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质利用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20 16: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生物质能 利用 化装 为生 物质
一种生物质利用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质利用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仅农业废气物每年的产量达8亿多吨,可作为燃料利用的有4-5吨,折合标准碳为2-2.5亿吨;标准废弃物中每年可作利用的为2-3亿吨,折合标准煤为1-1.5亿吨;合计约为3-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我国每年原煤六分之一。

生物质具有资源分散、能量密度低、储运不方便等缺点,严重地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而且桔杆等生物质的随意丢弃和焚烧,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现行的生物质直燃和气化后用水洗除焦油等生物质利用的方法,热能利用率低,有气味,产生的焦油污染严重,生物质气化后产生的生物质气,含有粉尘、硫化氢、焦油,这些气体会堵塞管道,腐蚀管道,它无法直接供燃气发电机组使用,无法为生物质开辟使用市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利用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行的生物质直燃和气化后用水洗除焦油等生物质利用的方法,热能利用率低,有气味,产生的焦油污染严重,生物质气化后产生的生物质气,含有粉尘、硫化氢、焦油,这些气体会堵塞管道,腐蚀管道,它无法直接供燃气发电机组使用,无法为生物质开辟使用市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利用一体化装置,包括气化炉、除尘器、除尘模块、脱硫模块、焦油中温裂解模块、初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罗茨风机、精过滤器和燃气发电机。所述气化炉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所述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所述除尘模块,所述除尘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所述脱硫模块,所述脱硫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所述焦油中温裂解模块,所述焦油中温裂解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所述初级冷凝器,所述初级冷凝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分管、第二分管和第三分管,所述第三分管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所述二级冷凝器,所述二级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一蝶阀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第一金属软连接器,所述第一金属软连接器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罗茨风机,所述罗茨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逆止阀,所述逆止阀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第二金属软连接器,所述第二金属软连接器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精过滤器,所述精过滤器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尾气处理模块,所述尾气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余热锅炉,所述第二分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余热锅炉固定连接,所述余热锅炉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锅炉主分管和锅炉副分管。

优选的,所述除尘模块的底部连接有除尘罩,所述除尘罩的圆周外壁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球阀。

优选的,所述脱硫模块的底部连接有排尘管,所述排尘管的圆周外壁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二球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锅炉主分管的末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外接管路。

优选的,所述锅炉副分管的输出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完全排放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可通过装置并组合生物质气化系统、除尘系统、脱硫系统、焦油裂解模块、冷凝模块、升压系统、精过滤器,把生物质气化后的气体彻底处理干净(却除焦油),满足了燃气发电机的用气要求,同时结合scr脱硝(或生物脱硝)和余热利用,满足尾气排放标准,极大地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为整个生物质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效益可观的技术路线,大大提高了生物质的利用效率,为生物质的综合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气化炉、110除尘器、120除尘模块、121第一球阀、130脱硫模块、131第二球阀、140焦油中温裂解模块、150初级冷凝器、151第一分管、152第二分管、153第三分管、200二级冷凝器、210第一蝶阀、220第一金属软连接器、230罗茨风机、240逆止阀、250第二金属软连接器、260精过滤器、300燃气发电机、310尾气处理模块、320余热锅炉、321锅炉主分管、322锅炉副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质利用一体化装置,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解决了粉尘的清除,硫化氢的吸附和焦油的裂解,让生物质气化后产生的生物质气能满足燃气发电机组的用气要求,请参阅图1,包括气化炉100、除尘器110、除尘模块120、脱硫模块130、焦油中温裂解模块140、初级冷凝器150、二级冷凝器200、罗茨风机230、精过滤器260和燃气发电机300;

请再次参阅图1,气化炉100的输出端具有除尘器110,具体的,气化炉10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除尘器110,除尘器11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除尘模块120,除尘模块12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脱硫模块130,脱硫模块13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焦油中温裂解模块140,焦油中温裂解模块14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初级冷凝器150,初级冷凝器150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分管151、第二分管152和第三分管153;

请再次参阅图1,二级冷凝器200与第三分管153连接,具体的,第三分管153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二级冷凝器200,二级冷凝器20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第一蝶阀210,第一蝶阀21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第一金属软连接器220,第一金属软连接器22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罗茨风机230,罗茨风机23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逆止阀240,逆止阀24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第二金属软连接器250,第二金属软连接器25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精过滤器260;

请再次参阅图1,尾气处理模块310与燃气发电机300排气口连接,具体的,燃气发电机300排气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尾气处理模块310,尾气处理模块31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余热锅炉320,第二分管152的输出端与余热锅炉320固定连接,余热锅炉320的输出端通过管件连接有锅炉主分管321和锅炉副分管322;

在具体使用中:首先利用管件结构和法兰进行常规的组合连接,管件可按照使用要求进行型号的选择,连接端部分进行密封件组合;进行除尘模块120和脱硫模块130的底部分别组合第一球阀121和第二球阀131,在进行除尘和脱硫处理后,再传递给焦油中温裂解模块140;配合焦油中温裂解模块140与第一级冷凝器150进行外部连接,第一级冷凝器150上连接有第一分管151、第二分管152和第三分管153,利用第三分管153来连接二级冷凝器200,利用第二分管152来连接余热锅炉320;二级冷凝器200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蝶阀210和第一金属软连接器220来连接罗茨风机230,罗茨风机230的输出端连接逆止阀240和第二金属软连接器250,并利用第二金属软连接器250连接精过滤器260;利用精过滤器260与燃气发电机300连接,燃气发电机300的尾气端再传递给尾气处理模块310,尾气处理模块310的输出端连接余热锅炉320,余热锅炉320分别连接锅炉主分管321和锅炉副分管322;

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便于配合除尘模块120进行使用,具体的,除尘模块120的底部连接有除尘罩,除尘罩的圆周外壁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球阀121。

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配合脱硫模块130进行使用,具体的,脱硫模块130的底部连接有排尘管,排尘管的圆周外壁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二球阀131。

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进行外部管件的连接,具体的,第一分管151和锅炉主分管321的末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外接管路。

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对锅炉副分管322进行外部连接,具体的,锅炉副分管322的输出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完全排放管。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利用管件结构和法兰进行常规的组合连接,管件可按照使用要求进行型号的选择,连接端部分进行密封件组合;

s2:进行除尘模块120和脱硫模块130的底部分别组合第一球阀121和第二球阀131;在进行除尘和脱硫处理后,再传递给焦油中温裂解模块140;

s3:配合焦油中温裂解模块140与第一级冷凝器150进行外部连接,第一级冷凝器150上连接有第一分管151、第二分管152和第三分管153;利用第三分管153来连接二级冷凝器200;利用第二分管152来连接余热锅炉320;

s4:二级冷凝器200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蝶阀210和第一金属软连接器220来连接罗茨风机230,罗茨风机230的输出端连接逆止阀240和第二金属软连接器250,并利用第二金属软连接器250连接精过滤器260;

s5:利用精过滤器260与燃气发电机300连接,燃气发电机300的尾气再传递给尾气处理模块310;尾气处理模块310的输出端连接余热锅炉320;余热锅炉320分别连接锅炉主分管321和锅炉副分管322。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