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锅炉系统及其分层煤斗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1: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锅炉 分层 机械 设备 系统

技术特征:
1.一种分层煤斗,包括煤斗本体(1),以及配置在煤斗本体(1)内部的输煤轮(2)和筛分装置(3);所述筛分装置(3)位于所述输煤轮(2)的下方,所述输煤轮(2)的转动中心线垂直于炉排输送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装置(3)包括:第一棒条筛(31),位于近所述煤斗本体(1)的出煤口侧,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一棒条筛(31)配置为:下沿与煤斗本体前壁(12)之间形成第一筛上落煤通道(p1),上沿与煤斗本体后壁(11)之间形成过煤通道,且所述第一棒条筛(31)构建筛下落煤通道(p2);第二棒条筛(32),位于所述第一棒条筛(31)的上方,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二棒条筛(32)配置为:上沿与所述煤斗本体前壁(12)相连,下沿与所述煤斗本体后壁(11)之间形成第二筛上落煤通道(p3);第三棒条筛(33),位于所述第二棒条筛(32)的上方,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三棒条筛(33)配置为:上沿与所述煤斗本体前壁(12)相连,下沿与所述煤斗本体后壁(11)之间形成第三筛上落煤通道(p4);其中,所述第二筛上落煤通道(p3)小于或等于所述过煤通道,所述第三筛上落煤通道(p4)小于所述第二筛上落煤通道(p3);所述第三棒条筛(33)的筛孔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棒条筛(32)的筛孔孔径,所述第二棒条筛(32)的筛孔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棒条筛(31)的筛孔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斗本体(1)具有与所述煤斗本体前壁(12)固定的上导流板(13)和与所述煤斗本体后壁(11)固定的下导流板(14),所述输煤轮(2)位于所述上导流板(13)和所述下导流板(14)形成的落煤口上方,并配置为:所述输煤轮(2)转动时,其低点位置可形成与炉排输送方向相反的送煤趋势;且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下导流板(14)覆盖所述第三筛上落煤通道(p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层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煤轮(2)具有多个桨叶(21),每个所述桨叶(21)通过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桨杆(22)固定设置的轮轴(23)上;且固定相邻两个所述桨叶(21)的两组多个所述桨杆(22),沿轴向依次错开设置;所述下导流板(14)为圆弧板,其圆心与所述输煤轮(2)的转动中心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层煤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板(4),其一端与所述煤斗本体前壁(12)之间形成顶部落煤通道(p5),其另一端枢接于所述下导流板(14)的下方,所述调节板(4)设置在所述落煤口下方,并可相对于所述煤斗本体(1)转动切换所述调节板(4)的板体工作位置;并配置为: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顶部落煤通道(p5)位于所述落煤口的旁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层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条筛(31)的筛孔孔径为6mm,所述第二棒条筛(32)的筛孔孔径为8mm,所述第三棒条筛(33)的筛孔孔径为12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层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流板(14)的下端位于所述调节板(4)的枢接端的上方5mm

10mm处;所述输煤轮(2)的外缘与所述下导流板之间的径向间隙为20mm;所述桨叶(21)与所述轮轴(23)之间的径向空隙大于50mm;所述第一棒条筛(31)、所述第二棒条筛(32)和所述第三棒条筛(33)的筛面下倾角为35
°‑
45
°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层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斗本体前壁(12)上设置有观察门(6),所述煤斗本体(1)的底部设置测孔标尺(7)。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层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门为插板式观察门,所述测
孔标尺具有两列测孔(71),两例所述测孔(71)的上下等距相错排列,所述测孔(71)的孔径为4mm,且所述测孔的旁侧标有刻度线形成的标尺(72),每列中相邻的所述测孔(71)中心距离为10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层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斗本体前壁(12)的底部开设有送入口(121),还包括与所述送入口(121)相应设置的挡板(5),所述挡板(5)枢接于所述第一筛上落煤通道(p1)下方,并可相对于所述煤斗本体(1)转动切换所述挡板(5)的板体工作位置。10.一种锅炉系统,包括炉膛和分层煤斗,以及将煤粒输送至所述炉膛的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煤斗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层煤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分层煤斗及锅炉系统,按照前饲式机械炉排层燃炉煤层内各层次,可提供的有效可燃烧时间,和燃烧环境温度自上而下,逐层递减的特点,筛分出与各层次有效可燃烧时间,和燃烧环境温度相匹配的可燃尽粒径。将煤层自上而下地筛分为:大粒煤在上,中粒煤居中,细末煤在下,小粒煤铺底层防漏的四层分层模式。让不同粒径的煤粒在不同时间段被引燃后在炉排尾部全部燃尽。从源头上避免现有分层给煤设备所存在的底煤层大粒煤难以燃尽,上部煤层细末煤渣容易被烧结成致密性大块板渣等问题,以此达到节能降排目的。以此达到节能降排目的。以此达到节能降排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朱苏光 朱华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苏光
技术研发日:2021.01.12
技术公布日:2021/9/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