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折叠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4: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包装盒 可折叠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包装盒。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对产品本身的品质要求更高,也不断提高对产品的包装盒的要求。市面上的包装盒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同时提升包装的档次,盒体本身占用面积大,对运输和后续回收利用都造成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包装盒,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4.一种可折叠包装盒,包括上盖、盒身和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设置有中折板,所述盒身由底板以及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围设形成,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与底板靠近中折板的一侧边缘连接,所述底板沿底板的其中一条对角线划开形成分割线,所述分割线贯穿底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分割线将底板分为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折叠板的两条边,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折叠板的两条边,所述第一折叠板设置有第一翻折线,所述第二折叠板设置有第二翻折线。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板包括第一折叠部以及与第一折叠部连接的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设置有第一翻折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二折叠板包括第三折叠部以及与第三折叠部连接的第四折叠部,所述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翻折线,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所述第四折叠部的下端面与下盖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板、侧盖板、支撑板、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所述上盖板与中折板连接,所述侧盖板靠近中折板的一侧连接上盖板,所述侧盖板的另一侧连接支撑板;所述第一折叠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翻折板和第一侧折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侧盖板固定连接,第一侧折板的下端与所述上盖板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折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一侧折板;所述第二折叠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翻折板和第二侧折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侧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折板的下端与上盖板的另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折板连接第二连接板和第二侧折板。
7.进一步地,所述中折板与上盖以及下盖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压线;所述侧盖板与上盖板以及支撑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压线;第一翻折板与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侧折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三翻折线;第二翻折板与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侧折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四翻折线。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均呈直角三角形状,所述第一翻折线连
接第一折叠板的直角顶点和第一折叠板的斜边,第二翻折线连接第二折叠板的直角顶点和第二折叠板的斜边,所述第一翻折线和第二翻折线平行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侧盖板的固定方式为粘合,所述第二连接板和侧盖板的固定方式为粘合。
10.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折叠部的下端面与下盖的内侧面固定方式为粘合。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对称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还设置有用于拉起支撑板的拉条,所述拉条设置于支撑板的远离侧盖板的一端。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高度均相同。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展开折叠时整体呈一个平面,在运输或存储时,堆叠占用的空间非常小,相比于不能压片的纸盒,同样的存储空间可以存储更多的包装盒,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需要使用时,只需将成型的部件进行简单的翻转、折叠就能形成盛放物体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的整体俯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处于半展开状态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处于半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处于展开折叠状态的整体俯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处于半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和盒体均处于展开折叠状态的俯视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封装状态的主视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上盖;2—盒身;3—下盖;4—中折板;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第三侧板;24—第四侧板;25—底板;251—分割线;252—第一折叠板;253—第二折叠板;254—第一翻折线;255—第二翻折线;2521—第一折叠部;2522—第二折叠部;2531—第三折叠部;2532—第四折叠部;11—上盖板;12—侧盖板;13—支撑板;14—第一折叠件;15—第二折叠件;141—第一连接板;142—第一翻折板;143—第一侧折板;151—第二连接板;152—第二翻折板;153—第二侧折板;144—第三翻折线;154—第四翻折线;131—拉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7.一种可折叠包装盒,包括上盖1、盒身2和下盖3,所述上盖1与下盖3之间设置有中折板4,所述盒身2由底板25以及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围设形成,所述第一侧板21的下端与底板25靠近中折板4的一侧边缘连接,所述底板25沿底板25的其中一条对角线划开形成分割线251,所述分割线251贯穿底板25的上端面
和下端面,所述分割线251将底板25分为第一折叠板252和第二折叠板253,所述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折叠板252的两条边,所述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折叠板253的两条边,所述第一折叠板252设置有第一翻折线254,所述第二折叠板253设置有第二翻折线255,所述第一折叠板252沿第一翻折线254以及所述第二折叠板253沿第二翻折线255翻折可使第一侧板21的内侧面和第二侧板22的内侧面贴合,以及第三侧板23的内侧面和第四侧板24的内侧面贴合。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板252包括第一折叠部2521以及与第一折叠部2521连接的第二折叠部2522,所述第一折叠部2521和第二折叠部2522之间设置有第一翻折线254,第一折叠部2521和第二折叠部2522由第一翻折线254分隔开,所述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折叠部2521和第二折叠部2522;所述第二折叠板253包括第三折叠部2531以及与第三折叠部2531连接的第四折叠部2532,所述第三折叠部2531和第四折叠部2532之间设置有第二翻折线255,所述第三折叠部2531和第四折叠部2532由第二翻折线255分隔开,所述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折叠部2531和第四折叠部2532;所述第四折叠部2532的下端面与下盖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29.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所述第四折叠部2532固定于下盖3,需要将盒身2折叠展开时,将第一折叠板252沿第一翻折线254翻折,第二折叠板253沿第二翻折线255翻折,可使第一侧板21位于第四侧板24靠近中折板4的一侧,第二侧板22位于第三侧板23的一侧,第二侧板22以及第三侧板23位于第一侧板21以及第四侧板24的上端,第二侧板22以及第三侧板23的内侧面与第一侧板21以及第四侧板24的内侧面贴合,第二折叠部2522以及第三折叠部2531位于第一折叠部2521以及第四折叠部2532的上端,第二折叠部2522以及第三折叠部2531的内侧面与第一折叠部2521以及第四折叠部2532的内侧面贴合。
30.进一步地,所述上盖1包括上盖板11、侧盖板12、支撑板13、第一折叠件14和第二折叠件15,所述上盖板11与中折板4连接,所述侧盖板12靠近中折板4的一侧连接上盖板11,所述侧盖板12的另一侧连接支撑板13;所述第一折叠件14包括第一连接板141、第一翻折板142和第一侧折板143,所述第一连接板141与所述侧盖板12固定连接,第一侧折板143的下端与所述上盖板11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折板14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一侧折板143;所述第二折叠件15包括第二连接板151、第二翻折板152和第二侧折板153,所述第二连接板151与侧盖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折板153的下端与上盖板11的另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折板152连接第二连接板151和第二侧折板153。
31.进一步地,所述中折板4与上盖1以及下盖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压线;所述侧盖板12与上盖板11以及支撑板1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压线;第一翻折板142与第一连接板141以及第一侧折板14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三翻折线144;第二翻折板152与第二连接板151以及第二侧折板15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四翻折线154。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板252和第二折叠板253均呈直角三角形状,所述第一翻折线254连接第一折叠板252的直角顶点和第一折叠板252的斜边,第二翻折线255连接第二折叠板253的直角顶点和第二折叠板253的斜边,所述第一翻折线254和第二翻折线255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折叠部2521和第二折叠部2522相对于第一翻折线254翻折并贴合时,所述第一侧板21的上端和第二侧板22的上端齐平;所述第三折叠部2531和第四折叠部2532相对于第二翻折线255翻折并贴合时,所述第三侧板23的上端和第四侧板24的上端齐平。所述第一
折叠板252的斜边和第二折叠板253的斜边分别位于分割线的两侧。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141和侧盖板12的固定方式为粘合,所述第二连接板151和侧盖板12的固定方式为粘合。
3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折叠部2532的下端面与下盖3的内侧面固定方式为粘合。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仅第四折叠部2532与下盖3粘合,第一折叠部2521、第二折叠部2522和第三折叠部2531均不与下盖3粘合,将包装盒进行展开时,有助于将盒身2展开呈板状结构,有利于节约空间,便于放置和运输。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件14和第二折叠件15对称设置,对称设置支撑效果更好,更美观。
3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3还设置有用于拉起支撑板13的拉条131,所述拉条131设置于支撑板13的远离侧盖板12的一端,设置拉条131使上盖1的展开操作更简单方便。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的高度均相同,以便所述上盖1能够平整地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上,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包装盒的密封性。
38.如图7所示,所述包装盒的上盖1和盒身2均处于展开折叠状态,所述盒身2沿粘合于下盖3上的第四折叠部2532翻转,如图2所示,此时所述底板25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盖3的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均垂直于所述底板25并与底板25形成容置空腔。
39.如图4所示,所述包装盒的上盖1处于展开折叠状态,侧盖板12沿靠近上盖板11的一侧的压线逆时针翻转90
°
,如图5所示,此时所述第一翻折板142以及第二翻折板152与侧盖板12贴合,即所述第一翻折板142、第一连接板141、第二翻折板152和第二连接板151均位于同一平面,第一侧折板143和第二侧折板153均垂直于所述上盖板11,所述支撑板13沿靠近侧盖板12的一侧的压线逆时针翻转180
°
,如图6所示,此时支撑板13的两端抵住所述第一侧折板143和第二侧折板153,将第一连接板141、第二连接板151、第一翻折板142和第二翻折板152限制于侧盖板12和支撑板13之间,阻止第一侧折板143和第二侧折板153弯折,起到支撑作用。
40.如图8所示,所述中折板4逆时针翻转90
°
,此时所述中折板4贴合于第三侧板23,此时上盖1逆时针翻转套设于所述盒身2的上端,如图9所示,完成包装盒关闭动作。
41.本实用新型的上盖1、盒身2和下盖3优选为纸质,所述支撑板13、侧盖板12、上盖板11、中折板4和下盖3由一张完整的纸加工而成,所述第一折叠件14由一张完整的纸加工而成,所述第二折叠件15由一张完整的纸加工而成。
42.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43.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