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护套 电缆 绝缘 模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


背景技术:

2.电缆由导体和绝缘护套组成,绝缘护套是将塑胶材料通过押出模具的加压押出成型。这种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由内模具及外模具组成,塑胶材料在内模具与外模具之间形成的流道内流动。
3.现有的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形成的流道摩擦较大,导致塑胶材料在流道内流动不顺,在外模具的押出端口易产生积渣,容易刮伤电缆表面,导致不良品率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能够减少塑胶材料在流道上的摩擦,进而解决模具的押出端口易产生积渣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包括:
7.外模具,所述外模具包括外模主体及内膜层,所述外模主体开设有相连通的锥形进胶孔及圆形出胶孔,所述内膜层包括内铁氟龙膜层,所述内铁氟龙膜层连接在所述锥形进胶孔及所述圆形出胶孔的内表面上;及
8.内模具,所述内模具包括内模主体及外膜层,所述内模主体开设有相连通的锥孔和圆孔,所述内模主体的一端设为与所述锥形进胶孔相对应的锥形部,所述外膜层包括外铁氟龙膜层,所述外铁氟龙膜层连接在所述锥形部的外表面上。
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铁氟龙膜层及所述外铁氟龙膜层均设为三层,厚度分别为18μm~22μm、8μm~12μm及8μm~12μm。
1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膜层还包括内铬膜层,所述内铬膜层连接在所述锥形进胶孔及所述圆形出胶孔的内表面上,所述内铁氟龙膜层连接在所述内铬膜层远离所述锥形进胶孔及所述圆形出胶孔的一侧面上;所述外膜层还包括外铬膜层,所述外铬膜层连接在所述锥形部的外表面上,所述外铁氟龙膜层连接在所述外铬膜层远离所述锥形部的一侧面上。
1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铬膜层及所述外铬膜层均设为两层,厚度均为5μm~10μm。
1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锥形进胶孔的内表面设为第一锥形面,所述锥形部的外表面设为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一锥形面与所述第二锥形面相对应。
1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锥形面形成的夹角为42
°
~48
°
,所述第二锥形面形成的夹角为32
°
~38
°

1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模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所述锥形进胶孔,所述外模主
体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圆形出胶孔及梯形孔,所述圆形出胶孔连通在所述锥形进胶孔与所述梯形孔之间。
15.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模主体的另一端设为连接部。
16.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模主体于所述锥形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凸起限位部。
1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模主体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起限位部之间开设有凹槽。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锥形进胶孔及圆形出胶孔的内表面上镀上或涂覆内铁氟龙膜层,在锥形部的外表面上镀上或涂覆外铁氟龙膜层,能够减少塑胶材料在该流道上流动时的摩擦,提高塑胶材料在该流道上的流动速度,进而减少该模具的押出端口易产生积渣的现象,避免电缆线材表面刮伤问题,能够满足生产需求,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锥形进胶孔的角度为42
°
~48
°
,锥形部的角度为32
°
~38
°
,能够降低押出时的压力大小,提高押出时的压力均匀度。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的外模具的内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一种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包括:外模具,所述外模具包括外模主体及内膜层,
所述外模主体开设有相连通的锥形进胶孔及圆形出胶孔,所述内膜层包括内铁氟龙膜层,所述内铁氟龙膜层连接在所述锥形进胶孔及所述圆形出胶孔的内表面上;及内模具,所述内模具包括内模主体及外膜层,所述内模主体开设有相连通的锥孔和圆孔,所述内模主体的一端设为与所述锥形进胶孔相对应的锥形部,所述外膜层包括外铁氟龙膜层,所述外铁氟龙膜层连接在所述锥形部的外表面上。
29.为了更好地对上述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的构思。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电缆绝缘护套押出模具10,包括外模具110及内模具120。所述外模具110包括外模主体111及内膜层112(在图1及图2中用粗线表示),所述外模主体111开设有相连通的锥形进胶孔1111及圆形出胶孔1112,所述内膜层112包括内铁氟龙膜层1121,所述内铁氟龙膜层1121连接在所述锥形进胶孔1111及所述圆形出胶孔1112的内表面上。所述内模具120包括内模主体121及外膜层122(在图1及图2中用粗线表示),所述内模主体121开设有相连通的锥孔1211和圆孔1212,所述内模主体121的一端设为与所述锥形进胶孔1111相对应的锥形部1213,所述外膜层122包括外铁氟龙膜层1221,所述外铁氟龙膜层1221连接在所述锥形部1213的外表面上。
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供塑胶材料流动的流道主要包括锥形进胶孔1111及圆形出胶孔1112的内表面和锥形部1213的外表面,铁氟龙属于塑胶材料,本身具有优良的不粘性、耐热性、滑动性、抗湿性、耐磨损性、耐腐蚀性等等,通过在锥形进胶孔1111及圆形出胶孔1112的内表面上镀上或涂覆内铁氟龙膜层1121,在锥形部1213的外表面上镀上或涂覆外铁氟龙膜层1221,能够减少塑胶材料在该流道上流动时的摩擦,提高塑胶材料在该流道上的流动速度,进而减少该模具的押出端口易产生积渣的现象,避免电缆线材表面刮伤问题,能够满足生产需求,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3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内铁氟龙膜层1121及所述外铁氟龙膜层1221均设为三层,厚度分别为18μm~22μm、8μm~12μm及8μm~12μm。又如,所述内铁氟龙膜层1121及所述外铁氟龙膜层1221均设为三层,厚度分别为20μm、10μm及10μm。需要说明的是,内铁氟龙膜层1121及外铁氟龙膜层1221需要一定厚度才能较好发挥效果并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但是若只电镀或涂覆一次,容易导致单层膜层不均匀,而且单次膜层的厚度过大会由于应力而产生断裂凸起等现象,因此分三次电镀或涂覆形成三层的内铁氟龙膜层1121及外铁氟龙膜层1221,三次厚度优选为18μm~22μm、8μm~12μm及8μm~12μm,能够使得内铁氟龙膜层1121及外铁氟龙膜层1221较好发挥效果并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
32.进一步地,所述内膜层112还包括内铬膜层1122,所述内铬膜层1122连接在所述锥形进胶孔1111及所述圆形出胶孔1112的内表面上,所述内铁氟龙膜层1121连接在所述内铬膜层1122远离所述锥形进胶孔1111及所述圆形出胶孔1112的一侧面上;所述外膜层122还包括外铬膜层,所述外铬膜层连接在所述锥形部1213的外表面上,所述外铁氟龙膜层1221连接在所述外铬膜层远离所述锥形部1213的一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外模主体111及内模主体121一般为不锈钢材质,铬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及耐腐蚀性,通过内铬膜层1122及外铬膜层分别提高内铁氟龙膜层1121及外铁氟龙膜层1221与外模主体111及内模主体121的结合力,以及提高外模具110及内模具120的抗氧化性及耐腐蚀性。
33.进一步地,所述内铬膜层1122及所述外铬膜层均设为两层,厚度均为5μm~10μm。又如,所述内铬膜层1122及所述外铬膜层均设为两层,厚度均为7.5μm。需要说明的是,内铬
膜层1122及外铬膜层均需要一定厚度才能较好发挥效果,但是若只电镀或涂覆一次,容易导致单层膜层不均匀,而且单次膜层的厚度过大会由于应力而产生断裂凸起等现象,因此分两次电镀或涂覆形成两层的内铬膜层1122及外铬膜层,两次厚度均优选为5μm~10μm,能够使得内铬膜层1122及外铬膜层较好发挥效果。
3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锥形进胶孔1111的内表面设为第一锥形面,所述锥形部1213的外表面设为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一锥形面与所述第二锥形面相对应。所述第一锥形面形成的夹角a为42
°
~48
°
,所述第二锥形面形成的夹角b为32
°
~38
°
。又如,所述第一锥形面形成的夹角a为45
°
,所述第二锥形面形成的夹角b为35
°
。需要说明的是,锥形进胶孔1111的角度大小及锥形部1213的角度大小,以及锥形进胶孔1111的角度与锥形部1213的角度的比例,会影响押出时的压力大小及均匀度,通过设置锥形进胶孔1111的角度a为42
°
~48
°
,锥形部1213的角度b为32
°
~38
°
,能够降低押出时的压力大小,提高押出时的压力均匀度。
35.进一步地,所述外模主体111的顶部开设有所述锥形进胶孔1111,所述外模主体111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圆形出胶孔1112及梯形孔1113,所述圆形出胶孔1112连通在所述锥形进胶孔1111与所述梯形孔1113之间。如此通过在圆形出胶孔1112的末端设置梯形孔1113,梯形孔1113的短边面与圆形出胶孔1112的孔壁相接,可以减少押出时塑胶材料与押出端口的接触,使得出料更顺利,进而减少该模具的押出端口易产生积渣的现象,避免电缆线材表面刮伤问题。
36.进一步地,所述内模主体121的另一端设为连接部1214。如此通过连接部1214便于手持,也可以在连接部1214上设置卡扣结构或螺纹结构,通过连接部1214可以与电机等驱动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模主体121于所述锥形部1213与所述连接部1214之间设置有凸起限位部。如此通过凸起限位部可以限制内模具120在外模具110内移动的范围,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内模主体121于所述连接部1214与所述凸起限位部之间开设有凹槽1215。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38.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锥形进胶孔1111及圆形出胶孔1112的内表面上镀上或涂覆内铁氟龙膜层1121,在锥形部1213的外表面上镀上或涂覆外铁氟龙膜层1221,能够减少塑胶材料在该流道上流动时的摩擦,提高塑胶材料在该流道上的流动速度,进而减少该模具的押出端口易产生积渣的现象,避免电缆线材表面刮伤问题,能够满足生产需求,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3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锥形进胶孔1111的角度为42
°
~48
°
,锥形部1213的角度为32
°
~38
°
,能够降低押出时的压力大小,提高押出时的压力均匀度。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