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墙纸基膜的灌装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墙纸 生产设备 流水线 特别
一种墙纸基膜的灌装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纸基膜的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墙纸基膜的灌装流水线。



背景技术:

墙纸基膜是一种专业抗碱、防潮、防霉的墙面处理材料,主要用于施工过程中的墙基面的防潮处理。现有的墙纸基膜生产线多采用人工结合机械设备的半自动化生产方法,整个生产过程涉及到上料、贴标、灌装、旋盖、喷码以及封口等作业步骤,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业步骤需要依靠人工完成,使得作业人员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同时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墙纸基膜的灌装流水线,能够实现墙纸基膜的灌装和包装自动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纸基膜的灌装流水线,包括:

上料装置,设置有振动盘,用于瓶体的振动输出;

贴标装置,对应所述振动盘设置有输送带,用于输送所述瓶体并进行贴标作业;

灌装装置,对应所述输送带设置有灌装通道,用于输送所述瓶体并完成所述瓶体的灌装作业;

旋盖装置,对应所述灌装通道设置有旋盖通道,用于输送所述瓶体并将瓶盖旋盖在所述瓶体上而完成旋盖封瓶作业;

喷码装置,对应所述旋盖通道设置有喷码通道,用于输送所述瓶体并完成所述瓶盖的喷码作业;

封口装置,对应所述喷码通道设置有封口通道并于所述封口通道内设置有加热组件,用于输送所述瓶体并使得所述瓶盖内的复合膜受热而粘合密封瓶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纸基膜的灌装流水线,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墙纸基膜的灌装流水线,主要通过上料装置、贴标装置、灌装装置、旋盖装置、喷码装置以及封口装置在进行瓶体自动输送的同时,依次自动完成瓶体的振动上料、滚动贴标、称重灌装、旋盖封瓶、瓶盖喷码标识以及加热瓶盖封口这六个作业步骤,整个过程采用机械化设备自动完成,无需依靠人工,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振动盘设置有出料通道,所述输送带的起始端连接所述出料通道的出料口,以用于输送经由振动盘依次送出的所述瓶体,并进一步在输送过程中完成贴标作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灌装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称重平台和灌装头,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预设在所述灌装通道的输送面的两侧,所述称重平台对应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灌装通道的输送面下,所述灌装头对应所述称重平台设置在所述灌装通道的输送面的上方,当瓶体输送至第一定位结构时灌装通道停止输送,此时瓶体位于称重平台上而便于与灌装头配合进行称重灌装,在满足称重要求后停止灌装,灌装通道将灌装好的瓶体继续输送至下一作业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称重平台设置有依次递增的第一重量值和第二重量值,所述灌装头设置有依次递减的第一灌装速度和第二灌装速度,所述称重平台反馈所述第一重量值而使得所述灌装头由所述第一灌装速度调节至所述第二灌装速度,所述称重平台反馈所述第二重量值而使得所述灌装头停止灌装,依据实际使用过程而言,这里的第一重量值略低于第二重量值,而第一灌装速度远大于第二灌装速度,主要是为了保证灌装头在开始灌装时灌装速度很快而在快达到灌装要求时速度迅速下降,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灌装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灌装过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盖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理盖机构、导盖轨道以及挂盖头,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预设在所述旋盖通道的输送面的两侧,所述挂盖头对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旋盖通道的输送面的上方,所述理盖机构对应所述导盖轨道设置,以用于提升瓶盖至所述导盖轨道内,所述导盖轨道的出盖端对应所述挂盖头设置,当经过灌装的瓶体输送至第二定位结构时,旋盖通道停止输送,同时理盖机构提升一个瓶盖至导盖轨道内,挂盖头取出该瓶盖并将之封盖在瓶体上,而后经由旋盖通道输送至下一作业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码通道内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和激光喷码头,所述第三定位结构预设在所述喷码通道的输送面的两侧,所述激光喷码头对应所述第三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喷码通道的输送面的上方,同样的,盖好瓶盖的瓶体在输送至第三定位结构时,喷码通道停止输送,同时激光喷码头进行激光喷码,而后再由喷码通道输送至下一作业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贴标装置还设置有:

机架,所述输送带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上端;高度调节组件,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底端,用于调节所述机架的整体高度;第一校正结构,设置在所述输送带靠近起始端的位置,用于沿设定方向形成与瓶体适配的第一校正通道;贴标组件,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贴标组件设置有贴标部,所述贴标部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校正通道的出口端;第二校正结构,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与所述贴标部相对的一侧,用于形成向所述贴标部偏移的第二校正通道;显然,这里的贴标装置通过第一校正结构与输送带配合形成第一校正通道,使得送入输送带的瓶体在经过第一校正通道后沿设定方向统一输送,而后利用第二校正结构与输送带的配合形成向贴标部偏移的第二校正通道,使得瓶体经过第二校正通道时尽可能地贴合贴标部移动输送,从而达到提高贴标效率的目的,整个贴标过程无需人工校正,而两次校正结构也会使得调试难度降低;进一步的,通过调节第一校正通道和第二校正通道的宽度即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瓶体贴标作业,而利用高度调节组件灵活调整整个机架的高度则可进一步满足不同的高度使用需求,进而充分适用于不同的包装生产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校正结构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面的上方平行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第一校正通道的一端向所述贴标部倾斜设定长度,同时平行所述输送带的侧边平行延伸设定距离,以用于配合所述输送带形成所述第二校正通道,进而使得瓶体在经过第一校正通道后统一经由第二校正通道贴合贴标部移动输送,达到提高贴标效率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带的上端两侧设置有竖直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导向板的侧边对应所述定位孔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导向板通过在所述固定孔内穿设连接所述定位孔的螺栓或螺钉而固定在所述输送带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校正结构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能够拆卸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的转动轴垂直所述输送带的输送面,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间距的宽度与瓶体的宽度适配,通过这种便于拆装的导向板形成的组装式结构,可使得技术人员通过设置不同宽度的导向板即可快速调整第二校正通道的宽度,进而充分满足不同尺寸的瓶体贴标的作业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纸基膜的灌装流水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动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贴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上料装置100、贴标装置200、灌装装置300、旋盖装置400、喷码装置500、封口装置600;

高度调节组件201、第一支撑结构202、输送带203、第一滚轮204、第二滚轮205、贴标组件206、第二支撑结构207、导向板2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工作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墙纸基膜的灌装流水线,包括:

上料装置100,设置有振动盘101,用于瓶体的振动输出;

贴标装置200,对应振动盘101设置有输送带203,用于输送瓶体并进行贴标作业;

灌装装置300,对应输送带203设置有灌装通道,用于输送瓶体并完成瓶体的灌装作业;

旋盖装置400,对应灌装通道设置有旋盖通道,用于输送瓶体并将瓶盖旋盖在瓶体上而完成旋盖封瓶作业;

喷码装置500,对应旋盖通道设置有喷码通道,用于输送瓶体并完成瓶盖的喷码作业;

封口装置600,对应喷码通道设置有封口通道并于封口通道内设置有加热组件,用于输送瓶体并使得瓶盖内的复合膜受热而粘合密封瓶体。

依据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墙纸基膜的灌装流水线,主要通过上料装置100、贴标装置200、灌装装置300、旋盖装置400、喷码装置500以及封口装置600在进行瓶体自动输送的同时,依次自动完成瓶体的振动上料、滚动贴标、称重灌装、旋盖封瓶、瓶盖喷码标识以及加热瓶盖封口这六个作业步骤,整个过程采用机械化设备自动完成,无需依靠人工,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振动盘101设置有出料通道102,输送带203的起始端连接出料通道102的出料口,以用于输送经由振动盘101依次送出的瓶体,并进一步在输送过程中完成贴标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灌装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称重平台和灌装头,第一定位结构预设在灌装通道的输送面的两侧,称重平台对应第一定位结构设置在灌装通道的输送面下,灌装头对应称重平台设置在灌装通道的输送面的上方,当瓶体输送至第一定位结构时灌装通道停止输送,此时瓶体位于称重平台上而便于与灌装头配合进行称重灌装,在满足称重要求后停止灌装,灌装通道将灌装好的瓶体继续输送至下一作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称重平台设置有依次递增的第一重量值和第二重量值,灌装头设置有依次递减的第一灌装速度和第二灌装速度,称重平台反馈第一重量值而使得灌装头由第一灌装速度调节至第二灌装速度,称重平台反馈第二重量值而使得灌装头停止灌装,依据实际使用过程而言,这里的第一重量值略低于第二重量值,而第一灌装速度远大于第二灌装速度,主要是为了保证灌装头在开始灌装时灌装速度很快而在快达到灌装要求时速度迅速下降,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灌装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灌装过多;此外,为了便于对灌装装置300的工作原理的理解,还可参考申请号为cn201720025372.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来理解本申请中的灌装装置300的工作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旋盖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理盖机构、导盖轨道以及挂盖头,第二定位结构预设在旋盖通道的输送面的两侧,挂盖头对应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旋盖通道的输送面的上方,理盖机构对应导盖轨道设置,以用于提升瓶盖至导盖轨道内,导盖轨道的出盖端对应挂盖头设置,当经过灌装的瓶体输送至第二定位结构时,旋盖通道停止输送,同时理盖机构提升一个瓶盖至导盖轨道内,挂盖头取出该瓶盖并将之封盖在瓶体上,而后经由旋盖通道输送至下一作业位置;同样的,为了便于对旋盖装置400的理解,这里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cn201820055175.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来理解本申请中的旋盖装置400的工作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喷码通道内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和激光喷码头,第三定位结构预设在喷码通道的输送面的两侧,激光喷码头对应第三定位结构设置在喷码通道的输送面的上方,同样的,盖好瓶盖的瓶体在输送至第三定位结构时,喷码通道停止输送,同时激光喷码头进行激光喷码,而后再由喷码通道输送至下一作业位置;进一步的,这里提供的喷码装置的工作原理可进一步参考市面上的激光喷码机(比如ebs系列)来进行理解。

上述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第三定位结构均采用市面上的红外传感检测器结合总数控台的方式来进行反馈控制,以便于实现整个流水线之间的动作协同控制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具体的控制原理可参考市面上灌装生产线的控制原理或者数控原理来进行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贴标装置200还设置有:机架,输送带203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机架的上端;高度调节组件201,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机架的底端,用于调节机架的整体高度;第一校正结构,设置在输送带203靠近起始端的位置,用于沿设定方向形成与瓶体适配的第一校正通道;贴标组件206,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机架上,贴标组件206设置有贴标部,贴标部设置在输送带203的一侧并靠近第一校正通道的出口端;第二校正结构,设置在输送带203与贴标部相对的一侧,用于形成向贴标部偏移的第二校正通道;显然,这里的贴标装置200通过第一校正结构与输送带203配合形成第一校正通道,使得送入输送带203的瓶体在经过第一校正通道后沿设定方向统一输送,而后利用第二校正结构与输送带203的配合形成向贴标部偏移的第二校正通道,使得瓶体经过第二校正通道时尽可能地贴合贴标部移动输送,从而达到提高贴标效率的目的,整个贴标过程无需人工校正,而两次校正结构也会使得调试难度降低;进一步的,通过调节第一校正通道和第二校正通道的宽度即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瓶体贴标作业,而利用高度调节组件201灵活调整整个机架的高度则可进一步满足不同的高度使用需求,进而充分提高贴标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校正结构于输送带203的输送面的上方平行设置有导向板208,导向板208靠近第一校正通道的一端向贴标部倾斜设定长度,同时平行输送带203的侧边平行延伸设定距离,以用于配合输送带203形成第二校正通道,进而使得瓶体在经过第一校正通道后统一经由第二校正通道贴合贴标部移动输送,达到提高贴标效率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输送带203的上端两侧设置有竖直的安装板,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定位孔,导向板208的侧边对应定位孔设置有固定孔,导向板208通过在固定孔内穿设连接定位孔的螺栓或螺钉而固定在输送带203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校正结构于输送带203的两侧设置有能够拆卸的第一滚轮204和第二滚轮205,第一滚轮204和第二滚轮205的转动轴垂直输送带203的输送面,第一滚轮204和第二滚轮205之间设置有间距,间距的宽度与瓶体的宽度适配,通过这种便于拆装的导向板208形成的组装式结构,可使得技术人员通过设置不同宽度的导向板208即可快速调整第二校正通道的宽度,进而充分满足不同尺寸的瓶体贴标的作业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滚轮204和第二滚轮205之间的宽度能够调节,以用于形成不同宽度的第一校正通道来满足不同尺寸的瓶体的贴标作业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输送带203对应第一滚轮204于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输送带203对应第二滚轮205于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这样,通过第一开口即可避免干扰第一滚轮204的拆装,通过第二开口即可避免干扰第二滚轮205的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架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202和第二支撑结构207,第一支撑结构202和第二支撑结构207之间设置有间距,输送带203能够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支撑结构202和第二支撑结构207上,这样即可实现输送带203的拆卸式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结构202设置为能够升降的升降台,第二支撑结构207设置有与输送带203适配的安装位,安装位相对的两个内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输送带203的外侧壁对应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输送带203通过在第二连接孔内穿设连接第一连接孔的螺栓或螺钉而固定在安装位上,在这种结构下,通过升降升降台,同时调整输送带203在安装位上的固定高度即可实现输送带203的整体高度位置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高度调节组件201于机架的下端四角处设置有螺杆,机架对应螺杆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技术人员通过转动螺杆沿螺纹连接孔进行移动,即可实现机架的整体高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输送带203于一侧开设有与贴标部适配的第三开口,以避免干扰贴标部的拆装和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输送带203的输送带本体上设置有带流纹的输送面,以用于提高瓶体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04和第二滚轮205外侧壁上设置有橡胶圈,以用于充分提高瓶体在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贴标装置200可采用市面上的1150d型标签剥离机(采用能够用于贴标的设备即可)安装在机架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工作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