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印刷油墨用自动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9-15 07: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油墨 生产设备 印刷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印刷油墨用自动灌装设备。


背景技术:

2.一般来说,油墨是一种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他们均匀地混合并净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由连结料(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等各种印刷。从我国油墨应用行业,出版和商业印刷业、包装印刷业,线路板制造业等的现状与发展来看,胶印油墨仍占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在45%,左右,凹印油墨市场需求总体趋于平稳,凸版印刷油墨市场将大幅度下降,但其中柔性版印刷油墨呈上升趋势,网印油墨呈稳步上扬态势,数字印刷,喷墨印刷油墨将飞速发展。随着全球环保意识及需求多元化的增强,水性油墨、uv固化油墨,持种防伪油墨等产品将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可见,油墨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3.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油墨的灌装通常是定量快速注入桶内,这样的流水线生产无法控制油墨注入后所造成的残留滴漏,而且,对于不同的容量的注入,流水线缺少对桶内容量的识别,从而无法自动分拣,将重量不同的油墨桶统一输送,这其中引发的后续分拣不便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需要一种印刷油墨用自动灌装设备解决以上问题,以此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多方面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印刷油墨用自动灌装设备。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油墨用自动灌装设备,包括灌装箱、上料组件、输送带支架、三号下料支架、二号下料支架与一号下料支架,所述灌装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顶盖、存储箱、一号气缸、支架、一号推板与工作台、所述灌装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存储箱,所述存储箱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顶盖,所述存储箱的内部且位于输送带的一侧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有油墨桶,所述工作台的上方且位于油墨桶的一侧设有一号推板,所述存储箱的外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一号气缸,所述一号气缸的输出端延伸至存储箱的内部与一号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灌装箱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号下料支架,所述灌装箱的内部且位于一号下料支架的上方设有输送带支架,所述输送带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送带,所述灌装箱的内部且位于输送带支架的上方的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灌装箱的内部且远离进料口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灌装箱的顶部设有顶部设有储墨罐,所述储墨罐的顶部开设有输墨口,所述灌装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灌装箱的内部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灌装箱的内部且位于伺服电机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下料口,所述灌装箱的内部
且位于下料口的一侧均设有三号气缸,两个所述下料口的下方设有灌输管,两个所述三号气缸的输出端均与灌输管的外部固定连接,所述灌输管与下料口之间设有伸缩管道,所述伸缩管道一端与下料口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管道的另一端与灌输管输入端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灌装箱的外部且位于出料口的上方设有激光测距仪。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号下料支架的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二号推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设有两个二号气缸,所述二号气缸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板与二号推板的外部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号下料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号输送辊,所述二号下料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二号输送辊,所述三号下料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三号输送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杆的外部等距设有搅拌杆。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灌输管的外部设有电磁阀。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灌装箱的外部设有控制面板,所述一号气缸、二号气缸、三号气缸、激光测距仪、一号输送辊、二号输送辊、三号输送辊、电磁阀均与伺服电机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印刷油墨用自动灌装设备,其目的在于,优化传统的油墨灌入功能,让其在注入结束后可以对注射管内部的残留油墨进行制止,防止因管道过长所造成的残留滴漏,对不同容积的油墨桶进行分拣,从而极大地节约后续分类时间,操作简单,极为实用。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图。
19.图中:1、控制面板;2、储墨罐;3、灌装箱;4、上料组件;401、顶盖;402、存储箱; 403、一号气缸;404、支架;405、一号推板;406、工作台;5、一号下料支架;6、输墨口; 7、固定板;8、一号输送辊;9、油墨桶;10、输送带支架;11、二号输送辊;12、二号下料支架;13、二号气缸;14、输送带;15、下料口;16、伺服电机;17、转动杆;18、三号下料支架;19、三号输送辊;20、激光测距仪;21、进料口;22、出料口;23、伸缩管道; 24、灌输管;25、三号气缸;26、搅拌杆;27、电磁阀;28、二号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
22.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刷油墨用自动灌装设备,包括灌装箱3、上料组件4、输送带支架10、三号下料支架18、二号下料支架12与一号下料支架5,灌装箱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上料组件4,用于输送空置的油墨桶9,上料组件4包括顶盖401、存储箱 402、一号气缸403、支架404、一号推板405与工作台406、灌装箱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存储箱402,存储空置的油墨桶9,存储箱402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顶盖401,存储箱 402的内部且位于输送带14的一侧设有工作台406,用于承载空置的油墨桶9,工作台406 的顶部设有油墨桶9,用于储存油墨,工作台406的上方且位于油墨桶9的一侧设有一号推板405,用于推动油墨桶9送上输送带14,存储箱402的外部设有支架404,用于承载组件,支架404的顶部设有一号气缸403,一号气缸403的输出端延伸至存储箱402的内部与一号推板405的一侧固定连接,灌装箱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号下料支架5,用于输送,灌装箱3的内部且位于一号下料支架5的上方设有输送带支架10,输送带支架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送带14,用于输送油墨桶9,灌装箱3的内部且位于输送带支架10的上方的开设有进料口21,用于进料,灌装箱3的内部且远离进料口21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22,用于出料,灌装箱3的顶部设有顶部设有储墨罐2,用于储存油墨,储墨罐2的顶部开设有输墨口 6,用于灌输油墨,灌装箱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7,灌装箱3的内部设有伺服电机16,为转动杆17提供动力,伺服电机16的输出端与转动杆17的底部固定连接,灌装箱3的内部且位于伺服电机16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下料口15,用于疏导油墨,所述灌装箱3的内部且位于下料口15的一侧均设有三号气缸25,两个下料口15的下方设有灌输管24,用于灌注油墨,两个三号气缸25的输出端均与灌输管24的外部固定连接,灌输管24与下料口 15之间设有伸缩管道23,用于输送油墨,伸缩管道23一端与下料口15底部固定连接,伸缩管道23的另一端与灌输管24输入端固定连接。
23.进一步的,灌装箱3的外部且位于出料口22的上方设有激光测距仪20,用于检测油墨桶9内部的液位。
24.进一步的,一号下料支架5的顶部设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一侧设有二号推板28,固定板7的另一侧设有两个二号气缸13,用于为二号推板28提供动力,二号气缸13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板7与二号推板28的外部固定连接。
25.进一步的,一号下料支架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号输送辊8,二号下料支架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二号输送辊11,三号下料支架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三号输送辊19,均用于输送油墨桶9。
26.进一步的,转动杆17的外部等距设有搅拌杆26,用于搅拌粘稠的油墨。
27.进一步的,灌输管24的外部设有电磁阀27,用于及时阻止残留的油墨液体下落。
28.进一步的,灌装箱3的外部设有控制面板1,一号气缸403、二号气缸13、三号气缸25、激光测距仪20、一号输送辊8、二号输送辊11、三号输送辊19、电磁阀27均与伺服电机16 均与控制面板1电性连接。
29.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打开顶盖401将空置的油墨桶9放入存储箱402内部的工作台406上,再将油墨从输墨口6灌入储墨罐2中,待灌入足量油墨后,然后启动控制面板1,驱动转动杆17进行工作,转动杆17带动搅拌杆26对粘稠的油墨进行搅动,再然后启动一号气缸403,一号气缸403带动一号推板405将空置的油墨桶9推送至输送带14,启动输送带14将空置的油墨桶9输送到灌输管24的下方,启动三号气缸25,将灌输管24移动到油墨桶9的上方,随后打开电磁阀27将油墨注入油墨桶9内即可,灌输完毕后输送带14将油墨桶9送至出料口
22,激光测距仪20对油墨桶9内部的液位进行检测,重量超过标准的油墨桶9沿着一号输送辊8传送至二号输送辊11进行码垛,重量低于标准的油墨桶9沿着一号输送辊8传送至固定板7的位置,启动二号气缸13推动二号推板28将油墨桶9推送到三号输送辊19进行码垛,最后,当灌入工作结束后,关闭电磁阀27即可,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