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充电结构及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1-08-17 13: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器 电子 充电 结构 申请
充电结构及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结构及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子雾化器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可充电的电子雾化器因其体积小,便于携带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充电的电子雾化器一般由雾化组件及供电组件组成,因其可充电,所以供电组件内设有充电头,充电头与相应的充电器电性连接,以给供电组件的电芯充电,可循环利用,节能环保。

传统的雾化器充电结构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制作工艺繁杂,多次使用之后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等情况,影响电子雾化器的使用效果。现有的充电头与充电器通过磁吸式配合连接,磁吸式配合连接容易出现故障,造成充电断开,如果不小心碰到电子雾化器,使得电子雾化器的充电头与充电器出现松动,导致充电接触不良,影响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设计一款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不易松动的充电结构及电子雾化器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的充电结构及电子雾化器。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结构,充电结构包括:

环套,环套具有沿轴向贯穿的内腔;

电路板,电路板设于环套的一端,电路板包括电极;

活动件,活动件设于内腔,活动件与内腔的壁面滑动连接,活动件具有沿轴向贯穿的固定通孔;

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于内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活动件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环套远离活动件的一端;及

顶针,顶针位于固定通孔,并固定连接活动件;当充电结构与充电器对接时,充电器推动顶针抵接至电极,顶针带动活动件运动以压缩第一弹性件,充电器通过顶针与电极电性连接;当充电器从充电结构拔出时,第一弹性件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活动件,以带动顶针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充电结构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固定设于内腔,且与活动件间隔设置,固定件包括导向通孔,顶针穿设导向通孔;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件朝向的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还包括固定本体及设于固定本体上的第一中心柱,导向通孔贯穿固定本体及第一中心柱;活动件还包括底板及设于底板上的第二中心柱,固定通孔贯穿底板及第二中心柱;第一弹性件套设于第一中心柱、顶针及第二中心柱的外围;第一弹性件一端抵接底板,另一端抵接固定本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底板远离固定件的一端设有凹槽,固定通孔与凹槽导通;顶针远离电极的一端伸出固定通孔并抵接凹槽的槽底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顶针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第二段具有中空腔,中空腔内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滑动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段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第一段,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第三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内腔包括第一内腔及第二内腔,第一内腔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内腔的径向尺寸,第一内腔的腔壁与第二内腔的腔壁的连接面形成台阶面;活动件还包括套筒及凸缘,套筒摄于第二中心柱的外围,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底板,套筒的另一端设有凸缘;当充电结构与充电器对接时,凸缘与台阶面相间隔;当充电器从充电结构拔出时,凸缘与所述台阶面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的压缩行程小于或等于第一中心柱与第二中心柱之间的间隔距离,第二弹性件的压缩行程等于固定本体与凸缘之间的间隔距离;当充电结构与充电器对接时,固定本体的一侧与凸缘靠近固定本体的一侧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套筒靠近活动件的一端为倒角端,第二内腔的腔壁设有内螺纹,当充电结构与充电器对接时,螺纹用于与充电器配合形成螺纹连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器,电子雾化器包括的充电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雾化器还包括雾化组件及电芯组件,雾化组件与电芯组件电性连接,以实现雾化功能;顶针、电极、电路板及电芯组件依次电性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充电结构及电子雾化器,通过设置环套、活动件、第一弹性件及顶针,且活动件在环套内滑动连接,顶针固定于滑动件上,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设于环套上,另一端抵接活动件;

当充电结构与充电器对接时,即在充电时,充电器对顶针形成一个挤压力,顶针带动活动件朝向电极的方向运动,活动件压缩第一弹性件,同时顶针的一端与电极抵接,此时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件产生朝向活动件的弹性恢复力,该力通过活动件作用于顶针,以使顶针的另一端始终牢固抵接充电器,进而提高了充电结构电性连接的可靠性;当充电器从充电结构中拔出时,由于活动件受第一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活动件带动顶针朝向远离电极的方向运动,本申请提供的充电结构连接可靠、稳定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电子雾化器与充电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电子雾化器的剖面图;

图4是图3提供的第一种充电结构在未充电时的剖面图;

图5是图3提供的第一种充电结构在充电时的剖面图;

图6是图3提供的第二种充电结构在未充电时的剖面图;

图7是图3提供的第二种充电结构在充电时的剖面图;

图8是图6提供的固定件的剖面图;

图9是图6提供的活动件的剖面图;

图10是图6提供的顶针在未充电时的剖面图;

图11是图7提供的顶针在充电时的剖面图;

图12是图6提供的环套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实施方式相互适应性地结合,其结合所形成的新的实施方式也是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内。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电子雾化器与充电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雾化器500的外观呈长条圆柱状。电子雾化器500包括雾化组件400、中环300、电芯组件200及充电结构100。

中环300连接雾化组件400与电芯组件200之间,以形成电子雾化器500的主体结构。电芯组件200与雾化组件400电性连接,为雾化组件400的雾化功能供电。充电结构100设于电芯组件200远离雾化组件400的一端,且与电芯组件200电性连接。雾化组件400用于对待雾化的材料进行雾化,电芯组件200用于给雾化组件400供电。

电子雾化器500在充电时,充电器600与充电结构100电性连接,进而给电芯组件200充电,此时充电器600与充电结构100对接。

电子雾化器500在未充电时,此时充电器600从充电结构100中拔出,充电器600与充电结构100断开连接。

请参阅图3,图3是图2提供的电子雾化器的剖面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雾化组件400、中环300、电芯组件200及充电结构100沿轴向依次连接。

电芯组件200包括外壳210及电芯220。外壳210的一端与中环300的一端抵接,外壳210的另一端与充电结构100的一端抵接。电芯220及充电结构100依次设于外壳210内部。充电结构100、电极161、电路板160及电芯220依次连接,形成充电电路。外部电源于充电结构100导通后,实现电芯220的充电。

请参阅图4及图5,图4是图3提供的第一种充电结构在未充电时的剖面图,图5是图3提供的第一种充电结构在充电时的剖面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充电结构100包括环套110、电路板160、电极161、活动件130、第一弹性件150及顶针140。环套110具有沿轴向贯穿的内腔。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环套110为五金环套,可选的,环套11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硬质塑胶等其他硬质材料。

电路板160设于环套110的一侧,电极161位于电路板160靠近环套110的一端。

活动件130为绝缘件,活动件130设于环套110的内腔远离电路板160的一端,活动件130与电路板160相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活动件130为塑胶材料,可选的,活动件13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陶瓷、硬质塑胶等其他硬质绝缘材料。

第一弹性件150设于环套110的内腔,第一弹性件150的一端与活动件130抵接,另一端固定于环套110远离活动件130的一端。第一弹性件150的表面绝缘,防止顶针140与第一弹性件150接触而发生短路现象。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弹性件150为弹簧,可选的,第一弹性件150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弹簧、螺旋弹簧等其他弹性元件。

活动件130具有沿轴向贯穿的固定通孔136,固定通孔136用于与顶针140固定连接,以实现顶针140与活动件130同步运动。顶针140是导电元件,顶针140与电极161间隔设置或抵接,当顶针140与电极161抵接时时点连接关系。

当充电结构100处于充电状态时,外部供电装置抵接并推动顶针140朝向靠近电极161的方向移动,以使顶针140与电极161抵接形成电连接。

在充电状态形成过程中,顶针140与活动件130固定连接,顶针140带动活动件130朝向电极161的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150因活动件130的移动被压缩,产生恢复第一弹性件150原状的弹性恢复力,此时第一弹性件15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顶针140,以使顶针与外部供电装置紧密接触。

当充电结构100处于未充电状态时,即外部供电装置撤去,第一弹性件150的弹性恢复力推动活动件130朝向远离电极161的方向移动,活动件130带动顶针140朝向远离电极161的方向移动。

活动件130与环套110的内腔壁面滑动连接,活动件130沿环套110的轴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在外部供电装置的作用力下,实现顶针140与电极161的紧密抵接,进而提高顶针140与电极161电性连接的牢固性,当外部供电装置撤去时,在第一弹性件150的作用下,实现顶针140与电极161间隔设置或仅接触。

通过第一弹性件150的弹性恢复力,在充电时,第一弹性件150被压缩,弹力作用于活动件130上,活动件130推动顶针140与外部供电装置紧密连接,提高了充电时充电结构100与电极161的电性连接可靠性。同时,第一弹性件150使得充电结构100内部的部件之间的接触冲击力减小,保证了充电结构100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6及图7,图6是图3提供的第二种充电结构未充电时的剖面图,图7是图3提供的第二种充电结构充电时的剖面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充电结构100还包括固定件120。固定件120为绝缘件。

在未充电时,固定件120固定设于环套110的内腔靠近电路板160的一端,固定件120与活动件130间隔设置。

在充电时,固定件120与活动件130抵接。第一弹性件150弹性抵接于固定件120与活动件130之间。

通过固定件120相对于整个充电结构100为固定状态,第一弹性件150的一端相对于整个充电结构100为固定状态,第一弹性件150的另一端是活动的,这个另一端在充电时弹性抵接活动件130。

在充电时,在第一弹性件15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固定于活动件130上的顶针140与外部供电装置紧密连接,以使顶针140与外部供电装置电连接更加可靠。

未充电时,在第一弹性件15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以使活动件130带动顶针140朝向远离电极的方向移动,以使充电结构100在未充电时复位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8,图8是图6提供的固定件的剖面图。

固定件120具有导向通孔123,顶针140穿设导向通孔123。

顶针140与导向通孔123滑动连接。导向通孔123用于给顶针140导向,以使顶针140运动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固定件120为塑胶材料,可选的,固定件12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陶瓷、硬质塑胶等其他硬质绝缘材料。

通过固定件120的设置,使得第一弹性件150的装配更简单可靠。固定件120的导向通孔123辅助顶针140做往复直线运动,以使顶针140做往复直线运动更加准确可靠,减少了因顶针140沿径向的偏移过大而导致的顶针140与电极161接触不良,进而使得充电结构100在充电时顶针140与电极161的接触更加可靠,充电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8及图9,图9是图6提供的活动件的剖面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20横截面呈t字形。固定件120还包括固定本体121及设于固定本体121一侧的第一中心柱122,导向通孔123贯穿固定本体121及第一中心柱122。固定本体121的周边固定于内腔的腔壁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心柱122的外观为圆柱形,可选的,第一中心柱122的外观包括但不限于圆台形、棱柱形等。

活动件130还包括底板131及设于底板131一侧的第二中心柱132,固定通孔136贯穿底板131及第二中心柱132。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中心柱132的外观为圆柱形,可选的,第二中心柱132的外观包括但不限于圆台形、棱柱形等。

底板131与固定本体121相对设置,第一中心柱122设于固定本体121靠近活动件130的一侧,第二中心柱132设于底板131靠近固定件120的一侧,第一中心柱122与第二中心柱132间隔设置,固定通孔136与导向通孔123相对设置。顶针140固定于活动件130的固定通孔136内,且穿设固定件120的导向通孔123。

本实施例中固定通孔136及导向通孔123皆为圆形孔,当未充电时,固定通孔136与导向通孔123相间隔且对准设置。当充电时,固定通孔136与导向通孔123导通。

可选的,固定通孔136及导向通孔123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孔、方形孔等。固定通孔136及导向通孔123的选择需要根据顶针140的外观形状选择,以实现固定通孔136的固定作用及导向通孔123的导向作用。

第一弹性件150套设于第一中心柱122、顶针140及第二中心柱132的外围,第一弹性件150的一端抵接底板131的一端,另一端抵接固定本体121。通过第一中心柱122及第二中心柱132的设置,使得第一弹性件150在固定本体121及底板131上抵接的位置确定。在充电时,第一弹性件150不会在径向产生大的偏移保证了顶针140的对中性,进而提高了充电结构100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底板131远离固定件120的一端设有凹槽133,活动件130的固定通孔136与凹槽133导通,顶针140远离固定件120的一端伸出固定通孔136并与凹槽133的槽底抵接。

本实施例中,凹槽133为圆形槽,可选的,凹槽133包括但不限于方形槽、椭圆形槽等。

通过凹槽133的设置,顶针140的一端与凹槽133的槽底抵接,在充电时,顶针140通过抵接凹槽133的槽底带动活动件130运动。在未充电时,活动件130抵接顶针140,活动件带动顶针140运动,以使顶针140与活动件130的连接更稳定,运动更准确。

请参阅图10及图11,图10是图6提供的顶针在未充电时的剖面图,图11是图7提供的顶针在充电时的剖面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顶针1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41、第二段142及第三段143,第二段142具有中空腔144,中空腔144内设有第二弹性件145。

第一段141的一端伸入第二段142的中空腔144内,第一段141与第二段142滑动连接,第二段142与第一段141连接的一端设有阻挡环146,阻挡环146用于限定第一段141在第二段142的中空腔144中的行程。第二段142的另一端与第三段143固定连接。

第二弹性件145的一端与第一段141伸入中空腔144的一侧抵接,另一端与第三段143靠近第二段142的一侧抵接,实现第一段141在中空腔144内可伸缩的作用,以使顶针140与电极161的接触为弹性抵接,不会产生强烈的撞击,增加了充电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及图11,第二弹性件145的压缩行程小于或等于第一中心柱122与第二中心柱132相邻的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第二弹性件145的压缩行程等于固定本体121与活动件130相邻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在充电时,固定本体121与活动件130抵接,第一中心柱122与第二中心柱132相间隔设置或抵接。在未充电时,固定本体121与活动件130间隔设置,第一中心柱122与第二中心132柱间隔设置。

通过使第二弹性件145的压缩行程小于或等于第一中心柱122与第二中心柱13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弹性件145的压缩行等于固定本体121靠近活动件130的一端与活动件130靠近固定本体1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保证了充电结构100在充电时不会因行程过长而导致顶针140将电路板160及电极161顶出,保护了充电结构100的安全性,提高了充电结构1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2,图12是图6提供的环套的剖面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内腔包括第一内腔111及第二内腔112,第一内腔111的第一径向尺寸115大于第二内腔112的第二径向尺寸116。第一内腔111腔壁与第二内腔112的腔壁结合处形成台阶面113。

活动件130还包括套筒134及凸缘135,凸缘135设于套筒134的一端,套筒13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底板131,套筒134设于第二中心柱132的外围。

在充电时,凸缘135与台阶113间隔设置,凸缘135与固定件120抵接。在未充电时,凸缘135与固定件120本体间隔设置,凸缘135与台阶113抵接。通过台阶113与凸缘135的抵接,以使未充电时的活动件130的位置固定,提高了充电结构100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及图12,环套110靠近固定件120的一端为倒角端,以使活动件130与固定件120的装配更加容易,装配精度更高。第二内腔112的腔壁设有内螺纹114,在充电时,充电器600的外螺纹与腔壁的内螺纹114形成螺纹连接,以使充电器600与充电结构100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断开,且螺纹连接操作简便。

可选的,充电结构100与充电器600的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其他的连接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