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炉渣 余热 装置 回收 垃圾焚烧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对这些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甚至对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目前,焚烧是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除了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外,还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因此,在垃圾处理中,可以采取垃圾焚烧发电的方式。
3.垃圾焚烧炉炉渣产量约占入炉垃圾量的20%,数量巨大,进入排渣井时仍含有丰富热量;高温炉渣从炉内直接进入除渣机排掉,造成热量浪费,还会使除渣机内的水蒸发至炉内,影响锅炉效率;对炉渣热量进行余热回收,不但节约了能源,还能提高锅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在落渣井中安装一扇挡板门,挡住炉渣,堆叠在落渣井中,在落渣井四周墙面布置受热隔层,用于吸收高温炉渣的热量,并将热量交换给受热隔层中的介质,以便于后续利用,一定时间后,开启挡板门,将冷却后的炉渣排走,重新关闭挡板门,重复上述过程;以不断回收焚烧炉炉渣的余热。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落渣井,所述落渣井的内腔设置有旋转开合的挡板门,所述挡板门闭合时,将所述落渣井的内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靠近所述挡板门的位置设置有受热隔层,所述受热隔层紧贴所述落渣井的内壁,所述受热隔层为空心结构,外部介质于所述受热隔层的空心结构内接收来自落渣井内的炉渣余热。
6.具体的:所述受热隔层设置有受热入口和受热出口,外部介质从所述受热入口进入所述受热隔层的内部,接收完余热后从所述受热出口排出。
7.作为优选:所述受热入口与所述受热出口设置于所述落渣井的相同一侧面,形成所述受热隔层完全围绕所述落渣井的内壁的环形受热结构。
8.作为优选:所述受热入口与所述受热出口设置于所述落渣井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受热入口包括第一受热入口和第二受热入口,所述受热出口包括第一受热出口和第二受热出口,所述受热隔层分为第一受热隔层和第二受热隔层;所述第一受热入口与所述第一受热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受热隔层上,所述第二受热入口与所述第二受热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受热隔层上,所述第一受热隔层和第二受热隔层共同围绕所述落渣井的内壁形成分段环形受热结构。
9.具体的:所述受热隔层的宽度至少为1m。
10.具体的:所述挡板门向所述下腔方向旋转,当所述挡板门向所述下腔方向旋转时,位于所述挡板门上的炉渣下落至所述下腔内。
11.具体的:所述受热隔层采用膜式壁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落渣井,落渣井的内腔设置有旋转开合的挡板门,挡板门闭合时,将落渣井的内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上腔靠近挡板门的位置设置有受热隔层,受热隔层紧贴落渣井的内壁,受热隔层为空心结构,外部介质于受热隔层的空心结构内接收来自落渣井内的炉渣余热;回收了高温炉渣中的热量,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进入除渣机中炉渣的温度,减少了除渣机冷却水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进入炉内水蒸气的量,在落渣井墙面布置受热隔层还能替换原本所布置耐火材料,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局部放大图。
17.图中,
18.1.上腔;
19.2.下腔;
20.3.受热隔层;31.第一受热隔层;32.第二受热隔层;
21.4.挡板门;
22.5.落渣井;
23.6.受热入口;
24.7.受热出口;
25.8.第一受热入口;
26.9.第一受热出口;
27.10.第二受热入口;
28.11.第二受热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30.垃圾焚烧炉炉渣产量约占入炉垃圾量的20%,数量巨大,进入排渣井时仍含有丰富热量;高温炉渣从炉内直接进入除渣机排掉,造成热量浪费,还会使除渣机内的水蒸发至炉内,影响锅炉效率;对炉渣热量进行余热回收,不但节约了能源,还能提高锅炉效率。
3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余热回收装置,请参阅图1,该装置包括:落渣井5,落渣井5的内腔设置有旋转开合的挡板门4,挡板门4闭合时,将落渣井5的内腔分隔成上腔1和下腔2;上腔1靠近挡板门4的位置设置有受热隔层3,受热隔层3紧贴落渣井5的内壁,受热隔层3为空心结构,外部介质于受热隔层3的空心结构内接收来自落渣井5内的炉渣余热;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锅炉炉渣中间穿过管道的方式进行余热的回收利用,但是这种余热回收方式由于受热面积有限,故对余热的回收程度较低,回收效率也较低,本实用新型采用受热隔层3的方式,通过将受热隔层3设置
于落渣井5的内壁,在炉渣落入落渣井5的上腔1时,受热隔层3大面积的接收来自炉渣的余热,有效的增大吸收余热的面积,使进入受热隔层3内部的介质受热面积变大,加速余热的回收效率。
32.在本实施例中提及:请参阅图2,受热隔层3设置有受热入口6和受热出口7,外部介质从受热入口6进入受热隔层3的内部,接收完余热后从受热出口7排出;受热入口6接收未进行加热的介质,受热出口7用于将吸收完余热的介质送出,该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风,还可以是油等能够进行加热的介质。
3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提及:请参阅图2和3,受热入口6与受热出口7设置于落渣井5的相同一侧面,形成受热隔层3完全围绕落渣井5的内壁的环形受热结构;受热入口6与受热出口7并排紧靠设置于落渣井5的相同一侧面,受热隔层3环绕落渣井5的内壁形成连续不断的环形覆盖受热结构,介质进入受热隔层3从受热入口6开始连续不断环绕落渣井5一周后,充分吸收余热,再由受热出口7排出;这种余热吸收方式能够使余热被介质充分的吸收。
3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提及:请参阅图3,受热入口6与受热出口7设置于落渣井5相对的两侧面,受热入口6包括第一受热入口8和第二受热入口10,受热出口7包括第一受热出口9和第二受热出口11,受热隔层3分为第一受热隔层31和第二受热隔层32;第一受热入口8与第一受热出口9设置于第一受热隔层31上,第二受热入口10与第二受热出口11设置于第二受热隔层32上,第一受热隔层31和第二受热隔层32共同围绕落渣井5的内壁形成分段环形受热结构;在此实施例中,受热隔层3按中心线分割成第一受热隔层31和第二受热隔层32,通过两个隔层的共同围绕包覆形成余热吸收结构,形成两个独立的介质通道,两个介质通道可以通入相同的介质,也可以通入不同的介质,主要实现同时多种不同的介质均能进行余热的吸收。
35.在本实施例中提及:受热隔层3的宽度至少为1m;1m为炉渣在挡板门4上的堆料高度,使炉渣紧贴1m宽的受热隔层3,能够充分的进行余热的传递,具体的不限定于1m,可根据堆料的具体高度设置受热隔层的高度。
36.在本实施例中提及:挡板门4向下腔2方向旋转,当挡板门4向下腔2方向旋转时,位于挡板门4上的炉渣下落至下腔2内;挡板门4在关闭时,将炉渣阻挡并堆积在挡板门4上方,进行余热利用后在将挡板门4向下打开,使余热利用完毕的炉渣落下并排出。
37.在本实施例中提及:受热隔层3采用膜式壁结构;采用膜式壁结构能够有效的节省钢材,结构简单,并且提高热效率,能够将炉渣的余热最大化利用。
38.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介绍:
39.在落渣井5中安装一扇挡板门4,挡住炉渣,堆叠在落渣井5中,在落渣井5四周墙面布置一米高的受热隔层3,用于吸收高温炉渣的热量,并将热量交换给受热隔层3中的介质,以便于后续利用,一定时间后,开启挡板门4,将冷却后的炉渣排走,重新关闭挡板门4,重复上述过程。
40.实施方式1:利用渣的热量加热冷水,冷水从受热隔层3入口进入,加热后从出口流出,用做锅炉给水;
41.实施方式2:利用渣的热量加热冷风,冷风从受热隔层3第一受热入口8和第二受热入口10进入,加热后从第一受热出口9和第二受热出口11流出,混入一次风中送回至炉内。
42.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43.1.回收了高温炉渣中的热量,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44.2.降低了进入除渣机中炉渣的温度,减少了除渣机冷却水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进入炉内水蒸气的量。
45.3.在落渣井墙面布置受热隔层还能替换原本所布置耐火材料,节约成本。
46.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