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置有供热装置的生物质能源密集烤房的制作方法

2021-08-03 12: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生物质能 烘烤 供热 密集 烟草
一种内置有供热装置的生物质能源密集烤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草烘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有供热装置的生物质能源密集烤房。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烤烟房分上升式和下降式两种,以燃煤热风炉为主要供热设备。煤炭作为不可再生的矿物质能源,无休止地开采和消耗将造成其快速地枯竭。且煤炭燃烧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也严重地污染了大气环境,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近年来,以密集烤房为基础研制了各种以太阳能、空气能、电能作为主要热源的烟叶烘烤设备,其与传统燃煤烤房相比,密集烤房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明显优势,极大减少了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现有燃煤烤烟对烟区环境的污染情况,但存在系统设备结构复杂、维护困难、成本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现行烤烟种植趋势是种植地区不断向偏远地区、山区迀移,土建烤房建设周期长,材料运输困难,烤房设施建设不断重复投入,并且还可能占用耕地,而土地资源稀缺,已经很难满足大量占用宅基地和耕地烤烟房建设的需要,土建烤房的建造使得土地资源更加紧张,且土建烤烟房保温性能较差,热能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能源浪费、增加成本投入。而且,现有技术大面积改造后推广的密集式或联排式烤烟房,依然需要电源,耗电量大,烤烟成本高,而且生产烤烟的山区往往电力资源不足,或因停电断电造成烂烟,烟农损失严重,同时现有的生物质烤烟房的升降温速率控制还不够好,对烟气中的可燃性物质利用率差,造成能源损失浪费。

因此,研制一种以生物质材料为能源,有助推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低能耗密集式烤烟房是比较可行的技术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有供热装置的生物质能源密集烤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烤烟室和与之连通的加热室,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加热室内设有供热装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供热装置信号连接控制器,在加热室的后墙上设置热风口连通烤烟室,在加热室前墙上设置有供热装置安装口,在供热装置安装口正下方设置灰坑门口,在供热装置安装口任一侧设置沉降箱清灰门口,所述供热装置包括燃烧炉、换热器、沉降箱,所述燃烧炉的前部密封设置于供热装置安装口中,燃烧炉的中后部设置换热器,使燃烧炉的中后部及换热器置于加热室内,燃烧炉下部的灰仓则密封连接灰坑门口,所述沉降箱则密封设置于沉降箱清灰门口内侧,且所述沉降箱的下端连通燃烧炉,上端连通换热器,在所述燃烧炉、沉降箱外壁分别设置有换热片,所述沉降箱连接高温烟气导口的一侧上设置有挡火板,所述挡火板为可活动挡火板,用于调节炉膛与沉降箱之间的导热通道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紧凑、布局简单,以由煤、柴和生物质燃气等燃料代煤炭能源,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烘烤过程中燃料耗费少,不受电源、气候限制,升温和热交换速度快,能快速加热炉体周围的空气,烤房升温快,热能利用率高,有效降低热量损失;能对燃烧炉排出的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更进一步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提高加热能力和效果,降低热能损耗;操作更方面、简捷,能精细调整控制温度变化,通过对主从补风管进气与挡火板烟气排出的控制保证炉堂内气压的平衡和燃烧稳定,达到快速调整烤房温度,满足烟叶在烘烤不同阶段对温度变化的要求,相较传统的燃煤炉温度易于自动控制和环保,而相比现有电磁、电阻和红外加热等方式效率较高,烘烤成本低和节能,从而能够保证烤房的高可靠性,更能恰当体现或固定烟叶质量,有效提升烤烟烘烤质量和烘烤生产效率,减少烤坏烟叶,降低烟叶烘烤损失;建设周期短,可在简单处理的地面上建造,设施建设投入和地面积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加热室前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供热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供热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供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沉降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高温烟气导管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标号:1~炉壁,2~炉顶,3~点火器,4~灰仓,5~防爆孔,6~换热片,7~长热片,8~短热片,9~换热火箱,10~烟气换热管,11~排烟管,12~沉降箱,13~导热管,14~挡火板,15~清灰门,16~支架,17~螺旋送料器,18~贮料箱,19~撤料口,20~料位观察窗,21~箱盖,22~主补风管,23~观火器,24~烤烟室,25~加热室前墙,26~供热装置安装口,27~灰坑门口,28~沉降箱清灰门口,29~烟气返流导板,30~从补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的内置有供热装置的生物质能源密集烤房,包括烤烟室24和与之连通的加热室,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加热室内设有供热装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供热装置信号连接控制器,在加热室的后墙上设置热风口连通烤烟室24,在加热室前墙25上设置有供热装置安装口26,在供热装置安装口26正下方设置灰坑门口27,在供热装置安装口26任一侧设置沉降箱清灰门口28,所述供热装置包括燃烧炉、换热器、沉降箱12,所述燃烧炉的前部密封设置于供热装置安装口26中,燃烧炉的中后部设置换热器,使燃烧炉的中后部及换热器置于加热室内,燃烧炉下部的灰仓4则密封连接灰坑门口27,所述沉降箱12则密封设置于沉降箱清灰门口28内侧,且所述沉降箱12的下端连通燃烧炉,上端连通换热器,在所述燃烧炉、沉降箱12外壁分别设置有换热片6,所述沉降箱12连接高温烟气导口的一侧上设置有挡火板14,所述挡火板14为可活动挡火板,用于调节炉膛与沉降箱之间的导热通道大小。

所述的燃烧炉包括炉壁1、炉顶2、加料机构,所述炉壁1的内部为倒“u”形结构的炉膛,炉膛连接炉门,在炉膛下方设置连通炉壁1外侧的灰仓4,灰仓4的开口方向与炉膛的开口方向一致,在灰仓4上设置有与之适配的灰仓4门,在炉膛的任一侧壁上开设高温烟气导口及连通外界的观火器22,所述挡火板14设置在沉降箱12顶板上,在高温烟气导口下缘设置与挡火板相对的烟气返流导板29,在炉膛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外界的主补风管22,在炉膛的底部设置有清灰除焦器,所述加料机构设置于燃烧炉的炉门上,并延伸至燃烧炉的炉膛内,在炉门与加料机构的连接部设置防护罩,在加料机构与炉膛之间设置有点火器3,所述炉顶2密封罩设于炉壁1顶部,挡火板与烟气返流导板相配合,利于减少炉内未燃尽燃料细料随烟气流出。

所述换热器通过支架16设置于燃烧炉的顶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火箱9、导热机构,所述换热火箱9、导热机构设置于支架16上,在导热机构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换热火箱9,且三者之间连通,在任一所述换热火箱9的外侧壁上设置与之连通的排烟管11,另一换热火箱9的底部连通沉降箱12,在沉降箱内部设置有连通外界的从补风管30。

所述的炉顶2的炉部的换热片呈顶心向外均匀辐射的结构设置,所述换热片包括长热片7和短热片8,长热片7和短热片8相间设置,且短热片8设置于炉顶2的下部。

所述的换热片的厚度不小于0.3cm,高度不小于4cm,且换热片与炉壁1、炉顶2固定连接。

所述的导热机构为数层水平排列的翅片管排,每层翅片管排至少有两根翅片管,各翅片管的两端均连通换热火箱9;各所述的换热火箱9与换热管不连接的各内侧壁上设有扰流翅片,相邻两侧壁上的扰流翅片之间交错设置。

所述的沉降箱12一侧设置于炉膛侧壁的高温烟气导口上,且连通高温烟气导口,在沉降箱12的顶部设置导热管13连通换热火箱9,使沉降箱12、导热管13组合呈一体成型的“l”形结构,在沉降箱12正面或低面设置有清灰门15,所述沉降箱12、导热管13的外壁上设有换热片。

所述可活动挡火板14为插拔式挡火板,通过控制挡火板伸入的深度控制排烟通道的大小来控制排气量,达到控制火势及温度。

所述的灰仓4门上设置有防爆孔5,且防爆孔5至少有两个。

所述的加料机构包括贮料箱18、螺旋送料器17,所述螺旋送料器17的一端设置贮料箱18,另一端穿过炉门延伸入燃烧炉的炉膛内,所述点火器3设置于螺旋送料器17的中段,或螺旋送料器17与炉膛的结合部,点燃螺旋送料器17中的燃料,所述贮料箱18设置于螺旋送料器17接料口的上方,在贮料箱18的底部开设撤料口19,撤料口19上设置撤料挡板,撤料挡板开启和闭合撤料口19,在贮料箱18的箱壁上纵向开设透明结构的料位观察窗20,在贮料箱18的顶部设置箱盖21。

所述的观火器22为管状结构,观火器22设置于炉膛的中下部,其一端延伸至炉膛内部,另一端向外穿出炉壁1,且设置有观擦镜片,所述观火器22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4cm²。

所述点火器3为具有防灰和防触电功能的电子式自动点火器3,点火器3的功率大于0.60kw,点火时间小于5min,使用次数大于2000次。

所述从补风管与主补风管连通。

所述的主补风管22一端连接炉壁1外部的风机,另一端延伸入炉膛内。

所述的控制器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所述插拔式挡火板14为电动插拔式挡火板,所述电动插拔式挡火板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实现主从补风管与挡火板联动。

所述的炉壁1、炉顶2之间设置有密封封环。

所述的燃烧炉、换热器、沉降箱12、换热片6的制造材料均为耐高温的金属材料。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