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RTO蓄热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蓄热 焚烧炉 装置 节能 特别

一种rto蓄热焚烧炉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to蓄热焚烧炉。


背景技术:

2.蓄热式热氧化器(简称rto)是一种用于处理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节能型环保装置。蓄热式热氧化器采用热氧化法处理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用蓄热床回收热量。其主要特征是:蓄热床底部的自动控制阀分别与进气总管和排气总管相连,蓄热床通过换向阀交替换向,将由燃烧室出来的高温气体热量蓄留,并预热进入蓄热床的有机废气,采用蓄热床吸收、释放热量,预热到一定温度(≥780℃)的有机废气在燃烧室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现达标排放。由于进出rto的气体温度都很高,所以安装在进气管/排气管/吹扫管上的自动控制阀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耐高温能力。现有的做法一般是采用昂贵的耐高温钢材来制造高温阀的内部结构,但是这种方法还是会容易出现高温阀内阀体变形、旋转轴两端受热膨胀卡死等异常,造成切换阀失效无法打开,严重时还会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to蓄热焚烧炉,通过在切换阀的旋转轴内设置气冷管道,能够达到阀体不易产生高温的目的,防止切换阀过热卡死,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由燃烧室以及和燃烧室底部相通的至少两个蓄热室组成。所述的蓄热室内设有蓄热体,每个蓄热室的底部分别连接有进气管、排气管和吹扫管,所述的进气管、排气管和吹扫管上分别安装有切换阀。所述的切换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贯通的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内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向外穿出所述阀体,旋转轴在所述通气孔的位置上固设有用于实现切换阀开关且与通气孔形状相适配的阀板。所述旋转轴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气冷通道,旋转轴靠近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气冷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口及排气口。所述的进气口、排气口分别与进气管道、排气管道相连。
6.进一步地,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和支撑轴,所述连接轴的末端设有用于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支撑轴的末端设有用于与轴承相连接的支撑部。
7.优选地,为了防止旋转轴的热量传递到连接轴或支撑轴上,造成轴承端卡死的现象发生,所述旋转轴和连接轴的连接处以及旋转轴与支撑轴的连接处分别固设有用于防止热传递的隔热片。
8.优选地,所述隔热片的材质为氟橡胶。
9.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固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连接轴和支撑轴的支撑架。
10.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的侧边固设有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的应急排放管道,所述
的应急排放管道上设有应急排放阀。
11.优选地,所述燃烧室和蓄热室的内壁面上分别贴设有保温炉衬。
12.优选地,所述蓄热室的底部固设有用于对吸附废气中的油进行吸附的过滤层。
13.优选地,所述的蓄热体为陶瓷蓄热体。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通过在旋转轴内部设置气冷通道,引进气冷降温,以达到阀体不易产生高温的目的,防止切换阀过热卡死,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6.2、通过在旋转轴的两端设置联轴器并在连接处设置隔热片,使得旋转轴的热量不会传递到连接轴或支撑轴上,从而不会发生轴承端卡死的现象;
17.3、引进气冷后,即便不用昂贵的耐高温材料来制造切换阀,也可以达到耐高温的功效,可以大大降低切换阀的制作成本;
18.4、通过在燃烧室和蓄热室的内壁面上贴设保温炉衬,可以更好地实现保温隔热效果,更好地实现节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旋转轴的连接示意图。
22.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炉体;10、切换阀;100、过滤层;101、阀体;102、通气孔;103、旋转轴;104、阀板;105、气冷通道;106、进气口;107、排气口;108、联轴器;109、连接轴;110、支撑轴;111、连接部;112、支撑部;113、隔热片;114、支撑架;115、应急排放管道;116、应急排放阀;11、燃烧室;12、蓄热室;120、蓄热体;121、进气管;122、排气管;123、吹扫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4.如图1

3所示,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包括炉体1,炉体1由燃烧室11以及和燃烧室11底部相通的至少两个蓄热室12组成,燃烧室11内设置有点火器等。优选地,燃烧室11和蓄热室12的内壁面上分别贴设有保温炉衬。蓄热室12内设有蓄热体120,优选地,蓄热体120为陶瓷蓄热体。优选地,蓄热室12的底部固设有用于对吸附废气中的油进行吸附的过滤层100。每个蓄热室12的底部分别连接有进气管121、排气管122和吹扫管123,进气管121、排气管122和吹扫管123上分别安装有切换阀10。燃烧室11的侧边固设有与燃烧室11相连通的应急排放管道115,应急排放管道115上设有应急排放阀116。
25.切换阀10包括阀体101,阀体101上设置有贯通的通气孔102,通气孔102内设置有旋转轴103,旋转轴103的两端分别向外穿出阀体101,旋转轴103在通气孔102的位置上固设有用于实现切换阀10开关且与通气孔102形状相适配的阀板104。旋转轴103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气冷通道105,旋转轴103靠近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与气冷通道105相连通的进气口106及排气口107。进气口106、排气口107分别与外部的进气管道、排气管道(图中未示出)相连。
26.旋转轴103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108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09和支撑轴110,连接轴
109的末端设有用于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连接部111,支撑轴11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轴承相连接的支撑部112。优选地,旋转轴103和连接轴109的连接处以及旋转轴103与支撑轴110的连接处分别固设有用于防止热传递的隔热片113。优选地,隔热片113的材质为氟橡胶。阀体101的两侧分别固设有用于支撑连接轴109和支撑轴110的支撑架114。
2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转轴103内部设置气冷通道105,引进气冷降温,以达到阀体不易产生高温的目的,防止切换阀10过热卡死,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在旋转轴103的两端设置联轴器108并在连接处设置隔热113片,使得旋转轴103的热量不会传递到连接轴109或支撑轴110上,从而不会发生轴承端卡死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rto蓄热焚烧炉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适于在环保领域推广使用。
28.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由燃烧室以及和燃烧室底部相通的至少两个蓄热室组成,所述的蓄热室内设有蓄热体,每个蓄热室的底部分别连接有进气管、排气管和吹扫管,所述的进气管、排气管和吹扫管上分别安装有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换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贯通的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内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向外穿出所述阀体,旋转轴在所述通气孔的位置上固设有用于实现切换阀开关且与通气孔形状相适配的阀板,所述旋转轴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气冷通道,旋转轴靠近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气冷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口及排气口,所述的进气口、排气口分别与进气管道、排气管道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和支撑轴,所述连接轴的末端设有用于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支撑轴的末端设有用于与轴承相连接的支撑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和连接轴的连接处以及旋转轴与支撑轴的连接处分别固设有用于防止热传递的隔热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片的材质为氟橡胶。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固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连接轴和支撑轴的支撑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的侧边固设有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的应急排放管道,所述的应急排放管道上设有应急排放阀。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和蓄热室的内壁面上分别贴设有保温炉衬。8.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的底部固设有用于对吸附废气中的油进行吸附的过滤层。9.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体为陶瓷蓄热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TO蓄热焚烧炉,包括炉体,炉体由燃烧室以及和燃烧室底部相通的至少两个蓄热室组成。蓄热室内设有蓄热体,每个蓄热室底部分别连接有进气管、排气管和吹扫管,进气管、排气管和吹扫管上分别安装有切换阀。切换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有贯通的通气孔,通气孔内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向外穿出阀体,旋转轴在通气孔的位置上固设有用于实现切换阀开关且与通气孔形状相适配的阀板。旋转轴的内部沿轴线设置有气冷通道,旋转轴靠近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与气冷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口及排气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切换阀的旋转轴内设置气冷通道,以达到阀体不易产生高温的目的,防止切换阀过热卡死,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备的可靠性。备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顺强 谭兴刚 任开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宇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