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接头位置可调节吸水型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5: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吸水 接头 可调节 吸收 位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体,尤其是一种接头位置可调节吸水型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


背景技术:

2.目前,麻醉机在机械通气时,通常采取紧闭循环的方式,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主要为氧气,或含麻醉气体)经二氧化碳吸收罐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再次进入呼吸回路中使用。二氧化碳吸收罐起效原理是其中装入的二氧化碳吸收剂能与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3.利用二氧化碳吸收罐对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气体进行吸收时,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的气体通过气体进气管进入二氧化碳吸收罐内,被二氧化碳吸收罐吸收后的气体通过气体出气管再次返回到麻醉机呼吸管路中。
4.目前,所有麻醉机厂家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均设计在麻醉机呼吸管路中段,统称为内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为了在二氧化碳吸收罐内多装二氧化碳吸收剂,减少吸收剂更换次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口径一般较大,但易造成二氧化碳吸收罐与麻醉机之间连接装配时密封性较难保证。为了提高密封性,不同麻醉机厂家设计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和麻醉机接口对接方式较为复杂,导致市场上各种连接接口差异性较大,类型多达几十种,难以通配。
5.由于二氧化碳吸收罐与麻醉机的对接方式较为复杂,导致原装二氧化碳吸收罐成本较高,患者全麻使用时基本不进行更换,仅仅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临床上原装二氧化碳吸收罐连续使用时间很长,直至罐体破裂或麻醉机报废,使用期限长达数十年,导致麻醉机在呼吸支持时会对全麻患者导致较大的交叉感染隐患。
6.要实现内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需要和各型麻醉机内置二氧化碳原装罐口匹配,会造成极高的研发成本。为了解决内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存在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存在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但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与麻醉机连接配合时,仍然存在一些连接不便的问题:如不同的麻醉机与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连接时,需要使得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的连接接口呈水平状态或45
°
的状态,而现有的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无法同时适配不同麻醉机的具体连接角度需要。
7.无论现有的内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或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在对二氧化碳吸收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分,产生的水分会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剂对二氧化碳吸收的效率。此外,当产生的水分跟随气体进入麻醉机内时,会增大呼吸阻力,造成呼吸阻碍,甚至会损坏麻醉机,严重影响整个气体循环的持续性与可靠性。
8.因此,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吸收罐与麻醉机的更为有效便捷的适配连接,以及提高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的可靠性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接头位置可调节吸水
型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其结构紧凑,能方便与麻醉机连接配合,并实现呼吸支持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0.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头位置可调节吸水型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用于收纳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罐主体;还包括设置于罐主体上的通气第一接头以及通气第二接头,所述通气第一接头通过罐主体能与通气第二接头连通,罐主体通过通气第一接头能与麻醉机适配连接,所述通气第一接头在罐主体上的位置状态可调节,且能保持调节后的位置状态。
11.还包括设置于罐主体内的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通过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能将通气第二接头与罐主体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隔离,且通气第二接头与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相连通;利用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能对通入罐主体内气体中的水汽进行吸收。
12.所述透气吸收隔离收容体包括透气吸水隔离圈以及与所述透气吸水隔离圈适配的透气吸水隔离板,通过透气吸水隔离板能封闭透气吸水隔离圈,通气第二接头与由透气吸水隔离圈、透气吸水隔离板围合形成的收容腔体连通。
13.在所述罐主体的顶端封板内侧设置若干封板柱体,所述封板柱体位于透气吸水隔离圈内,透气吸水隔离圈缠绕包围封板柱体,透气吸水隔离板套在封板柱体上。
14.在罐主体的顶部设置接头连接块,在所述接头连接块上设置允许通气第一接头嵌置的接头连接孔,在所述接头连接孔的内侧壁设置若干接头连接定位槽,在通气第一接头上设置能与连接连接定位槽适配的气体接头定位块,通气第一接头位于接头连接孔内时,气体接头定位块嵌置在接头连接孔内侧壁的一接头连接定位槽内,以能将通气第一接头与接头连接块间相互锁定。
15.还包括能与通气第一接头连通的通气连管,所述通气连管的第一端与罐主体内的通气连管套适配连接,通气连管的第二端位于罐主体的底部。
16.还包括与罐主体底端适配连接的积水盘以及允许气体穿过的罐内支撑通气板,且通过罐内支撑通气板能支撑收纳于罐主体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通气连管的第二端端部位于积水盘内,通气连管贯穿罐内支撑通气板。
17.在所述积水盘内设置积水盘定位支撑体,通气连管的第二端能套在积水盘定位支撑体上,在通气连管的第二端端部设置若干通气侧口,通气连管通过通气侧口能与积水盘连通。
18.所述罐内支撑通气板位于积水盘与罐主体间的结合部,罐内支撑通气板上设置若干贯通所述罐内支撑通气板的通气板大孔。
19.所述通气第一接头包括能与接头连接孔适配的接头第一管部以及与所述接头第一管部连接并连通的接头第二管部,接头第一管部的轴线方向与接头第二管部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气体接头定位块位于接头第一管部的外壁上。
2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21.通气第一接头在罐主体上的位置状态可调节,并能保持调节后的位置状态,即能根据不同麻醉机的连接配合状态,调节通气第一接头在罐主体上的位置状态,达到与麻醉机有效连接配合,提高与麻醉机/呼吸机连接配合的便捷性与可靠性。
22.通过透气吸水隔离圈以及透气吸水隔离板能实现吸水隔离,能减少气体中的水汽与二氧化碳吸收剂的接触,减少或避免水汽进入麻醉机内,提高利用二氧化碳吸收剂对二
氧化碳吸收的效率,避免水汽进入麻醉机内导致的情况,确保二氧化碳吸收剂在罐主体内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第一接头与罐主体分离后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积水盘与罐主体分离后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罐主体的内部示意图。
29.图7为图5中e的放大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罐内支撑通气板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罐主体内去除透气吸收隔离收容体后的示意图。
32.图10为图1中b的放大图。
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第一接头的示意图。
34.图12为本实用新型通气连管与积水盘配合的示意图。
35.图13为本实用新型积水盘的示意图。
36.图14为本实用新型通气连管的示意图。
37.图1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锁定通气第一接头在罐主体上不同配合位置的示意图。
38.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立体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

罐主体、2

积水盘、3

防滑条、4

顶端封板、5

通气第一接头、6

接头连接块、7

通气第二接头外罩环、8

通气第二接头、9

通气第一接头定位块、10

接头装配槽、11

接头连接孔、12

接头连接定位槽、13

罐内支撑通气板、14

通气板大孔、15

通气连管、16

积水盘定位支撑体、17

通气侧口、18

通气连管套、19

透气吸水隔离圈、20

透气吸水隔离板、21

封板柱体、22

通气板定位孔、23

气体接头定位块、24

接头第一管部、25

接头第二管部外管体、26

接头第二管部内管体、27

积水盘定位支撑主体、28

积水盘定位支撑连接头、29

通气第二接头内凹环以及30

通气连管套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15和图16所示:为了能方便与麻醉机连接配合,并实现呼吸支持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收纳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罐主体1;还包括设置于罐主体1上的通气第一接头5以及通气第二接头8,所述通气第一接头5通过罐主体1能与通气第二接头8连通,罐主体1通过通气第一接头5能与麻醉机适配连接,所述通气第一接头5在罐主体1上的位置状态可调节,且能保持调节后的位置状态。
42.具体地,罐主体1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如采用医用塑料等制成,罐主体1的材料类型以及具体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确定。通过罐主体1能收纳二氧化碳吸收剂,通过二氧化碳吸收剂能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二氧化碳吸收剂呈颗粒状,二氧化碳吸
收剂具体可以采用常用的形式,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在罐主体1的外壁上设置若干防滑条3,所述防滑条3的长度方向与罐主体1的高度方向相一致,通过多个防滑条3能提高拿持罐主体1时的摩擦力,提高罐主体1输送等过程中的可靠性。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气第一接头5以及通气第二接头8位于罐主体1顶部,且通气第一接头5与通气第二接头8位于罐主体1外,通过通气第一接头5能与麻醉机适配连接,但通气第一接头5与通气第二接头8间不直接连通,即通气第一接头5通过罐主体1能与通气第二接头8相连通,从而通气第一接头5与麻醉机适配连接后,能利用罐主体1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实现对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接触后吸收。
44.具体实施时,通气第一接头5可以与麻醉机上的吸气口或出气口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通气第一接头5与麻醉机的吸气口或出气口连接。当通气第一接头5与麻醉机的吸气口连接时,气体由通气第二接头8进入罐主体1内,利用罐主体1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对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后,由通气第一接头5进入麻醉机内。当通气第一接头5与麻醉机的出气口连接时,气体由通气第一接头5进入罐主体1内,利用罐主体1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对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后,由通气第二接头8排出罐主体1外。
45.本技术领域人员可知,不同型号的麻醉机的吸气口、出气口存在位置等差别,为了能适应不同的连接配合,通气第一接头5能在罐主体1上的位置状态可调节,并能保持调节后的位置状态,即通过调节通气第一接头5在罐主体1上的位置状态,能有效适应与麻醉机的连接配合,提高与麻醉机连接配合的便捷性。具体实施时,调节通气第一接头5在罐主体1上的位置状态方式包括不限于转动调节,或者选择插接不同位置状态等。
46.如图5、图6、图9和图16所示,还包括设置于罐主体1内的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通过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能将通气第二接头8与罐主体1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隔离,且通气第二接头8与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相连通;利用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能对通入罐主体1内气体中的水汽进行吸收。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吸收剂收纳在罐主体1内,通过二氧化碳吸收剂对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接触吸收,通过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能实现通气第二接头8与罐主体1内二氧化碳吸收剂的隔离。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能与通气第二接头8连通,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能允许气体穿过,且在气体穿过所述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时,能对气体中的水汽进行吸收,减少或避免较湿的气体进入麻醉机内。具体实施时,当气体由通气第二接头8进入罐主体1内时,利用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先对气体中的水汽进行吸收,然后在利用二氧化碳吸收剂对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最后气体通过通气第一接头5进入麻醉机内。当气体由通气第一接头5进入罐主体1内时,在进入通气第二接头8内前利用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进行吸水隔离,避免水汽进入通气第二接头8内,利用透气吸水隔离收容体对二氧化碳吸收剂的阻挡,也能避免二氧化碳吸收剂进入通气第二接头8内。
48.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吸收隔离收容体包括透气吸水隔离圈19以及与所述透气吸水隔离圈19适配的透气吸水隔离板20,通过透气吸水隔离板20能封闭透气吸水隔离圈19,通气第二接头8与透气吸收隔离收容体相连通。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气吸水隔离圈19可以采用吸水膜制成,透气吸水隔离板20可以采用海绵等制成,具体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透气吸水的材料,此处不再详述。透气吸水隔离圈19呈圈状,透气吸水隔离圈19的一端与顶端封板4的内侧面接触,通过透气吸
水隔离板20能对透气吸水隔离圈19的另一端面进行密封,从而能避免二氧化碳吸收剂进入透气吸水隔离圈19内,即能实现有效避免二氧化碳吸收剂进入通气第二接头8内。
50.进一步地,在所述罐主体1的顶端封板4内侧设置若干封板柱体21,所述封板柱体21位于透气吸水隔离圈19内,透气吸水隔离圈19缠绕包围封板柱体21,透气吸水隔离板20套在封板柱体21上。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顶端封板4的内侧设置多个封板柱体21,封板柱体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顶端封板4所在的平面,封板柱体21位于透气吸水隔离圈19内,透气吸水隔离圈19缠绕包围封板柱体21,即利用封板柱体21能将透气吸水隔离圈19撑开,避免受到二氧化碳吸收剂的挤压严重变形。透气吸水隔离板20套在封板柱体21上,利用透气吸水隔离板20与封板柱体21间的连接配合,能实现透气吸水隔离板20对透气吸水隔离圈19的封闭。
52.如图2、图3和图16所示,对于通气第二接头8,在所述通气第二接头8的上方设置通气第二接头外罩环7,所述通气第二接头外罩环7呈弧形,在通气第二接头8的下方设置通气第二接头内凹环29,通过通气第二接头内凹环29与通气第二接头外罩环7配合,能形成位于通气第二接头8外圈的管状结构。具体实施时,通气第二接头8呈水平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位置状态,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53.如图3、图5和图16所示,在罐主体1的顶部设置接头连接块6,在所述接头连接块6上设置允许通气第一接头5嵌置的接头连接孔11,在所述接头连接孔11的内侧壁设置若干接头连接定位槽12,在通气第一接头5上设置能与连接连接定位槽12适配的气体接头定位块23,通气第一接头5位于接头连接孔11内时,气体接头定位块23嵌置在接头连接孔11内侧壁的一接头连接定位槽12内,以能将通气第一接头5与接头连接块6间相互锁定。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气第一接头5与罐主体1间采用可拆卸分离连接,或者通气第一接头5与罐主体1连接后,通气第一接头5能相对接头连接块6转动。当通气第一接头5与罐主体1间连接时,能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选择通气第一接头5与罐主体1间的连接位置状态,当选择连接位置状态后能锁定保持当前的连接状态;当前的实际情况,具体是指与麻醉机间的配合位置等情况。图1、图2和图3,通气第二接头8呈水平分布,同时,通气第一接头5也呈水平分布,通气第一接头5与通气第二接头8分别位于罐主体1的两侧,图3和图16中,为通气第一接头5与罐主体1分离后的示意图。图15中,为通气第一接头5在罐主体1的顶部呈倾斜状态分布的示意图。
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头连接块6在罐主体1外的顶部,在接头连接块6的一侧设置接头连接孔11,接头连接孔11允许通气第一接头5嵌置。在接头连接孔11的内侧壁设置若干接头连接定位槽12,通气第一接头5能嵌置在接头连接孔11的一端设置气体接头定位块23,从而当通气第一接头5位于接头连接孔11内时,通过气体接头定位块23选择一接头连接定位槽12配合,能实现通气第一接头5与接头连接块6间的连接与锁定。具体使用时,通过气体接头定位块23与不同的接头连接定位槽12间嵌置配合,能实现调节与锁定保持通气第一接头5在罐主体1上的位置状态。
56.具体地,接头连接定位槽12呈矩形状,气体接头定位块23也呈矩形状,当气体接头定位块23嵌置在接头连接定位槽12内后,利用气体接头定位块23与接头连接定位槽12间的形状能实现对通气第一接头5与接头连接块6间位置状态的锁定。图3、图5和图16所示,为在接头连接孔11的内侧设置两个接头连接定位槽12的情况,图1、图2和图10中,示出了气体接
头定位块23与远离通气第二接头8的接头连接定位槽12配合时,通气第一接头5呈水平状态,图15中,示出了气体接头定位块23与邻近通气第二接头8的接头连接定位槽12配合时,通气第一接头5呈倾斜分布的状态。当存在两个接头连接定位槽23时,两个接头连接定位槽12的具体位置,以至少能满足通气第一接头5与麻醉机连接配合时水平连接或45
°
位置连接的需要为准。
57.此外,接头连接定位槽1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当有多个接头连接定位槽12时,气体接头定位块23与不同的接头连接定位槽12配合时,通气第一接头5在罐主体1上呈现不同的分布情况,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58.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实现通气第一接头5在罐主体1上位置调节,并在调节后保持锁定的连接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59.进一步地,在罐主体1的顶端还设置通气第一接头定位块9,所述通气第一接头定位块9与接头连接块6在罐主体1顶端的同一侧,在通气第一接头定位块9与接头连接块6之间具有接头装配槽10,接头装配槽10为凹槽,接头装配槽10能与通气第一接头5适配,即不会影响通气第一接头5与接头连接块6之间的连接,又能提高罐主体1的强度。
60.如图11所示,所述通气第一接头5包括能与接头连接孔11适配的接头第一管部24以及与所述接头第一管部24连接并连通的接头第二管部,接头第一管部24的轴线方向与接头第二管部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气体接头定位块23位于接头第一管部24的外壁上。
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气第一接头5通过接头第一管部24与接头第二管部呈直角状。接头第一管部24的轴线方向与接头第二管部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当然,接头第一管部24的轴线方向与接头第二管部的轴线方向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夹角状态,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62.接头第二管部包括接头第二管部外管体25以及接头第二管部内管体26,其中,接头第二管部外管体25环绕在接头第二管部内管体26,接头第二管部内管体26与接头第一管部24相互连通,接头第一管部24的外径小于接头第二管部外管体25的外径。通过接头第二管部外管体25与接头第二管部内管体26形成的接头形式,能提高与麻醉机/呼吸机连接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气体接头定位块23的长度方向与接头第一管部24的长度方向相一致。通气第一接头5与接头连接块6连接时,通气第一接头5通过接头第一管部24插入接头连接孔11内。
63.如图4、图5、图6、图12和图16所示,还包括能与通气第一接头5连通的通气连管15,所述通气连管15的第一端与罐主体1内的通气连管套18适配连接,通气连管15的第二端位于罐主体1的底部。
64.还包括与罐主体1底端适配连接的积水盘2以及允许气体穿过的罐内支撑通气板13,且通过罐内支撑通气板13能支撑收纳于罐主体1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通气连管15的第二端端部位于积水盘2内,通气连管15贯穿罐内支撑通气板13。
6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积水盘2与罐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积水盘2能封闭罐主体1的底端,通过积水盘2能收集在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所述液体一般为水,通过积水盘2收集液体,能避免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液体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吸收效率,确保使用中对二氧化碳吸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6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吸收剂收纳在罐主体1内,通过罐内支撑通气板13
能支撑二氧化碳吸收剂,即通过罐内支撑通气板13能实现二氧化碳吸收剂与积水盘2间的隔离,从而将二氧化碳吸收剂限定在罐主体1内。罐内支撑通气板13即能实现对二氧化碳吸收剂的支撑,又能允许气体穿过罐内支撑通气板13。气体穿过罐内支撑通气板13,具体是指罐主体1内的气体穿过所述罐内支撑通气板13进入积水盘2内,或者积水盘2内的气体能穿过罐内支撑通气板13后进入罐主体1内,具体气体的流动方向与麻醉机的配合相关,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6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通气连管15能实现通气第一接头5与积水盘2连通,即通气第一接头5内的气体能直接送入积水盘2内释放,或者积水盘2内的气体通过通气连管15直接进入通气第一接头5内,在此过程中,能避免气体与罐主体1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的接触。具体地,通气连管15的第一端与通气连管套18适配连接,即通气连管15的第一端能进入通气连管套18内,且通气连管15的第一端与通气连管套18间密封连接,如图7所示。通气连管套18与接头连接孔11连通,当通气第一接头5插入接头连接孔11内后,通气连管15通过通气连管套18能与通气第一接头5连通。
68.通气连管15的第二端穿过罐体支撑通气板13后位于积水盘2内,具体实施时,通气连管套18固定在罐主体1内的顶端,即位于顶端封板4的内侧,在通气连管套18的外圈设置若干通气连管套加强筋30,如图9所示。
69.如图4、图5、图6、图12、图13、图14和图16所示,在所述积水盘2内设置积水盘定位支撑体16,通气连管15的第二端能套在积水盘定位支撑体16上,在通气连管15的第二端端部设置若干通气侧口17,通气连管15通过通气侧口17能与积水盘2连通。
7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通气连管15的摆动等情况,在积水盘2内设置积水盘定位支撑体16,通气连管15的第二端套在积水盘定位支撑体16上,即利用积水盘定位支撑体16与通气连管15的第二端连接配合,能提高通气连管15的稳定性,提高通气的强度。为了不影响通过通气连管15第二端的气体排出,在通气连管15的第二端设置若干通气侧口17,通气侧口17贯通通气连管15的管壁,通气连管15能通过通气侧口17将气体释放到积水盘2内,或者积水盘2内的气体通过通气侧口17进入通气连管15内。
71.对于通气连管15,沿所述通气连管15第一端指向所述通气连管15第二端的方向上,通气连管15的外径逐渐增大。对于积水盘定位支撑体16,具体可以包括积水盘定位支撑主体27以及积水盘定位支撑连接头28,其中,积水盘定位支撑主体27以及积水盘定位支撑连接头28均呈柱状,积水盘定位支撑主体27的外径大于积水盘定位支撑连接头28的外径。通气连管15第二端能套在积水盘定位支撑连接头28上,利用积水盘定位支撑主体27实现对通气连管15的限位。
72.如图4、图8和图16所示,所述罐内支撑通气板13位于积水盘2与罐主体1间的结合部,罐内支撑通气板13上设置若干贯通所述罐内支撑通气板13的通气板大孔14。
7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罐内支撑通气板13呈平板状,罐内支撑通气板13位于积水盘2与罐主体1间的结合部,通过罐内支撑通气板13能将二氧化碳吸收剂支撑收纳在罐主体1内,避免二氧化碳吸收剂落入积水盘2内。罐内支撑通气板13可采用带有透气的材料,如采用透气膜等制成。为了进一步提高通气效果,还可以在罐内支撑通气板13上设置若干通气板大孔14,所述通气板大孔14的孔径要小于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外径,避免二氧化碳吸收剂通过数艘通气板大孔14落入积水盘2内,通过通气板大孔14能提高气体穿过罐内支撑通气
板13的效率。此外,在罐内支撑通气板13上还设置通气板定位孔22,通气板定位孔22与通气连管15适配,即通气连管15能穿过通气板定位孔22,实现通气连管15贯穿罐内支撑通气板13,进一步实现对通气连管15的定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