患者需要进行雾化治疗时,只需手持雾化组件就可以进行雾化,不仅有效减轻患者手臂握持装置的重量,而且满足患者不同体位进行雾化治疗的需求,增加了患者使用时的依从性;当患者不需要进行雾化治疗时,可以将连接机构从雾化组件和手持部上拆卸下来,单独储存保管,使整个装置收纳起来非常便捷;当连接机构一旦损坏时,不仅更换起来非常方便快捷,而且还不影响装置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减少使用过程的损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将手持部安装于底座内部,手持部通过底座固定于桌面或医用设备带上,有效避免手持部受外力牵拉,从桌面或医用设备带上掉落,影响装置正常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底座上设置有线槽座,当患者不需要进行雾化治疗时,可以将雾化组件和电源接头安置于线槽座上,不仅达到干净、整齐以及美观的作用,而且确保患者治疗时医护人员的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管状体的轴线与第一管状体的轴线所成的钝角限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的雾化角度,而且有效避免雾从第二端口流出至外界,导致大量雾流失的现象发生,还有效避免患者呼气与雾直面冲击的现象发生,保证雾顺利输送给患者。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组件剖切结构示意图1;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组件剖切结构示意图2;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组件剖切结构示意图3;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组件剖切结构示意图4;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装置剖切结构示意图5;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装置剖切结构示意图6;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持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雾化装置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雾化装置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1;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2;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底座与手持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雾化接头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1.输送部件;110.输送部件内腔;111.入口;112.出口;113.输送部件外壁;114.输送部件连接口;115.输送部件延伸壁;1151.输送部件卡槽;1152.内螺纹;116.气体入口;12.储药罐;120.储药罐内腔;121.药入口;122.药出口;1221.通道;1222.倒角:1223.距离:123.储药罐外壁;124.储药罐连接口;125.储药罐延伸壁;1251.倒勾;1252.外螺纹;126.储药罐侧壁;1261.容积刻度;127.储药罐底部;128.雾化组件连接座;1281.座腔室;1282.通孔;1283.卡勾;1284.座口;129.雾化组件容纳腔;13.雾化发生器;130.电源接触点;131.药液接触端;132.药雾输出端;133.连接线;134.压电陶瓷环片;135.雾化区域;14.过渡接头;140.过渡接头内腔;141.第一连通口;142.第二连通口;143.过渡接头外壁;144.过渡接头连接口;145.过渡接头延伸壁;1451.过渡接头卡槽;15.电源;16.第一电源开关;17.密封盖;171.环形凸起;18.雾化组件连接端;181.槽口;182.密封环;19.适配器;2.药液;3.密封腔室;4.雾化接头;41.第一管状体;411.第一端口;412.第二端口;42.第二管状体;421.第三端口;422.通气口;43.钝角;44.单向阀;441.阀体;442.阀座;4421.通孔;45.限位凸起;46.限位台;5.手持部;51.手持部主体;510.手持部内腔;512.挡位刻度;513.手持部容纳腔;514.手持部连接座;6.电控组件;60.电控组件连接端;61.控制器;62.雾量调控部件;621.指针;63.时间设定部件;64.液位传感器;65.呼吸感应器;66.显示部件;67.报警器;68.电源线;69.第二电源开关;7.密封部件;8.过渡部件;81.第三连通口;82.第四连通口;9.连接机构;91.连接机构插口;92.连接机构插头;93.缆线;931.护套;932.连接机构电源线;933.信号线;94.连接机构插头腔室;95.连接机构插头基座;96.固定块;961.定位凸起;10.底座;101.底座口;1011.卡勾;102.底座侧壁;1021.凹槽;1022.凹陷;103.底座底壁;1031.吸盘;1032.双面胶;104.底座腔室;105.固定座;1051.固定座口;1052.固定座侧壁;1053.固定座底壁;1054.固定座腔室;1055.定位口;1056.通孔;106.线槽座;1061.线槽座第一端口;1062.线槽座第二端口;1063.线槽座壁;1064.线槽座腔室;1065.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组件,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输送部件11、储药罐12和雾化发生器13。所述输送部件11采用医用级塑料材质制成,输送部件11为将药雾输送给使用者的医用面罩、雾化咬嘴等,输送部件11包括输送部件内腔110、入口111和出口112,入口111通过输送部件内腔110与出口112相连通,药雾由入口111进入输送部件内腔110再从出口112输出。所述储药罐12采用医用级塑料材质制成,储药罐12包括储药罐内腔120、药入口121和药出口122,所述储药罐内腔120由储药罐侧壁126和储药罐底部127围合形成,所述储药罐内腔120内部储存有药液2,所述药入口121通过储药罐内腔120与药出口122相连通,所述药液2由药入口121进入储药罐内腔120再从药出口122流出,所述药出口122开口于所述储药罐侧壁126上,所述药出口122具有允许所述药液2由所述药罐内腔120流动至所述雾化发生器13的通道1221,所述输送部件11入口111连接于所述药出口122的外周。所述储药罐12还包括密封盖17,所述密封盖17与药入口121螺纹连接,为了防止药液2从储药罐内腔120内部流出,所述密封盖17设置有环形凸起171,密封盖17通过环形凸起171与药入口121密封连接。所述雾化发生器13为微网雾化发生器,整体呈片状,该雾化发生器13设置于所述药出口122与所述入口111之间,雾化发生器13背离所述储药罐12的一端设置有压电陶瓷环片134,雾化发生器13中心设置有含密集雾化孔的雾化区域135。所述通道1221靠近所述储药罐12一端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压电陶瓷环片134内径。优先地,所述通道1221靠近所述储药罐12一端的内径不小于5mm。上述设置有效降低了气体从药出口122排入储药罐内腔120的阻力,进而保证了装置持续、有效的进行雾化。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通道1221为直孔,所述通道1221的内径不小于所述雾化发生器13的压电陶瓷环片134的内径,通过设置所述通道1221整段内径均不小于所述雾化发生器13的压电陶瓷环片134的内径,进一步有效降低了气体从药出口122排入储药罐内腔120的阻力,进而保证了装置持续、有效、高效率的雾化。

如图3所示,优先地,所述储药罐内腔120的最低端与所述药出口122的最低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通道1221中心轴线高于所述雾化发生器13的中心轴线,该通道1221中心轴线与所述雾化发生器13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1223不小于所述通道1221内径与所述压电陶瓷环片134内径差值的二分之一,且上述距离1223不大于所述通道1221内径与雾化发生器13的雾化区域135外径差值的二分之一,通过设置药出口122的中心轴线高于雾化发生器13的中心轴线,并限定两者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在一个合适范围内,使药出口122的最低端不低于压电陶瓷环片134内缘的最低端,且药出口122的最低端不高于雾化区域135外缘的最低端,保证储药罐12最低端的药液2能够充分、有效与雾化区域135的雾化孔接触,实现药液2残留少,雾化更充分,不浪费药液2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通道1221为锥形孔,所述通道1221的内径由靠近所述储药罐12一端向远离所述储药罐12一端减缩,所述通道1221靠近所述储药罐12一端的内径不小于所述雾化发生器13的压电陶瓷环片134的内径,同样有效降低了气体从药出口122排入储药罐内腔120的,进而保证了装置持续、有效的进行雾化。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通道1221的靠近所述储药罐12一端设置有倒角1222,所述倒角1222的开口不小于所述雾化发生器13的压电陶瓷环片134的内径,同样有效降低了气体从药出口122排入储药罐内腔120的阻力,进而保证了装置持续、有效的进行雾化。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通道1221为台阶孔,所述通道1221靠近所述储药罐12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通道1221远离所述储药罐12一端的内径,所述通道1221靠近所述储药罐12一端的内径不小于所述雾化发生器13的压电陶瓷环片134的内径,同样有效降低了气体从药出口122排入储药罐内腔120的阻力,进而保证了装置持续、有效的进行雾化。

对于上述通道1221为锥形孔、台阶孔或者通道1221设置有倒角1222的三种情况,由于上述通道1221靠近所述储药罐12一端的内径相对于远离所述储药罐12一端的内径较大,产品难以注塑成型。因此,为了便于产品加工及实现,所述通道1221内嵌合有密封部件7,所述密封部件7整体环形柱状,密封部件7背离所述储药罐12一端设置有一圈翻边,密封部件7一端嵌合于所述通道1221内,另一端通过所述翻边与所述雾化发生器13密封连接,该密封部件7内环呈锥形状、台阶状或者密封部件7内环靠近所述储药罐12一端设置有倒角122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装置,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5所示,一种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和电源15,所述雾化发生器13还包括药液接触端131、药雾输出端132和电源接触点130,雾化发生器13药液接触端131通过密封部件7与药出口122密封连接,药雾输出端132通过密封部件7与入口111密封连接。继续参考图5,所述储药罐底部127沿远离药出口122端向上倾斜,倾斜储药罐底部127使药液2向药出口122端倾斜,有效减少储药罐底部127药液2的残留量,以及避免药液2浪费。继续参考图5,可选地,所述密封盖17通过密封部件7与药入口121密封连接。继续参考图5,为了方便雾化组件清洗和消毒,所述输送部件11具有输送部件外壁113,所述输送部件外壁113靠近所述入口111一端向药出口122方向延伸形成输送部件连接口114和输送部件延伸壁115,所述储药罐12具有储药罐外壁123,所述储药罐外壁123靠近所述药出口122一端向入口111方向延伸形成储药罐连接口124和储药罐延伸壁125,所述输送部件延伸壁115设置有内螺纹1152,所述储药罐延伸壁125设置有外螺纹1252,通过内螺纹1152与外螺纹1252旋合,使输送部件连接口114与储药罐连接口124固定连接,且该输送部件连接口114通过密封部件7与储药罐连接口124密封连接,由位于入口111和输送部件延伸壁115之间的输送部件外壁113、输送部件延伸壁115、位于药出口122和储药罐延伸壁125之间的储药罐外壁123以及储药罐延伸壁125所围合形成的密封空腔为密封腔室3,所述电源接触点130位于密封腔室3内部,上述结构只需将输送部件11和储药罐12连接装配,并能保证电源接触点130密闭于密封腔室3内部。继续参考图5,所述电源15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室3内部,该电源15为储电装置,例如电池,电源15通过连接线133与电源接触点130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电源接触点130、连接线133以及电源15位于密封腔室3内部,当雾化组件在清洗和消毒过程中,防止雾化发生器13与电源15连接的线路短路,进而影响装置正常使用。继续参考图5,该雾化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源开关16,所述第一电源开关16为防水开关,第一电源开关16固定位于储药罐延伸壁125外侧,患者通过开启第一电源开关16使雾化发生器13与电源15闭合连接,或者患者通过关闭第一电源开关16使雾化发生器13与电源15断开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使所述输送部件11和储药罐12连接更加方便,优选地,所述输送部件延伸壁115设置有输送部件卡槽1151,所述储药罐延伸壁125设置有倒勾1251,通过输送部件卡槽1151与倒勾1251卡合,使输送部件连接口114与储药罐连接口124固定连接。

继续参考图6,优选地,所述电源15也可以选择外接电源,连接线133的一端与电源接触点130连接,另一端穿过密封腔室3与外接电源连接。具体地,在连接线133和外接电源之间设置有雾化组件连接端18和适配器19,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为usb接头或插头,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一端通过连接线133与电源接触点130电性连接,另一端与适配器19电性连接,所述适配器19再与外接电源连接。继续参考图6,所述储药罐外壁123向外延伸形成雾化组件连接座128,所述雾化组件连接座128设置有座口1284、座腔室1281和通孔1282,所述雾化组件连接座128还设置有两对卡勾1283,每对卡勾1283对称设置,该卡勾1283固定位于座腔室1281内部,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18设置有槽口181,雾化组件连接端18通过卡勾1283与槽口181卡合固定于座腔室1281内部,有效防止雾化组件连接端18从座腔室1281内部脱出,该雾化组件连接端18外侧还设置有密封环182,所述密封环182采用医用橡胶或医用硅胶材质制成,雾化组件连接端18通过密封环182与座口1284密封连接,所述通孔1282位于药出口122和储药罐延伸壁125之间的储药罐外壁123上,该通孔1282使座腔室1281与密封腔室3相连通,连接线133通过通孔1282连接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与雾化发生器13,通过将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与座口1284密封连接,以及通过将通孔1282设置于位于药出口122和储药罐延伸壁125之间的储药罐外壁123上,上述设置使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与雾化发生器13连接的线路位于密闭空间内部,避免线路与清洗液或消毒液接触,导致线路短路,进而影响装置正常使用。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储药罐侧壁126设置有容积刻度1261,患者或医务人员通过读取容积刻度1261精确量取药液2。继续参考图7,进一步地,可以在雾化组件连接端18和适配器19之间设置用于控制雾化组件的电控组件6,所述电控组件6包括电控组件连接端60和电源线68,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60为usb接口或插口,电控组件6一端通过电控组件连接端60与雾化组件连接端18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电源线68与适配器19电性连接。继续参考图7,为了方便患者握持雾化装置,该装置还包括手持部5,所述手持部5包括手持部主体51,所述手持部主体51采用医用级塑料材质制成,由手持部主体51所围合形成空腔为手持部内腔510,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60固定位于手持部主体51上,该手持部主体51设置有容纳雾化组件连接座128的手持部容纳腔513,所述手持部容纳腔513与雾化组件连接座128插接连接,有效增强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与电控组件连接端60连接牢固度,防止雾化组件连接端18受外力牵拉,导致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与电控组件连接端60连接松动,影响装置正常使用。所述电控组件6包括控制器61和雾量调控部件62,所述控制器61为cpu控制器,并位于手持部内腔510内部,所述雾量调控部件62为旋钮式可调电位器,并固定位于手持部主体51上,雾量调控部件62与控制器61电性连接,雾量调控部件62设置有指针621,手持部主体51设置有挡位刻度512,患者或医务人员通过旋转雾量调控部件62,并带动指针621指向对应挡位刻度512,控制器61根据指向挡位刻度512调节雾化发生器13雾量。继续参考图8,所述电控组件6包括时间设定部件63,所述时间设定部件63为按键计时器,并固定位于手持部主体51上,时间设定部件63与控制器61电性连接,患者或医务人员通过时间设定部件63设定雾化时间参数,并将设定雾化时间参数反馈至控制器61,控制器61根据设定雾化时间参数控制雾化发生器13雾化时间,该时间设定部件63还可以累积计算雾化发生器13使用时间。继续参考图8,所述电控组件6包括液位传感器64,所述液位传感器64固定位于储药罐内腔120内部,液位传感器64与雾化组件连接端18电性连接,并通过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与电控组件连接端60插接后与控制器61电性连接,液位传感器64用于实时监测储药罐内腔120内部药液2液位,并将监测液位信号反馈至控制器61。继续参考图8,所述电控组件6包括呼吸感应器65,所述呼吸感应器65固定位于输送部件内腔110内部,呼吸感应器65与雾化组件连接端18电性连接,并通过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与电控组件连接端60插接后与控制器61电性连接,呼吸感应器65用于实时监测患者呼吸状态,当患者处于吸气状态时,呼吸感应器65将监测吸气信号反馈至控制器61,控制器61根据反馈吸气信号控制雾化发生器13开始工作,当患者处于呼气状态时,呼吸感应器65将监测呼气信号反馈至控制器61,控制器61根据反馈呼气信号控制雾化发生器13停止工作。继续参考图8,所述电控组件6包括显示部件66,所述显示部件66位于手持部主体51上,显示部件66与控制器61电性连接,显示部件66用于显示雾化时间和药液2液位等监测的数据,显示患者或医务人员设定的雾化时间等设定的数据以及显示雾化发生器13累积使用时间的数据。继续参考图8,所述电控组件6包括报警器67,所述报警器67为蜂鸣器或指示灯,报警器67与控制器61电性连接,当雾化时间等于设定雾化时间数值时或当药液2液位等于设定最低液位高度数值时,控制器61控制报警器67报警,并提醒或警示患者和医务人员。继续参考图8,所述电控组件6包括第二电源开关69,并位于手持部主体51上,所述第二电源开关69与电控组件6电性连接,用于开启或关闭电源15为电控组件6供电。

继续参考图7,可选地,所述电源15为储电装置,例如电池,电源15位于手持部内腔510内部,电源15与电控组件6电性连接,用于为电控组件6提供电能。

优先地,本实用新型电控组件6供电方式可以同时设置电池供电和通过适配器19连接外部电源供电,这样可以在电池用尽后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或者在不方便提供外部电源供电的情况下,采用电池供电。

参考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基本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结构,二者的区别之处在于:

如图9所示,所述密封腔室3的设置可通过带有密封腔室3的过渡部件8实现,所述过渡部件8设置有第三连通口81和第四连通口82,所述第四连通口82与输送部件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通口81与储药罐12密封连接。设置带有密封腔室3的过渡部件8,能够便于输送部件11和储药罐12的拆卸、清洗和消毒,且通过过渡部件8可连接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输送部件11,便于零部件的批量化生产,实用性强。

参考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基本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结构,二者的区别之处在于:

如图10所示,所述输送部件11还设置有气体入口116,所述气体入口116与输送部件内腔110相连通,当患者吸入药雾时,外界气体由气体入口116进入输送部件内腔110,避免输送部件内腔110内部形成负压,影响患者药雾吸入的效果。继续参考图10,为了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输送部件11,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过渡接头14,所述过渡接头14采用医用级塑料材质制成,过渡接头14包括过渡接头内腔140、第一连通口141和第二连通口142,所述第一连通口141通过过渡接头内腔140与第二连通口142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141通过密封部件7与雾化发生器13药雾输出端132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通口142与输送部件11入口111插接连接,所述过渡接头14还具有过渡接头外壁143,所述过渡接头外壁143靠近所述第一连通口141一端向药出口122方向延伸形成过渡接头连接口144和过渡接头延伸壁145,所述过渡接头延伸壁145设置有过渡接头卡槽1451,通过过渡接头卡槽1451与倒勾1251卡合,使过渡接头连接口144与储药罐连接口124固定连接,该过渡接头连接口144通过密封部件7与储药罐连接口124密封连接,由位于第一连通口141和过渡接头延伸壁145之间的过渡接头外壁143、过渡接头延伸壁145、位于药出口122和储药罐延伸壁125之间的储药罐外壁123以及储药罐延伸壁125所围合形成的密封空腔为密封腔室3。通过由过渡接头14的壁和储药罐12的壁延伸形成上述密封腔室3,这样输送部件11的一端与过渡接头14配合,无需设置形成密封腔室3的延伸壁,因此其开口简单,可设置为普通的管状,另一端则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成多种形状;加工模具可从管状端取出,方便加工。

参考图1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基本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结构,二者的区别之处在于:

如图11所示,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与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60之间通过连接机构9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机构9包括缆线93以及连接于缆线93两端的连接机构插口91和连接机构插头92,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60与所述连接机构插头92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与所述连接机构插口91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9的连接机构插口91的外周向雾化组件连接端18方向延伸形成有连接机构插头腔室94,所述连接机构插口91为usb接口或插口,连接机构插口91位于连接机构插头腔室94内部,连接机构插口91与雾化组件连接端18电性插接,雾化组件连接座128容纳于连接机构插头腔室94内部,该雾化组件连接座128与连接机构插头腔室94插接连接,保证连接机构插口91与雾化组件连接端18连接强度,有效防止雾化组件连接端18受外力作用从连接机构插口91脱落,影响装置正常使用。所述连接机构插头92为usb接头或插头,连接机构插头92与线缆93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机构插头基座95,连接机构插头92与连接机构插头基座95固定连接,当连接机构插头92与电控组件连接端60电性插接时,所述连接机构插头基座95容纳于手持部容纳腔513内部,该连接机构插头基座95与手持部容纳腔513插接连接,保证连接机构插头92与电控组件连接端60连接强度,有效防止连接机构插头92受外力作用从电控组件连接端60脱落,影响装置正常使用。所述缆线93一端与连接机构插头9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机构插口91电性连接,缆线93包括护套931、电源线932和信号线933,所述护套931采用聚氯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或低烟无卤料等材质制成,护套931包覆在电源线932和信号线933外部,起到保护电源线932和信号线933,以及保证电源线932通电安全的作用,所述电源线932采用铜或铝等材质制成,手持部5通过电源线932向雾化组件输送电力,手持部5通过信号线933向雾化组件发射控制信号,以及接收雾化组件反馈监测信号。上述缆线93设置有固定块96,所述固定块96与缆线93一体成型,固定块96上设置有定位凸起961。

如图12所示,可选地,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18还可以为usb连接口或插口,所述座口1284向外延伸形成雾化组件容纳腔129,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60还可以为usb接头或插头,所述手持部5设置有手持部连接座514,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60与所述手持部连接座514固定连接。当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18与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60电性连接时,所述手持部连接座514容纳于所述雾化组件容纳腔129内部。当所述连接机构插口91与所述电控组件连接端60电性插接时,所述手持部连接座514容纳于所述连接机构插头腔室94内部。当所述连接机构插头92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端18电性插接时,所述连接机构插头基座95容纳于所述雾化组件容纳腔129内部。

如图13和图1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底座10和连接部件,所述底座10采用医用级塑料材质制成,底座10包括底座口101、底座侧壁102和底座底壁103,所述底座侧壁102和底座底壁103围合形成底座腔室104,所述手持部5容纳于底座腔室104内部,所述底座口101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手持部5从底座腔室104脱落的卡勾1011。优选地,卡勾1011设置为四个,两两相对设置于底座口101,所述卡勾1011与手持部5相卡合,有效防止手持部5从底座腔室104内部脱出。所述底座侧壁102设置有凹槽1021,所述手持部容纳腔513的侧壁或者所述手持部连接座514容置于凹槽1021内部,以对手持部5进行限位;该凹槽1021底部设置有凹陷1022,所述缆线93限位于凹陷1022内,凹槽1021相对侧的底座侧壁102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座105,所述固定座105包括固定座口1051、固定座侧壁1052和固定座底壁1053,所述固定座侧壁1052和固定座底壁1053围合形成固定座腔室1054,所述固定座腔室1054与底座腔室104通过固定座口1051相连通,所述固定座侧壁1052背离所述固定座口105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1056,所述固定座底壁1053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贯穿定位口1055,所述定位口1055一端延伸至固定座口1051,另一端延伸至通孔1056。所述连接部件为底座底壁103附有一层双面胶1032。使用过程,首先将连接机构插头92与电控组件连接端60电性连接,然后将固定块96通过固定座口1051安装于固定座腔室1054内,同时将定位凸起961限位于定位口1055内,缆线93从通孔1056伸出,再将手持部5安装于底座腔室104内部,同时将手持部座腔室515的侧壁容置于凹槽1021内,缆线93容置于凹陷1022内,最后将底座底壁103通过双面胶1032固定于固定面上,例如桌面上或医用设备带上。上述固定块96与固定座105配合,进一步防止连接机构插头92受外力牵拉从电控组件连接端60脱落,导致装置无法正常使用。

如图13和图16所示,上述底座侧壁102外侧设置有两个线槽座106,所述线槽座106包括线槽座第一端口1061、线槽座第二端口1062和线槽座壁1063,所述线槽座壁1063围合形成线槽座腔室1064,线槽座壁1063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开口1065,所述开口1065一端延伸至线槽座第一端口1061,另一端延伸至线槽座第二端口1062,当患者不需要进行雾化治疗时,可以将缆线93通过开口1065安装于线槽座腔室1064内,并将雾化组件固定在线槽座第二端口1062上,缆线93限位于线槽座第一端口1061内,同样可以将手持部5外接电源线68通过开口1065安装于线槽座腔室1064内,并将适配器19固定在线槽座第二端口1062上,外接电源线68限位于线槽座第一端口1061内。

如图11所示,优选地,所述缆线93呈螺旋状,该缆线93具有可伸缩性,不仅可以根据患者需求伸长或缩短,以满足患者不同体位进行雾化的需求,而且使整个装置收纳起来既方便快捷,又整齐干净。

如图14所示,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件为底座底壁103设置有吸盘1031,底座底壁103通过吸盘1031吸附在固定面上,例如桌面上或医用设备带上。如图13所示,所述连接部件还可以为螺钉,所述底座底壁103设置有安装孔1033,将螺钉安装于安装孔1033内,然后将螺钉固定在固定面上,例如桌面上或医用设备带上。

如图15所示,所述输送部件11的入口111与所述过渡接头14的第二连通口142之间通过雾化接头4连通,或者所述输送部件11的入口111与所述过渡部件8的第四连通口82之间通过雾化接头4连通。所述雾化接头4为y型结构的管状体,采用医用塑料材质制成,包括相贯设置的第一管状体41和第二管状体42,所述第一管状体41具有用于连接输送部件11的第一端口411和用于连通外界大气的第二端口412,所述第二管状体42具有用于连接过渡接头14或过渡部件8的第三端口421,第二管状体42与第一管状体41在靠近所述第二端口412的一侧相贯。为了避免由于第二管状体42的轴线与第一管状体41的轴线所成的钝角43角度过小,增加雾由第三端口421向第一端口411扩散阻力,造成大量雾从第二端口412流出至外界,以及避免由于第二管状体42的轴线与第一管状体41的轴线所成的钝角43角度过大,加剧患者呼气与雾直面冲击的现象,造成雾无法顺利输送给患者,所述第二管状体42的轴线与第一管状体41的轴线所成的钝角43的范围为100°~135°。上述设置不仅提高患者雾化吸入的舒适度和依从性,而且有效减少从第二端口412流出至外界的雾量,还能够保证雾顺利输送给患者。

为了避免由于第三端口421的端面沿所述第二管状体42的轴线方向到所述第一管状体41的内壁的距离过短,加剧雾与第一管状体41的内壁碰撞形成水珠的现象,造成输送给患者的雾量减少,以及避免由于第三端口421的端面沿所述第二管状体42的轴线方向到所述第一管状体41的内壁的距离过长,延长雾输送路径,造成雾无法快速输送给患者,所述第三端口421的端面沿所述第二管状体42的轴线方向到所述第一管状体41的内壁的距离范围为30mm~60mm。上述设置能够保证雾快速、有效输送给患者。同时为了避免由于第一端口411和第三端口421的横截面积范围过小,加剧雾与雾化接头4内壁碰撞形成水珠的现象,造成输送给患者的雾量减少,可将所述第一端口411和第三端口421的横截面积范围设计为200mm2~400mm2。上述设置还保证第一端口411与输送部件11匹配连接,以及保证第三端口421与过渡接头14或过渡部件8匹配连接。

继续参考图15,所述第二管状体4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通气口422,患者在吸雾过程中,外界气体通过通气口422进入第二管状体42内腔,以抵消第二管状体42内腔形成负压。为了快速、多方位抵消第二管状体42内腔形成负压,所述通气口422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管状体42的侧壁。当然,所述通气口422还可以设置为多个,其以所述第二管状体42的轴线为中心均布于所述第二管状体42的侧壁,更有助于快速、多方位抵消第二管状体42内腔形成负压。为了避免由于通气口422的中心离所述第三端口421的端面的距离太远或者太近,无法快速、有效的抵消第二管状体42内腔形成负压,所述通气口422的中心离所述第三端口421的端面的距离范围为5mm~30mm。所述通气口422横截面积范围为12mm2~50mm2,不仅避免由于通气口422横截面积过大,降低雾从通气口422流出至外界的阻力,造成大量雾从通气口422流出至外界,而且避免由于通气口422横截面积范围过小,增加外界气体由通气口422进入第二管状体42内腔的阻力,造成外界气体无法快速、有效的抵消第二管状体42内腔形成负压。

继续参考图15,所述第二端口412设置有单向阀44,所述单向阀44包括阀体441和阀座442,所述阀体441呈膜片状,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所述阀座442采用医用材质制成,所述阀座442适形固定于第二端口412上,所述阀体441固定于阀座442内侧,所述阀座442设置有连通外界大气的通孔4421,所述单向阀44阻止雾从第二端口412流出至外界,同时允许外界大气由第二端口412进入雾化接头4的内腔。

所述第一端口411与输送部件11插接连接,为了加强第一端口411和输送部件11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一端口411与输送部件11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磁性连接或者卡合连接。为了避免由于输送部件11与第一端口411插接过浅,造成输送部件11与第一端口411连接不牢靠,以及避免由于输送部件11与第一端口411插接过深,造成输送部件11与第一端口411之间相互干涉,所述第一管状体41的外壁或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输送部件11插接于所述第一端口411的最大深度的限位机构。具体地,所述限位机构为靠近第一端口411一侧的第一管状体41的外壁设置有限位台46或限位凸起45。或者,所述限位机构为靠近第一端口411一侧的第一管状体41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台46或限位凸起45。

继续参考图15,所述第三端口421与第二连通口142或与第四连通口82插接连接,为了加强第三端口421与第二连通口142或与第四连通口82连接牢固性,所述第三端口421与第二连通口142或与第四连通口82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磁性连接或者卡合连接。为了避免由于第三端口421与第二连通口142或与第四连通口82插接过浅,造成第三端口421与第二连通口142或与第四连通口82连接不牢靠,以及避免由于第三端口421与第二连通口142或与第四连通口82插接过深,造成第三端口421与第二连通口142或与第四连通口82之间相互干涉,所述第二管状体42的内壁或外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连通口142或第四连通口82插接于所述第三端口421的最大深度的限位机构。具体地,所述限位机构为靠近第三端口421一侧的第二管状体42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台46或限位凸起45。或者,所述限位机构为靠近第三端口421一侧的第二管状体42的外壁设置有限位台46或限位凸起45。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